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选考)复习建议本专题建议用时10课时课时划分教 学 内 容教学方式对应课时第1课时(讲授课)散文阅读(一)分析结构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32第2课时(讲授课)散文阅读(二)内容要点概括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33第3课时(习题课)散文对点练分析结构、内容要点概括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37第4课时(讲授课)散文阅读(三)理解含义(意)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34第5课时(讲授课)散文阅读(四)鉴赏形象技巧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35第6课时(讲授课)散文阅读(五)探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36第7课时(习题课)散文对点练理解含义(意)、鉴赏形象技巧和探究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38第8课时(习题课)“散文阅读”专题综合评估(一)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39第9课时(习题课)“散文阅读”专题综合评估(二)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40第10课时(习题课)“散文阅读”专题综合评估(三)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41考题试做(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抔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蹿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濛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1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可以运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找到有效的阅读区域,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在本文中,“汨罗江”有着丰富的含义,其表层含义是作者游玩的自然之江,是浸透着屈原理想和泪水的那条江;而深层含义则是作者产生联想和感悟,可根据“何处没有汨罗江”“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等提示语,找到相关语段,进行分析提炼。作答时应该注意题目要求答出“两种主要含义”。答案:屈原殉国之处;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忧国忧民者的苦难象征。(第一点3分,第二、三点3分,第二、三点答出任何一点即可给3分)2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需对全文内容进行梳理。开始写到“我”到了汨罗江边,饮了一口江水,感叹道:“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这也是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面对朋友的不理解,想起了禅家的一段“公案”,赋予了“汨罗江”以丰厚的含义。第十七段最后一句:“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惆怅”。这一句是作者情感的历程,概括前文中的变化。看着江面上的“渔翁”,想到“渔翁形象”,点明自己“惆怅所在”(第二十段)。引用清代诗人的诗作点明自己的心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我”“朝圣心情”也就“索然”了。这样作者的情感历程就理清了。答案: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6分)3“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答:_解析:文中“渔翁”形象是在第十八段开始出现的。眼前飘过的“渔翁”是只看重自己的收获的人,进而概括“中国的渔翁形象”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世间的一切与他们毫不相关。而这种由此及彼的概括是伴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的。对比凸显屈原形象的高大,而写屈原也是为了写作者自己对现实的感慨。答案:寓意:(1)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2)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5分)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解析:选aea项,最后的因果关系不当,没有理解“苦”的深层含义。e项,“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属于把文中不确定的信息当做必然的结论了。 锁定考向一、考纲在线考试说明与本考点有关的要求是:阅读鉴赏散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散文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能力层级分为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探究(f)。二、命题分析1江西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除2012年、2011年选取了小说外,其他年份都选取了散文作为考查对象。虽然散文与小说都属于文学类文本,考试大纲要求的能力也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考查中,命题的角度还是有所不同的。2对于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其着力点往往放在含义、作用的分析以及归纳概括上。如2010年江西卷第16题、18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的含义(作用),第17题考查的是对感情脉络的归纳概括。2012年山东卷第19题考查的是叙述方式及作用,第20题考查的是理解句子的含意(包含作用),第21题考查的是分析语言特色。2012年安徽卷第12题考查的是对感情脉络的归纳概括。2012年北京卷第17题考查的是概括归纳的能力,第18题考查的是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可见,这类题目是散文类阅读考查的重点。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思路组织的,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而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体现全文行文思路的重点句段。高考考查结构思路的题目不少就是分析首尾句段、过渡句段等特殊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常见的设问形式:1这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说说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好处。