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课堂上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使用技巧。二、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须优化课堂结构,在教学中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轻松的、利于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让兴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和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求知识,启迪他们大胆提问发言,敢于把所思所想与大家交流。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对敢于发言或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创新的勇气。三、构建多样化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情境教学、任务驱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这些教法无疑会给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推波助澜,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和优势,弥补其劣势与不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在图片信息的加工教学中,我把教学任务融于一张风景图上。首先,我向学生们先后展示了原始和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后的风景图,看到这两幅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的热情,学生们会自觉观察图片的异同,相互讨论图片上所改变的部分用到的软件功能。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我点拨操作方法,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展示其成果,最后进行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这样,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不断探索的创新思维能力。四、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是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诚然,创新的本质就是想到别人所未想、做到别人所未做的事情。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个性呢?首先表现在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且充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学习个性,激发创新的潜能,并获得最佳的个性展示;二是课前要观察、了解和分析学生学情和思想活动,以便掌控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三是上课时要结合学生个人具体情况,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及时按照学生个性来调整和控制课堂进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四是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类型和难易程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喜悦,在喜悦中开发智力和提高创造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教育改革的灵魂,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条件下,自主不是自由,不是让学生任其发展,而是摆脱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机械式模仿,在教师科学的指导和激励下,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多角度、多方向、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应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展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将会把学生培养成为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型人才。2、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 我们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重点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实施。(1)、帮助学生科学地确立目标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需要既是目的又是动机,因此,目的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明确的目的是学生信息获取的起点和终点,它促使学生去寻找、捕获、保存、加工、利用、传播、反复循环,形成以获取为起点的信息流动过程。(2)、引导学生拟定合理获取范围获取信息范围太大,学生会“迷路”和浪费时间,易失去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兴趣。引导学生拟定合理的目标,科学地确立范围,熟悉信息源及其编排查找方式,使他们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得到教学资源,并掌握其知名度、信誉、收藏信息的范围及索取路径。(3)、培养学生信息获取技巧圆满完成信息获取工作的根本条件是善于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形成获取信息的技能技巧,这是一种到达获取信息理想目标的智力因素。3、请你谈谈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一、调查摸底,动态分层二、分层确立教学目标三、选择不同教学的方法四、设计分层次练习,使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1、调查摸底,对学生进行动态分组 : 通过对学生进行了解,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兴趣、学习能力有了印象后,一般可以把学生分为以下三类A、对信息技术兴趣较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低的初级学生(一般较少)B、有一定学习能力,学习有些被动,通过努力一般能完成任务的中级学生(较多)C、思维活跃,有很强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级学生(较少)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们自由分组,一般3-4人一小组。(这样可以保证坐在一起的学生情感交流比较顺畅),然后教师再根据上述分类,整体考虑,个别调整,做到每组都有上述三类学生,即所谓的“异质分组”。这样,初级学生可以向中高级学生请教;中级学生既可以帮助初级学生,巩固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学习“高级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高级学生在带领组员们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2、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以适应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基础任务:比较浅显易懂的任务,中级任务:知识的巩固,注重前后知识的串联,高级任务:注重知识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再创造。3、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法A、明确基础任务,全班同学都要完成,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更高级别的任务。 B、针对初级学生,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详细到位,引导学生小组内加强交流,让“小老师”去帮助他们C、针对中级学生,可以多用任务驱动,适时给予点拨,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 D、对于高级学生,在明确范围后,可以放手让他们发挥,他们所做出的一些好的创意可以及时在全班点评,以扩展、活跃其他学生思维。4、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评价时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切忌不能用一个标准进行判定式评价,而要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 A、初级学生,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指出,多肯定,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信心。 B、中等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适时提出不足,指名努力方向,鼓励他们往上一个层次靠拢。C“电脑高手”,在肯定的同时,采用竞争性评价,指出他们在创新、艺术、应用等方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你是如何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素养内涵?信息处理是基础,问题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向 ,全面发展是目标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教育学的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5、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的交流能力?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评价,让学生愿意听。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让学生敢说。宽松融洽的气氛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说。四、运用积极评价,让学生有交流的成功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增强课堂交流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某种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因此,提问题时要注意问得有趣问得深入,及时调整问题)6、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将过去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进行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进而促进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1、通过归纳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中, 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器操作贯穿了在整个软件的学习,教师在教授此知识点时,应指导学生归纳类比,进而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习过程简化。学生通过这种归纳类比的方法,既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又逐渐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的异同,消除学生认识中表面的或实际存在的不一致之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横向和纵向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主动进行知识迁移的兴趣和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上相似的特性。3、提倡自主探究,利用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一、 通过方法概括进行知识迁移 二、 通过知识类化进行迁移 三、通过知识联系进行迁移7、谈谈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缺陷?“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 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诞生源于微型学习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上,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电脑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1.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 教师无论是使用屏录软件录制操作说明,还是在拍摄视频的后期剪辑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几乎没有技术方面的屏障。 2.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课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支持,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3.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多,微课可以起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一周的课时量约为 10-14节,也就意味着,同样一次课,有可能要重 复10遍以上。这种不厌其烦的讲解与指点,考验老师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师的精力。如果将教师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就可以大大提升老师上课的效率。 3.微课作为课堂演示资源,高效再现操作细节。信息技术课上,操作技能类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如果其中有一个步骤没做到位,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全部失败。