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科综合地理高考大纲(2010年5月).doc_第1页
2010年文科综合地理高考大纲(2010年5月).doc_第2页
2010年文科综合地理高考大纲(2010年5月).doc_第3页
2010年文科综合地理高考大纲(2010年5月).doc_第4页
2010年文科综合地理高考大纲(2010年5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0年5月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地理说明(广东卷)及“问题化”班别:姓名:学号: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一、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P14) 本资料的“P1”为高考完全学案(2008年版)的页码;“图P106”为考试地图册(哈尔滨第三中学2008版)页码。什么是天体系统?写出天体系统层次?地球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表现?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和内部原因?(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78,图P106)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周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太阳辐射高值和低值原因?(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P2124)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远日点和近日点)、速度变化?黄赤交角的含义、目前度数,与太阳直射点范围、极昼极夜范围、五带的关系?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和区时、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和划分?地球运动(光照图判读)一些结论性知识1、某地地理纬度北极星的仰角(地平高度)2、对趾点:即地心对称点。纬度数值相等,南、北纬相反;经度之和等于180,东、西经相反。3、地方时确定:6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即晨线中点);18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即昏线中点);0时:地方时0时经线平分夜半球;12时:地方时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日出日落时间之和24日出早(晚),日落晚(早)4、日期比例问题: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新一天区域所占时间(区域)就是几小时。当北京时间为8 点时,此全球今天和昨天各一半。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此全球今天和昨天2:1。当北京时间为20点时,此时全球为同一个日期。5、黄赤交角决定直射点的范围,决定回归线和极圈度数(并且它们互余90),决定了极昼极夜范围,决定晨昏线与经线相交的角度,决定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最低纬度。6、直射点确定:“经线:地方时为12时”; “纬度:日期”(二分二至日)确定7、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与经线重合,平分所有纬线。二至日与极圈相切。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分日或秋分日不相切(重合);其余时间相切。晨昏线与纬线的“相切点”是:相切纬线上为发生极昼或极夜纬度最低的纬线;相切点是晨昏线纬度值的最高点;昼夜半球的中点(12或24点);晨昏线的分界点;相切点有两个,是对趾点。8、昼夜长短变化:越往高纬,昼夜变化越大。赤0;极24;纬度数相同变化相同。9、晨昏线的太阳高度0。10、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关系:太阳直射点纬度所在半球的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90;刚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值直射点纬度2。11、回归线以外,夏、冬至正午太阳高度之差2232612、发生极昼的午夜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差2 (90当地地理纬度)本中(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P2931)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的名称及主要特点?区别横波和纵波、地壳和岩石圈、软流层、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大气层中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臭氧层和电离层位置及作用?什么是逆温现象?成因?影响?(P32)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物质循环(P6870)三大类岩石及其常见岩石?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分布、自然特征、开发利用?绘出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相互转化)、是内力或外力作用?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P6870)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关系?地壳运动中水平运动(碰撞或张裂)和垂直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外力作用中风力、流水、冰川的侵蚀、沉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形成的地貌名称)?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板块边界,板块运动(碰撞与张裂)对大地构造影响?(图P20)地质构造、向斜与背斜、地垒与地堑的判断方法、形成的地貌及典型实例?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等矿产储藏、隧道和水库建设工程建设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河流的侵蚀地貌(2种)、堆积地貌(3种)的形成及分布?河流的凹凸岸的侵蚀与堆积、水流速度、水深浅的特征与港口建设、泥沙沉积的关系?(3)大气受热过程(P3335)大气的根本热源与直接的主要的热源分别是什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与大气保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晴朗天空为何呈蔚蓝色?为何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密云的白天天空也明亮?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为何不在赤道?为何在月球上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背景是黑暗的?霜冻为何多出现在冬天晴朗的夜晚?晴朗的冬天昼、内陆地区、青藏高原为何昼夜温差大?一天气温最高最低的时间?日温差变化为何“晴天大,阴天小;内陆大,沿海小;裸地大,绿地小”?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城郊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山谷为何多夜雨?城市是“雨岛”“湿岛”?“三力”的特点?其对风向、风速的影响?高空风和低空风?等压线的判读:气压场判断?风力风向判断?天气的判断与描述?(P3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的形成原因、风向、特点?(P35)(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P35和P4748)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纬度位置及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 高压区:盛行气流,天气 ;低压区:盛行气流,多 天气;信风带:(视风源下垫面状况而定)来自海洋;来自内陆;西风带:受其控制或影响气候;极地东风带:一般。(答案:下沉、晴朗干燥;上升、阴雨;湿润、干燥;温和湿润;寒冷干燥、干燥)13种气候类型的名称、特点、分布和成因?判断三步骤?(特别是纬度位置?)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分析某气候成因的方法?(资料P17)等温线的判读?(数值递变延伸方向、弯曲和闭合原因、疏密、极值)(P47、图P12))(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P4142)三种锋面的形成、降水位置、降水特征、过境前后的天气、典型案例?低压和高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南北半球的判定、垂直气流与天气、典型案例?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低压和低压槽)?(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P565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分类、地理意义(P57)?人类活动、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P59)河流的5种补给形式、补给特点、影响因素、在我国分布、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6263)洋流的动力成因和方向因素、性质分类和成因分类?绘出洋流模式图,说出洋流的四大分布规律和四大影响?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西风漂流?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P8081)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的过程?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808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表现? 五大因素关系?典型区域的整体性?(资料)(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P81)(P8587)13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布(纬度和海陆位置)、对应的气候、植被、土壤、动物?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基础、分布规律、典例典型地区?垂直地带性的基带、垂直带谱数目、阴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的判断?非地带性典例: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南美安第斯山南端东西两侧、沙漠中绿洲?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P9293)河流三大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形态影响及原因?