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 因为忠臣批 龙鳞 逆 圣听 讽谏时政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 比干挖心 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 然而 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 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 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 并说 公之所谏 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 奉为座右铭 千古传诵的 谏太宗十思疏 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 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 学会倾听有人说 鲜花最美 因为它鲜艳 有人说 雨露最美 因为它滋润 有人说 太阳最美 因为它温暖 而我说 倾听最美 因为它染艳了心灵 滋润了身躯 温暖了世界 生活中学会倾听 必将受益无穷 在讲台上 在人流中 在小巷的深处 在高楼的阳台上 在奔驰的列车上 在温馨的小家里 只要你愿意 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 倾听让我们回味一生的声音 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精辟的看法 倾听一个重病患 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 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的悲壮历程 倾听那个成功人士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 倾听那些用汗水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 倾听那些用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情节 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 倾听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 我们就会明白 平淡的日子真的很精彩 平凡的生命真的很美丽 人生就应该多姿多彩 如诗如画 微感言 1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魏征2 尔无面从 退而后言 魏征3 爱而知其恶 憎而知其善 魏征4 荣辱之责 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5 君 舟也 民 水也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魏征6 傲不可长 欲不可纵 乐不可极 志不可满 魏征 一 作者视窗敢于 犯颜直谏 的一代良臣 魏征魏征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 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以 犯颜直谏 而闻名千古 他 上不负时主 下不阿权贵 中不侈亲戚 外不为朋党 不以逢时改节 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 千古流传直到今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 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 他也从不退让 致使太宗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一次 太宗意欲去 秦岭山中打猎 行装都已准备停当 却迟迟未能成行 后来 魏征问及此事 太宗笑着答道 当初确有这个想法 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 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贞观七年 633 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 修建洛阳宫 劳弊百姓 收取地租 数量太多 妇女喜梳高髻 宫中所化 太宗接书大怒 对宰相们说 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 不收地租 富人无发 才符合他的心意 欲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 魏征谏道 自古上书不偏激 不能触动人主之心 所谓狂夫之言 圣人择善而从 请陛下思之 太宗觉得魏征说得有理 不仅没有治皇甫德参的罪 还提升他为监察御史 贞观十六年 642 魏征染病卧床 唐太宗派遣官吏探视得知 魏征一生节俭 家无正寝 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 全部用来为魏征营构大屋 不久 魏征病逝家中 太宗亲临吊唁 痛哭失声 叹曰 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镜 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 遂亡一镜矣 注 魏征 580 643 字玄成 巨鹿曲阳 今河北晋县 人 唐代文学家 政治家 史学家 曾任谏议大夫 左光禄大夫 封郑国公 以直言敢谏著称 曾主持 隋书 群书治要 的编撰工作 隋书 的序论及 梁书 晋书 陈书 齐书 的总论 皆出于其手 唐贞观十一年 637 上 谏太宗十思疏 十三年上 十渐不克终疏 旧唐书 经籍志 和 新唐书 艺文志 都著录 魏征集 20卷 已散佚 二 写作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 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 637 写给唐太宗的奏疏 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积其德义 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 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 是有其背景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代 跟随父亲南征北战 勇武过人 生活俭朴 礼贤下士 很是奋发有为 但当他继承了帝位之后 逐渐改变了勤俭的作风 因此魏征写作此文 劝太宗 鉴彼之所亡 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 