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路难【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并能运用已学过的诗歌赏析方法,品读诗歌。2.品味李白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品读诗歌,感受诗人激荡起伏的情感。【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情感的变化,感悟及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也让我们合诵一首诗献给李白,老师有两个要求:朗诵要整齐,还要有感情地读。 (齐诵):临行的时候,你回望那金雕玉砌的皇宫,看到了巍峨连绵的宫墙。早晨的太阳安静而祥和,不禁令你回忆起曾经的辉煌。 还记得突厥使者眼神里的惊讶吗? 还记得玄宗皇帝目光里的赞许吗?那时,你的荣誉羡煞了满朝文武。一个文人享受着君王的待遇,把一世的孤高与狂傲连同那双高贵的靴子,永留在高爱卿的手间。今天我们沿着文字走近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板书:行路难 李白。)李白常识抢答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1.结合书下注释和参考书能够正确理解诗歌含义。2.运用已学过的诗歌鉴赏方法来品读诗歌。3.品味李白激荡起伏的情感及其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三、诵读,把握情感波澜(一)学生朗读,初步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句读2.再读诗歌,注入情感。结合书下注释,出示时代背景,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生自由读诗歌及注释。)诗歌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小结: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生动地表达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师完善板书成波浪状,“苦闷”、“迷惘”在波谷,“希望”、“自信”在波峰。)内容变化纵横,百步九折。在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在失意中仍满怀信心。3.请大家再次自由大声地诵读全诗,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四、品读,叩击诗人心扉 通过诵读,同学们是否会有这样的问题,行路难,“难”在何处?面对困难,诗人又会如何?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读,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用“从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的李白”来说话。并说出自己赏析的理由。(提示:赏析的方法有:炼字赏析、修辞方法赏析,写作方法赏析,标点符号,句式的长短等。)预设: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苦闷的李白。这里的极力铺陈美酒佳肴,李白面对这样一个非常奢华欢乐的宴会,你感受到快乐之情了吗?那你感受到是作者的什么情感?(郁闷,苦闷,不快乐)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衬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那老师想问,投箸是什么意思?放下筷子,是这样吗?扔(抛)筷子,这种扔筷子的举动就表达了诗人郁闷、生气、难以下咽的心情。这两句还有哪些动词?“停”“投”“拔”“顾”等动词是对李白当时忧愁和迷惘的细腻刻画,并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嗜酒见天真”,“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面对如此盛宴,本应豪饮,此时此刻他却举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抛开。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处理好这些重音,语速慢些,语调低沉些,体会此处的情感。我们请一位学生试读一下。师评价并指导。全班齐读。此句妙在借用动词捕捉意象来刻画渲染。其实很多诗人讲究炼字, “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以动写静更反衬出荒园之夜静。所以我们在平时作文时要学习李白斟酌字句,用最凝练的词句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力求生动传神。: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我读出了乐观豪迈的李白也有愁苦之深的时候,可见现实之难,行路之难。 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象征的手法,“冰”“雪”这两个意象让人心生寒凉,写出了诗人对前路艰难的忧虑和失望。这里以黄河、太行比喻(借喻)人生之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受诏入京,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时,却又被赐金放还,这不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吗? :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我读出了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李白。 这句诗怎样理解?(可引导学生关注书下注释) 这是用典,就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希望、憧憬、梦想,同时也是写心情。(屏显)用典:是指用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来说话,表达自己的心意。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比如说“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我们也常在口语中用到它,这就是用典。它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大家先齐读一遍。大家看,从表面上看,都看不出其真正的含义。真正的含义是诗人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望委以重任。 这句诗在全诗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欲渡黄河”遇“冰塞川”,“将登太行”逢“雪满山”,诗人似乎只能赋闲了。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这才有下句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仰天长叹、慷慨悲歌的李白。这两句在句式结构上与全诗有些不大一致。我把它改成“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兮今安在?” 我觉得句式和前面一致,整齐得多。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思考并回答A.提示一下,可以先从修辞的运用这个角度来体会一下。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行路难,好像有很气愤的意思。那我们把感叹号改为逗号,读读,看看行不行? 明确:逗号没有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感叹世道艰难,内心忧虑焦灼,用叹号更能表达这种心情,我们齐读一遍,就读这两句,语气急促些,强烈些,还要连读,试一下。B那下一句用了什么修辞呢?具体说说。反问,世上有那么多路,可是哪一条才是我李白可以走的呢?语气很强烈。C.请一生小结,说说为什么改句不及原句好。(反复、反问、标点符号、长短句)原诗不但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注意到短句的表达效果和标点符号的运用,这些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总结:此时的李白,为了自己的梦想终于来到君王侧,然而只如昙花一现般,还没来得及华美灿烂就凋谢结束了。他向苍天诘问: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所以朗读时,语调先扬后抑,语速先快后慢。 :这首诗中有一个千古名句,你从中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相信:总会有一天,我还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我从中读出了一个面对挫折却自信豪迈的李白。(发愤图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的李白)是啊,这个句子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你认为怎样朗读,可以传达这样的情感?(学生试着朗读)小结: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李白,一个迎风傲岸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为其折服,令人难忘。盛唐这沃土养育了他,他也充实了盛唐的气象。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诵读他的美丽华章,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师生齐诵全诗。 五、拓展,延宕诗歌意蕴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流放归来后,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我们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或许当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遭遇失败时,可以拿李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总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但愿这节课能够用李白的诗歌和大家共勉,更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水工程施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财经大学《系统理论数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腾讯战略投资》课件
- 2025海鲜供货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国化纤纺织原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尔夫发球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钢槽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线缆外护层开剥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糖果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罩棚吊顶喷漆施工方案
- 2025安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 跌倒坠床的预防及护理
- 智慧树知到《演讲学(同济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生物技术合成天然香料香精课件
- 华东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 2025年度文化产业竞业禁止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 JJF(冀) 105-2011 烟气采样器地方规程
- 国家开放大学《小企业管理基础》综合练习题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 上海外服笔试题目
- 查对制度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