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分析实例9500字_第1页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分析实例9500字_第2页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分析实例9500字_第3页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分析实例9500字_第4页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分析实例9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分析实例目录TOC\o"1-2"\h\u22547《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分析实例 122734摘要 123768一、前言 115099二、《四世同堂》幽默语言艺术风格 211007(一)俏皮风趣的幽默笔调 28218(二)辛辣愤怒的幽默笔调 31034(三)富有哲理的幽默笔调 35734(四)含蓄深沉的幽默笔调 319709三、《四世同堂》中人物艺术形象分析 410149(一)家庭制度导致重家轻国思想普遍 41553(二)顺民教育致使国民软弱性严重 58849(三)“忍”“和”的处世法则造就麻木保守的性格 623798四、《四世同堂》的现实艺术价值 76283(一)增强国人认同感 75679(二)增强文化自信 831243(三)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 911857结论 1020325参考文献 12摘要1944年,中国正处于战略反攻的关键阶段,在这种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热烈情势下,老舍萌发了想写一篇抗战题材的小说这种想法。而《四世同堂》正是他创作4年的成果。在这本著作中,老舍为丰富故事情节,创作了许多不同身份、阶层、立场的人物,通过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小衬大,把普通人在大环境下的艰难曲折表现出来。书中的人物语言基本是采用老北京话,并且还带有老舍的艺术特色:讽刺和直接。书中的主要人物有:祁瑞全、钱老人、祁瑞宣等,本文将仔细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刻画特色,探讨老舍是如何利用构成丰富多彩的戏剧艺术世界。关键词:《四世同堂》;老舍;艺术特征一、前言老舍先生是我国闻名中外的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许多比如:《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重要也是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该小说是一部描写抗战时期的北平沦陷区内普通民众的生活与反抗侵略者的长篇小说。全书一共分为三步,其中以小羊圈儿胡同中四世同堂的祁家的生活为主线,陈述了胡同内的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中有不少都存在着利己主义倾向。利己主义的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对利己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从古希腊时期的“快乐主义”到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再到19世纪费尔巴哈的研究和发展,利己主义逐渐成为一种系统的思想。但是当前尚未有人对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的利己主义形象进行研究和归纳,当前国内对《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汉奸形象,老派市民形象以及知识青年形象等,几乎没人将哲学思想与人物形象结合进行分析与梳理。本文旨在用哲学思想对《四世同堂》这本小说中的部分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他们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本文对相关人物的分析为现代社会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二、《四世同堂》幽默语言艺术风格(一)俏皮风趣的幽默笔调用喜悦的情绪书写悲伤,用幽默的语气来表达严肃的主题,这是老舍写作的一大特色。他的语言总是生动形象,例如,小说开头谈到祁家老人与孙媳在谈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祁老说:在几十年前,自我出生时,我就是在日本人欺负中国人的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这回日本又来打中国,可别是看上了咱们的卢沟桥。孙媳对祁老的回答甚是不解,她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是冲着卢沟桥来的。祁老又说:因为卢沟桥上有狮子呀,那日本人爱占便宜,不就让他们占去。在小老百姓的眼中看来,日本人侵略中国只不过是为了桥上的狮子,这种思想真是令人诧异。虽然这些老百姓的话都十分朴素简单又风趣,但却映射出当时的民众根本不了解日本侵华的目的,也不知其所以然就在那断然推测,这一小段对话就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国现状的愤怒和担忧。再举个例子,小说中写道:常二爷洗完脸后,搂起两个孩子,把他们举得高高的,像是够着了天——他们的天便是天花板。