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doc_第1页
实验五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doc_第2页
实验五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doc_第3页
实验五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XXX大学实验报告课程(项目)名称:实验五 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成 绩: 2013年12月10日一、任务与目的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二、实验仪器所需单元及附件: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FV表、加热器、热电偶、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旋钮初始位置: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最大。三、原理(条件)二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本实验中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四、内容与步骤(1) 了解热电偶原理:二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叫做热电势。通常把两种不同金属的这种组合称为热电偶。具体热电偶原理参考教课书。(2) 了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3) 按图1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图1(4)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观察FV表显示值的变化,待显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FV表显示的读数E。(5)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Eab(t,0)=Eab(t,tn)+Eab(tn,0)其中:t -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0-01 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Eab(t,tn)=(f/v显示表E)/100*2(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2 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铜康铜的热电势:Eab(tn,to):查以下所附的热电偶自由端为0时的热电势和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得到室温(温度计测得)时热电势。3 计算: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Eab(t,to),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6)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电源连接线)其它旋钮置原始位置。五、数据处理(现象分析)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之后,发现FV表的示示值变化呈增长状态,待示值稳定不变时记录下FV表显示的读数E=0.176V。根据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Eab(t,0)=Eab(t,tn)+Eab(tn,0)其中:t -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输出端)温度也就是室温。 0-0计算出所测温度:测的温度为41.36六、结论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了热电偶原理,并且观察了实过程中的工作状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得出实验结果温度为41.36,通过实验又一次复习巩固了查表以及温度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七、思考:(1)为什么差动放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因为在接入热电偶后,会破坏了电路的对称性,而差动放大器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电路的对称性,所以需再调差放零点。(2)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了会有很大误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