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单元主题声现象课 题什么是声音(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2.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3.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学习难点真空玲实验和声波概念学 习 过 程备注正面思考 主动学习一预习与交流1声音的产生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什么是声源:点拨: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b、物体振动一定有声音,但是人耳不一定能够听到每一次振动所发出的声音。2 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叫做。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也就是、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约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等因素有关。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交流讨论:下列物体是由什么振动发声的?(1)人说话( ) (2)弦乐器( ) (3)笛子( )(4)鸟鸣( ) (5)青蛙( ) (6)苍蝇蚊子( )【知识拓展】发声与振动的关系:(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切”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在内的所有物体(2)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停止”指物体不在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继续存在并传播(3) 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例如用手臂上下振动几下就没听见声音);不振动一定不发声。所以有声音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听得到声音,有振动一定会发声。【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中的声源分别是_,_和_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振动而发声【变式训练1】; 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的发生物体分别是、【变式练习2】:在研究声音是振动时,人的肉眼观察正在播放的音箱发现没有看见音箱的振动,而在音箱上面散一些彩色的泡沫看见泡沫振动。以上是在探究中的应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变式练习3】: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不能发声 知识点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大量事实表明: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真空中不能传声,也就是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振动物体(声源) 有传声物质(介质)接受者想一想:太空中宇航员即使靠近说话也听不见,这是为什么?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2.声音的传播形式实验:用振动的音叉靠近水面时水面的波动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的。说明振动是通过水波向四周传播的 类比推理声音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这种波我称为声波【例】如图所示,小明想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1)在抽气的过程中,音乐芯片正在发声,随着瓶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听到的声音将逐渐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将空气放入瓶内时,听到的声音又将逐渐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假设瓶内抽成了真空,你(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c、有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d、真空不能传声【变式训练2】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 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 知识点三:声音传播的快慢的影响因素声速: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结论:1. 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关系:固体液体气体。2.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例】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击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变式训练1】:电视剧铁道游击队,游击队员趴在铁轨上听火车运行的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声音,可以比空气传播的声音先到,从而做好出击的准备。这一情景说明了:。【变式训练2】: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变式训练3】小明和小刚欲测一段铁路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在钢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于是两人各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小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刚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这段铁轨有多长?知识点四: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能够分辨出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例1:在教室里的同学听到老师说话的回声没有?为什么在教室听到老师的说话声通常感觉比在空旷的操场上听到同一个老师的说话声要大?例2:说话者要能够分辨出他说话的原声与回声,那么说话者应该距离障碍物至少多少米(v声=340m/s)?例3: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某处海水深为6000m,则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反面质疑 交流辩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甲与乙相距3400米,问甲说话乙要过好久才能听甲的声音?没有借助电子设备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合学共商 检测过关1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地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3、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b、固体比较坚硬,振动强烈c、固体传播声音速度快 d、固体传播振动均匀4在鼓面上放一个小纸团,当鼓面振动时,发现小纸团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5人们说话时靠来发声,声音又是靠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的.论坛展示 迁移运用1、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2.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两倍,在6000m高空水平飞行当你在地面上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思维日记 智慧前行【三易警示】 1 、本节易错点:(1)不要认为振动停止,声音就会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任继续存在并向四周传播。(2)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不都是340m/s,判断中易出错。2、本节易混点:对“振动能发声”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会发生混淆,其实振动都能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听得到。 3、本节易漏点: 真空不能传声,这是常易忽视的。 单元主题声课 题乐音的三个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学习重点音调、响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学习难点音色的理解学 习 过 程备注正面思考 主动学习一 自学预习1.悦耳的声音叫做。、与是乐音的三个特征。2.音调:是指乐音的,它决定于声源的振动. 声源振动越快,频率越,听起来声音尖细,音调就越声源振动越慢,频率就 越 听起来声音低沉,音调越 。3. 响度:是指人耳感受到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有关,振幅越,响度越,振幅越,响度越 。还跟人与声源 的有关。4.音色:又叫音品,由于材料和形状不同,就会构成不同乐器自己特有的声音,称为 二合作与探究教学点一:实验一:尺划梳口 情景二:蜜蜂与蝴蝶扇打翅膀现象:纸片划过快,发出的音调_ 结论: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频率快慢决定【例】:“男高音歌唱家”和“女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和“低音”指的是什么?【变式训练1】: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_,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的缘故“海豚音”很难学,主要是因为声音的高【变式训练2】: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a音调在降低 b音调在升高 c响度增加了 d响度减小了【变式训练3】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b c d教学点二:探究实验一: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的力的大小,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探究实验二:桌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再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实验现象:结论:振幅决定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人与声源的有关。 【例】: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 小。【变式训练1】:用话筒说话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变式训练2】:下列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a.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b.引吭高歌;c.她是女高音歌唱家;d.请勿高声喧哗。指音调的是_;指响度的是_【变式训练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教学点三:活动实验:让两位同学站到教室说话,其余的同学来区别那句话是哪位同学说的?结论:由于材料和形状不同,就会构成不同乐器自己特有的声音,称为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例】:在音乐会上,长笛和二胡演奏同一首曲子,但仍能明显区别开两者的声音,主要是由于( )a.音调不同 b.