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按摩在不同月龄早产儿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抚触、按摩在不同月龄早产儿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抚触、按摩在不同月龄早产儿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抚触、按摩在不同月龄早产儿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触、按摩在不同月龄早产儿中的应用小儿具备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小儿出生后,犹如萌土之幼芽,脏腑柔弱,血气未充,经脉未盛,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阴阳二气均属不足,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全的,而早产儿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小儿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按摩抚触的越早,对新生儿,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中医相关文献记载有:胎怯、胎弱等,跟早产儿的症状表现类似,清朝医家陈復正于幼幼集成曾提到:儿之初生有病,亦惟胎弱、胎毒二者而已矣。胎弱者,稟受于气之不足也。- - 故小儿有头破颅解、神慢气怯、项软头倾、手足痿软、齿生不齐、发生不黑、行住坐立、须人扶掖者,此皆胎稟不足之故也。至于早产后遺症,像是脑室出血,则类似古籍五迟、五软、五硬的记载。以中医的观点,早产儿的证候表现,各有五脏不足偏重之分。早产儿皮肤薄嫩,胎毛多而细软,呼吸气息较微弱,咳嗽无力,与肺虛有关。 若早产儿精神不佳,啼哭无力,脸色无光泽,身体和指甲苍白,容易受惊吓,则与心虛有关。如果早产儿视力不佳,四肢软弱无力,容易抽筋,要注意肝虛的問題。 此外,早产儿无力吸奶,喝奶量少,易溢奶、打咯,拉肚子,手脚瘦弱,与脾虛有关:中医的脾主管消化吸收功能,与四肢肌肉的表现相关。 倘若早产儿头发稀黃,耳壳软又薄,耳朵轮廓不清,骨架短小,囟门迟迟不愈合,男孩睪丸不降,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则归属于肾虛:中医认为肾掌管生長、生殖,与骨头、脊髓有关,其外观表现于头发。 整体而言,早产儿属于先天不足。明代張景岳医家论胎怯:凡怯弱者,宜专培脾肾为主。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稟赋不足,当以补肾从根本治疗,才能促進早产儿发育成長;而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者需靠后天培补,充其不足,才能使气血化生有源,元气充足,抗病力強,所以在调理早产儿時,健脾、补肾是重要关鍵。临床研究发現早产儿或足月低体重儿在五脏不足的表现之中,以脾虛、肾虛较为明显,這与古书不谋而合。目前有研究显示,抚触与穴位按摩抚触都能达到促进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但穴位按摩抚触由于对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更具有健脾、补肾的功能,对新生儿,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的确起着更明显的促进作用。笔者根据早产儿在不同月龄的生理发育特点将按摩手法总结如下:1. 抚触、按摩前的准备准备工作很重要,会使婴儿感到舒适,起到更好的效果。 选择温暖安静清洁的房间,室温保持在283O,早产儿可在暖箱中进行,冬季箱温保持在3032C,夏季2830。C。同时可播放柔和的音乐,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按摩,在进奶半小时至一小时后进行或者沐浴后,不宜过饿过饱,婴儿疲倦或者烦躁不安时不宜抚触。操作人员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心,富有责任心。手心倒入少量润滑油,轻轻地在婴儿的肌肤上滑动。操作前抚触者应温暖双手。2. 抚触方法适用于未到预产期的早产儿此阶段小儿还应模仿在母亲体内的生活环境,不宜过多、过强刺激,当以皮肤接触为主即抚触。具体方法如下(参考鲍秀兰教授0-3岁最佳人生开端一书):头部: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两侧以上滑动,让上下颌形成微笑状;两手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两中指停在耳后,像梳头样动作。胸部:双手在胸部两侧从中线开始弧形按摩腹部: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圆。四肢:两手抓住婴儿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像牧民挤牛奶一样,然后从上到下搓滚。对侧手臂做法相同。手和足:用两拇指交替从婴儿掌心向手指方向推进,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推进,并捏搓每个手指和足趾。背:以脊椎为中线,双手与脊椎成直角,往相反方向移动双手,从背部上端开始移向臀部,再回到上端;用食指和中指从尾骨部位沿脊椎向上按摩到颈椎部位。由于早产儿先天肾气不足急需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促其快速生长,故加手部的脾经与肾经穴以补法为宜。以促营养吸收及生长。3. 按摩方法适用于已到预产期的早产儿及新生儿。此阶段小儿视觉、听觉发展迅速。具体方法如下:头部:推坎宫5-6次并揉太阳穴;开天门15-20次;两拇指自二眉之间沿鼻梁至鼻翼两旁5-6次并揉四白穴5-10次;揉全耳往复5-6次,揉听宫15-20次;胸部:双手在胸部两侧从中线开始弧形按摩腹部: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向上再向左到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圆。若遇小儿腹泻时则摩腹为逆时针方向进行。四肢:一手抓住婴儿胳膊,一手轻揉婴儿上臂、前臂肌肉群。对侧手臂做法相同。下肢同上肢,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10一20下;手和足:一手握小儿手腕,一手拇指以小儿手心为中心画圆5-6次,手背以操作者食指、中指托住手心,两拇指由掌指关节端向腕关节推进,往复5-10次,补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20-30次,补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20-30次,足部同前;背部:捏脊,用拇指桡侧缘,食、中指三指捏拿脊柱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双手交替捻动,自下而上自第七颈椎至尾骨端。最后用手掌掌侧沿脊柱两侧肋滑行,迂回。4. 按摩方法适用于纠正月龄在3-4个月后的小儿。此阶段小儿发音增多,且4个月后的宝宝准备加辅食,故要加强脾胃功能的调理。具体方法如下:头部:推坎宫5-6次并揉太阳5-10次;开天门15-20次;两拇指自二眉之间沿鼻梁至鼻翼两旁5-6次并揉四白穴5-10次;揉全耳往复5-6次,揉听宫15-20次;加揉颊车、下关穴15-20次,促进发音;胸部:同前腹部:同前,加揉或摩中脘20次。四肢:同前手和足:同前,将补脾经改为推脾经,补肾经改为推肾经,加推肺经。足部同前; 背部:揉龟尾20次可通调督脉、益气理肠;捏脊:用拇指挠侧缘,食、中指三指捏拿脊柱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双手交替捻动,自下而上自第七颈椎至尾骨端,可每捏三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每次3遍。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最后用手掌掌侧沿脊柱两侧肋滑行,迂回。还可根据小儿具体表现适当加减其他穴位及手法。注: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罗纹面。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指跟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自指跟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亦有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为补的。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肝经: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为补肝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肝经,反之亦为补。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心经: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心经,反之亦为补。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 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肺经,反之亦为补。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补肺经能补益肺气;清肺经可宣肺清热。 肾经:位于小指远端指节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肾经,反之亦为补。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补肾经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 坎宫:眉心至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攒竹(天门):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外感内伤均宜。 太阳: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可清热明目、止头痛。 四白: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方鼻翼旁,可明目。 听宫: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可促进听力。 下关: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咬肌中 中脘:脐上4寸,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揉、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