比如二维动画制作flash的教学过程中,一个涉及到遮罩层的例子,大大小小的操作就有近二十步,而且flash的界面如此复杂,窗口又多,在教师操作的演示过程中,学生不易看清鼠标的位置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教师讲解时,不管学生记不记得住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也必须一次性讲完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就会因为某一个小步骤不对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制作成微课。使用微课这样一种动态的视频教学,可以加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红圈或者辅助文字,再加上老师的语音讲解,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微课的方式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就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了。缺陷:1、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什么样的微课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2、虽说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技术上问题不大。可能会有些老师对微课的理解不到位,比如,将微课选题成一个课题,把微课视频当成了教师上课的课件;又或者把微课当成了说课,面面俱到,如此错误等。3、目前,微课才刚刚兴起,各地都还处在对老师进行培训的阶段。8、同一个班级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何处理?采用差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小组讨论。9、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技术学科的问题更多的是解决型问题,即我们需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答案。1、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 ,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直觉思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有些上网的经历,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网络中优秀的网页,通过观察发现我们要完成这么好的网页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问题。2、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真实、最直接、最好的问题情境。我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一、 学习素材尽量来自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第二、 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通过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一:任务不应当是对每一个具体操作都提出具体要求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探索性,把发现问题的程序留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第二:任务的设计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每个学生完成的任务都有一定的个性,遇到的问题也会很有个性,这种个性的问题可能根本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要做的是灵活自主的解决问题。第三、任务的设置要触及每个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提出的任务过于简单,对学生来说,缺乏探索性,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如果任务难度太大,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能力很难达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所以任务的设置一定要掌握好其难度。10、信息获取主要包括哪几个环节?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11、在信息技术教学环节,如何解决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差的问题?一、通过积极灵活的引导,促使自学风气的形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克服困难,主动学习,能形成自学的要求。主要是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作为切人点。因而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在上机实践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上机实践不少于70%的时间,这说明该课程的学习时间多半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机实践中更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白学能力的培养。即.任务驱动”教学。三、 以争激趣” 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动力,分成小组学习,组与组间,组内成员间都会有一个竞争。四、 把生当主,师当辅” 是锻炼自学能力的途径,任务驱动法后讲解时要由学生来参与讲解,以生为师。每个学生在潜意识里都会有当教师的渴望,也就是表现欲。想优于人就要先于人,勤于人。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运用自学- 讨论- 质疑- 点拨- 练习的课堂结构模式进行教学12、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步骤: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认为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2.共同讨论,分析任务。3.自主探究,解决任务。4.任务展示,总结提升。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统筹兼顾,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13、今天要上EXCEL信息技术实践课,可班上学生在网上下不来,你如何处理?14、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任务驱动和任务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一)、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二)、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1明确教学的目标,使任务具有典型性。因此,在任务的设计时,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使设计的这个任务是一个典型的任务。切不可为了任务的所谓“完美”,而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或者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清。应该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2符合学生的实际,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任务最终是要交给学生去完成的,因此,应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础,避免由于任务的过于简单或复杂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注重分工的需要,使任务具有合作性。由于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4渗透方法的培养,使任务具有启发性。优秀的任务却能在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或是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或是给人以启发,从中悟出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思维或方法,而这就是任务设计的最高境界。(三)、合理分组,提高效率(四)、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五)、经常开展组内交流,组际竞争(六)、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提高合作成效15、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技术思想与方法的领悟,你如何理解?“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具有普遍的规律性,指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原理。技术所内含的思想和方法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关键。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过程,深刻体会其中蕴涵的技术原理,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技术原理方面的学习指导,并把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技术原理使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集中体现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技术设计实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这把“钥匙”,去打开技术问题的“大门”,。二积极参与技术设计实践,体会技术原理。设计是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技术设计实践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愿望,并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三进行交流和评价,深入理解技术原理。学生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更深刻地理解技术原理,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更好地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四进行试验探究,理解和把握技术原理。试验是属于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技术试验或设计试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试验。16、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课程与学校硬件条件之间的关系?17、在开展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一 增强新课引入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增强新课引入的趣味性,是引发学生学习好奇心的关键。而学生好奇心的建立则可以成功的把课堂气氛引入知识的海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就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 教学过程注重联系实际,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猴子吃桃问题”时,大家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问题,当天数增多时,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就显得十分困难,但是通过编写VB语言程序,输入天数,就可以知道总桃数。三 注重教学问题的趣味性,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恰如其分的提出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去思维,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会十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绪,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迎接挑战,去解决问题,去体会有些实际生活问题用VB语言程序解决后的喜悦,这份成功的喜悦进而又推进去学习其它知识的乐趣。比如在讲:“水仙花数”(所谓的“水仙花数”是指一个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这个数本身的三位整数,例如:153=13+53+33。)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讲:用二分法求方程在一个给定区间内根的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对二分法思想并不了解,所以在备课时将其思想做成PPT幻灯片,授课时投射在大屏幕上,学生可以先了解其思想,五 增加多元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唤起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杨辉三角形”时,我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试着写出第4、5、6行的数字,再将问题复杂化,写出第10、20、30行的数字。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场工程解除合同说明
- 国际模特签证管理与实施办法
- 游戏厅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汽车工人施工合同
- 医务室药品使用反馈机制
- 医疗服务项目
- 智能眼镜网线铺设协议
- 签约合同审核要点
- 电力设施外墙施工合同范本
- 塑料厂扩建工程补充合同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八段锦比赛活动方案(一)
-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3年-2024年《高等教育管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提示
- 生涯发展报告
- 工具快换装置配置介绍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59安全保卫赛项规程+赛题
-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 宿舍消防安全知识课件
- VR游戏设计与制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