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doc_第1页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doc_第2页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美国只是一个23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没有过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过于辉煌的历史古迹,虽然像一叶漂游于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历史的包袱。所以,不管何时,它都可以轻装上阵。或许由于它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一直觉得美国是一个有个性的国家,美国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物体,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 它的多元文化、消费方式、种族主义等等,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印迹和特色。在这里,我更想谈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价值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人主义观念、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等。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荷兰人类学家Geert Hofstede曾就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做过调查和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占第一位。“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 我” 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 我们” 、“ 你们” 、“ 他们” 、“ 你” 、“ 他” , 则不必大写。所以,从这个小小的侧面也可以看出, 在美国“ 我” 比“ 我们” 、“ 你们” 、“ 他们”等其他任何人的地位都要重要。在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深信:每个人都有同等的价值,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们并不会因为你是总统就得仰视你,并不会因为你是富豪就得巴结你。父母的大名帮不了什么忙,没有人会来买账,总统的孩子一样可以去加油站擦汽车,去餐馆端盘子。对美国人来讲,个人奋斗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渊源,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重要内容。美国人的个体观念根植于以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在当今社会,对平等的追求与向往,成为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美国总统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提出,要维护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曾经的遥远年代,美洲大陆这块令人遐思的富饶土地温馨地煽起了美国人想象的翅膀,澎湃了美国人奋斗的勃勃雄心。在美国的拓荒时期,拓荒者的个性基本上不会受到压抑;在资本主义还是自由竞争的时期,有一些衣衫褴褛、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凭着不懈的个人奋斗而改变了他们的地位和命运。至今,美国人仍然十分推崇“靠个人奋斗成功”的人生历程。美国提倡个人奋斗,个人成就也成了所有美国人评价最高的价值观之一。美国公众非常仰慕由个人奋斗而成功的英雄:从一贫如洗的学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钢铁大王卡耐基,从平头百姓之家平步青云登上总统宝座的林肯,以及靠自身勤勉奋斗成功的卓越代表比尔盖茨等,这些都是许多年轻人的偶像、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甚至是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鲜活教材和实例。自强自立的精神铸造了美国人的文化基因, 他们信奉依靠自我,凡事主张“自己动手”,并愿从成果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个人自由和自力更生的信念是美国人最基本、最有影响力的信仰。从小,美国小孩子就接受教育,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负责,他们知道跌倒了都得自己爬起来,没有人会把他扶起来。而且,孩子们长到成年,就会搬出去单独居住,自力更生。因为此时,父母也并不认为他们还有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以及位居第二的投资大亨巴菲特身价都超过500亿美元,但却将财富大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并未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很多,而是跟别的父母一样要求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美国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可视为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的写照,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较为契合的范本。这部电影的片名取自于独立宣言中的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被造物主赋予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特点,但是他们共有的独立精神早在独立宣言中就表现了出来,即主张人类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都是不可侵犯的权利。观众刚看到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的时候,也许会纳闷:一个拼写错误?但看到最后一定会悟出影片编剧的真实用意。所谓拼错的片名实际上是故意为之。就像影片开头克里斯看到幼儿园墙上涂鸦时说的那样:“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 Its an I.”片名巧妙地向观众传达了这样的思想:美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会抱怨“为什么(why)”,而是依靠自己(I)去奋斗!这里的“I”是指“自己、个人、自我”,意思是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幸福。所以说,美国个人主义观念中的重要一点就是独立精神,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该片中克里斯5岁的儿子讲述了一个落水者祈求上帝拯救的小故事:第一艘船过去了,落水者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第二艘船又过去了,他仍然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后来,落水者淹死了,他来到天堂,问万能的上帝:“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回答道:“我已经派了两条船去救你了。”导演巧妙地通过孩子不经意说的笑话告诉观众美国人信奉的基督教义: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美国人崇尚独立,不管是个性还是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餐吃法是上了一盘菜大家一起吃,许多双筷子在盘子里一起打架凑热闹,而西餐的吃法是每个人都只吃自己的那盘菜,这也是个人主义区别于集体主义的一种反映。又比如,同样是诚恳想要地表达着主人对客人的好客与欢迎,中美两种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却体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人会说“没什么菜,随便吃吃”,表现出的是谦虚。谦虚,是因为我们更多地顾及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典型特征。而相反,美国人表现出的是自信“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个人主义文化下的美国人因为不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行为准则,没有观念上的约束和枷锁,所以显得更自信,从来不会谦虚。然而,从反方向来看,美国人的个人主义观念也存在不小的负面影响。个人主义牵扯出过分自由的问题,就因为太过于无拘无束,美国的吸毒率、犯罪率、离婚率都是一直高居不下,还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枪击事件。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引出的享乐主义也是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不良现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改变的,而怎么削减或避免这种价值观所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又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了。参考文献:1 梁汉平:美国文化的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