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仪器原理、性能、方法原理1.1 白细胞计数原理1.1.1 电阻抗法:血细胞是一种不良导体,将血标本稀释、溶血后制成白细胞悬液,在负压的作用下,悬液流经一个带有微孔的恒压电路时,每个细胞会产生一个电阻脉冲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微机的放大、甄别、整形等处理,最后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白细胞数。1.1.2 光学法:血标本在稀释液和溶血剂的作用下制成一定浓度的白细胞悬液,根据流体力学的鞘流技术原理,使得白细胞一一流经仪器检测器,每个细胞在通过检测器时都会受到一束固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微机根据光的折射、反射、前向角等信号识别和计数细胞。1.2 白细胞分类原理1.2.1 体积、电导、光散射法:血标本在特殊的稀释液和溶血剂作用下红细胞被破坏,但白细胞形态和结构仍保持自然状态。当白细胞在鞘流的引导下流经检测器时,会同时受到V、C、S 3种技术的检测。V是利用电阻抗法测定细胞体积;C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根据各种细胞核浆的电导性不同测量细胞内部结构、核浆比例;S是利用光散射原理测量细胞内颗粒的大小、密度等结构特性。计算机根据这3种技术得到的资料综合分析,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一一分开,以白细胞分类散点图显示这些细胞,并提示异常淋巴细胞、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抗溶血红细胞等信息。1.2.2 电阻抗与射频技术分类法:通过4个不同的检测系统完成白细胞的分类: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利用其特有的抗酸和抗碱能力,在各自特殊试剂的作用后,进入独立通道直接计数;在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同时作用下,仪器根据细胞大小以及细胞内部的核结构、核浆比例、胞浆颗粒等信息区分中性、淋巴、单核细胞;幼稚细胞由于其膜上脂质成份比成熟细胞少,在硫化氨基酸的保护下具有一定的抗溶血能力,在独立的通道内直接计数。1.3 红细胞检测原理1.3.1 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一般采用电阻抗法。原理同白细胞计数。1.3.2 血红蛋白浓度(HGB)测定:采用溶血比色法。血标本在溶血素的作用下,红细胞破坏,溶血素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氰化血红蛋白(或HGB-季胺盐衍生物)。在特定波长(通常为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溶血液在流经比色池时仪器根据吸光度计算出HGB的含量。1.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根据RBC、HCT、HGB计算而得。1.4 血小板检测原理1.4.1 电阻抗法:血小板测定与红细胞计数原理一致,仪器将直径230fl的颗粒统计为血小板,大于36fl的颗粒统计为红细胞。1.4.2 光学法:根据同质性球体光散射的Mie理论,当球形化的血小板单个通过激光照射区时,仪器在两个角度测定激光的散射强度:高角度主要测细胞的折射指数(RI),它与细胞的密度有关;低角度主要测细胞体积的大小。血小板的体积在130fl,RI在1.351.40。微机对存储的测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血小板计数结果。2 环境要求3 开、关机程序3.1 联机电脑开机选择OK,工作站检查口令并开始正确运行。3.2 仪器开机3.2.1 确认仪器已打开电源。如电源关着,按稀释器键盘的Power On。3.2.2 气泵开着。如果电源气泵灯红色或未开,或者分析仪屏幕空白时,表示气泵关着。在稀释器键盘上按Prime Apert启动气泵系统。3.2.3 查电源和压力水平。状态和功能水平 显 示输入电压(AC)状态 绿色输出电压(DC)状态 绿色气泵(Pneu)状态 绿色温度(Temp)状态 绿色60 PSI (605)PSI30 PSI (301)PSI5 PSI (50.1)PSIVaccum 22 mmHg以上AC Line 90V顺时针调节增加压力,逆时针调节减少压力。3.2.4 查各计数池功能是否正常。3.3 初始化3.3.1 在稀释器键盘上按Start Up,开始自动开机测试。3.3.2 观察测试的正常试剂流动。3.3.3 查开机测试结果。3.3.3.1 在中央命令栏选择QA 日期显示每日开机测试结果。