3句单独成段,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小说的结尾(开头)有什么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一些句子、段落在文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有的是内容方面的,有的是结构方面的,在实际考查中,主要又可以分为句子的作用、首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某一物象的作用五种。例一(2011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针 挑 土芳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有删改)“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解析:这道题题干包含两问,答案也应包含两部分。句子单独成段,应从结构上分析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这个句子处于文章中间,作用一般有承上启下、转移话题、深化主旨、插叙情节、补充说明、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形成呼应等。分析句子的含意,“穿针引线”是关键词,结合文本看,是穿起苗寨文化走向世界旅游舞台的针线,这是“负责任的旅游”中黑妮倡导的;后面还写到她教苗族妇女开展创造性的刺绣,这本身也是穿针引线,回答时务必结合这两点具体阐述。答案:用意: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理解: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抽样一:(1)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黑妮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的联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抽样二:单独成段,不但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这句话还具有强调的作用。黑妮组织“湘援游”,为湘西苗族穿针引线,让她们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黑妮提倡“负责任的旅游”,聚集志愿者,为湘西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评分说明:用意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理解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点得失句段的作用分析要全面,不能遗漏要点。抽样一答案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呢?对,这个答案的要点不全面。单独成段,还具有强调的作用;答案中“重要的作用”以及“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缺乏必要的支撑和前提。句段的作用回答不全面,扣2分;答案缺少支撑,扣1分;最后得3分。在答案的表述上要注意准确,答案的表现形式要明了。抽样二答案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呢?这个答案确实有问题。“为湘西苗族穿针引线”说法欠妥,因为“湘西苗族”仅是一方,应为“在外来游客与湘西苗族穿针引线”。另外,对“用意”与“理解”未加明确,容易误解。说法不恰当,扣1分;形式不明确,扣1分;最后得分4分。教师总结:句段作用类题目,要着眼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思考,要掌握住关键句段的一般作用,抓住规律性的内容,认真组织答案,做到要点全面,表述条理。看清位置,分析作用一、理解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如例一“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就具有过渡作用。3段尾句作用可大致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二、理解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应注意段落的位置,具体而言:1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如2011年福建卷走进腾格里的第一段。(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2末段的作用(1)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2)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3中间段的作用(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中间段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那么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2)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分析概括思路“作品结构”是写作思路的外在体现。作者表达思想,要遵循一定的条理(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关联等。这种对作品的整体规划,就是思路。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作品的结构,即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分析作品结构(思路)”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近几年考查的重点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作品结构的考查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另外,散文的线索是散文的骨架,因而,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便成为整体思路类结构考查题命题的重点。照应类结构题指的是考查照应的题目,过渡类结构题往往考查过渡段的作用。常见的设问形式: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何作用?2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思路的?3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5文章主要写了、,它们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6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例二(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太 阳 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这篇散文看起来结构松散,实际上“梦”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寻梦实现再寻梦。文章开头四段主要写老刘画山画得苦(寻梦),第二次集中写老刘在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其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实现梦想),第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最近”,老刘又陷入了“苦闷期”(再寻新梦)。