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讲解词_第1页
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讲解词_第2页
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讲解词_第3页
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讲解词_第4页
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讲解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讲解词 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讲解词 文章标题: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讲解词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参观 “ 前进中的长沙 ” 大型展览! “ 十五 ” 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全市人民坚持以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 26 个省会城市第九位,位居中部地区第二位,结构竞争力位居全国 50 个主要城市第三位,两度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区建设先进市等 20 多项荣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模型,展示的就是在中国中部强劲崛起的长沙,展示的是一个繁荣的经济强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名市、开放的窗口城市。 2005 年长沙城区城市人口达 190 万人,建成区面积 170 平方公里。长沙沿湘江、 319 国道两条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了 “ 一主、两次、四组团 ” 的城市空间结构。 “ 一主 ” 为城市主体,就是湘江两岸城区集中联片发展区域; “ 两次 ” 为河西、星马新城; “ 四组团 ” 为暮云、捞霞、高星、含浦组团。按照 “ 一主、两 次、四组团 ” 的城市空间结构,市域内重点保护好一江、四水、五洲、十山为骨架的自然生态系统。以湘江风光带为主轴,浏阳河风光带为辅轴,结合绿带、森林公园、风景林地为建设,构筑城市绿色空间体系。都市区内构筑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市政府 岳麓山、芙蓉路、五一大道、万家丽路、星沙路、人民路、岳麓山大学城、望城坡科技城、圭塘体育城、金鹰影视城、霞凝新港城的城市形象构架。长沙规划建成以快速路为骨干、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城市道路网络。内外两环加射线道路构成主要快速路系统,由岳麓大道 三一大道、枫林路 五一大道 八一路 远大路、劳动路及金星路、潇湘路、湘江路、芙蓉路、万家丽路形成 “ 三横五纵 ” 八条主要主干路,联系环内、环外及城市各片区。规划预留咸嘉湖大桥、丁白大桥、暮云大桥、白泉大桥,与已建、在建的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猴子石大桥、月亮岛大桥、黑石铺大桥、三汊矶大桥,形成十一座跨湘江特大桥及阜埠河隧道。逐步建设市内地铁、轻轨及长株潭市际轨道系统,使长沙市主城区与各主要组团以及与株洲、湘潭之间的公共客运交通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将重点规划保护好太平街历史文化街 区,岳麓山、小西门、天心阁、潮宗街、开福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榔梨、铜官、靖巷、沩山、大围山、文家市等历史名镇,及 111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完成黄花民用机场的扩建工程,新建长沙主枢纽霞凝港及其配套的铁路专用线,续建长沙至临湘高速公路、长沙至湘潭西线高速公路,新建雨花公路主枢纽,扩建星沙公路主枢纽。续建绕城线西南段、城市环线、金霞路、长沙大道、韶山南路、蔡家冲路等,筹建城市轨道工程。新建火车站东广场、西湖桥、杜甫江阁广场、南湖路八景台广场、湘春路市民广场、万家丽路世纪广场、五一迎宾广场等,美化城市形象 ,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新建捞霞给水工程、暮云给水工程,筹建株树桥引水工程。刚才,大家从模型上领略了长沙的风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数字长沙,从数字上去感受长沙的实力、活力和魅力。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05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519 亿元,比 2000 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 14.8。 2005 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39.38 亿元,比 2000 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 31.53。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687亿元,年均增长 34.5。 2005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 743.43 亿元,年均增长 16.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 业比例由 2000年的 10.4: 38.9:50.7 调整为 2005 年的 7.4: 43.1: 49.5。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 2005年建成区面积 153 平方公里,比 2000 年新增 35 平方公里。 2005 年市区人口户藉 208.65 万,比 2000 年新增 33.24 万人。 2005 年城市化率 53.87,比 2000 年提高 9.24 个百分点。五年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 482 亿元,改造建设城市主次干道 158 条,新增城市道路 325 公里,“ 六桥三环 ” 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找材料到文秘 114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改革开放 取得新突破。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2000 年的42.3 提高到 56.0。