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doc_第1页
如何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doc_第2页
如何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doc_第3页
如何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式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的阅读姿态、阅读样式,因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如休闲式阅读、赏析式阅读、批判性阅读等。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就相应地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简言之,就是“怎么读”的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是让学生“怎么读”的呢?要么表现为“满堂灌”,学生只听老师讲,自己不去读;要么表现为“满堂问”,教师只问不讲,学生的读只是为了答;要么表现为“满堂读”,教师既不讲,也不问,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要么表现为“满堂悟”,教师在学生读后只问一个问题:“你从中悟到了什么?”不管学生悟到的只对不对,都是好的,所谓的多元解读这似乎像“时装秀”,什么时尚就流行什么,全然没有“主心骨”,更不关心学生需要训练什么样的“读”。由此,阅读课上了一年又一年,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没有什么长进,依然不知道“怎么读”,这岂不是咄咄怪事?那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回归自然状态一如走路,我们在生活中既要散步,也要奔跑,有时还要跳跃,全然是为需要。阅读教学也如此,应训练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并形成阅读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但不管是何种阅读方式,都须与生活中的常态阅读方式相一致,回归常态下的阅读,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基点。指导学生学习何种阅读方式与方法,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文本样式和不同的阅读目标。这里就不同的文本样式应采取的两种基本的阅读方式作一点阐述。一是鉴赏式阅读。语文教材中编入了相当数量的经典作品,如古诗词、历代名家名篇等,阅读这些经典的作品,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作品的丰富内涵,包括深邃的思想、精妙的构思、精美的语言等,从中获得文学与文化的滋养。教学经典作品,我们宜参照文化、文学等专门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释,而不仅仅是教师对作品作个性化的理解。实际上,听名家的讲解如易中天、于丹的讲座,也是一种阅读,是从他人的阅读经验中学习阅读。二是解读式阅读。这是人们在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经验,对作品进行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最简便的方法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定向目标,作圈点批注、补充修饰、阐发幽思等。如阅读爱如茉莉(苏教版第十册)一文,学生围绕“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体悟语言中的情感”这个阅读教学目标,边阅读课文,边圈画生活细节,从字里行间体会那种如茉莉一般的爱情,并及时用简要的文字批注。对同一个作品中的细节“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带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解读:有的学生从这个“紧握”的细节中,体会到爸爸对妈妈病情的担忧,一直紧握着妈妈的手,连睡着了也没有松开。由此可见爱之深,情之切。有的学生却质疑这个“紧握”的真实性,一般人睡着了,手就松开了,而爸爸的手居然还会“紧握”妈妈的手,似乎不太真实。何况,爸爸为了妈妈的病连觉都不敢睡,似乎爱得很深沉,也很沉重,不像如莱莉一般的爱,淡淡的,久久的。建议把“紧握着妈妈的手”改成“仍然握着妈妈的手”,尽管不够深,但是却够真,而真实才能感人!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便读得更为理性与深刻。或许,我们的阅读教学正缺少这样的解读式阅读。回归自然状态的阅读,就是回到温馨的阅读方式,犹如作“美学散步”,“不仅可以在西方绘画和雕塑中散步,也可以在中国园林、中国诗词、中国彩陶以至中国传统哲学中散步”,在安静的夜晚,在灯下,捧起它,有如回归家园,感受一缕熟悉而温暖的注视。二、落到具体方法 每一种阅读方式都应该有具体的阅读方法作为支撑,每一个具体的阅读方法又是在具体的阅读内容中体现出来的。抽象的阅读方法不具有实际意义,巴班斯基曾经说过:“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相反。”正如王荣生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怎么读的问题,就是在具体的文本中去读什么地方,在这些地方读出些什么的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总喜欢教给学生一些抽象的阅读方法,如教学生阅读古诗时遵循“读诗文、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五步阅读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学生在阅读具体的一首古诗时依然是原来的水平。因为这样的阅读方法缺乏具体的内容情境,即学生依然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读什么,要读出点什么。比如“悟诗情”,在哪些诗句、字词上去悟?要悟出些什么情?不加具体的指导,学生仍然会“拿着蜡烛在黑胡同里摸索”。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读法”才是具体实在的呢?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他在开篇处写道:“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账过去。于古人书所得意处,不得意处,转笔处,难转笔处,乘水生波处,翻空出奇处,不得不补处,不得不省处,顺添在后处,倒插在前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以助酒前茶后,雄谈快笑之旗鼓。”这些什么什么处,就是需要在此处读出些什么来的“读法”。面对一篇具体的课文,究竟要在哪些地方去读,要从中读到些什么?这是需要教师作精心的阅读指导的,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难免陷入空泛的泥潭。三、形成自觉习惯阅读教学最终是要学生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能在生活中经常阅读,获得生命的成长。因此,在学生获得初步的阅读方式、方法和能力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经常阅读,以形成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论述的那样:“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所谓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