答案: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抽样一:老刘通过艰苦努力,画山终于取得成功,但他没有满足,又向着另一个艺术的高峰前进了。抽样二:老刘艰难“寻梦”,后来梦想实现了,但很快他又走上了重新寻梦的征途。评分说明:文章的思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概括出一个阶段得2分。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点得失回答思路类题目首先要弄清行文线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概括。抽样一答案存在哪些问题呢?这个答案明显的缺点在于没有沿着“线索”来进行梳理概括,有的地方说得比较含糊。表述上也不够简练。不明线索,扣1分;表达不明确,扣1分;表述欠简练,扣1分;最后得3分。梳理作者的思路,在理清线索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分析,体现文章的具体内容。抽样二答案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呢?我觉得这个答案基本将文章的思路搞清了,是根据线索组织的答案;但缺点是表述上欠简练,还有就是缺乏必要的解释,没有联系具体的内容。缺少解释,扣1分;没联系文本内容,扣1分;最后得4分。教师总结:思路与线索是密不可分的,在解答概括思路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先理清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简练的概括,要注意联系原文进行必要的分析。“两大路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有以下两大路径:一、明确线索,把握思路捕捉关键词句是我们分析结构进而理清作者思路的重要途径。阅读时,要深度沉浸到文本之中,敏锐捕捉其中的关键词句。仔细琢磨这些关键词句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如: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答:_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题干已经提示,本文的线索是雾。解答时要紧扣线索,圈画出能表明作者对雾的感情(感悟)变化的关键词句,再稍加转换整合,不难拟写出正确答案: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二、分析层次,把握思路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描写对象的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从而透视文章的结构层次,洞悉文章的思路。分析层次,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层次有两个要求:一是辨明关系,即辨明各部分之间是承递关系、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等;二是分出逻辑结构中的等次,与多重复句的分析在原理和要求上是一致的。层次是着眼于内容划分的,因此,分析层次的依据是对各部分内容的准确概括。就全文的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自然段内容的准确概括为基础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段归在一起为一层。就段内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句内容的准确概括为依据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句子合在一起为一层。余者以此类推。段内层次分析,首先要认清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记叙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段的类型不同,其组合规律不完全相同。还要注意句子之间意义衔接转换的语言标志。全文的层次分析和段内层次分析的原理、步骤是相同的。如: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c)他的外甥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的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种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h)上面这段文字的思路是_分析:这是一段描述性文字,(a)为总领句,(b)(c)紧接着介绍坟墓,接下来是由墓及树、由树及人,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因此其思路可以表述为: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村庄里的风李雪峰风是村庄的一种鸟,而一个村庄就是风蛰伏的一个巢。风寄居在村庄的许多地方,有的寄居在村庄的椿树上、榆树上、梧桐树上,有的风就寄居在屋檐下或村庄斑斑驳驳的墙洞里,有的就寄居在院子某个僻静的角落里,甚至在村庄人的头发里或衣袖中,或者在四处溜达的狗身上,慵懒在栏里的猪身上、牛羊身上,但更多的是游荡在村庄周围的田野里。属于村庄的风是轻柔而乖巧的,它们常常是不动声色的,像村庄中那些温驯的孩子,只在村庄的小巷或田塍上缓缓地奔跑,没有聒噪,没有喧哗,也不事招摇。村庄里的风是属于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的,每一家的风都不一样,例如村东头赵五爷家的风是辣的,他家满家男女都嗜酒,墙头和窗台上堆满了喝空的酒瓶,每年新粮下来,他家总是先酿酒,什么玉米酒、大米酒、小米酒、地瓜酒,一瓮一瓮地酿满了灶房和屋子里的角角落落,满院满屋都是呛鼻的酒味,连他家的畜牲都是整天半醒半醉的,猪在栏里哼哼唧唧,四条脚一个劲儿地直打绊,鸡也一样,总是一只一只趔趔趄趄软软塌塌的老也飞不到墙头上去。还有村中央的白果树下的韩二叔,他家的风是腥膻的。韩二叔喜欢牧羊,他的屋里和庭院里挤满了一只只咩咩低叫的山羊,那些羊涌在他家的庭院里、屋中,甚至桌上和床上。韩二叔家的风就藏在他那群羊柔白的羊毛里,那些风有时轻轻在浓密的羊毛里悄悄地奔跑,把银白的羊毛梢弄得涟漪般微微地拂动,或把被草汁浸染得墨绿的羊胡须闹得轻轻地晃悠。 天长日久,韩二叔家的所有物什都洋溢着那些羊只们的味道了,他家的椅子、桌子、衣服,甚至锅碗瓢勺、甚至他们家的风。有的时候,韩二叔家的风就盘垣在他家的屋里和庭院里,那时,整个村庄的风就清新和可人了,那是村庄的泥土腥香和灌河的河水清香交织出的一种清爽,那是田野的庄稼和田塍上、山冈上的野花与树木交织出的一种甘美,那种清新和清幽是难以言传的。但正是这庄子里每家每户不同的风,纠结成了一个村庄的风,一个村庄独特的风,一个村庄脾性鲜明的风。就像我老家的乡亲性格是温和的,我老家的泥土气息是醇厚的,我老家灌河是徐缓和水波不兴的,所以酿出我们村庄的风是恬静而安详的,它们常常就盘垣在我们自己的村庄里,有时拽住村庄的缕缕炊烟,把那些乳白的炊烟拉得像一条条要拴住云朵的白线,有时又缠住炊烟,把它们摁绕在村庄低低的屋舍和庭院的树蓬间。更多的时候,它们盘旋在村庄周围的田野里,要么在初春一夜便把田野吹得碧绿,要么就在初夏,一觉醒来便把那些麦田吹得黄亮黄亮,要么就在秋末,几天工夫,就把田野拂得黯黄、柿子绯红、枯叶盈地。村庄的人、牲畜和鸟禽是熟稔自己村庄那缕风的,无论村庄的风是疾是缓,他们都泰然若之,鸟还安然地在悠然啼鸣,鸡还安然地在村庄中找食虫子,猪还隐士般在栏里睡得惬意地哼唧,狗把脑袋伏贴在地上,眯着眼谛听大地深处的声音。我们喜爱自己村庄里的风,春天时,它们会把那些田野泥土的醇香,会把那些田野青草和野花的芬芳一缕一缕捡回到我们村庄里来,让我们的村庄春气洋溢。初夏时它们会把庄稼的花粉、灌河的水汽氤氲捡回到我们村庄里来,让我们的村庄和风煦煦云淡风轻。秋天时它把玉米、大豆、稻谷以及板栗、柿子成熟弥漫的浓香捡回到村庄,酿在村庄的角角落落,使我们深深沉醉在时光和生命的甘美和丰稔里。我们感谢自己村庄里的风,它们是和庄稼、乡河一样的另一种乳汁,滋养着我们村庄人的肺叶和乡情,让我们肢体成长和心灵日渐丰富。