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词汇大考证.doc_第1页
粤语词汇大考证.doc_第2页
粤语词汇大考证.doc_第3页
粤语词汇大考证.doc_第4页
粤语词汇大考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语词汇大考证研究粤语词汇之源, 犹如阅读一部壮丽的史诗,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都历历在目。正是: 古语记沧桑, 雅韵颂升平。 粤人今安在, 可解乡音情? 停(挺2) 对人或事物的类别区分, 相当与普通话的“种”,广州话称为停。如: 哩停人, 个停货。又指成数, 一成叫一停。俗语的这 个停, 词源相当久远。 唐王籍宫棋诗: 宫棋布局不依经, 黑白相和 数子停。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三停人马, 一停落后, 一停填了沟壑, 一停跟随曹操。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彼时大观园里的十停人 已有九停知道了。 上面所举书证的停, 都与广州俗语的停同义, 谓分一体为若干部分也。 停的重叠形式为停停, 有强调意味, 义近种种。 元杂剧罗李郎第三折: 只被他明明的抢了媳 妇, 停停的要了家私。 老生儿楔子: 老夫 将我这家私停停的分开, 与我这女儿和这侄儿。 广州人说的一停停, 即一种种。 停, 又可作均匀解。如: 停当; 停妥; 骨肉停匀。 书法三昧说得很具体: 布置如中字孤单则居 中; 龙字相并则分左右为二停; 衡字则分纵为三 停; 云字则分上下为二停。 原来, 停与亭通, 亭者, 均也, 平也。 所以居 间调解就叫调停。停午又作亭午, 即中午、正午。 李白大车扬飞尘诗: 亭午暗阡陌。 相与 相与, 指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交往。广州口语常用 词。如: 推诚相与; 多年相与。引申指人的脾性、 修养。如: 好相与; 难相与; 肥人多数易相与。 相与一词, 源自远古, 先秦典籍及其后史册有载。 周易.艮(卦): 上下敌应, 不相与也。 庄子.大宗师: 相与于无相与, 相为于无相为。 吕氏春秋.慎行: 为义者始而相与, 久而相信, 卒而相亲。 儒林外史: 和尚、道士、工匠、花子, 都拉 着相与, 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 义近相与, 还有相於。於者, 厚也, 好也。如 孔融与韦端书: 不得复与足下岸帻广坐, 举杯 相於。 清王时宪广州竹枝: 东村西村同里居, 出门相见还相於。 - 滑突(核突、鹘突) 广州口语滑突, 书面作鹘突、猾突, 源自古语滑挞。 ( 挞应为三点水加个达, 重系搵唔到啊, 唔好意 思! ) 滑挞, 本义为道路泥泞, 步履不稳。皮日休苦雨 诗: 盖檐低碍首, 藓地滑挞足。 苏东坡秧马歌: 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涌滑挞如凫鷖。滑挞, 又作滑汰。最早见于汉代天井道碑: 夏 雨滑汰。清吴景旭黑泥行: 载归取次雍桑间, 平辅滑汰孩子跌。原注: 汰音挞。 广州话的滑突、鹘突, 词义较广: 1. 专指溜滑。 2. 形容难看的糊状物。如痰涎、鼻涕、脓血、粪 蛆之类。 3. 引申指人尴尬的情态, 使人觉得厌恶的表现。 二刻拍案惊奇.赵县君乔送黄村: (吴宣教)心里 猾猾突突, 没有意思, 走了出来。 吴趼人二十年目 睹之怪现状四十四回: .而且拳动轻佻, 言语鹘 突, 喜笑无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聊斋中 的鬼狐 和易可亲, 忘为异类, 而又偶见鹘突, 知复非 人。 上面引的鹘突、猾突, 广州人读来无须解释, 其义 自明。突,说文谓: 一曰滑也。 牌(排) 宋代官衙打鼓报时, 报时有牌, 称为衙牌, 又叫报牌。 一昼夜十二个时辰, 以地支为名(即: 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 分为十二个时牌。十五贯.判斩中况 钟唱的 谯楼报子牌, 就是说夜半更楼报子时了。