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基本语汇——画面】04-01.doc_第1页
【电影的基本语汇——画面】04-01.doc_第2页
【电影的基本语汇——画面】04-01.doc_第3页
【电影的基本语汇——画面】04-0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4-01电影的基本语汇画面 摘 要:1.活动的画面艺术2.蒙太奇的效果与作用电影的基本语汇画面电影在文艺发展的长河中,从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开始,现已经风靡全世界了。是和它独特丰富的表现功能分不开的。电影的镜头可以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时间来说,上下两个镜头可以相隔一秒钟,也可以表示相隔数年甚至数十年。从空间来说,它可以表现长空大海,千军万马;也可以表现一对眼神,一滴眼泪。再从音响效果上看,可以听到炮火齐鸣;轻,可以听到心跳音和一根针的落地声。更特殊的是可以通过特技表现人物任何的心理、幻想活动。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由黑白片到彩色片,由窄银幕到宽银幕,现在又向立体电影、全景电影发展。但不管怎么千变万化,电影最基本的手段,也可以称为电影的语汇,已经形成,那就是画面。 一活动的画面艺术电影的画面与图画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图画的画面是静止的,而电影的画面是活动的,因此更确切一点说,电影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活动着的画面。最早的电影由于摄影技术还处于初期的状态,摄影机固定在一个地方,镜头的视野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它只能摄下其视野范围内的景物。后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机不再是固定的,出现了摇镜头、推拉镜头,也出现了景别的各种类型,如:大特写、中特写、半身景、中景、大中景、全景、远景等,从拍摄的角度上还出现了仰拍、俯拍、鸟瞰等,因而就大大地丰富了它的表现功能。摇镜头是指镜头跟着拍摄对象的移动,如跟着一辆汽车行驶,从大街上飞驰,然后过桥,再折入小巷。或者是跟着一个人物活动,人物一面讲话一面踱来踱去,镜头也就跟着这个人物移动。推拉镜头是指视野的缩小或扩大。如画面上原来只是一个人在讲话,随着讲说的过程,镜头慢慢向后移,画面逐步扩大,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大会场,会场里坐满了听众,这就叫拉镜头;反之,原来画面上是一个大会场,远远看到一个人在讲话,随着讲话声,镜头慢慢向前推,画面逐步缩小,最后其他部分都从画面上排除,只剩下一个人在讲话,这就叫推镜头。在推拉的速度上要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如果推拉的速度很快,就叫急推或急拉。在景别的区分上大致是这样:大特写是指拍人的头部,至少在腋以上,现在的大特写也有只拍一对眼睛的,用来表现人物复杂的面部表情。中特写是稍远一点,也叫“近景”,是指拍人物的胸部以上的部位;半身景是指拍人物的腰部以上的部位;大中景是指拍人物膝部以上的部位。 这几种景别是电影中最经常用的,在表现人物一般的动作和对话的时候,导演常常交替运用中特写、半身景和大中景。 全景是指拍一个人的完整形象,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全部动作。我们经常看到电影中人物的劳动、战斗或者惊险片中的格斗场面,导演常常运用全景,这样就可以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远景是指拍视野开阔的镜头,在电影中往往用来表现战争中千军万马冲锋的壮丽场面,或是表现巨大工程中人们在工地劳动的宏伟场面,等等。当然,远景也可用来表现人物的某种特殊感情的,例如:一片白帆渐渐远去,终于在天际消失,以此表现送别者的眷恋之情;或在黑夜沉沉的田野上,远处突然出现一点火光,以此表现探索者找到方向获得希望时的喜悦心情。仰拍、俯拍和鸟瞰都是根据电影内容的需要而采用的角度。仰拍是镜头向上拍,事物会显得高大些(当然,如在光的运用上作另外处理,也可以把事物拍得很可怕);俯拍是镜头向下压,拍出来的东西显得有点萎缩;鸟瞰是从高处或在飞机上拍低处的东西,有一览无余的感觉,有些电影一开场介绍一个城市,常常用鸟瞰的拍法。电影是连续的画面,上述的这些镜头变换有时会使观众感到受不了,有点眼花缭乱,如何使镜头变换柔和一点,减少一点刺激,使之更自然,于是就有了淡入、淡出、划出、切入等技巧。淡入也有叫渐显的,画面不是一下子跳出来,而是慢慢由暗到亮,逐渐清晰;淡出也有叫渐隐的,一个画面完了,不是马上消失,而是由亮到暗,逐步隐去;划出是指画面从一端(有的用对角线)向另一端抹去;切入是指前一画面在抹去的同时,下一画面随着出现。这样做不仅使镜头变换自然,也让电影更有段落、更有层次。二蒙太奇的效果与作用如果认为电影镜头的变换只是一种技术性的工作,那就错了。电影是画面的艺术,它的这些画面剪辑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思想内容,在剪辑上会产生一种蒙太奇的艺术效果。关于蒙太奇的手法,说法颇多。一般说来,早期的蒙太奇分为这样几种:1. 平行的蒙太奇。是指用两组镜头前后衔接来表现两个空间和时间上远隔动作的同时性。如前一镜头是上海,后一镜头是北京,表示从上海到北京;前一镜头是一双小鞋,后一镜头是一双大靴子,表示孩子长大了。 2.加速的蒙太奇。没有火车飞驰的真实画面,而用列车迎面开来,越过一个车站,飞转的车轮,远去的列车等一组镜头,产生火车越开越快的感觉。3.杂耍的蒙太奇。是指一幅画面通过另一幅画面的衔接来增强其含义,而后一个画面则不一定与同一事件有关。最简单的如:前一画面是一个老妇人在哭泣,后一画面是坟地,那就表现出老妇人在为其孩子的夭折而伤心。如果后一画面是一座烧毁的房子,则意思就变成老妇人为房舍被烧毁而难过。这三种蒙太奇中,最后一种最富于电影表现力,发展最快。有些人把蒙太奇作用夸张到不适当的程度,变得神幻莫测也就是在这一种。