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泰和县水稻主导品种实施方案.doc_第1页
2011年泰和县水稻主导品种实施方案.doc_第2页
2011年泰和县水稻主导品种实施方案.doc_第3页
2011年泰和县水稻主导品种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泰和县水稻主导品种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良种对农业增效的基础作用,加快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促进我县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引导农民自主选用良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江西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规定,经试验示范和专家鉴定、评议,特推介我县2011年水稻主导品种。一、工作目标2011年全县水稻品种更新更换率达20%以上,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今年全县推介水稻主导品种20个,推广面积稳定在84%以上。其中,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要求早稻达83%以上,中稻和一晚达82%以上,二晚达86%以上。二、主导品种介绍1、早稻主导品种介绍(1)金优458全生育期114天,株高91.3厘米,一般亩产500公斤。 大田每亩用种量2公斤,秧龄2025天,每穴栽插23粒谷苗,齐穗后视情况补施壮籽肥,前期浅水,每穴苗数达到15苗时排水轻搁控苗,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2)陵两优268生育期114天,株高87厘米,亩产520公斤。3月22日左右播种,大田亩用种2公斤,秧龄25天,亩抛栽22.5万穴。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干湿相间促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浅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不要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3)陆两优28生育期112天,株高96厘米。一般亩产500公斤。3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天,亩抛栽2-2.5万穴,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前期浅水促蘖,后期干干湿湿,忌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4)株两优02生育期114天,株高94.6厘米。一般亩产500公斤。3月中下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秧龄25天,亩抛栽22.5万穴。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为10:6:6,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等病虫害。(5)优1501 全生育期107.7天,株高79厘米,一般亩产450公斤。3月下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重点加强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6)淦鑫203 生育期113.0天,株高88.3厘米,一般亩产470公斤,3月20-25日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5-2公斤。要求偏密种植,重点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宜在平原地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7)陆两优996生育期111天,株高95.1厘米。一般亩产520公斤。3月下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8)湘丰优402生育期113.5天,株高90.3厘米,一般亩产500公斤,3月25-30日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2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重点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宜在稻瘟病轻发区种植。2、中稻和一晚主导品种介绍(9)Y两优1号生育期平均133.5天。株高120.7厘米,叶片直挺稍内卷。一般亩产600公斤。5月中旬播种,秧龄30天,大田亩用种量1公斤。注意防治稻瘟病、螟虫等病虫害。(10)优航1号生育期135.8天,株高127.5厘米,一般亩产600公斤。5月中旬播种,秧龄2530天,大田亩用种量1公斤。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褐飞虱等病虫害。(11)深两优5814生育期135天,株高124厘米,一般亩产620公斤,优质米。5月中旬播种,秧龄25-30天,亩抛栽1.8-2万穴,注重磷、钾肥的配合施用,科学管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螟虫等病虫害。(12)扬两优6号生育期134.1天,株高120.6厘米,一般亩产620公斤。5月中旬播种,秧龄35天左右,大田亩栽插1.8-2万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螟虫等病虫害。3、二晚主导品种介绍(13)丰源优299生育期114天,株高97厘米,一般亩产495公斤,米质好。6月底至7月初播种,大田亩用种1.5公斤,秧龄20天,插植规格为 16.723.3厘米,每穴插4-5苗,每亩插8-10万基本苗。及时搞好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14)全优77生育期112天,株高92厘米,一般亩产480公斤。6月下旬播种,秧龄20天,亩抛栽2万穴,大田亩用种量1.5公斤。浅水移栽,寸水返青,够苗晒田,深水孕穗,有水灌浆,干湿壮籽,腊黄断水。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15)湘丰优9号生育期113天,株高96厘米,一般亩产500公斤。6月20日左右播种,秧龄20天。大田亩用种1.5公斤,亩抛栽2万穴。以基肥为主,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搁田控苗,后期干湿壮籽,湿润养根。综合防治病虫害。(16)淦鑫688生育期123.7天,株高101.6厘米,一般亩产530公斤。6月20日左右播种,秧龄30天。大田亩用种1-1.5公斤。注意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防治。宜在稻瘟病轻发区种植。(17)五丰优T025全生育期114.7天,株高94厘米,一般亩产460公斤。6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天内。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5公斤。米质达国优1级。加强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宜在稻瘟病轻发区种植。(18)荣优225生育期114.1天,株高93.3厘米,一般亩产460公斤。6月25日左右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5公斤。秧龄25-30天。米质达国优2级。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螟虫等病虫害。(19)天优华占生育期119.2天,株型紧凑,茎秆较粗,株高101.3厘米,一般亩产520公斤。6月中旬播种,秧龄30天内,大田亩用种量1公斤。米质达国优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螟虫等病虫害。(20)岳优9113生育期112天,株高93.3厘米,一般亩产460公斤。6月下旬播种,秧龄27天,大田亩用种量1.3公斤。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宜在稻瘟病轻发区种植。三、保障措施1、加大主导品种发布宣传力度。县种子管理机构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引导、夯实品种展示和安全试验工作基础,加快主导品种发布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建设,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品种保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水稻主导品种;通过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形式,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将主导品种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户正确选择良种。2、加大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力度。