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笔法及永字八法 - 用于合并.docx_第1页
楷书笔法及永字八法 - 用于合并.docx_第2页
楷书笔法及永字八法 - 用于合并.docx_第3页
楷书笔法及永字八法 - 用于合并.docx_第4页
楷书笔法及永字八法 - 用于合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楷书笔法及永字八法 一、楷书的笔画楷书的笔画一般约九种,即:点、横、竖、钩、挑、撇、捺、折、戈等。笔画的名称,古今的叫法不同(如永字八法)。下面我们就每一种笔画作些解释:(一)点:点,一般有圆点()(),方点(),斜点(),长点()。点是楷书最基本的笔画之一,因点是侧形,故永字八法中叫做“侧”。作点时无论方、圆、斜、长,笔势应团聚收束为好,不能放纵笔势。(二)横:横一般有长横(),短横()。无论短长,凡是自左向右运笔,笔画平直的都叫横。永字八法的第二笔“勒”和第五笔“策”都是“短横”。凡写横画,必须平正,以求整字的平稳。(三)竖:竖也有长竖(),短竖()之分。自上而下的竖直笔画,无论长短,都叫“竖”。永字八法的第三笔“努”就是竖。竖画以端直为主,但不应死板呆立。应根据字的整体进行行笔变化。(四)钩:钩有竖画左钩(),横画右钩(),折画左弯钩(),左弯钩(),右弯钩()。楷书中的“钩”的笔画较多,也就是永字八法中的第四笔“趯”(t,跳跃之意)。钩都是在“竖”、“横”、“弯”等笔画之后带起的一笔,就钩是不能独立的,常是其它笔画的一部分。凡钩不宜过长,行笔不宜慢,但要收敛,不宜放纵。(五)挑:挑有()()()()等。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挑起的笔画,都叫做“挑”。“挑”和“钩”的区别在于钩短,挑长,并且“钩”须依附于其它笔画,而挑则单独成笔。挑和钩在用笔上基本相同,运笔要快,但要收敛。(六)撇:撇有长撇(),短撇(),平撇()。短、平都叫做“撇”,永字八法的第六笔“掠”和第七笔“啄”都属于“撇”。运笔时,长撇要伸长,须提笔运行,末了收笔作尖峰。而平、短两种笔法,则行笔要快。(七)捺:捺分斜捺()和平捺()。凡是左上方向右下方住笔收锋的,无论斜和平,都叫做“捺”,也有叫波的。永字八法中称“磔(zh)”。“捺”运笔时不宜过快,在收锋时要稍慢地一顿,再提笔出锋。(八)折:折的笔画在楷书中比较多,如:好、 凸、了、弓、乙、山等笔画。但大致可分为横折()合直折()两种。横直笔画拐弯的地方都叫“折”。“折”的运笔一般有两种:一为运笔至拐弯处提笔另起;一为运笔至拐弯处微微提笔一拐,顺势折下即可。永字八法中的第二笔和第三笔之间的一拐及第五笔和第六笔之间的一拐都是“折”。(九)戈:“戈”有纵戈()和横戈()之分。“戈的笔画在楷法中比较特别,它是反笔起钩故而称“戈法”。写“戈”时,应注意忌太直和太弯,弯直太过都会使字失之骨力。二、永字八法永字八法相传起于汉末,东晋王羲之曾整理相传,至隋代,他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将此秘法广为传播,直至近代。永字八法的好处,就是“永”字结体基本概括了一般字所具有的笔画,只要掌握了这几种基本笔法,就可以推及书写其它的字。现将颜真卿的“八法”解释如后:(一)、“侧,蹲鸱(ch)而坠石。”“侧”是永字的一笔,这一点像一个鸱鸟蹲在那里,背圆腹平,举首仰望的姿势;“坠石”是形容行笔快,落笔如空中石头坠地。