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忻州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文综试题(理科)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联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右图为某地貌类型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1该地貌的名称是a沙漠 b盆地 c三角洲 d高原 2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c火山活动 d流水沉积作用3中国海口(20n)a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b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c夏至日受到阳光直射 d春分、秋分时受到阳光直射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45题。4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d此过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5有关a、b、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a城市等级最低,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bb比d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cc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比b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远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6若下图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简图,其风向画法正确的是当你乘火车从忻州到海南参加全国地理知识竞赛时,沿途看到的地理景观有很大的差异。据此回答78题。7从地理学角度看,它体现的地理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8产生从忻州到海南景观差异的基础主要是a水分条件 b地质构造 c光照状况 d热量状况下表是某四个地区建厂的区位比较(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回答910题。地点优势比较原材料市场工资甲411乙132丙244丁3239最适合发展原料指向型工业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10某高科技跨国公司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最有可能建在a甲 b乙 c丙 d丁112016年2月22日起,我国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这里国家运用了宏观调控的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12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造福人类。其最重要的原则是a非歧视原则 b等价交换原则 c透明度原则 d多边谈判原则13在某乡举行的人大代表选举中,选民在充分了解4位候选人的基础上,通过投票选举产生出3位乡人大代表。这里的选举方式属于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a b c d14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们就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等进行了开放而务实的讨论。这是人民政协在履行a参政议政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c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d生态文明建设职能15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反映出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世界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 b规律性 c运动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7一盆温水,如果将冰凉的手伸进去会感觉到水热,但是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水热还是凉完全是个人感觉的结果。这种观点是a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8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a b c d19下列有关实践的表述正确的有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动物的实践活动比人的实践活动低级a b c d20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a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被改变的 b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面对规律无能为力c人们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d规律具有客观性,但自然界、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性21史记:“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材料所反映的官职与秦朝官职相同的是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郡守22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23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民主制度 c主张集权政治 d否定公民权利24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c近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的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c鸦片战争严重打击了广州的中外贸易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26民国时期,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27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a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28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2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30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读亚洲局部简图,回答问题。(13分)abc2326水稻分布区(1)写出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3分)(2)图中abc三地均为气候区。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和(地貌类型)的地区。(6分)(3)本地区人口稠密,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水稻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成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4分)32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是我国政府职能、社会价值追求目标、国家发展战略,但这一成果却是我们总结实践经验和反思惨痛教训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条件匮乏等历史条件影响,为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我们强调征服自然,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我们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环境保护,结果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生态问题的严峻局面,我们终于认识到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14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8分)(2)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认知过程的原因。(6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在欧亚大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历史上,最惊人、最重要的发展是西欧从贫穷的、默默无闻的状态中崛起。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一个落后的边缘地区在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历史时期的转变中居领先地位,在历史上并不是首次。在古代文明时期,中东在农业、冶金术、文字和都市生活方面进行了基本改革,起了发达的文明中心的作用。正是中国、印度和欧洲这些比较落后的边缘地区,在古典时期有创造力的革新中起了先锋作用;革新中涌现的新事物除了包括儒教、印度教和基督教这些新宗教信仰外,还包括对冶铁术、铸币和字母表的有效利用。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摘自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7文科综合题答案(理科)地理部分110 cdbdb aadac31(13分)(除(1)小题3分外,其余都是每空2分)(1)季风水田农业 (2)季风 河流中下流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3)劳动力 稻米政治部分1120 aabaac bbbc 32(14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分)(2)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建国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形成“征服自然”等理念。(3分)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提高,把它放到社会主义建设突出地位。(3分)历史答案2125 bcada 2630 ccbda33.参考范文:观点: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长期处于领先的民族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阻碍其发展,而落后边缘地区民族反而易于接受、吸收先进地区文明,成为领先者。论述:中世纪的中国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长期统一,经济上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文化教育发达,传统科技长期于领先世界,无论汉唐,还是宋元明清时期都是世界中心之一,然而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弱,原有的中央集权制极端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下,阻碍了与世界先进文明的交流,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反观中世纪的欧洲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