红 楼梦中提到的 午错, 未初, 丑正三刻.也 都是指计时单位的时牌、时刻。 可见, 牌 就代表时期和时间。广州人惯说的 一牌 就是一段时间; 前牌 就是前些日子; 嗰牌 就是那 阵时候; 有牌等 就是要等候不短的时光。 清人羊城竹枝词中有 买得玉鱼归去也, 双门犹挂 午时牌之句, 可证当时广州也是挂牌报时的。据考, 正 是挂在双门底(今北京路)的拱北楼上。 金叵(波)罗 广州妇女闲居叙话, 每把珍贵之物称为金叵(音颇, 但 在此惯读波)罗, 更多场合中是指逗人喜爱的孩子。 叵罗, 是古代的酒卮-一种敞口的浅杯。北齐书.祖珽传载: 神武宴僚属, 于座失落金叵罗, 窦泰令饮酒者皆脱帽, 于珽髻上得之。 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 玉如意指挥倜傥, 一座皆惊; 金叵罗倾倒淋漓, 千杯未醉。 又苏东坡诗: 归来笛声满山谷, 明月正照金叵罗。都是指的金酒杯。用金叵罗来形容人物矜贵、可爱, 乃后 来的引申义。 - 哨牙 粤语所谓 哨牙 , 一般指门齿向外斜出如刨状。医 学上称为上颌前突。哨牙 的哨字源远流长。 哨, 今多见于 哨所、哨兵 等词, 其实古义为不 正, 粤语即沿用其古义。礼记.投壶: 主人谓曰:某有枉矢哨壶, 请以乐宾。 枉矢就是弯曲的箭, 哨壶就是不正的壶。说文解字: 哨, 不容也。 段注引考工记曰: 哨, 倾小也。 倾小即稍为倾斜之意。元韵会谓: 哨, 口不容也。 这就明说哨 是牙齿不正了。 唐王梵志有一首叹世情的诗云: 将钱入舍来, 见吾 满面笑。绕吾白鸽旋, 恰似鹦鹉鸟。邂后暂时贫, 看吾 即貌哨. 貌哨, 唐代口语, 指藐唇藐舌, 形容难 看, 与广州俗语的 龇(依1)牙绷(bang6)哨 正同。 哨, 又引申指人。宋元时称行为不正的流氓地痞为 哨子。如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 这里哨子每(们)极多, 见俺有些家私, 假做刘安住来认俺。 魔合罗第二折: 他如今致命图财, 我自养着家生哨。 家生哨既 家生的哨子, 等于说家贼内鬼。 鸡嗉咁多 鸡嗉咁多, 广州俗语。形容所得有限, 或积蓄很少。 如: 打工仔, 就算有积蓄, 都系得鸡嗉咁多。 嗉, 音岁或素, 字亦作嗉, 是鸟类食管后段暂存食物 的膨大部分, 形如袋。潘岳射雉赋: 裂嗉破嘴。 尔雅.释兽: 鸟曰嗉 注: 咽中裹食处。 尔雅义疏: 嗉者, 素也。素, 空也。空其中以受实。汉朱穆绝交论: 填肠满嗉, 嗜欲无极。明李开先词谑.醉太平(曲): 鹌鹑嗉里寻碗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都是极言其量少。 - 冇 冇 字, 辞海解: (mo卯), 粤方言, 没有。 按: 冇读卯, 是客家及粤西区 (如高州、信宜) 和广西 白话区 (如梧州、桂平) 的方音。纯正的广州话一向读冇 为母(mo5), 不读卯。 据考: 不只广东, 我国的许多地区都已习惯说 冇, 不过字面上却分别写作: 冇、毛、冒、牦、莫、谟, 方音 差异, 所以用字不同, 意思是一样的。试各举例证并略作 说明如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六: 世俗呼无为模, 又语讹为 毛。按: 朱弁, 宋江西婺源人。呼无为模或毛, 乃当时 的赣语, 至今沿用。 汤显祖曾戏以方音杂字入诗: 问到玄亭酒亦玄, 诸 般字说笑临川。閁闩略近关门尹, 冇有如书大有年。事取 声形时会意, 书兼半满幻成圆。通方便俗从来理, 只待苏 张注服虔。 由此可知江西临川乡言有 冇, 惜未注音。 汤显祖乃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冇 字见于著录, 似以此 为最早。 金石家钱君陶几种印谱序跋一文云: 赵之谦曾 在一钮自用印上刻上阳文刻欵, 自夸为 汉后隋前冇此人 , 冇即无, 赵此刻必有所本, 决非从俗, 则清咸丰年间已 有冇字行世可见。 按赵之谦是清代大画家, 浙江会稽 人。他不刻 无 而刻 冇, 可见 冇 字已为当时人所 公认。 河南话有冇字, 意为没有, 音mu, 乃没有的合音。 (见河南期刊今昔谈1982年2期急读为一 , 慢读为二一文) 牦、冒, 平声, 无也。今蜀人语犹然。 (见清张慎 仪方言别录) 江汉善操土风, 而谓无有曰毛.