文章中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话语有许多,在此不一一举例。(二)辛辣愤怒的幽默笔调对待剧中不同立场的人物,老舍用不同的语气、态度表达出他的立场。在描写善良朴实的市民时,比如程长顺、钱夫人等,老舍会采用善良的、调皮的语调。在描写恶毒的日本鬼子时,老舍则将其愤怒的情绪融合进纸笔,使是非好恶清楚明白的展现。老舍常常善于将讽刺寓于幽默中,因为如果是义正词严的教训他人,便没有了讽刺的情感,讽刺必须与幽默一同去出其不意,给人警醒。例如,小说中写着:三号,日本人都在大街上活蹦乱跳,庆祝完后,回到小羊圈,躺的东倒西歪,他们的眼珠从白的变成红的,他们的脚找不到地方,一会飞在天上,一会跳跃在地面。这段文字是用来描述日本人在珍珠港战役获胜后的丑恶姿态,最后一句感叹句明显是强烈的嘲讽,说出了作者对日本人卑鄙行径的看不起和鄙视。再举个例子,小说中冠先生说道“与一个西洋人握手等同于你留了半分钟或是几秒钟的洋。”如此荒谬的言论从老百姓口中说出,讽刺了中国市民的目光短浅,讽刺了洋奴冠先生的鼠目寸光。同时,这又让人联想到,中国遭受了多年的外来侵略,而洋奴却不分青红皂白将洋人看的如此重要,确实可笑,也可悲。(三)富有哲理的幽默笔调老舍先生运用的比喻不仅幽默风趣而且含义深刻。他常常能用幽默的语气说出隽永哲理意味的话,比如,小说中,老舍称日本人为“小人物”,当描述北平都成为日本人的世界时,并且日本人都带着酒,老舍写了一句:酒使小人物觉得伟大。在描述日本人走路喜欢跺脚时,老舍用反讽的语气说道:小人物都喜欢自己动静大,这两处具有反讽意味的评论,精辟入里,暗示了小日本的狂大野心。(四)含蓄深沉的幽默笔调老舍被称为语言巨匠,他能够用最好的语言把最好的思想表达出来。勾画情节、表现内涵都是老舍语言艺术的特色。小说中说道:日本人占领北平后,有一位相声演员为了讨日本人欢心,就听信了别人的话,别人让他去学习《四书》,因为小日本喜欢这种老本子,相声演员方六果真去学了,并且得到了日本人的欢心,但其他观众并不喜欢。在这里,作者指出日本人喜欢老东西,文章中还有一处,也指出英国人喜欢“老东西”,称这位英国人的奴仆就是以前宫里的太监,并且英国人十分喜欢古建筑。作者没有直接说明外国侵略者喜欢老东西的缘由,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这其中的含义。显而易见的是,外国人喜欢老东西,是因为老东西陈旧、听话,而外国侵略者当然就希望中国民众像老东西一样听话,不反抗,这样就能成为他们永远的奴隶,为他们侵略中国打开便捷通道。作者用轻松的语言就表达了对国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三、《四世同堂》中人物艺术形象分析(一)家庭制度导致重家轻国思想普遍孝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内容,“孝”即“孝顺”、“孝道”,本义是儿女应该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悌的最初意思是尊重和敬重长辈,后来泛指兄弟之间友爱、和睦。由于历朝历代政府和儒家学派的大力推行,孝悌文化浸透了到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骨髓中。但其中部分内容对后世的发展既带有积极影响,又含有消极因素。老舍先生从文化角度积极对孝文化的消极方面进行了批判,他着重强调国家观念,他在多部作品中对国人缺乏国家意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祁瑞宣作为老舍先生的重点描写对象,他生长和生活的环境正处于新旧思想碰撞的时代,他幼年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其身上具备老一代市民留下来的性格特点。而青年时期接受的新式教育,让救亡图存的意识在他的体内觉醒,他成了新旧文化混合下的产物,他所接受的教育也使其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祁瑞宣作为祁家的长子、长孙,在他的身上我们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四世同堂就是孝悌的枷锁。而瑞宣在孝悌文化的熏陶下,具有强烈的孝顺心、浓重的家庭意识和极强的家庭责任感。和平时期,为了家中长辈顺心,他放弃了婚姻自由,选择接受祁老人安排的婚事,与没有共同语言的韵梅结婚。在北平沦陷后,他接受的新文化让他明白在国土沦陷之际,作为有志青年应当以身报国,驱除侵略者,恢复中华。而养家糊口的重任却使他深陷于保家和卫国的两难境地,备受精神上的折磨。他的选择正印证了梁漱溟先生所说:“中国人心目中所有者,近则身家,远则天下;此外便多半轻忽了。”此外,他明知道他的二弟瑞丰思想不端正,行为极其无耻,但是为了呈现兄友弟恭,维持家庭的表面和睦和保护家庭的完整性,他没有及时指出瑞丰的错误,看着祁瑞丰在胖菊子的带领下走上歧路,这也是他重家轻国思想的另一体现。陈野求和祁瑞宣一样在北平沦陷后,他也曾想过逃出北平,立即奔赴战场,参加反抗侵略者的战争。不过在这个主权沦丧,经济萧条以及物资紧缺的时代,陈野求强烈的家族责任感使其没法忽视家人的生存需求而逃出北平参加革命。面对收入甚微,孩子多以及妻子身体孱弱多病的家庭情况,他为了生活不得不丢弃了自己和民族的尊严。他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放弃了读书人的清高,背弃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而他的汉奸行为也让他彻底失去最尊重的姐丈和最亲密的挚友钱先生,最终陈野求为了缓解心灵上的折磨,用吸食大烟来麻痹自己。结果在他没有利用价值后,被自己的孩子和日本人无情地抛弃,最终沦为乞丐。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国人的心灵,造成“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在国人心中很空泛。