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分项版解析 基础知识13.doc_第1页
高考地理 分项版解析 基础知识13.doc_第2页
高考地理 分项版解析 基础知识13.doc_第3页
高考地理 分项版解析 基础知识13.doc_第4页
高考地理 分项版解析 基础知识1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地理:基础知识1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阅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abcd解析:第1题,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第2题,甲图中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第3题,甲图所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答案:1.b2.d3.c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小产业化基础好劳动力数量大abcd解析: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答案:a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解析: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答案:d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bcd解析: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选择。答案:d(2011盐城调研)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7该地区可能位于()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解析:属于变相区域定位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结合其特色养殖业有野猪、狍子、山鸡等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答案:b8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解析: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建设,而沼气池中的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9该地调整前的农业生产特点是()a商品率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b作物品种单一,以小农经营为主c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d集约化生产,机械化水平高解析: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前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生产具有生产规模小、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和机械化水平低等特点。答案:bc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发生变化b劳动力数量减少c农业科技水平提高d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解析: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水稻种植业比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答案:ac近年来,中国油脂压榨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利用量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112题。2006年数据装运成本元/吨产量千克/亩出油率生产成本元/吨国产大豆75元11016%17%1592进口大豆25元17819%22%美国1395巴西984.411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和装运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的大豆种植业为小农经营,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b我国各平原区都不是最适宜大豆生产的地理区域c我国大豆产、供、销社会化程度低d我国的交通运输较美国、巴西等国落后解析: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大豆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劳动力的投入量大,所以生产成本高,再加上产供销等方面管理环节太多,社会化程度低,所以导致生产成本和装运成本均高。答案:ac12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合理建议有()a为谋求利益最大化,我国可以不种植大豆,而全部利用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b延长大豆产业链条,增加大豆产品的附加值c完善大豆科研、生产及推广体系,扩大高出油率大豆的种植面积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解析:结合上题我国大豆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国情,为保护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今后应适当控制大豆的进口,从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大豆品种、延长大豆生产链来增加收入促进发展。答案:bc三、综合题(共36分)13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不同之处是_。(6分)(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4分)(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_。(2分)(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纬度38n45n42n46n地形平原平原土壤有机质3%6%2%降水量(mm)500700450650无霜期(天)160200130145玉米面积比重50%50%60%玉米单产(千克/公顷)75006750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从自然条件看:_。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6分)解析:此题考查美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比较。答题时,要善于将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有机整合,比较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还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气温高且多降水,水源充足(3)热量不足(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14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1: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图例区域植被类型人口密度(人/km2)年降水量(mm)农业植被200400600620杂类草100200小灌丛、碱蓬150380390材料2: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4分)区域人口密度造成差异的自然原因ab(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是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有哪些?(6分)(3)分析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b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第(1)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这与两地的降水、土壤等因素有关。第(2)题,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第(3)题,该产业链既能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答案:(1)区域人口密度造成差异的自然原因a大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