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 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 专题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备考 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 专题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备考 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 专题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备考 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 专题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doc_第4页
高考历史备考 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 专题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 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 专题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知识背一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物质生活的变化1、服装(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本阶段的特征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男装: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女装:20世纪20年代以后,新式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建国后5060年代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60、70年代中山装、绿军装流行(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阶段的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纷呈。2、饮食(1)中餐: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其中以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影响最大,统称为四大菜系。(2)西餐: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也随之传入中国。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西餐常用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3、其他社会习俗(1)剪辫易服: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2)历法:采用公历(3)社交: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仪。(4)妇女解放:女子接受教育,开始步入社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公路: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了公共汽车运行。2、水运: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垄断3、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大众传播媒界介的更新一、报刊1、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2、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政治运动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二、影视1、电影(1)发展历程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电影由此传入中国。1905年,定军山首映,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5年,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奖,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新中国成立后,反应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银幕。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期。(2)特点: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2、电视(1)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2)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3)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互联网1、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3年中国接入互联网。【技能+方法】1、近代以来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特征、总趋势和原因。(1)特征:阶段性、时代性、不平衡性(由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2)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步走向世界。(3)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3、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基础练+测】1(2013四川文综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图22(2013山东基能28)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3(2012浙江文综卷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4(2012四川文综卷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 b c d5(2012四川文综卷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表2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行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6(2012天津文综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答案】b【解析】7(2012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8(2013浙江文综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