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要素市场改革积极推进。累计利用外资 24.98 亿美元,比 “ 九五 ” 增长126.8;进出口总额 104.96 亿元,比 “ 九五 ” 增长 58.1。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2005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12434元和 4735元,分别比 2000年增长 4904元和 1794元,年均增长 10.6 和 10.0。二、经济长沙 现在,我们来到了展览的第二部分 经济长沙。 “ 十五 ” 期间, 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立党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推进 “ 三化 ” 进程,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第一、新突破:大力推进工业化 1、产值实现翻番。 2005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300 亿元,比 2000 年翻了一番。 200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接近 1000亿元。工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达 36.8,工业占 GDP 的比重达 30.9。 2、结构发生质变。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烟草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 47 以上。股份制企业成为最具活力的力量, 2005 年股份制工业总产值首超非股份制企 业,占规模工业总产值 53.8。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拉动工业发展的支柱力量, 2005 年高新技术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 268.7 亿元,比 2000 年增加 2.1 倍。 3、企业做大做强。 2005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02 户,比 2000 年增加 845 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143 家,比 2000 年增加1.75 倍,其中,产值超过 100 亿元的企业 1 家,产值在亿 100 亿元之间的家。亿元企业产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例提高到 71.7。 4、园区快速发展。 2005 年, “ 两区六园 ” 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 488.8亿元,占规模工业的 51.2,园区中产值过 亿元企业 86 家,占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个数的 60.1,实现利税 47.6 亿元,占规模工业的 30,园区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的主要支柱。 5、改革成效显著。至 2005 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户数和置换职工身份人数超过 85。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 2005 年,非公有制工业总产值完成 619.8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64.89。涌现了 “ 三一重工 ” 、 “ 远大空调 ”“ 经阁铝材 ” 等一批非公有制龙头企业。 6、品牌效应突显。 2002年, “ 白沙 ” 和 “ 梦洁 ” 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至 2005 年,共获 “ 中国驰名商标 ”4 件、 “ 湖南省著名商 标 ”60 多件。长沙制造享誉国外, 2005 年规模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71.2 亿元,为 2000 年的 2.78 倍。长沙是国内规模、品种最齐全的混凝土泵生产基地,白沙跻身全球卷烟销售量前五强。梦洁成为全国家纺出口第一品牌,远大空调是全球技术水平最高的吸收式中央空调制造企业。 7、效益成倍增长。长沙工业盈利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2005年规模工业实现利润 59.85 亿元,为 2000 年的 2.8 倍。在全国 44 个中心城市中,长沙工业资金利税率连续多年位居第一位。第二、新进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1、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百里优质水稻、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百里优质水产四大产业走廊总面积达280 万亩,形成近郊都市农业、中郊优势农业、远郊传统农业 “ 三环四廊 ” 的产业布局。引进农业项目 862 个,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182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 41 家。建设和培育八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六个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推广农业新技术 158 项、新品种 205 个, 2、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入近 45 亿元,建成十大城市防洪、景观综合工程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湘江大道东岸沿江风光带被授予 “ 全国水利风景区 ” 称号。启动林业生态圈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48.98。新建或改造沼气池 15.5 万个,沼气入户率达 31.8。启动 18 个省级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 3、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免征农业税。调整村组区划,全市建制村由 2951 个减少到 1276 个。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131 个。