3.3.3.2 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未通过的项目3.3.3.2.1 当试剂背景通不过时,确认试剂信息已被正确输入,更换过期的试剂。3.3.3.2.2 当空白背景通不过时,执行背景测试或重新按Start Up,检查最近是否作了校准,这可能会影响开机测试结果。3.3.3.2.3 当稀释器、分析仪、电源、信息传送、HGB电压或VCS通不过时,重新按Start Up。3.3.3.2.4 当精密度测试通不过时,确认清洁后小孔被稀释液覆盖且计数池中没有清洁液,再重复精密度测试。3.3.3.2.5 当斜率试验通不过时,确认清洁后小孔被稀释液覆盖且计数池中没有清洁液,再重复斜率测试。3.4 关机3.4.1 操作每日关机(每24h至少执行1次):在稀释器键盘,按Shut Down,让清洁剂浸泡管道30min以上,再关掉工作站。3.4.2 操作延长关机3.4.2.1按 Shut Down,让清洁剂浸泡管道30min以上。3.4.2.2将网织红细胞的管道从试剂中移开,用去离子水清洗外面的管道,并将管道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3.4.2.3把其他管道从试剂容器中拿开,并把这些管道放进去离子水中浸泡。3.4.2.4按Shut Down用去离子水灌注清洁管道系统。3.4.2.5按F17用去离子水冲洗清洁泵系统。3.4.2.6按F67 3次用去离子水冲洗所有的试剂管道。4 试剂加载程序4.1试剂信息更换4.1.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QA Reagent,显示可更换的试剂信息。4.1.2 如使用配套专用试剂,确定库尔特试剂栏已选。输入试剂批号,按Tab。4.1.3 核对试剂打开的有效日期,输入试剂的储存有效期。选保存更换。5 样品加载程序5.1 标本测定模式5.1.1 选择测定模式:在工作站监视屏幕下方Default Type处选择处理标本的默认实验类型。可以选C,CD,CDR,CR,和R。屏幕显示当前测定模式。5.1.2 进样管次的编号:分析仪屏幕出现System Run 按Aspirations Tube 键入进样号码 Enter。5.1.3 启动/关闭血液探测器:回到分析仪屏幕,按Main Menu SystemConfiguration BloodDetector直到出现适合的设置,按SystemRun测定标本。5.2 标本进样模式5.2.1 自动进样模式:每个标本在测定时读取标本架的号码和标本在标本架上的位置,自动读取试管的条形码。5.2.2 手工进样模式:在稀释器键盘输入标本ID。5.3 标本测定5.3.1 自动进样模式测试标本5.3.1.1 试管装载标本架,将标本架安稳地放在稀释器右侧的加载床上,仪器自动开始测试。5.3.1.2 测定时仪器自动读取样本试管的条形码,如读不出则自动读取标本架的号码和标本在标本架上的位置,还是读不出则报警。5.3.2 手工进样模式测试标本。5.3.2.1 在稀释器键盘按ID,输入标本ID号5.3.2.2 打开标本管塞子,进样针头浸入试管,仪器自动吸取标本。当听到嘀的一声后将试管从进样针头移走。5.4 结果查询和处理5.4.1 检查标本结果5.4.1.1 在中央命令栏选择Patient显示患者测试屏幕。在此屏幕中可选择Results&Graphics结果或图形窗口,显示标本测定的参数、识别信息统计、CBC数据、分类数据、网织红细胞数据等。5.4.1.2 查询结果时将窗口更新成显示当前标本,可浏览图形、统计表、详细的参数结果。5.4.1.3 要检查分析过程的资料,在结果或图形窗口选择Reaerch Data显示分析资料窗口,检查随机识别信息、各计数孔的结果、附加参数、标志和代码、可疑/确定信息、拟合曲线等。5.4.2 检查二维点射图5.4.2.1 默认形式下,点射图显示不同细胞群的分布情况。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细胞。颜色的深浅表示细胞的数目颜色越鲜艳细胞密度越大。5.4.2.2 双击点射图后,此图放大显示,选择Close回到正常大小。在放大窗口顶部选择参数按键,从点射图移除相应的细胞群。选择Expand显示典型的的VCS散点图(DF1)和分类数据图,但不能从图上移走细胞群。5.4.3 检查三维点射图5.4.3.1 选择3D DataPlot(s)显示三维点射图窗口,检查标本三维分类数据图。5.4.3.2 3D点射图显示不同细胞群在其中的分布情况。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细胞。颜色的深浅表示细胞的数目颜色越鲜艳细胞密度越大。5.4.3.3 在三维分类数据图窗口边选择一个参数按键,从图中移走相应的细胞群。当再次选择相关细胞群时,工作站自动刷新该三维数据图。5.4.3.4 改变比例:拖滚动条可旋转点射图的角度;也可使用下列操作选择 结果 AutoRotate 旋转点射图 Playback 从始至终进行分析 Rewind 倒退分析至最初 Forward 前进分析至最后5.4.4 检查直方图5.4.4.1 双击直方图可看到放大版本.选择Cancel返回到正常大小。