老舍先生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国民性格塑造中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其作品中刻画了很多像陈野求、祁瑞宣等人物。他们在国土沦陷的时代大背景下,深陷于“小家”和“大家”痛苦的挣扎,他们面对国家危亡虽然有情感波动但还是选择顾及自己的小家。老舍先生通过描写陈野求的悲惨遭遇以及祁瑞轩的觉醒,为我们指出:在异族入侵的年代,封建家庭伦理制度的影响下人们产生重家轻国的思想的是极其错误的。国人应该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领悟到“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何等的息息相关。人是鱼,国家是水;离开水,只有死亡。”(《四世同堂》)批判国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却不知“小家”和“大家”孰轻孰重,生在乱世却一心只顾着自己的小家,看不到国家危亡,没有国家意识。如果国人都是一味的顾“小家”,而轻“大家”,那谁来反抗日本侵略者?我们的国家又何时才能恢复独立?(二)顺民教育致使国民软弱性严重何为顺民?《列子·杨朱》中说道:“不违背生命的自然规律,就不会羡慕长寿与否,不贪图荣华富贵,就不会在意有名无名,不要权势,就不会把它当一回事,不贪求富贵,也就不觊觎财物。这就是真正顺应自然的人。”梁漱溟学者也指出:“原来中国人都是顺应自然的顺民,又都是家里的皇帝。当关上家门,对于妻子孩子来说,他们就摆出皇帝架势,当出了家门,便换了性子。”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顺民面对朝代更迭和异族入侵通常选择苟安一时,偏安一隅。而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就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等顺民——寇晓荷,他是外表光鲜亮丽,实则却是极度追求自身利益的唯利是图的小人,他没有是非观念,更没有国家观念,他永远谋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获得利益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可以成为利用的对象,更别说为了民族大义而放弃财产和地位。日本倭寇占领北平,对亡国奴来说是生不如死的,因为他们要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煎熬,北平沦陷也就意味着北平人不再有自由,他们将与死亡为邻。但在冠晓荷眼中,却是一个施展本领的机遇,他心甘情愿的做顺民。为了取得日本人的信赖,他忙于奔走,恐其不得日本人重用。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出卖邻居钱默吟,以致钱先生被捕,钱家家破人亡。即使在被日本人抛弃后,他仍然是日本侵略者的忠实拥护者。这是老舍对当时处于异族侵略下国人所表现出的顺民性格做的深入思考。翻开历史长卷,国民的顺民性格是两千年来封建统治者的愚民教育和文化长期浸淫的产物,这种顺民意识让他们在遇到暴力和欺压时只会选择顺从,造就了中国人冒险精神和反抗精神的欠缺,国人几乎都成为了顺民和奴才的后代。面对民族危亡,像寇晓荷那样的顺民,就成了民族毒瘤恶疾。对此老舍先生指出“他们是蛆,蛆会变成苍蝇,苍蝇会传播恶疾。在今天,他们的罪过和日本人一样的多,一样的大。所以他们也该被杀。”百姓抱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心态,“他们或者不要发言权不要监督权,乃至不要自由权做一个顺民亦可以。”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等多方面侵略下,做一个顺民也举步维艰。而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指出安于做顺民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启发国人奋起反抗,拒做顺民,驱逐日寇,恢复中华。(三)“忍”“和”的处世法则造就麻木保守的性格由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中国人形成了善忍让、爱和平、懂礼貌等处世法则,“忍”与“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但推行“忍”与“和”对国人性格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确对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社会稳定有积极影响,但在民族危亡之际,其负面影响就像传染病一样,使国家一下子溃烂到底,加速国家的灭亡。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为我们剖析了“忍”“和”作为处世法则畸形的一面。《说苑丛谈》载:“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在日本人的管控下逐步失去财产和人身自由甚至过上了与死亡为邻的日子的北平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说法。面对日本人的种种恶行,北平人依旧不改“忍一忍风平浪静”的处世态度。面对日本人的侵略,马老太太指出不要惹事,用忍耐力为武器来抵抗日本侵略。对于倭寇提出的献铁,李四爷提出“大家全联合起来,告诉日本人,铁没有,钱没有,要命有命!”但是他知道北平人缺乏反抗意识,习惯忍让,他们根本没有造反的勇气,并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也不允许他们面对镇压做出反抗。结果证明,李四爷的想法是对的,北平人清楚认识到日本人要铁的目的是造枪械来枪杀我们同胞,侵占我们国土的。但是他们却以铁的不同用途为借口麻痹自己,无视钱先生的反抗献铁的传单,还是乖乖的选择“献铁”或“献金”。