巩固统冶 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 表示从谏改过 这篇文章也被太宗置于案头 奉为座右铭 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 苏轼 三 基础梳理1 字音识记答案 1 j n 2 s 3 z i 4 y n 5 mi 2 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 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答案通 毋 不要 2 一词多义 答案 形容词 安定 疑问代词 怎么 疑问代词 哪里 动词 养 奉养 动词 安置 安放 形容词 诚实 动词 信任 名词 信用 动词 相信 副词 随意 动词 追求 动词 探求 动词 请求 动词 索求 名词 需求 需要 答案 连词 表转折 连词 表修饰 连词 表并列 连词 表承接 连词 表目的 用来 介词 把 介词 用 连词 表转折 连词 表因果 连词 表承接 连词 表转折 四 文白对译 自己 喜好的东西 作 兴作 建筑 冲 虚 牧 约束 满溢 容器中水满则溢出 指骄傲自满 听不进别人意见 下 居 之下 盘游 打猎取乐 三驱 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 从而体现圣人的 好生之仁 一 文本助读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 忘本 即忘记 以民为本 忘危 即忘记隋亡的教训 的根本问题 针锋相对地提出 十思 阐明了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的道理 结构图示 二 小组合作 重点词句梳理 1 词类活用 答案 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牢固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安宁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光大 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疲劳 5 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端正 恶 形容词作名词 奸恶的小人 6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虚 7 形容词作动词 流得很远 8 方位名词作动词 居于 之下 9 形容词作名词 重要位置 10 形容词作名词 重大的地位 11 形容词作名词 不正派的人 12 形容词作名词 安定的情况 危险的情况 13 形容词作名词 好的意见 14 动词作名词 喜好的东西 15 形容词作名词 有才能的人 16 名词作状语 在表面上 从内心里 17 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乐 2 古今异义 答案 1 树根 2 放纵性情 含贬义 3 以 之 为 把 当作 4 使心虚 5 何 表示疑问 为什么 必 副词 一定 3 特殊句式 1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 戒奢以俭 3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答案 1 判断句 2 状语后置句 3 状语后置句 4 翻译句子 1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 2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 可畏唯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译文 3 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译文 答案 1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 永远保持政权和平美好 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 戒奢侈 行节俭 道德不能保持宽厚 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这也 如同 是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 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 人们 用威风怒气来震慑 人们 最终 臣民 只求苟且免于刑罚但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 臣民 对国君的怨恨不在于大小 可怕的只是百姓 他们像水一样 能够负载船只 也能颠覆船只 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3 做国君的人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 自己 喜欢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 将要兴建某建筑物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要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 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三 师生探究1 作者所提 十思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十思 各有什么侧重 答案 2 十思 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作者认为做到 十思 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1 十思 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在生活上 应该知足知止 游乐有度 在修养上 应该谦冲自牧 慎始敬终 在用人上 应该虚心纳下 正身黜恶 在执法上 应该赏罚分明 不徇私情 这 十思 概括起来说 就是作者在第一段里所说的 积其德义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2 作者认为 国君倘能做到 十思 发扬好的品德 就会出现 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的政治局面 到那时 何必劳神苦思 代下司职 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换句话说 国君善于 用思 就可以 无思 国君不用自己操劳 天下就可以治理好 这样的境界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这样说 