5.4.4.2 检查:个别细胞位置与正常或典型的位置比较;细胞群之间分开数量与正常或典型分开的比较;每个细胞群的相关集中与正常或典型集中的比较;不常见或非典型的细胞群出现。5.4.5 编辑标本结果5.4.5.1 在中央命令栏选择 Patient Results屏幕。5.4.5.2 找到想要编辑的结果,选择 Edit this Sample窗口。5.4.5.3 根据需要可编辑以下内容:预先指定、阅读的识别信息;参数结果;统计表信息。6 日常操作程序(流程图)开机自检 质控检测 输入工作表 加载标本 测定操作 结果审核 报告。7 检测项目设置程序 8 校准程序8.1 校准要求8.1.1 为了准确性和可比性,要求对血液学分析仪定期进行校准,通常一年校准两次。8.1.2 仪器安装时由厂家进行校准并提供校准记录。8.1.3 在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以及室内质控结果有漂移或平均室内温度改变超过校准温度10以上时应进行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仪器校准后,必须开展室内质控,监测结果是否发生漂移。8.1.4 建立校准程序并写成文件,记录校准物的溯源性、来源、名称及其保存方法。8.2 校准方法8.2.1 仪器在校准前用清洁液浸泡管道、测试室30min。8.2.2 做本底计数、重复性(连续测10次)、携带污染试验,均应合格。8.2.3 校准物的准备:配套校准物从冰箱内取出,室温放置15min,检查效期、是否变质或污染,充分混匀;打开瓶塞时,垫上纱布或软纸。8.2.4 取1支校准物在仪器上连续检测11次,结果填写到校准表格中,取211次的均值,计算相差百分比。8.2.5 计算各参数的均值与定值相差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均值定值)/定值100% 。8.2.6 仪器校准用判别标准(百分比差异,%): 参数 第1列 第2列WBC 1.5 10.0 RBC 1.0 10.0Hb 1.0 10.0MPV 2.0 10.0 MCV 1.0 10.0 Plt 3.0 15.0 8.2.7 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相差的百分比判定:差异等于或小于第1列数值,不需调整;差异界于第1列与第2列数值之间,需调整;差异大于第1列数值,需维修。8.3 校准结果的验证8.3.1 取另一支校准物在已校准仪器上连续检测11次,结果填写到校准验证表格中,取211次的均值,计算相差百分比。8.3.2 各参数的差异全部等于或小于第1列数值,校准合格。反之,为不合格。9 日维护程序每日执行Start Up程序,仪器自动进行开机清洗。每日执行Shut Down程序,仪器自动进行关机清洗。10 周维护程序仪器除尘、清洗进样针周围。11 月维护程序清洗计数池、清洗分血片、清洗空气过滤网。12 注意事项8.2 仪器到期需要进行校验前3个月,由使用人员报告生化室主管和科主任,由科主任向医院设备科汇报,与公司有关人员取得联系,由公司派工程师进行校验。8.3 在规定的校验周期内,如进行了特定保养、故障维修、仪器搬动或(室内质控)失控无法纠正时,也可申请进行仪器校验。8.4 仪器校验由工程师按厂家标准进行,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8.4.1 检测仪器电源电压、温度、液压及气压系统。8.4.2 校正仪器电路部分、气液路、机械部分;更换应该更换的管道与部件。8.4.3 调整仪器光路部分。8.5 校准后使仪器各个性能技术指标尽可能恢复至出厂时的状态,并由工程师针对各项指标进行验证,记录各项数据。8.6 校验完成后,由校验工程师填写书面报告,并与实验室负责人共同签字。签字后的校验报告存档,归档在仪器管理档案中。5 校准品与校准5.1 校准品:使用与仪器配套的校准品PLUS5或新鲜全血。5.2 校准的方法参见本室的BECKMAN COULTER LH 750自动血液学分析仪校准程序。5.3 校准没有规定的间隔时间,一般每六个月作一次校准。但在仪器的重要部件更换后,故障维修后,质控测定发生严重失控时,也进行校准。6 质控品与质控规则6.1 质控品:使用与仪器配套的质控品,有正常值与异常值两种浓度水平。质控的项目为RBC、WBC、PLT和HB四项。6.2 质控操作与要求参见本室的BECKMAN COULTER LH 750自动血液学分析仪室内质控程序。6.3 质控规则采用L-J质控,以3s为控制限,s由本实验室自己的实验数据中得到。6.4 如出现失控情况,按室内质控标准操作程序采取各种有效的纠正措施及时纠正,并在确认重新回复到在控状态后开始标本检测。13 常见问题的处理14 有关引用程序与文件COULTER LH750操作手册15 SOP涉及的记录与表格15.1 使用、维护记录表15.2 试剂更换记录表15.3 模式间比对记录表15.4 失控及失控处理记录表15.5 结果镜检修正记录表4试剂4.1 抗凝剂:150g/L的EDTA-K2水溶液。4.2 试剂:LH750五分类血球仪配套试剂包括清洗液,稀释液,溶血剂,分类剂。