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_第1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_第2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_第3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_第4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大悟县夏店镇中心初中 颜婷 【教材分析】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昔日罗布泊的“仙境”和今天罗布泊的荒凉景象,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融入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痛惜之情,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本文与现实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课本联系实际,通过合作、探究,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入,并结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知识,但是和本文的情感体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提前做好预习:查阅关于罗布泊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能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学习对比的写法;通过品析文章语言,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课文情感,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品味文章语言的真实性,抒情性和形象性。【难点】 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理解课文的忧患意识,加强环保意识。【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播放主题曲月牙泉,做情感铺垫。2、师配乐朗诵致罗布泊,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师导入课题。3、齐读课题,分析标题的含义。 生:交流、发言。4、针对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二、今昔罗布泊1、师:你们可曾想过罗布泊昔日的风光,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昔日仙湖的踪迹。哪些情境令你向往。并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生:再次感知,出示美句。对学生的句子进行品析。如:“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将公元4世纪罗布泊的面积换算成约10个大悟县的面积,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罗布泊曾经的广阔。)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本,自读前三段,哪些情境令你震撼。 生:速读教材,整体感知。 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并出示相关句子,重点句子要重点品析。如:“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师小结:今日的罗布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又恐怖,俨然一个人间禁地。3、罗布泊今昔对比,师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师小结: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如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不见飞鸟马不前。你们可曾想,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神秘的罗布泊。 三、悲剧谁之过过渡语: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30年前,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0%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罗布泊变成现实。 1、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师:这种生态的巨变就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当我们眼见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成荒漠,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我们在哀伤、惋惜之余,是不是应该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生:对课文中关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进行探究。 师:归纳概括学生答案明确:改道、“四盲”四、总结教训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1、罗布泊的消逝主要的原因有“改道”和“四盲”,而透过“四盲”,我们看到的是人类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行为,他们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这样的教训:在开发时要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否则人类将自食其果。2、课件展示青海湖和月牙泉图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身的知识储备,介绍青海湖和月牙泉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青海湖和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3、联系实际,出示湖北省鱼米之乡的图片以及湖泊减少的资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悲剧。4.我们该怎么做:拟写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标语。五、 品味赏析,理解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简单介绍报告文学,让学生结合本文体会这种文体的特点。重点介绍报告文学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并举例说明:真实性: 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例如:(1)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2)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3)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形象性及抒情性: 具体表现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以及具体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这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例如:(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抽干了,(2)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3)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4)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总结发言: 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罗布泊,如梦如幻的仙境已然消逝了;青海湖,像一朵正在凋零的花;月牙泉,似一颗将要陨落的明珠。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我想,此时我们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板书设计】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昔日罗布泊的“仙境”和今天罗布泊的荒凉景象,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融入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痛惜之情,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联系实际,通过讨论,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导入新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主题曲,展示罗布过去和现在的图片,通过语言表述和图片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件上展示的古今对照的图片和对课文相关语段的品读中探究解决。并联系生活环境,展开讨论,谈谈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增强学生的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