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doc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doc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美)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文突破“零度写作”、“客观报道”框框的特点,继续学习新闻写作的手法、类型。2、能力目标:多角度搜集资料,理解文章字里行间所灌注的强烈个人情感。3、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和心境,正确认识二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教学重点:1、作者对参观者行动、神态描写的分析把握,了解作者内心的强烈情感。2、内涵深厚的句子(特别是反语句)的揣摩、把握。教学难点: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作者精辟议论的琢磨。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 熟读课文,了解本文内容2 观看辛德勒名单,了解那一段黑暗的历史3 查找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二、导入 一部辛德勒名单将我们带入了那段最为黑暗的岁月,希特勒、纳粹、犹太人、屠杀,世界上最残酷的、血腥的事也不过如此了吧奥斯维辛,这个位于波兰的被称为人间地狱的地方,已经永远的与世界历史以及纳粹对犹太人的暴行联系在了一起,称为全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同学的朗读以及一些图片来一起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用我们善感的心灵去触碰那段不忍触碰的历史,品味本文于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下汹涌着的感情暗流。二、PPT图片展示,同学朗读相关资料(老师事先检查同学收集的情况,安排声音有表现力的同学朗读)内容包括:法西斯, 是纳粹;奥斯维辛三、细致感受文本1这样的图片,这样的文字又把我们带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段黑暗的历史,又让我们沉浸在遇难者的痛苦之中,二战后,以奥斯维辛为题材的作品非常多,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罗森塔尔的这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必有他的独到之处。那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二战14年之后,一群参观者在参观奥斯维辛之后的种种反映、感受。2我们读完此文后,如果让你画一幅关于奥斯维辛的画,你会以什么颜色作为主色调呢?结合作品谈谈原因。(同学自由发挥)例如:黑色:恐怖、死亡、罪行 灰色:阴霾、冷寂、无生命 白色:恐怖(和平) 红色:鲜血(希望) 3我们大多数同学都从作品中感受到纳粹的暴行,都选择了冷、阴暗的色调,那么在罗森塔尔的眼中,除了冷色调,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觉? 明确:有暖色调 找到相关文句读给同学们并可相应阐释。(相关句子画在书上,主要集中于三处) 4在罗森塔尔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这里既有纳粹戕害生命、摧残尊严的灰暗,又有婆娑的白杨、微笑的姑娘、绽放的雏菊这些象征美好的明亮。表面上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包含的却是作品、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下面我们就这三处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品味一下其中的意蕴。形式:分组讨论落实三个问题:什么与什么构成了反差 哪些语言强化了反差效果 提现了作者怎样的思考与情感第一处:反差:现实的明媚与历史的阴暗 “可怕”一词不止一次出现,我们换一词“吃惊”、“惊讶”,好不好?效果减弱了,“可怕”是自身自主强烈的感受,给人一种正面的直接的情感冲击。为什么这里是人间的地狱就不该有这些呢?这里曾经是一个被死亡气息笼罩的地方,在人们的记忆里它应该代表着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而阳光、嬉笑、花朵更让人感觉美好,所以作者有一种不安、忧虑,“和平”会不会使人们忘却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忘记就等于背叛,作者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情感,也警醒世人们去铭记历史。第二处:反差:废墟与雏菊,恐怖与美好 雏菊代表了生命的顽强、不可践踏与生命的永恒,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广阔与无处不在、坚韧。德军撤退了,而雏菊怒放了,也象征了奥斯维辛的人们对光明、自由与生命的渴求。这句描述的是客观景象的再现呢?还是叶渗透了作者主观的情感与思考?作者说这个景象“使他们终生难忘”,这个“他们”中其实也包括他自己,废墟意味着毁灭,雏菊代表了新生,作者深刻的感受到了无论纳粹的暴行多么残酷,它始终都无法阻止生命的进程。第三处:反差:其他死囚与女孩 表情木然与温和微笑你怎样理解木然与微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情呢?木然:死亡在这里已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他们知道死亡在等待他们。绝望微笑:生命是美好的,怀抱希望,不惧怕死亡。这是这篇文章中非常动人的一段文字,其实有很多数字可以给我们更直观的感觉,来说明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给我们以震撼,但是作者没有罗列数字,而是描述了这里的照片,这是为什么?作者是不希望我们只关注一个笼统的数字和事实,而是希望我们关注每一个在这里遇害的生命,照片正代表了这些都曾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描述照片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没有明确写,但这些照片是黑白的,但作者却写到这是一个“皮肤白皙、金发碧眼”的姑娘,为什么呢?这是作者与照片上的姑娘的一种交流,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纳粹对人、对生命进行了怎样的摧残,但他们可以禁锢人的自由,摧残人的生命,甚至践踏人的尊严,但他们不能囚禁与破坏的悄悄就是人们美好的心灵。这一点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5刚才我们通过文章的多处反差感受了作者的思考与情感,这些反差不仅感染、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也给我们读者同样的感受,同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而这种反差手法其实就贯穿于整篇文章之中的。例如本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而作者恰恰写下了这样一篇新闻,你怎么理解这个“没有什么新闻”?明确:人们对奥斯维辛的了解已经很多了,每个来到这里的人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一样的,而新闻的一个特点就是及时反映客观的新鲜的事实,所以作者说“没有什么新闻”。那作者又为什么写呢?结合文本看一看,找到答案。明确:第六段 警醒后人,铭记历史,控诉暴行。 对遇难者表示尊敬与悼念。6本文曾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这可以说是最高奖项了,你能感受到本文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吗?它和一般的新闻有什么不同?明确:新闻报道中,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物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重点来写,字里行间凝聚着个人的情感,也正是这一做法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可谓神来之笔。 7小结常言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战争是人类的灾难,自从有了人类,战争就没有休止过,战争带来的灾难恐怕难以用言语形容。战争使多少繁华的城市变成了废墟,使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在战争的概念里,人道、人性已不复存在,人的生命如草芥,朝不虑夕。战争的遗迹仍在默默地注视着今天的战争。“和平”是多么奢侈的字眼,假如人人都像罗森塔尔,那么今天就不会再有战争。虽然说二战已经越来越遥远了,时间也冲淡了人民的记忆,可奥司维辛依然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辛酸。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奥司维辛的冤魂还在徘徊,新的战争继续在世界上不断发生,作为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