4.3 添加与更换同一批号的试剂,可连续添加使用4.4 试剂在室温保存可稳定至失效期。(二)BECKMAN COULTER LH 750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参数设置程序1 试剂信息更换1.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QA Reagent,显示可更换的试剂信息。1.2 如使用配套专用试剂,确定库尔特试剂栏已选。输入试剂批号,按Tab。1.3 核对试剂打开的有效日期,输入试剂的储存有效期。选保存更换。2 质控设置2.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QA Controls,显示已设置的质控信息。2.2 选 ,选择质控品来源、类型及质控水平。2.3 选Setup Lab Limits设置质控的实验室界限。2.4 编辑所需要的数值:参考值、自动停止、自动传送、指定值、预期值、分类方式参数、网织方式参数、实验室界限、限定值。2.5 选,保存参考值并返回到已有的质控设置列表。选返回到系统设置窗口。3 乳胶参考值设定3.1 在运行此程序之前,必须要完成设置质控中的操作步骤。明确是否将结果自动传送到信息系统。3.2 输入乳胶质控的批号并按Tab,输入质控的有效日期并按Tab。确定是否将其作为默认的批号。3.3 在适当区域输入数值:分类方式参数、网织方式参数。选保存参考值并返回到设置新质控文件夹窗口。4 全血细胞质控参考值设定4.1 在运行此程序之前,必须要完成设置质控中的操作步骤。明确是否将结果自动传送到信息系统。4.2 输入质控批号并按Tab,输入质控的有效日期并按Tab,确定是否将其作为默认的批号。4.3 在适当区域输入数值:确定值、允许范围。选保存参考值并返回到设置新质控文件夹窗口。5 X-B分析设置 5.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QA X-B,显示X-B。5.2 通过X-B分析可以自动停止标本检测,确定自动停止详情。5.3 输入各参数的靶值和界限值,按Tab键在不同区域间移动。选保存更改。6 报告显示标记/阳性标志符设置6.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General Settings Display Labels,进入显示标识符信息。6.2 若改变各标识符/阳性标识显示,可输入要显示的标识,出现在工作站或报告单上数据旁的相关区域。选保存更改。7 报告参数确定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Patient Parameters,显示并确认在分析系统上可获得的参数。选保存更改。8 报告单位设置8.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Patient Reporting Units,显示工作站报告信息。8.2 选择报告单位格式,可以通过选Custom建立SI5、SI6、SI7格式,并确定各参数的单位。8.3 用特殊数字符号显示所指定的几组参数。选保存更改。9 标识范围设置9.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Patient Flagging Limits,显示设置的标记范围列表,选建立新的范围。9.2 输入与规定的属性相关的名称。确定与区域相关的范围;确定与年龄相关的范围。9.3 在设置新范围窗口选,保存范围名称、区域以及年龄范围。选择新范围窗口,选 Modify Limit Values ,显示标记范围设置窗口。确认是否要自动更改结果使其与所建范围相符合。9.4 用 Tab键在不同区域间移动选择9.4.1输入以男性各参数上限和下限值为默认值。9.4.2确定女性标本的上限和下限值,并确定是否将未超出范围的结果自动释放。9.4.3确定实验室需要处理标本的上限和下限值,并确定是否将未超出范围的结果自动释放。9.4.4确定危重的以及需要立即复查的标本上限和下限值,并确定是否将未超出范围的结果自动释放。9.4.5确定要定义的信息,并确定是否将未超出范围的结果自动释放。9.5 选,工作站用范围名称保存范围信息,并返回到患者信息设置窗口的标记范围键。选关闭患者信息设置窗口,返回到系统设置窗口。10 标本结果显示标识的标准设置10.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Patient DecisionRule&Criteria,显示已有的规则列表。10.2 选择设置参数标准。选建立新标准。确定标准名称、类型和简称。定义检查标准或反馈标准。10.3 选返回到设置患者判断标准的键。用和键来区分判断标准的优先次序。选或在允许行中分别完成能或不能的判断标准。选关闭患者信息设置窗口,返回系统设置窗口。11 报告单设置11.1 在中央命令栏选System Setup General Settings Reporting Options ,显示定义在工作站的各报告的内容。