高原、山区、平原聚落分布、形态的影响?自然条件中地形、气候、水(河流)、矿产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地形对交通方式、交通路线走向和形态、密度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47、P49)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区别?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原因和影响?对降水、冰川雪线、农业、岛国、沿海?(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P9798)(图P73)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5大类)、特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某地(华北)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和解决措施?(P98)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水田和旱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图P73)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P98)?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P1439)我国水能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煤炭、石油的分布?(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P9798)(图P6768)自然灾害的类型?主要4种气象灾害和4种地质灾害?主要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的分布、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东南沿海多台风?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西南旱灾多发的原因?(P263)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防御措施?(P99)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自然成因和人为成因?(P103)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P105107)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11国)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分布?世界人口超一亿的10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其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判断(或1%)?分布?发展国家的人口问题(传统型、自然增长率1%)?发达国家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特殊性)?(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P112113)(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P105106)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P118120)城市外部形态(3种)及其形成因素? 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城市中居民区(高级和低级)、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区的特征、分布及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影响地租的因素?地租等值线的判读?(P119)(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P118119)不同规模城市的数目、相互距离、功能多少、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中心地理论:同级别中心地相互独立和排斥;不同级别中心地相互嵌套、层层嵌套。(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126127)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标志(3个)?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特征和成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水平高低、起步早晚、速度快慢的差异?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P127)城市环境污染(P126)?城市病(P1107)?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P127)(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P120)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P133134)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投入多少、产品用途的分类?)影响农业的4大自然因素和5大社会经济因素?(即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冬春小麦、甘蔗、甜菜、棉花、橡胶、柑橘、苹果等所需的自然条件? 地价、农业单产对城郊型农业的影响?需水量和交通与保鲜技术对农业影响?典型地区的农业主导因素?(P134)(拓展:13种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南方、西北、青藏的主要农作物、发展条件、生态问题及特色?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P141、P308、图P114)12种(主要6种)农业地域类型?(P134)和(P139140)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区位优势、问题措施、及对我国借鉴意义?(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P146147)(P152154)工业的分类(工业结构:按生产对象、产品用途、形成和发展、投入比重的分类)?工业的区位因素?五种导向型工业(主导因素)的典型工业部门?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目的:三大效益)?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增强或减弱)?环境因素对城市工业布局影响?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风向?流向?距市中心远近?(P147)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现象、形成?传统工业区和高新工业区的区位因素?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点、发展条件、问题、措施和发展方向?(P309)(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五大要素的影响)(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P159160)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运速、运价的比较?选择?公路、铁路线选线的影响因素?(P160或资料P31)港口和航空港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P160)(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P166)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172)(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17217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环境问题的分类?(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P179180)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三大内涵及关系?三大原则?实施途径(一种经济两种生产)?(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179180)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三、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P185)(区域的特点P185)(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P185187)区域差异的成因?区域差异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我国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差异比较?(P185、图P3840)(四大地理区P217)(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P186)2区域可持续发展(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P193195)产业转移的含义、形式、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转入、转出区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的西气东输图、南水北调、西电东送(P49)的原因和影响?(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主要是什么问题?(环境问题、资源利用问题)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含义、分布、成因、危害、措施?(P201202、P206207)森林和湿地资源的生态效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危害、措施?(P207、P279、P282)(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P212213)内流河和外流河?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影响水能的因素?影响航运的因素?河流和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7点)?河流的2大危害?凌汛发生的时间和条件?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流域开发的内容?措施?我国长江、黄河的主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及整治措施?(图P110)(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P22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即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分布布局特点和问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优质、高产、高效”“三高农业”。