它使我们拥有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和灵魂气息,让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多么烦躁或忙碌,但心灵的旷野里,都有一缕温润的风在永恒地静静吹拂。如果有一天灵魂回家,那一缕长长的乡风就是我们回家的路,那一缕自己村庄里的风就是我们迢迢回家的唯一翅膀。(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1期,有删节)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村庄里的风”有哪些特点?请加以归纳(每点不超过14字)。(4分)答:_答案:轻柔而乖巧;恬静而安详;属于每家每户而又各不相同;滋养着村人,维系着乡情。2(对应本课时考点一)“风是村庄的一种鸟,而一个村庄就是风蛰伏的一个巢”,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分)答:_答案:在文中起着呼应标题、总括全文和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并与文章末尾“那一缕长长的乡风就是我们回家的路,那一缕自己村庄里的风就是我们迢迢回家的唯一翅膀”遥相呼应并点明文章寓意。(2分)它运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本文的写作对象,(1分)生动地说明了“风”与“村庄”的密切关系,(1分)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风的喜爱与依恋之情。(1分)3(对应本课时考点二)作者为什么要喜爱和感激自己村庄里的风?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答案:(1)喜爱的原因:它们春天会让村庄春气洋溢,夏天会使村庄和风习习、云淡风轻,秋天则把丰收的甘美与浓香带进村庄来。(2)感谢的原因:它们使村人拥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和灵魂气息,给村人以温暖和幸福。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村庄的风”既是本文的线索,又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它承载着作者的记忆,寄托着作者的思念。b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村庄的风的独特之处,从而巧妙地衬托了乡亲们的性格特点。c作者写赵五爷家的“辣风”和韩二叔家的“膻风”是旨在与村庄清新而可人的风作对比,含蓄地表现了乡村潜在的落后与肮脏。d“它们常常就盘垣在我们自己的村庄里枯叶盈地”这段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村庄里的风恬静而安详的特点,同时为下文写作者喜爱并感激自己村庄里的风蓄势。e本文选材与众不同,结构严谨有度,感情真挚自然,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清新优美,是篇难得的抒情散文。解析:选bcb项,“衬托了乡亲们的性格特点”说法不妥,原文说“就像我老家的乡亲性格是温和的,我老家的泥土气息是醇厚的,我老家灌河是徐缓和水波不兴的,所以酿出我们村庄的风是恬静而安详的”。c项,“含蓄地表现了乡村潜在的落后与肮脏”不合本文的主题。 散文阅读(二)内容要点概括内容要点概括题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它又可分为整体归纳(针对全文)和局部归纳(针对段落),涵盖主题概括、层意概括、情感概括、原因概括等。其中,情感概括、原因概括等带有鲜明的指向性。概括作品主题(情感)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高考命题,或考查透过语句、段落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感情态度(这种综合考查形式在历年高考中都比较常见),或直接考查对全文的主题和作者情感态度的概括。常见的设问形式:1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2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例一(2009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木车的激情张炜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给这样一位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原来只有激情,只有它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6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木车的激情”是文章中心内容,作者围绕这一中心内容,用对比的手法,揭示现代人的问题所在。然后据此内容,提取文中概括性的句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主旨。考生可以巧妙地利用前面题目的思路和答案,结合全文中作者的观点来回答。有效信息集中在文章后半段,考生要进行勾画、筛选、合并、归纳、提炼等程序,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来组织答案。答案: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对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虑与批评。抽样一:文章通过孔子为了理想不断追求的过程,表达了对他及其弟子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现代人的批评和担忧。抽样二:作者首先由孔子及其弟子为追求理想而表现出来的“木车的激情”展开联想,接着批评了现代人心灵缺失的现状以及自己的担忧,表达了对“木车的激情”的敬佩之情。评分说明:答案的组织模式是:“通过的叙述,抒发了表达了”。其中“通过”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抒发了”是对感情把握,“表达了”是对社会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卫星通信服务与技术许可合同7篇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合同标的及管理范围详细约定2篇
- 2024年度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文明合同2篇
-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数控机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工程造价CBE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二手住宅买卖居间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隗凝专利许可使用协议3篇
- 2024年度绿色建筑项目施工合同终止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度材料采购与绿色环保技术支持合同3篇
- MO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维保技术服务方案
- 2024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 《坚硬顶板灾害防治 》培训课件2024
- GB/T 43805-2024邮件快件循环包装使用指南
- 新生儿医生进修总结
- 2024年《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专家与通人》课件
- 济南西客站商业报告
- 机械行业职业生涯规划全生涯
- 家用电风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