县农业部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根据主导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习惯正确选择栽培技术,通过层层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户选用新品种的能力和种植水平。积极引导农民选择使用主导品种,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3、加大种子质量及市场监管力度。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品种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严厉打击未审先推、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根据种子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做好主导品种种子的余缺调剂,引导种子企业备足主导品种种子,确保我县农业生产的用种数量和质量。2011年泰和县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栽培技术:重点推广水稻(少)免耕栽培技术、水稻旱育保姆育秧技术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水稻高产高效综合模式化栽培技术、绿色大米生产技术。土肥技术:重点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和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植保技术:通过实施综合治理,将水稻病虫为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以乡为单位)。二、主推技术要点1、主推栽培技术水稻(少)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不经翻耕犁耙(或只少耕犁耙),只通过使用除草剂杀灭田间、田埂杂草和禾蔸再生苗,从而改善稻田土壤结构,节省生产用工和成本,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技术重点是防除杂草,增加氮肥施用量。推广田块是油菜茬口田、杂草稀少田、土壤肥沃田和排灌方便田。水稻旱育保姆育秧技术。该技术具有使用安全、节省成本、操作简便、增产增效特点。使用时旱育保姆的,只需催芽露白,不须种子消毒、可节省秧田施肥和打药。是一项当前效果最好的水稻育秧技术。重点是掌握好拌种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在水稻叶龄模式与作物群体质量调控两大成果的基础上,集成水稻精确诊断与管理关键技术而形成的新技术。主要技术原理是:以水稻高产群体生育各阶段的形态、生理定量化诊断指标为依据,以叶龄为主线,因种、因时、因地培育适龄壮秧,精确计算基本苗,精确定量施肥,合理水分管理和定量控苗,促进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最大程度提高土地产出率。水稻高产高效综合模式化栽培技术。选好品种、组合好当前轻型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编制好栽培技术模式图。重点是将当前一些轻型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且应具有可操作性。绿色大米生产技术。应用稻鸭共栖、猪沼稻等生态农业技术,生产出符合绿色大米要求的稻谷。重点是选用好高抗品种、选择好栽培模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含毒化肥。2、主推土肥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肥料效应和前三年产量水平及目标产量,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玉露”牌配方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节省劳力,节本增收的目的。水稻秸杆直接还田技术。在水稻收割后,将新鲜的稻草均匀地撒在田里,每亩稻田稻草(干重)的还田量为150-200公斤,然后进行翻耕。也可将稻草切碎后再还田,并结合使用秸杆催腐剂加速稻草腐烂分解。同时搞好配套管理,在基肥中适当增施10%的氮肥,保持田间水深3-4厘米,经过3至5天待稻草软化后再移栽秧苗,秧苗栽插后水深不宜超过5厘米,禾苗返青后立即采用湿润灌溉法灌水。3、主推绿色植保技术加快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步伐,扩大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继续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减少农药污染,确保粮食产品安全。(1)稻田耕沤治螟技术。在螟虫越冬化蛹高峰期,及时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降低发生基数。冬种田收获后和早稻收割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2)打捞菌核。近几年,纹枯病每年发生重,发生面积大。病害后期形成的菌核掉落在稻田里成为下一年或下一季的病源。要重新推广打捞菌核这一传统技术,减少菌核数量,减轻纹枯病。具体做法是:春耕、夏耕沤田时,打捞浮于水面的浮浪渣,然后再抛插秧。打捞的浮浪渣集中烧毁。(3)选用抗病品种。要选种抗稻瘟病,兼抗稻曲病、病毒病的优良品种。(4)浸种、拌种技术。在播种前用咪鲜胺等药剂浸种消毒,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等病害。中、晚稻种子药剂浸种后用吡虫啉等药剂拌种,防治秧田稻飞虱、稻蓟马,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5)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技术。即在秧苗移栽前23天,倍量喷施防治螟虫、稻瘟病、稻蓟马以及稻飞虱等对路农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6)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将预防稻瘟病或螟虫的农药,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农药混合一次喷施,达到一次施药预防多种病虫的目的。混合保穗药,早稻以防治稻瘟病为重点;中晚稻以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螟虫为重点。(7)减量用药控害增产技术。在搞好新药剂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优选组合高效低毒无公害药剂及时控制水稻病虫害,重点推广使用苯甲丙环唑(爱苗)防治纹枯病等病害,防止水稻早衰,促进增产;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一次用药可同时控制这三种害虫,且用量少,可减少杀虫剂用量。(8)物理防控技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9)生物(生态、生化)防控技术。一是用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二是稻鸭共栖治虫除草防纹枯病,保护利用天敌自然控制害虫。三是选用系列高效生物农药控制各种病虫技术。(10)主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球孢白僵菌(天定)、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呱虫啶。防治褐飞虱:吡蚜酮、噻嗪酮、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虫嗪、乙虫腈、呱虫啶。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球孢白僵菌(两头歼)、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茚虫威、呋喃虫酰肼、甲维毒死蜱、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球孢白僵菌(天擒)、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虫酰肼。防治三化螟: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毒死蜱、毒死蜱。防治稻瘟病: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苯甲丙环唑、井蜡芽、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戊唑醇、井蜡芽、井冈嘧苷素。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叶枯唑、噻菌铜、噻森铜。三、主要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粮食生产主推技术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措施,发挥各自优势,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主推技术在粮食生产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2、搞好宣传培训。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印发技术资料、送科技下乡、出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