11.2 各报告的号码(键17):规定报告形式;规定是否有图形的报告;规定打印输出的选项。11.3 各报告的号码(键810):选出打印和传送的参数;规定报告形式;规定是否有图形的报告;规定打印输出的选项。11.4 选关闭患者设置窗口,返回系统设置窗口。(四)BECKMAN COULTER LH 750自动血液分析仪室内质控程序1 乳胶质控用于白细胞分类1.1 检查标准乳胶和质控品的批号。新批号的质控品,使用前应正确设定。1.2 在稀释器键盘,按F55 Enter,显示Press Manual Or Clear Aperture。1.3 按Clear Apert,显示Press Manual Or Present Sample。1.4 打开标准乳胶小瓶的盖子,进样针头浸入标准乳胶小瓶,仪器自动进样标准乳胶。当听到嘟的一声时,从进样针处移去小瓶。1.5 在工作站检查标准乳胶的结果。在Primer栏的结果应500。1.6 在稀释器键盘按Enter,再次激活乳胶质控的功能。显示Press Manual Or Clear Aperture。轻轻混匀乳胶质控品,进样针头浸入乳胶质控品小瓶,仪器自动吸取质控品。1.7 在工作站检查乳胶质控的结果,在稀释器键盘按Stop退出此功能。2 乳胶质控用于网织红细胞2.1 检查标准乳胶和质控品的批号。新批号的质控品使用前应正确设定。2.2 在稀释器键盘,按F56 Enter,显示Press Manual Or Clear Aperture。2.3 按Clear Apert,显示Press Manual Or Present Sample。2.4 打开标准乳胶小瓶的盖子,进样针头浸入标准乳胶小瓶。仪器自动吸取标准乳胶。当听到嘟的一声时,从进样针处移去小瓶。2.5 在工作站检查标准乳胶的结果,在Primer栏的结果应500。2.6 在稀释器键盘按Enter,再次激活乳胶质控的功能。显示Press Manual Or Clear Aperture。轻轻混匀乳胶质控品,进样针头浸入乳胶质控品小瓶,仪器自动吸取质控品。2.7 在工作站检查乳胶质控的结果。在稀释器键盘按Stop退出。3 5C或5C-ES和网织红细胞质控3.1 自动进样模式测试质控品:确定质控品已在工作站正确设定。将质控品放到标本架上,再将标本架稳妥地放在载物台上,仪器开始测试质控品。若质控品试管有条形码标签,则在中央命令栏选择Auto Analysis进行质控品分析。检查质控结果。3.2 手工进样模式测试质控品:确定质控品已在工作站正确设定。在稀释器键盘上按ID Prime Apert 键入质控批号 Enter。打开试管盖,进样针头浸入试管,仪器自动吸取质控标本。当听到嘟的一声,从进样针头处移去试管,在工作站检查质控结果。4 分析质控结果4.1 在中央命令栏选择QA QC。4.2 选择所检查结果的特殊质控,质控结果表格、统计表、图形显示在窗口。4.3 用窗口滚动条查看各参数和图形。用书写对质控运行结果进行注解。5 当质控超出允许范围时5.1 检查质控标本是否正确混匀。5.2 检查质控信息是否正确输入,若使用条形码阅读器,确认条形码标签是干净的且位置正确;如使用稀释器键盘,确认输入了正确信息。5.3 检查质控品信息(指定值和允许范围)是否与质控品说明书上一致,若不是,应将质控品信息改为与说明书上一致。5.4 确认质控品未被其它标本或不同水平的质控品污染。5.5 观察正常标本以便发现仪器是否有故障。5.6重新运行质控,确认问题不是由于统计学的关系。6、质控窗口6.1 使用下列图标查找信息并分类显示。图标 功 能 及 操 作 + 打开质控种类列表。亦可双击图标下的文件夹。 - 关闭质控种类列表。亦可双击图标下的文件夹。BCI 可选择的质控来源。双击原文件夹之一,打开或关闭质控种类列表。 5C ES 可选择的质控来源和类型。双击质控类型的文件夹,打开或关闭批号列表。 选择一个批号的文件夹,可以看到质控来源、类型和批号的详细内容。质控结果表可显示结果 。6.2 传输,打印和存档。标准按键在窗口顶部,这些按键可以完成出现在质控结果表格中各项目的指令,多个项目的各个指令可同时完成。7 调节质控界限7.1 在中央命令栏选择QA QC,调出质控窗口。7.2 选择要调整界限的某一质控。质控结果表格、统计表、图形显示在窗口。7.3 选择Mean=Lab Target,用当前出现的平均值替代原来的设定靶值。质控允许范围随之自动作相应调整。屏幕显示新的实验室靶值和控制界限值。8 X-B分析8.1 X-B分析是通过搜寻所有患者MCV、MCH、MCHC参数,监测仪器精密度的一种质控方法。即浮动均值质控。8.2 可设置X-B/X-M在仪器上自动停止,同时可对X-B/X-M状态出现的X-B/X-M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找出超出X-B/X-M界限的原因;也可指定自动打印X-B/X-M分析信息。所指定的选项适用于工作站从所有连接着的仪器得到的X-B/X-M分析结果。8.3 检查X-B/X-M分析信息:工作站在图表中显示每个参数成批的平均值。8.4 工作站可设定测定结果是否纳入X-B/X-M质控。8.5 检查X-B/X-M结果:在中央命令栏选择QA X-B显示X-B/X-M窗口。