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质的研究的检测.doc_第1页
第五部分:质的研究的检测.doc_第2页
第五部分:质的研究的检测.doc_第3页
第五部分:质的研究的检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部分:质的研究的检测如何衡量研究结果的质量第一节:质的研究中的效度(真实性、确切性、可靠性)问题量的研究中:效度的检验分三类:内容、校标、理论效度。一、质的研究对效度的定义质的研究中的效度是指一种 “关系”,即研究结果与研究的其他部分(研究者、研究问题、目的、对象、方法和情景)之间的“一致性”。具体而言:研究结果的“表述”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某一研究人员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使用某一研究问题以及其相适应的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研究的这一活动。二、效度的分类马克斯威尔将质的研究中的效度问题分成五种类型:描述型、解释型、理论型、推论型、评估型。(一) 描述型效度:对外在可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进行描述的准确度。条件:事物或现象是具体的、是可见或可闻的。影响因素:研究情景、使用工具、研究者个人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知识范围、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有意无意地省掉某些对研究课题至关重要的信息、“测不准效应”(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等。(二)解释型效度:指的是研究者了解、理解和表达被研究者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确切”程度。满足的首要条件:研究者必须站到被研究者的角度,从他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情中推衍出他们看待世界及构建意义的方法。影响因素:被研究者口头上倡导的理论与实际行动所遵循的理论的区别、研究者的文化参照、研究者的个人的背景、研究者的个人能力、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等。(三)理论型效度:又称诠释效度,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以及从研究结果只能够建立起来的是否正式的反映了所研究的现象。(四)评价型效度:研究者对研究结果(各个阶段的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是否确切。(个人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三、效度“失真”的原因1. 记忆问题2. 研究效应3. 文化前设4. 间接资料来源(包括语言的翻译)5. 人的天性就有相互矛盾的情感和想法,人在思维和感受时并不总是前后一致、符合逻辑、严格遵循理性规则的。既要避免这些因素,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利用它们为研究服务。四、效度的检验手段对质的研究效度的出来只可能在研究发生开始以后,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层面进行考察,才能确定哪些因素有可能成为“效度威胁”,判断它们是否已经、正在或将会影响研究的效度,然后再想办法将它们排除。(一) 侦查法:研究者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和所依据的理论不断地对研究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进行搜寻,找出有可能影响效度的“威胁”,对其检验,然后想办法将其排除。(二) 证伪法:1、建立一个假设以后,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这个假设是不真实或完全真实的,然后修改或排除这一假设,直至找到在现存条件下最为合理的假设。2、在建立初步假设的同时,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建立“另类假设”,将其与原有假设进行对比后做出最为合理的选择。 (三)相关检验法(三角检验法):将同一结论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情境和时间里,对样本中不同的人进行检验,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对目前已经建立的结论进行检验,以求获得结论的最大真实度(访谈与观察);或在一种方法之内进行(观察:横向:几个观察者;纵向:不同时间;/访谈:不同方式;不同角度;不同语境或社会情境)。(四)反馈法:初步结论得出后,广泛与自己的同行、同事、朋友、家人交换看法,听取他们的意见。(熟悉/不熟悉研究现象的人)(五)参与者检验法:研究者将研究结果反馈到被研究者,看他们的反应。(尽可能早做)(六)收集丰富的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包括从被研究者收集的材料和研究者本人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笔记和备忘录。(七)比较法(八)阐释学的循环:1、文本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反复循环论证,提高对文本理解的确切性; 2、阐释者的阐释意图和阐释现象(文本)之间的循环,以此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合理对待倾见)第二节:质的研究中的推论问题我认为:质的研究中的推论问题的讨论目前主要围绕要不要推论、如何推论、推论到何种程度进行。一、 对推论的分类1、 内部推论:研究的结果代表了本样本的情况,可以在本样本所含的时空范围内进行推论。2、 外部推论: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与本样本范围之外的同类事物。质的研究外部推论通过两种途径完成:1)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认同来达到推论引起读者的共鸣2) 通过建立有关的理论来达到推论这个理论对类似的现象产生阐释的作用 3、“显而易见的推论”:这是一个事实。“共性”与“个性”:人人不同,有个性;作为人,有共性。二、 推论与对“知识”的认识 1、当我们谈到将研究结果进行推论时,我们已经把结果当成“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可以推论的。2、对“知识”的概念不同定义和对认识“知识”的方式不同理解,使我们在处理“推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三、讨论质的研究“推论”问题的原因1、希望“推论”的原因:人的愿望(弱点);语言使用现状,受量的影响大,研究的“科学”和“衡量”标准是研究结果的推论;政府、财团、个人的实际需要。2、“推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四、一种不同的语言(解释)1、图式理论:图式指的是认得人的认知结构,与人的知觉、意识以及外部的环境有关。获得知识的方式:同化、顺应、整合和分化。2、图式理论对“推论”的启示:质的研究中的推论功能可以通过人类认识新事物的“同化”和“顺应”两种主要方式来实现。 同化:个体将原有的认知结构可以辨别的新事物(研究现象、研究假设或研究结果)接纳进来,在认识上获得一种认可即推论(思想的共鸣)。顺应:将特殊案例(研究现象、研究假设或研究结果)不能被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所“同化”时,个体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的知识,获得概念上的更新和视界上的升华(研究者与读者获得“视域的融合”),即实现了推论。五、一种不同的推论方式读者的价值倾向和判断的标准影响“推论”是否发生。一、 促成“推论”的行为规范1、 对现象在情景中的深描读者身临其境/了解透彻对结果真实性、是否迁移、如何迁移作出判断;2、 详细、坦诚交代自己的立场和做法(暴露自己)了解研究者本人,借助研究者本人的眼睛看研究结论产生的源头和过程可靠性作出判断,若可靠,“推论”发生;3、 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平等的对话心理上接近读者容易理解和共鸣(“推论”);4、 叙事结构:呈现的实践发展过程及人物心理活动/呈现的原始材料与读者的现实生活更加靠近读者容易“进行角色” 认可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推论”)二、 判断“推论”的标准1、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客观性”指:A. 通过研究可以学到新知识,能偶突破原有的期待,体会到意想不到的惊奇;B. 人类学习的结果,它代表学生研究的意图,并且证明了学生研究的可能性。2、报告研究者本人在处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对于同一研究结果产生不同的意义解释”的冲突和变革过程中所采取的立场以及自己所起的作用读者找到与研究者对话的切入点。这种对话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