无非是希望唐太宗采纳自己的意见 居安思危 使唐王朝能够长治久安 3 作者在第1段为什么不开宗明义直接提出论点 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答 答案 1 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 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 从流水 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 就显得亲切 生动 容易为人君所接受 2 要木茂就必须 固其根本 要流长就必须 浚其泉源 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 通过类比 推出要 国治 必须 德厚 就很有论辩力量 在这基础上 作者进一步以 不念于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比作 伐根 塞源 这样 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 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4 作者在第2段中是怎样剖析 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这一历史现象的 这一段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答 答案 1 作者首先提出历代帝王始繁终寡这一历史现象 然后分析这些帝王在取江山与守江山两个时期的不同表现 突出他们往往都有这样的通病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这之后 作者针对现实 扣住 纵情以傲物 加以发挥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到了这种地步 那么 即便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 用严厉的声势来吓唬 人们也不会心服 一旦民怨迭生 则社稷也将为之倾覆 2 作者剖析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正在于进一步揭示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将第1段所论述的道理具体化 通过这两段论证居安思危之重要 不这样做的危害已经讲得十分透彻 这就自然产生一个问题 到底怎样才算居安思危呢 这时进而提出 十思 的具体建议 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一 阅读延伸魏征进谏有一套马少华提起古代的 谏臣 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魏征 这位贞观名臣在跟唐太宗共事的17年中 共提了264条建议 被唐太宗全部采纳 魏征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 谏臣 的最佳代表 然而 像魏征这样敢于 犯颜直谏 的硬骨头 虽说历朝历代都有 但几千年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像魏征这样受到推崇 重用 这除了唐太宗 善纳雅言 外 还得力于魏征独特的进谏之道 第一 奠定理论基础 即让唐太宗明白什么是明君和昏君 什么是良臣和忠臣 有一次 唐太宗问魏征什么是明君 什么又是昏君 魏征回答 明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能广开言路 听取不同意见 而昏君的共同特点则是闭塞言路 偏听偏信 即所谓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后来 魏征又提起了良臣和忠臣的区别 良臣既能使君主赢得明君的美名 又能使自己获益 福禄双全 而忠臣却只能以忠君为名 让君主背负昏君的恶名 自己也身首异处 所以 陛下一定要让我成为良臣 而不是忠臣 只要让唐太宗明白了这些理论 也就为以后的进谏打下 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即使双方出现了一些矛盾 唐太宗也不至于跟魏征完全闹翻 第二 给唐太宗树立一个目标和榜样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 是无数人的偶像 但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偶像 他曾多次说过 朕所好者 唯尧舜周孔之道 以为如鸟有翼 如鱼有水 失之则死 不可暂无耳 有了这句话就好办了 聪明的魏征在日后的进谏中就经常拿尧 舜来做比较 自然屡试不爽 比如 有一次唐太宗实在被魏征惹烦了 就指责他说 以后我说话的时候你能不能别老插嘴 有问题不能下来再说吗 我好歹也是个皇帝 当着大家的面你就不能给我点面子吗 魏征眨了眨眼 说 当年圣君大舜曾对群臣说 你们有什么意见要当面说 不要开会的时候都不说 下来又乱说 陛下您想做尧 舜那样的圣君 却不让我们做尧 舜的臣子 这也太自私了吧 听了这一番话 唐太宗的气自然也就消了 这就是魏征的主要进谏方法之一 在古代 皇帝毕竟是皇帝 聪明的大臣绝不会跟皇帝针锋相对 让皇帝下不来台 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 让皇帝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进谏 第三 给唐太宗讲明利害 贞观六年 632 大唐已开始步入盛世 唐太宗一膨胀 就想去泰山封禅 消息一出 群臣纷纷表示祝贺 头脑灵活的已经开始准备行装 当然也有几个头脑清醒的 想反对却又想不出合适的理由 于是 就把目光转向了魏征 这时 魏征咳嗽了一声 说 陛下 先别这么兴奋 我觉得还不到封禅的时候 唐太宗早就料到魏征会反对 所以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你觉得还没到封禅的时候 是认为我功劳不够高 德行不够尊 中国还未安 四夷还未服 年谷还未丰 祥瑞还未至吗 这就是所谓的 六德 这时 魏征不慌不忙地说 陛下 有这 六德 是天下共知的 去封禅完全没问题 不过 去泰山的沿途 因隋炀帝无道 连年兵火不断 千里无人烟 虽然这几年陛下治国有方 民生逐渐恢复 但仍然很萧条 陛下如果去封禅 周围很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者也都要跟随 要是让他们看到这沿途的萧条景象 他们会怎么想 我大唐的国际形象还怎么维持 这就是魏征的进谏智慧 在当时的情况下 如果只是用 劳民伤财 这样的陈词滥调去劝唐太宗 作用几乎等于零 那就讲讲其中的关键利害 最急于展示的东西恰恰会成为最怕暴露的东西 别说是英明的唐太宗 就是一个昏君 也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进谏成功也就顺理成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