窗口可根据所改动的结果,刷新结果表、统计表和图形。9 检验结果报告9.1 结果的报告9.1.1 结果经审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后发出报告。9.1.2 报告单上标明结果的计量单位、参考值范围、报告日期、时间、操作者和审核者签名,并有与申请单相同的医学信息。9.1.3 如收到标本的质量可能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也在报告单上提示。10 参考范围及医学决定水平 血液学分析仪测定参数及参考范围项目名称英文缩写参考范围白细胞计数WBC4.010.0109/L嗜中性细胞绝对值NEU(L)3.05.8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1.53.0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MON#0.11.5109/L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S#0.050.5109/L嗜碱性细胞绝对值BAS#0.010.05109/L嗜中性细胞百分比NEU%55%75%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20%45%单核细胞百分比MON4%16%嗜酸性细胞百分比EOS%1%6%嗜碱性细胞百分比BAS%0%1%大体积未染色细胞LUC0.050.4109/L大体积未染色细胞百分比LUC%1.0%4.0%红细胞计数RBCM:4.05.51012/LF:3.55.01012/L红细胞压积HCTM:0.40.5F:0.370.48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4 f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11%14.5%血红蛋白HGBM:120160 g/LF:110150 g/LB:170190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32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g/L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DW2434 g/L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15%18%平均血小板体积MPV6.513.0 fl血小板压积PCT0.11%0.28%大血小板比例LPR36%常规分析项目 ZDFYJYK/SOP-H-01-2013 第1版 第0次修改11 临床意义11.1 白细胞计数11.1.1 生理性增高:新生儿、剧烈运动、妊娠晚期、极度恐惧与疼痛。11.1.2 病理性增高:大部分细菌性感染、尿毒症、烧伤、手术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11.1.3 减少:病毒性感染、伤寒、副伤害、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放疗、化疗、非白血性白血病等。11.2 白细胞分类11.2.1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各种细菌性感染、急性出血与溶血、手术后、重金属中毒、剧烈运动、妊娠与分娩、极度恐惧与疼痛、严重的组织损伤、某些激素的应用、心肌梗死、痛风、重金属中毒、粒细胞白血病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晚期等。11.2.2 中性粒细胞减少:伤寒杆菌感染,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分类时几乎均为淋巴细胞。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幅射或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可减少。11.2.3 白细胞分群直方图的意义11.2.3.1判断白细胞计数时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红细胞溶解不完全、有核红细胞存在时、血小板聚凝等影响白细胞计数,白细胞直方图呈现相应的改变。11.2.3.2判断直方图是否符合筛选标准,决定涂片镜检。11.2.4 淋巴细胞增多:百日咳、结核、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类风湿关节炎、乳腺癌、胸腺瘤、各种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等。11.2.5 淋巴细胞减少:各种感染急性期、肝炎、流感、活动性结核病、烧伤、锌缺乏、酒精中毒、细胞免疫缺陷症等。