韵梅在排队领粮时被巡警用皮鞭打伤,她心中丝毫没有产生反抗意识,如果说是因为自己力量有限,反抗对巡警造成的伤害性不高,害怕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那么排队领共和粮的人仿佛看客一般,唯恐自己领不到粮食。这就是中国人,他们保守、懦弱又麻木。而老舍在书中传达自己的文化理想:“一朵花,一座城,一个文化,恐怕都是如此!玫瑰的智慧不仅在乎它有色有香,而也在乎它有刺!刺与香美的联合才会使玫瑰安全,久远,繁荣!中国人什么都好,只是缺少自卫的刺”。玫瑰的香美如果没有刺的保护,必定会招人随意攀折;和平若没有勇敢的庇护,和平就会酿成耻辱。在这里他指出了这种畸形文化带来的弊端,警示国人畸形的忍让和追求所谓的和平,只会迎来更加残酷的剥削,带给自己无穷尽的痛苦,将自己推向无边无尽的深渊。向国人传递唯有反抗倭寇,人民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安康,天下才能太平。四、《四世同堂》的现实艺术价值(一)增强国人认同感由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全球化背景下“蓝色文明”占据主导话语权,西方价值观的输出席卷全球,导致民族文化危机。[8]西方文化输出对我们国民的思想不断地侵蚀,造成人民精神层面出现缺失,国人逐渐追求物质和享乐以及个人主义。更甚至降低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导致文化认同危机。文学来自于现实,承载并反映着社会现实。以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崇洋媚外丁约翰为例,他以在英国府做事而骄傲,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当洋奴即是他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他坚信“中国人一定打不过日本”“中国人挺不起腰杆,不能跟英国人和美国人平起平坐”认为只有英美卷土重来,自己再去做英国奴,才可以让他重燃生活的希望。丁约翰是民族自卑的产儿,他的自卑观念在一部分中国人身上也有所体现。进入新时代,中国人仍然存在着民族自卑、国家意识淡薄的现象。例如与丁约翰一样的李亨利,在西方文化的输出下产生对西方的盲目崇拜。他表面以爱国商人的形象在国旗下侃侃而谈,实际上却是一个“双面人”。他说,“只要是对中国不利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事实上,他也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他屡次与境内外敌对势力暗中串通,为从事反中乱港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例如:在2001年,李亨利便参与香港反中活动,并为香港暴乱分子给予资金馈赠;在2014年,李亨利对反中乱港分子进行亲密接洽;2018年为帮助外国反华势力炮制制裁中国的条款。不过与丁约翰不同的是李亨利是一个十足的汉奸,他屡次参与破坏国家安全、损坏国家利益的活动,说明他缺乏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内心完全西化。面对国人国家在西方文化输出中出现价值观迷失、民族个性丧失的问题,必须剪掉文化殖民的毒刺,加强新一代国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而只有深刻“文化自省”,才能使国人在文化层面认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只有深刻的“文化自省”,才能在面对多元文化交流时不至于迷失民族个性;只有对文化做出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的文化认同感。(二)增强文化自信在《四世同堂》中老舍以钱老人在日本人严刑逼供下身受重伤需要医治为线索,描述李四爷和祁瑞轩对中西医文化的不同态度,而他们的争议也反映出近代中国人在传统文化上一向存有着两种不同的态度:“文化自恋”和“文化自卑”。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带有一种“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民族文化优越性。然而“闭关锁国”的政策隔绝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致使中国文化固步自封。自从西方列强用枪鸣弹火打开了我国封锁的大门,部分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探索技术、制度道路失败后,有识之士逐渐引入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这场本土文化和他国文化的激烈碰撞下,中国人陷入了“文化自卑”的困境,开始主张反传统、提倡全盘西化。老舍先生刻画土洋结合的伪医师高赤陀,他作为医生没有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信仰,反而在病人危难之际进行敲诈勒索,在治疗钱老人过程中他不止一次的强调日本医药学技术的先进,从他叫嚣日本大夫会取代传统中医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对中医未来的不看好,他的言行是对中医文化自卑的体现。进入世界文化多元交流的21世纪,这种中医药文化自卑观念在社会上仍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国人不相信中医,甚至排斥中医,认为它是“伪科学”,甚至部分青年中医学生也认为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而这种对中医的偏见和自卑皆来自于对中医文化的不自信,因此对中医文化进行自省已经是中医学界的重要任务之一。