振动频率不同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变式训练1】: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隔墙有耳、掩耳盗铃、低声细语、悦耳动听、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 b c d【变式训练2】:当喇叭里响起“你和我,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速不同 d音色不同 反面质疑 交流辩论1.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2.向水壶里加开水时我们可通过声音的什么特征来判断水是否加满?合学共商 检测过关1.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当收音机里播放出美妙的乐曲时,小红对小东说:“这是钢琴曲,真好听。”小红断是钢琴的依据是()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音调和响度5.(09湖南娄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振幅b音调c响度d音色6汽车从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a发声体的频率越来越高 b发声体的音调越来越高c汽车加大了油门 d距离发声体越来越近,响度越来越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支曲子,人们很容易辨别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b将吉他的弦线拉紧或放松,可以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色c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很容易辨别对方是谁,主要根据不同人说话的音调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8下列四个句子: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引吭高歌;她是唱高音的;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b cd9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足()a音色和音调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11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的缘故论坛展示 迁移应用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发现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乙音叉比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声音的道理思维日记 智慧前行单元主题声课 题噪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能力目标】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思维目标】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学习难点噪声的等级学 习 过 程备注正面思考 主动学习一自学预习1.噪声定义:难听、使人厌烦的声音。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2.噪声的四大来源: 例如 :例如 :例如 :例如 :3.声音强弱的等级:用为单位来表示。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4.减弱噪音的三大途径:例如 :例如 :例如 :二合作探究教学点一:噪声及其来源【例】: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晨读时的朗读声 b.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c.自习课时的喧哗声d.剧场里京剧表演的锣鼓声 e.装修房子时电钻声 f.元宵节夜晚的焰火声【变式训练1】:从环保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a.汽车的喇叭声 b.发动机的轰鸣声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设备震耳的歌声【变式训练2】:从物理学角度看,下列声音不属于噪声是( ) a.汽车喇叭的鸣叫声b.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c.炮弹的爆炸声d.收录机里传出的歌声教学点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例】:.为了保证睡眠和休息,最理想的声音环境是( ) a.0db b. 3040db c. 5070db d. 90db以上【变式训练1】:如右图所示的标牌,表示的意思是()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此处有“卡拉ok”,欢迎光临教学点三:减弱噪音【例】:马路边和住宅附近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起 的作用【变式训练1】:小明在家复习功课时,室外的卡拉ok声干扰他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自己也打开音响抵消噪音 b打开前后窗,让声音溜掉 c关上所有窗户并拉上窗帘 d到卡拉ok现场学习【变式训练2】:小明的家在马路边,人来车往产生的噪声严重地影响着小明在家学习请你想办法来帮助小明减弱干扰的噪声(至少要想出两种可行的具体办法)反面质疑 交流辩论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 a提高装饰的效果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减弱声音的反射 d增强声音的响度合学共商 检测过关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_发生的,计量声音的强弱常用_单位2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_减弱;在_减弱;在_减弱3人刚能听到的声音是_db,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不超过_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不超过_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_db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交响乐团演奏时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提琴的声音悦耳动听,给人们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的是噪音,响度小的是乐音c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d录音机放出的音乐一定是乐音6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7教室里正在上课,而教室外操场正在上体育课,对上课造成了一些干扰,下列减少干扰的措施中较合适的是( ) a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b将正常的上课停下来c将靠操场一侧窗户关好 d禁止在操场上上体育课8为了减小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声音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的回声9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10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论坛展示 迁移运用1.所示的是示波器上的波形图,甲是音叉发声的波形图,乙是电锯切割木头时发声的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_图中的波形图是噪声波形,它表明发声体在做_振动时发声。2.只闹钟上足发条做以下实验:(1)放在你身边闹;(2)放在被子里闹;(3)放在隔壁的门窗紧闭的房间里闹;(4)你用棉花球塞好耳朵后让它闹。分别将(2)、(3)、(4)次实验中听到的声音与第(1)次相比较,看看声响有什么不同?3.验中闹钟的声音在被子中、在隔壁房间里、在被棉花塞耳朵后为什么会减小?这些方法对我们控制和防止噪声的产生有什么启示?4.(2011年潍坊市)一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5.(2010年武汉市)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思维日记 智慧前行单元主题声课 题声与现代科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声的反射、共鸣现象,了解超声及次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声的反射和共鸣实验的过程。【思维目标】通过体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超声的应用学习难点共鸣学 习 过 程备注正面思考 主动学习一自学预习1.回声定义: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2.共鸣定义: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3.超声波的应用: 、 、 。 4.次声波的应用次声源:地震、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核爆炸等。应用: 、 。 5. 声识别技术的应用应用:提供个性化服务,识别犯罪分子,智能玩具等。说明:每个人的声音都不相同,可以作为一个人的识别标志。二合作探究1. 几种动物和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如下:(1)猫:6035000hz (2)青蛙:508000hz(3)狗:155000 hz (3)知更鸟:25021000 hz(4)鳄鱼:2060000 hz (5)人:2020000 hz在所列的动物和人中,能听见超声的有_(填序号,下同),能听到次声的有_,超声和次声都听不到的是_。2. 蝙蝠在飞行中发出_,根据_反射回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用来探测鱼群,探知海深。3. 小猫、小狗等动物比人对声音敏感,主要是因为( )a.这些小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大b.这些小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大c.这些小动物比人聪明d.这些小动物的耳朵大4.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打钢轨,确定螺栓是否松动。.医生利用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在打雷的时候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5. 下列利用超声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机械。.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人们利用超声波为载体传递图文信息。.人们利用超声波发出追求异性的信息来引诱、捕杀老鼠6.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7.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教师劳务合同
- 货物出口合同模板
- 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合同协议
- 撰写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 食品理化检验习题库+答案
- 国际服装贸易购销合同
- 基础化学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 编织包包美术课件
- 居民天然气供用合同
- 2025-2030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厦门医学院专职辅导员招聘真题2024
- 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竞测试赛题
- 2025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网格员矛盾纠纷培训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4年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三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650题)
- 《SLAM介绍以及浅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