11.2.6 单核细胞增多:结核、伤寒、扁桃腺炎、败血症、梅毒、黑色素瘤、乳腺癌、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等。11.2.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寄生虫病、皮肤病、烧伤后、某些白血病等。11.2.8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11.2.9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重金属中毒、霍奇金病、变态反应、风湿性关节炎、放射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11.3 血红蛋白11.3.1 生理性增高:新生儿、高原地区居住者。11.3.2 病理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血红蛋白病、肾癌、脱水等。11.3.3 病理性降低: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术后大量失血。11.4 血小板计数11.4.1 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许多恶性肿瘤的早期常可见血小板增多。11.4.2 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疗、化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11.5 网织红细胞计数11.5.1 增高:表示骨髓增生旺盛,多数贫血均可增高(再障性贫血除外),对于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在药物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可急剧增高。11.5.2 减低:见于原发或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6 红细胞有关参数的临床意义各类贫血的形态学参数改变诊断HGBMCHMCVMCHCRDW常见疾病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N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大细胞均一性贫血NN部分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细胞非均一性贫血NNN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白血病正细胞均一性贫血NNNN急性失血,溶血,恶性肿瘤,中毒,感染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小细胞均一性贫血/NN肾小球肾炎,恶性肿瘤(病程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难易程度评价试题及答案
- 激光焊接机器人系统的优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社会责任意识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考试内容概述试题及答案
- 瞬态循环测试题及答案
- 认知格局测试题及答案
- 酒店后勤管理
- 激光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试题及答案
- 银行职工测试题及答案
- 请问专利申请中如何处理不合规问题试题及答案
- 年产1000吨脱水蔬菜项目投资可行性计划书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件(精品课件)
- 销售区域管理与时间管理
-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 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城市公园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方案
- 机器的征途空天科技2023章节测试答案-机器的征途空天科技超星尔雅答案
- 《线性代数》说课课件-2
-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 GB/T 7094-2016船用电气设备振动(正弦)试验方法
- GB/T 4857.23-2021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3部分:垂直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