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最终版.doc_第1页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最终版.doc_第2页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最终版.doc_第3页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最终版.doc_第4页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最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称解释1. 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2. 岛屿:面积小且散布在海洋、河流或者湖泊中的小块陆地3. 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4.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弧与大洋分隔的海域。5. 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的海,深度较大,有海峡与外海或大洋相通。6. 洋流:指具有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运动7. 梯度流: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的洋流8. 补偿流: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形成的海流。9. 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产生的洋流10.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地理现象近于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带状规律性11.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排序大洲面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 欧洲1000、大洋洲900 大洋面积:太平洋:17 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9 336.3万平方千米、印度洋:7 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1 310万平方千米全球地表形态基本特点大陆大洋的基本特点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 m。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 m,陆地的高差约为9 240 m。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常态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 两条高山带: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太平洋周边大体呈弧形延伸;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它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 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板块的定义及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全球地壳分为若干板块;刚性地壳浮在塑性的软流层上运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边缘则多发生构造运动;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是次生的;板块运动的不同方式决定了全球地壳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各气候的基本特点,成因及分布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陆地低纬度气候:(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30 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5、热带海洋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常年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信风影响,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陆地亚热带气候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1、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夏温差较季风气候小,降水分配也比其平均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相似,但由于其海陆热力差异不如其突出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至35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3、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全年少雨分布于亚热带大陆内部身居内陆,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又兼此处地处亚热带陆地温带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T最冷月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成因和温带季风气候,但海陆热力差异不够突出3、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4、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四季湿润,冬雨较多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陆地高纬度气候T最热月15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南、北纬5070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2、苔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少分布在极地附近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3、冰原气候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高 山气 候高 山气 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地势高,地势起伏大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课本61页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1. 亚洲地形特点(1)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2)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和世界上地势最低的洼地。同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外力所营造的地貌类型。(3)地势与地形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多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此外在亚洲的东部边缘,自北向南分布有一系列向太平洋突出的弧形列岛。它们形成亚洲东部的双重海岸,多边缘海。这些对到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2.亚洲的气候特点(1)强烈的大陆性。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2)典型的季风性。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3)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最好有气候分布图)(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这既是气候大陆性的一个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成因:(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117N7743N B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2)大陆轮廓,面积: 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 A帕米尔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 西亚: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东亚: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B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4)洋流: 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5)大气环流: 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 冬季: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影响亚洲的气团有:Pc(极地大陆性气团)、Pm(极地海洋气团)、Tc(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冰洋大陆性气团)、Am(冰洋海洋气团)、E(赤道气团)。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一)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大陆主体位于367108N,6610E934W。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少部分属于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成为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的气候特征的基础。海陆位置和洲际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有白海、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等边缘海包围。欧洲地处大陆西岸,三面为海洋怀抱,形似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大半岛,使大西洋和西风环流对欧洲气候具有深刻的影响。欧洲东与亚洲大陆山水相连,南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西隔大西洋遥望美洲。与亚非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轮廓特征: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是欧洲自然地里的一大特点。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大致可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的连线为界将地形分为东西两部分:(1)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2)西部山地平原交错,地形比较复杂。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欧洲的南部和北欧的冰岛是世界上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曾是大陆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脉是山地冰川中心,因此欧洲的冰川地貌特征明显,特别是北欧)(三)气候特征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显著。欧洲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 000 mm之间,降水量由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其中,高大山脉的西部迎风坡是降水丰沛区,平原及半岛内陆是降水稀少区。年温差小,冬季一般在-15 以上,夏季在1520 之间。气候类型区分布的地带性特征突出。气候区分布成因:(1)地带性特征比较突出,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决定的。(2)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区的分布,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洋流、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四)河流与湖泊1、河流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通航条件好,通航里程长,多国际性大河。以北部垄岗瓦尔代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达卢西亚山脉为界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大流域。主要为雨水补给、雪水补给和冰川补给三种类型。2湖泊湖泊广布,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这种分布特征与欧洲湖泊的形成主要受第四纪冰川作用有关。具体可分为三个湖泊分布集中区:芬诺斯堪的亚湖区;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阿尔卑斯山地湖区(山区湖泊大多是河流的上源)。湖泊类型:主要为冰川湖,还有构造湖、喀斯特漏斗湖、泻湖、火口湖、牛轭湖以及综合成因湖泊等。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1、非洲主要地理环境和特征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自然地理环境结构1)古老的高原大陆非洲平均海拔达750m。台地和高原所占比例远大于世界其他各洲,因此有“高原大陆”之称。2)干燥的热带大陆 非洲大陆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多数陆地是热带,气温高。同时非洲有处在副高的控制下,又受到来自亚洲大陆的东北信风,形成广大的干旱区域。1、“热带大陆” 非洲大陆赤道中贯,大部分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只有南北两端以及局部山地的年平均气温低于20 。2、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极端不平衡 赤道附近及一些山地迎风坡降雨量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雨区。但全洲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最干旱的地区则形成了沙漠。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有“干旱大陆”之称。3、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附近为全年多雨的赤道多雨气候,南北两侧依次为夏雨冬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全年少雨的热带干旱气候和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形成这样的气候分布特征主要原因有:非洲大陆地势起伏和缓,缺少庞大的高原和山脉,赤道中贯,以及大陆最南点和最北点到赤道的距离大致相等等自然条件。3)气候和地形影响下的河网分布非洲的河网分布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也具有对称的水系、水文网结构。许多块状高地或宽广盆地是河流的辐散中心或辐聚中心。东非高原和西非的富塔贾隆高原比作非洲的两座水塔。4)对称分布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界非洲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是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它们的分布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体一致,即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分布。根据分布特征,非洲主要有以下4种景观类型:热带雨林-砖红壤类型区、热带草原红壤、红褐土类型区、热带荒漠荒漠土类型区、亚热带森林-褐色土类型区5)丰富的自然资源非洲地形相对平缓,高寒山区很少,绝大多数土地属热带和亚热带,土地和热量资源十分丰富。非洲森林资源丰富。非洲森林绝大部分是阔叶林,是世界上热带木材重要产区之一。水力资源:由于有利的地形条件,非洲的河流均多急流瀑布,虽不利航行,但水利资源蕴藏丰富且分布集中,非洲具有较大优势的自然资源是矿产: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在世界上,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扎伊尔的金刚石、赞比亚的铜矿、南非的铀矿等均居世界前列。北非和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丰富。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