具体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渔)(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造自然条件、改良灌溉技术等);加大投入,实行地区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生产;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节水农业等);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P218、P98)能源分类(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矿物能源化石能源)?P218煤炭、石油、水能、核能、太阳能等的特点?(P98)我国的核电站为何多在建在东南沿海?(P323-11)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的丰富的地区?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评价?(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区域资源开发要注意的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P229230)区域工业化的条件分析?(工业区位分析)工业化进程分析?区域城市化推动力分析?(P230)区域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相互促进: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P229230)附:工业发展方向:A、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B、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工业;C、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废弃物再生资源化。D、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如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业)附: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农业:发挥地区优势,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干旱区:节水农业)2、工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科技产业(沿海:出口加工工业)3、发展第三产业,如商贸、旅游、金融等;(边境:边境贸易);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5、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6、保护、改善生态(生态效益)。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P235236)(l)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RS工作的原理?别称?RS获取信息数据的特征?(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GPS的作用?GPS提供的五个数据?GPS的特点?(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GIS的含义?别称?GIS的功能和应用?(4)数字地球的含义 (P235)四、城乡规划(主要利用材料学习)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与相同必修)(P126127)城市环境问题有哪些?(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环境污染?城市病?)措施?(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P92)高原地区、山区、平原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P92)形成因素?(A自然条件优势指向;B临水指向;C交通运输指向;D商贸指向)(地形、气候、水源和河流、土壤、交通和贸易的影响)(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乡村集市的定义:是指乡村按约定时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又称“赶集”“趁虚”)乡村集市成因:A人口指向;B交通指向;C行政指向;D宗教指向;E风俗民情指向。A目前我国乡村集市多数分布于乡镇政府所在地(原因:人口集中,有较好的服务设施);B水陆交通便利地区,如渡口、车站、公路沿线等处(因货物集散转运便利,人流量大)C在一些专业手工业产品的产地。如竹木产区多有木器加工、造纸、雨伞制造业,丝、棉、毛产区往往兴起纺织加工业,这些地区附近也会形成相关产品交易的集市。附:城市区位:(一)自然因素: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二)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2、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3、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4、其他因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2城乡规划(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5点)有利于合理土地资源;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土地利用原则:A利用它的空间营造生存发展场所;B利用它的生产功能,获得各种生活、生产物质。项目选址原则:A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并兼顾与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节约土地,尽量不占、少占耕地,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用地;B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对于影响环境卫生极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避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C要与城乡现状相衔接。充分考虑城乡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用地等现状条件。功能分区: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P118120)(3)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工业:即:工业生产特征与环境因素对城市工业布局影响(P166167)农业:城郊型农业:主导因素?影响因素?(地租、农业单位产值、交通等)珠三角传统的“桑基鱼塘”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原因?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原则:A最接近城市市场的近郊,土地多用于生产不易运输和易腐食品,另外距城镇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高,应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蔬菜、花卉、禽蛋、乳牛等。B近郊的外围则多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以谷物种植(粮食生产)与饲养牲畜为主。商业:附:城市商业及其布局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居民的使用频率 设施的规模效益1城市商业分类:社区商业服务点、区域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2城市商业布局应考虑的因素:(1)居民的使用频率(2)设施的规模效益3城市商业布局(1)社区商业服务点:规模小、数量多,消费人群多,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注:农贸市场的布局不能太接近小区,更不能在小区内部,但又不能距小区过远,造成购物不便。(2)区域商业中心:服务对象以居民区附近为主,兼有本区域居民。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和公共交通集散地。(3)市级商业中心:服务对象为全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多布局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近。文化: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1分类:(1)从类型看:包括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设施。(2)从规模看:既有大型的剧场、中心学校、体育馆、综合医院等,也有小型的健身房、图书室、社区小学和医疗点等。2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都与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城乡环境的实际状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1)幼儿园的布局一般宜建在居住区内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2)中小学的布局应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沿途一般不应穿越铁路、城市交通干线,不穿越厂矿生产区和市中心人多车多的地段,要远离城市交通繁忙的铁路、公路沿线,以免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注意学校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设计在居民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安静的地方。3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1)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前述“商业”)(2)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包括: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A城市对外交通布局原则:(1)统筹布局对外交通设施,创造联运条件(2)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感到系统密切联系(3)对外交通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分区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B、城市内部道路网的形成因素和规划原则 1形成因素(1)自然因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如地形、河流等。 (2)历史:具有继承性和不易改变性,如北京、西安等古城。(3)现状: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