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药在人民群众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现出其强大价值——从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现代医学做出卓越贡献,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中医药学上,到中医医师执业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合法地位,再到这次中国抗疫战争中,中医表现出亘古未有的积极作用。中医既是医学,也是文化,中医人应该通过文化自省树立中医自信,在全球范围内为中医除去污名,为中医振兴而奋斗,切不可成为像高赤陀一样的“伪医师”。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文化自恋”,还是“文化自卑”,对于新时期我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树立文化自信。而要真正完成“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做到清醒且深刻的“文化自省”。只有中国人在文化层面做到清醒且深刻的“自省”,才能克服文化自卑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这样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不致于丢失自我。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糟粕,也有其精华。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中的保守、糟粕一面,便产生文化自卑感,拒绝做像高赤陀一样民族文化自卑的产儿。应该充分认识到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抛弃根本,割断精神命脉的体现。只有如此,国民才能产生民族自信,才能实现民族振兴。(三)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在《四世同堂》中老舍指出了在异族入侵下北平俨然没有了经济、政治、文化自由的状况,北平街头悬挂的日本旗、北海逐渐多出的和服身影以及商铺小贩中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工艺和食品的减少甚至缺失都在反映中国本土文化的消失。若不能认识主权沦丧会使文化灭亡,不能打破“和平、守法”的束缚,不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反抗、革命”的时代内涵,结果必然是国土沦陷和民族文化的消失。因此,任何文化要发展要繁荣就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具有深刻的文化自省意识并且能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革新自己的内部结构和文化内涵。例如具有“梆子腔鼻祖”美誉一称的秦腔,它曾经深受陕西、甘肃等地人民的喜欢。但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网络文化时代,它却面临着“无人看戏、无人演戏”的窘境。面对这一窘境西安动漫团队对秦腔文化做出深刻的反省,他们将经典曲目制作成动漫——《漫赏秦腔》,并以“互联网+秦腔”形式助力中国戏曲文化,使其登陆CCTV戏曲频道,这一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漫赏秦腔》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内涵使它一经播出就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证实了传统文化的群众基础还是非常庞大的。秦腔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文化自省在传承、发展秦腔以及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要推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和批判。要想改变戏曲文化逐渐边缘化的现状,必须做到文化自省。文化自省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证和前提条件,只有在高度自觉的文化自省下才能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因而,振兴秦腔等戏曲文化,不能与对自身文化的反省和正确把握分离。只有深入的文化自省才能正视秦腔等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的处理它与流行文化、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必须要与时偕行,持续为其添加新的时代内容,还要在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以求同存异态度对待流行文化和外来文化,自觉的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才可以使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确保自己不被现代文化所淘汰。总之,老舍《四世同堂》在文化层面揭示了民族危难、社会动荡的根源。他指出国人存在的国民观念薄弱、文化自卑、拜官主义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在现代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