又 谓之曰冒。 (乡言解颐卷三) 湖南歇后语: 三十夜里 的砧版-冒得空 (闲不着)。 马令南唐书.党与传: 越人谟信, 未可速进。 注: 谟信, 无信也, 闽人语音。 按谟音近莫 (m), 今 闽南语系的海南话 无 迳作 莫。如: 琼冬至宜雨。 谚曰, 冬乾年湿, 禾米莫粒。 又, 没精神写作 莫精神 , 海南琼剧本屡见。 从字形看, 冇 乃 有 字中空, 是个约定俗成的会意 字, 使用频率较高。广州口语中, 冇 的用场相当广阔, 俗语词尤多。如: 冇符; 冇收; 冇得顶; 冇料; 冇瘾; 冇 研究; 冇搭飒.这些俗语词中的 冇 都非 无 所 能取代。为了准确记录方言, 免使文章干瘪失真, 有些通 俗文艺作品也颇兴用 冇 了。 - “黐” 黐, 音痴, 树胶。用细叶东青的茎部内皮捣碎制成。 可以粘雀。(见辞海) 唐宋文人已用黐字。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 “譬彼鸟粘黐”。贾岛玩月诗: “立久病足圻, 兀然黐胶粘。” 东坡集.与蔡景贤尺牍: “情爱 着人, 如黐胶细腻, 急于解雪, 尚为沾染。” 黐, 广州口语常用, 亦音痴。指胶着; 粘贴; 物质 的粘性。如: 苍耳, 野生草本, 果实有刺, 易于附在 人、畜身上到处传播, 故民间叫它做“黐头婆”。 惯依膝下、缠着娘亲的“裙带仔”则被形象地称为 “黐乸芋”。( 芋仔 芋奶 必附着芋头而生。乸即 母。 ) 还有俗语: “糯米黐裤裆” ( 笑人久坐不去 ) ; “一时糖黐豆, 一时水沟油” ( 喻人情反复 )。 尝见古籍中有将“黐”写作“雌”、“栖”、“撤”、 “餈”的, 这并非通假, 而是别字, 值得探讨一下: 雌: 金瓶梅中的如意儿被骂为“没廉耻雌汉的 淫妇”。姚灵犀金瓶小札解释云: “雌, 等待之 谓, 如见人饮馔而不去, 曰雌嘴。” 按, 如此解释不当。“雌汉”应为“黐汉”之误; 至于姚说的“雌嘴”, 则更是“黐嘴”无疑。广州歇后语“波罗鸡 - 靠黐” 正是指那号人。如混酒食名为“黐餐”。 栖: 见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中“栖竿” 注释, 道: “栖竿, 一种猎鸟的长竿, 上面涂胶, 飞禽 栖息上, 即被粘住, 所以也叫粘竿。” 其实, “栖竿” 应为“黐竿”, 观其正文中有“将栖竿栖得来”一语, 分明指用粘竿粘得来, 粘者黐也, 显而易见。 撤、餈: 均见于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黛玉、宝钗 在栊翠庵吃茶, 见宝玉跟来, “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 来撤茶吃, 这里没你吃的。” 按: “撤”, 有的本子作“餈”。沾光、揩油的意思。“撤”、“餈”是清代北京民间惯用字, 据考, 本字应为“黐”, 经过后缀“儿”字所谓儿化韵, “黐”才变音为“撤”、“餈”。 “撤茶吃”, 恰正是广州话的“黐茶饮”。北京今称为 “蹭茶吃”。 -靸 靸, 广州音 tad 1(阴平), 指穿鞋时将后跟压下拖着走。 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八 “靸鞋”云: “西浙之人, 以草 为履而无跟, 名曰靸鞋。” 按: 靸鞋又名靸踭鞋, 即今所谓 拖鞋。 靸, 亦作靸拉。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宝玉便靸拉着 鞋, 走出房门。” 靸, 字亦作趿。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西得诸侯棹锦水, 欲向何门趿朱履。” 又古有“跕”字, 音帖, 与趿同义。 靸踭鞋, 广州旧称燕尾鞋。俗谚谓“不妨子侄着牛头裤, 最怕儿孙靸燕尾鞋。”“靸燕尾鞋”被视为一种落魄、流气 的形象, 显见门庭衰败。 穿屐也叫靸屐, 街市仔曾被谑称为“靸屐友”。“居民晴 靸屐, 市女晚簪花”, 昔日岭峤风情历历如绘。 舞 “庐之合肥, 黄之蕲州, 皆谓作事为舞。长沙、扬、越 多言弄。舞、弄同义。”(新方言.释言) 广州方言亦称为某事操心费力为“舞”。如:“从朝舞到晚”, 即整天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