但楷书中“点”法较多,不可一概而论。(二)“勒,缓纵以藏机。”勒,是永字的第二笔,是一短横。这一笔要求稳健,因而运笔较缓,如勒马抑行一样,保持“无往而不收”的笔势。(三)“努,弯环而势曲。”第三笔“努”是一竖画,若写得过直,反而显单弱无力,故要稍作弯势,方显有力。(四)“趯,峻快以如飞。”“趯”是永字的第四笔,笔锋上出者为“趯”。“趯”意为跳跃,故写钩之前,要先将笔一顿,的意思一样来理解。“趯”之前,要先将笔一顿,然后提笔顿钩出。如同跳跃之前,宜先蹲一下再跃起。峻快如飞,意即出笔要快。(五)“策,依稀而似勒。”“策”与“勒”的笔画有些类似。“策”是让马快走,“勒”是抑制马缓进,故“策”与“勒”的笔画仿佛相似,而在笔法上笔势是不完全相同的。“策”运笔要快,“勒”运笔要慢;“勒”要收,“策”要提。(六)、“掠,仿佛以宜肥。”“掠”永字的左翼主画,从其部位和气势来说,应该厚实宽舒。运笔如梳子拢长发一样,笔锋向左下利行。(七)、“啄,腾凌而速进。”“啄”如鹰从高空中急下啄物,其势疾飞而斜下,劲如铁石,乃成“啄”势。(八)、“磔,抑趞(qu,行走的意思)以迟疑。”“磔”是向右下斜的笔画,笔势要有一波三折,因此运笔时要沉着用力,并加以适当控制,徐徐而行,最后按笔缓缓作收。三、楷书字体的结构掌握了楷书的笔画,下一步就是怎样把笔画搭配成一个完美的字。这也正似搞建筑一样,笔画似砖瓦,而结构却是建房子的设计方法,如只有砖瓦而无设计方法是建不好房屋的。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楷书结构的知识。1、结构要领:(一)横平竖直:横写得平(57),竖写得直,字才平稳。如,正、三、丰、中等。(二)疏密匀称:笔画之间疏密匀称,字就美观。如:小、餐、疆、目等。(三)比例适当地位宽窄,安排妥当,字就工整。如:鼓、慧等。偏旁部首配合得宜,字就紧凑。如:抛、挥、伊等。(五)点画呼应:笔画之间互有联系,字就活泼。如:大、戈、总、丈等。(六)向背分明:向不犯碍,背不分离,姿态就好。如:好、兆等。(七)变换参错:参差错落,主次分明,字不呆板。如:林、炎等。(八)重心平稳:点画平正,重心不偏,字就端正。如:者、堂等。四、楷书结构八十五法:(1)横平:横画要平而略带斜势。如:一、三、圭等。(2)竖直:竖画要直而有向背。如:册、山、川等。(3)天覆:字头要盖尽下面的笔画。如:宫、宇、宗等。(4)地载:底横要托住上面的笔画。如:至、直、盖、里等。(5)让左:要左高右低,右边须让左边。如:即、部、勤等。(6)让右:要左缩右伸,左边须让右边。如:瑜、绮、蝉、竭等。(7)让横:中横要长,但不要像挑担。如:击、喜、吾等。(8)让直:中竖要正,不可偏左偏右。如:市、申、干等。(9)长折勾:勾身要直长,略取斜势。如:蜀、菊等。(10)短折勾:勾势宜曲短,忌用直努。如:匀、勿、易等。(11)相向:两边相向,要左顾右盼。如:好、汤等。(12)相背:左右互背,要脉络贯通。如:北、兆、孔等。(13)平四角:上两角要平,小两角要齐。如:国、田、回等。(14)平两肩:两肩要开阔,两脚要稍合。如:南、而、丙等。(15)上平:左右宜齐首。如:既、野、朋等。(16)下平:两边宜齐足。如:故、叙、朝等。(17)盖下:撇捺要均匀,盖住下部。如:俞、金、合等。(18)覆下:撇捺要相称,紧覆下部。如:春、谷、慕等。(19)上占:上部要宽。如:普、昔、青等。(20)下占:下部要阔。如:表、安、总等。(21)左占:左面不嫌偏大。如:删、献、戳等。(22)右占:右边不妨独丰。