我国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把蒙太奇手法归纳得更细一点,分成了五种,即:“对照式”、“平行式”、“相似式”、“交叉式”、“复现式”,在解释上与上述的基本相同,只是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段对照说明。使我们更容易理解。蒙太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碰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早在二十年代,在苏联电影中就出现了吉加维尔托夫为首的“电影眼睛派”运动,提出“照原样表现生活”到了四、五十年代,出现了法国的先锋派和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他们最主要的论点认为“蒙太奇的电影语汇往往被用来制造现实与生活之间的障碍,这种障碍有时候是富丽堂皇的,色彩斑斓的,有时候则是故作平凡的和黯然失色的,但终究是一种障碍。”他们的意思是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就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感,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因此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者拍摄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在电影语汇的运用上,摆脱蒙太奇的章法,跳出摄影棚,避开剪接台,而采用实地拍摄,大量采用中、远景,很少使用特写,剪辑减少到只不过是必要的材料上的联结需要。为了克服固定镜头镜距上的缺陷,提出运用景深镜头。电影语汇上的这些不同见解,对电影发展无疑是有作用的,采用这些直叙的、质朴的手法,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有些效果是用任何蒙太奇手法也取代不了的。但是不是可以因此而否定蒙太奇的手法呢?那也不可能。对于这个问题,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话是比较公允的,他说:“在我国的电影界,有一个时期蒙太奇被宣称为一切。而现在,认为蒙太奇没有什么的时期已经接近尾声。在既不认为蒙太奇没有什么,也不认为它是一切的此刻,我们认为需要提醒一下:蒙太奇跟电影影响作用的一切其他因素一样,也是电影作品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经过了拥护蒙太奇的风暴和反对蒙太奇的逆袭以后,我们的确应该重新地、坦率地来探讨一下蒙太奇的问题,其所以特别必要,是因为在否定蒙太奇的时期,甚至把它无可争论的一面,它在任何时候也无论如何不到引起攻击的一面,都给否定掉了。问题在于近年来许多影片的作者是这样彻底地清算了蒙太奇,以致连蒙太奇的基本目的和任务,也都忘掉了,而这种任务是跟任何艺术作品所要达到的认识作用分不开的这就是条理贯通地阐述主题、情节、动作、行为,阐述整场戏、整部影片的内部运动的任务。”(第347页)就以蒙太奇手法而言,有些电影不从剧情出发,镜头跳跃、突变,眼花缭乱,使观众无法理解或卖弄噱头招徕观众以蒙太奇为一种手法,这是不足取的,决不能视为先进。我国的电影虽然起步较慢,但一开始就沿着中国民族风格的路子探索,到三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电影的蒙太奇章法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虽然速度比较慢,但质朴、自然、流畅。像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在当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然而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影在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上,还比较陈旧,较之世界上的一些优秀电影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著名演员赵丹在他的地狱之门专著中说:“严格地说:我国的电影直到今天还没有跳出话剧的窠臼。难怪人家把咱们的电影叫做话剧带电(意即:话剧加上空镜头)。画面一开,就是个舞台面的感觉,而所谓演员的调度也是舞台的调度。演员无论是在家里、厂里,或其它任何场所,都始终是给人以在台上表演的感觉。”这话是有道理的。我国电影所以会形成话剧化,节奏比较缓慢,对话过多,没有充分运用画面组接即蒙太奇的功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我国第一代的电影艺术家,绝大多数是从话剧转过来的,不论是从编剧、导演、演员及美工设计都摆脱不了话剧的程式。建国以来,我们对外国电影的发展状况缺少研究,电影工作者可借鉴的还是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及苏联早期的影片,而这些影片的节奏比较慢。对于五十年代,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世界电影迅速发展的状况,由于种种原因,连看也看不到,更谈不上研究,因此中国电影的表现手法,始终保持在原有水平上,突不破框框。观众欣赏水平跟不上。中国的电影观众在世界上可算是最多的,但农民观众占了最大的比重,鉴于传统的欣赏习惯,对那些有头有尾的,逐步推进的,基本上是直叙的章法比较容易看懂;反之,较多运用画面剪辑的技巧,以行动代替对话,观众就较难接受。观众的欣赏习惯无形中也束缚了电影工作者的思路和手脚。实行了开放政策,使我们看到了外国电影近年来的发展,深感电影章法需要更新。近年来的国产电影中我们已看到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年轻导演似乎更为大胆一点。这应该说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由于我们才开始突破,借鉴国外的手法时缺乏研究消化,常常是机械地模仿,因此出现了一些生吞活剥的现象,而且又有点一窝风的现象,诸如慢镜头、停格、停机再拍等手法的采用,都有这种现象,以致使观众产生了反感。于是有的人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