如:樱、随、扬等。(23)中间占:中部稍占地位。如:倒、蕃、渤等。(24)左右占:中部应该谦让。如:辨、摊、斑等。(25)横长直短。如:十、上、士等。(26)横短直长。如:牛、牙、才等。(27)横长撇短。如:布、有、右等。(28)横短撇长。如:龙、灰、尤等。(29)横长直短:撇捺要缩。如:架、栗、染等。(30)横短直长,撇捺宜伸。如:来、束、朱等。(31)上下有横:须上短下长。如:亚、工、巫等。(32)左右有直:宜左收而右展。如:林、自、固等。(33)左撇右竖:要左缩而右垂。如:那、州、升等。(34)左竖右撇:宜左敛而右放。如:伊、侈等。(35)左旁小:宜偏上。如:堆、呼、峰等。(36)右边小:要居中而略下。如:和、知、弘等。(37)分疆:要左右各半,如两人平立。如:韩、静、辅等。(38)三匀:三部略相等,中间宜端正。如:辙、微、搬等。(39)二段:上下平分,稍加增减。如:需、昆、至等。(40)三停:头尾伸缩,仍要均匀。如:冀、意、素等。(41)并列:左右相同,要左小右大。如:竹、朋、羽等。(42)重叠:上下相同,要上小下大。如:哥、吕、昌等。(43)三叠:上居中要略大,下靠右要稍小。如:森、品、磊、晶等。(44)四叠:穿插要紧凑妥贴。如:噩、爽、缀等。(45)正对:上下要中心相对。如:堂、奉、窜等。(46)全包围:被包围的部分要匀称、饱满,位于中间。如:因、团、图等。(47)上包下:被包围的部分要稍向上靠,不要吊在下边。如:周、冈、网等。(48)下包上:被包围的部分要紧靠下边,不要悬在上边。如:画、函、幽、凶等。(49)平勒:平衡不宜斜,斜则无态。如:业、云、旦、去等。(50)斜勒:写横不可平,平则会失势。如:戈、七、也、斗等。(51)悬针:当悬针若用垂露,就无韵。如:丰、中、平等。(52)垂露:当垂露若用悬针,则乏力。如:下、个、不等。(53)纵撇:纵撇忌短,恶鼠尾。如:尹、厂、廊等。(54)横撇:横撇喜长,忌飘浮。如:者、老、考等。(55)重撇:两撇不可平行。如:反、友、及、皮等。(56)联撇:下撇之首要对着上撇之胸。如:形、参、影等。(57)纵捺:捺脚要藏头雄尾,来势远,去意长。如:又、丈、更等。(58)横捺:捺势要平而起伏,托好上面。如:之、建、道、这等。(59)中勾:勾锋宜微拖,才觉脚稳。如:矛、手、乎等。(60)搭勾:勾要另搭,跟部略向左挺,才觉劲健。如:衣、氏、民等。(61)屈勾:勾要退缩适宜,状似一跃而起。如:辉、顽、鸠等。(62)屈脚:勾要弯度适当,包住横画一半。如:与、乌、马等。(63)俯勾:勾要如鸟之视胸。如:宫、字、定等。(64)俯仰同勾:俯勾宜短,仰勾宜长。如:宅、冠、寇等。(65)纵戈:戈要如强弓硬弩,不要过于弯曲。如:武、成、式等。(66)横戈:戈要弯如新月,不要挺直匀平。如:心、思、忠等。(67)横腕:腕要圆润底平。如:己、电、光、等。(68)纵腕:腕要弯曲有力。如:气、风、凡等。(69)曾头点:要上开下合,意有呼应。如:曾、盖、兰等。(70)其脚点:要上合下开,势不脱离。如:其、共、典等。(71)排点:要有起,带、应,笔意连贯。如:热、烈、焦等。(72)联点:要上下呼应,势如流水。如:江、海、流等。(73)捺重的点:要减捺、分清主次。如:食、焚、黍等。(74)横长撇短的字:右不宜用捺。如:契、矣、英、莫等。(75)点复:要俯仰向背,彼此呼应,以求变化。如:愁、泌、零等。(76)横多:要鳞羽参差,长长短短,以免呆板。如:拜、肆、差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