实施农村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 “ 两免一补 ” 和特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助学金制度。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行农村低保制度, 14 万农村 “ 三无 ” 人员应保尽保。启动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第三、新开拓:开放带动,流通活市 1、发展速度加快。 “ 十 五 ” 期间,共引进外来资金 1312.7 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 24.98 亿美元,比 “ 九五 ” 增长 126.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104.96 亿美元,比 “ 九五 ” 增长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03.3 亿元,比 “ 九五 ” 期间增长 110.5。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43.4 亿元,在全国 26 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九,跨入全国 “ 十大消费城市 ” 行列。 2、龙头带动强劲。外资大项目不断增多。百事可乐、伊莱克斯、时代华纳等 88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长沙直接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 26 家国内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来长设立投资实体 。商贸大企业带动明显。形成了友阿、通程、饮食、蔬菜四大龙头企业集团,沃尔玛、麦德隆、家乐福、国美、新一佳、王府井等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竟相抢滩进驻。 3、发展活力增强。招商引资日趋活跃, “ 十五 ” 期间,全市组织参与 “ 港洽会 ” 、 “ 欧洽会 ” 、 “ 湘洽会 ” 、 “ 全国糖酒会 ” 、 “ 农博会 ” 等各类商务活动百余次。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袁家岭、火车站、五一广场、东塘、伍家岭、荣湾镇等 6 大商业中心,南湖、高桥、红星、望城坡等 4 大市场群、黄兴路商业步行街、解放路酒吧一条街、朝阳路电脑一条街等 12 条特色商业街,黄兴路商业步行街 2005 年销售收入达 15 亿元,创利税 1 亿元,被评为全国十大著名商业街。 4、开放领域拓宽。举办 “ 驻华使节看长沙 ” 、 “2004 长沙国际友好经贸合作洽谈会 ” ,承办了 “ 海外学子长沙行 ” , “ 第二届世界华人传媒论坛 ” 等活动,与 18 个国家 24 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及友好经贸合作城市关系,友好交往遍布五大洲。、旅游蓬勃发展: “ 十五 ” 期间,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10 亿元,打造了 “ 千年古城 ” 历史文化游、 “ 璀璨星城 ” 古城新姿游、 “ 多情山水 ” 文化风情游等精品线路。 “ 红色旅游 ” 和以 “ 农家乐 ” 为代表的绿色旅游蓬勃兴起。 2005 年,接待国内外 旅游者 2514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9.3;入境游人数达 25.55万人次,增长 36.1,实现旅游总收入 191.15 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 42.5,旅游总收入占全市 GDP 的比重达 12.6。、会展拉动强劲。 2005 年举办会展 223 个,为 2001 年的 7 倍,直接收入 3亿多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 28 亿元,拉动相关产业经济增长 150 亿元。长沙被评为全国新锐会展城市、 2005 年度中国十大节庆城市。、信息产业发达:移动电话用户近 300 万户,固定电话用户 230 万户,网络用户 198 万户,联通、网通、铁通从无到有、来势良 好,邮政、数据通信、电信增值等各项业务不断拓展,网络的人口覆盖率已达到 99。三、魅力长沙 这几年,不论谁到长沙,都会由衷的说,长沙变了,变化太大了。下面,让我们走进展览的第三部分 魅力长沙,来领略长沙的魅力。第一、新跨越:大力推进城市化 1、城市变大了。五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482 亿元,完成重点工程建设 200 多项,城区面积拓展到18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153 平方公里,比 2000 年新增 35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208.65 万人,比 2000 年新增 33.24 万人;城市化率53.87,比 2000 年提高 9.24 个百分 点。、道路变宽了。全面完成“ 三桥十六路 “ 的建设,组织实施了湘江大道、潇湘大道、芙蓉路、机场高速公路、万家丽路、金星大道、韶山路、枫林路、人民路、岳麓大道、远大路等 158 条主次干道建设,构架了 “ 六桥三环 ” 的城市交通格局。全市城区道路达 1100 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13.4 平方米,比 2000 年增加 6.72 平方米。 3、楼宇变高了。长沙 12 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600 多栋,黄花国际机场候机楼、贺龙体育馆、普瑞温泉等16 个项目获国家建筑工程 “ 鲁班奖 ” ,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 十五 ” 期间,长沙房地产累计竣工房屋面积 2098 万 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 1779 万平方米,建设了 30 多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市区人均住房面积 27.2 平方米,比 2000 年增加 9 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中部城市第一位。、环境变美了。新增绿地面积 1635.2 万多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 7.7 平方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名。平路、亮灯、通沟、改厕,改造背街小巷 596 条,改造棚户区 300 多万平方米。围绕长沙山水特色添景,建设了湘江风光带、五一市民广场、芙蓉广场、火车站广场、新世纪体育中心东广场、白沙公园。围绕文化名城添景,建设了黄兴路、蔡锷路等特色街区。围绕城市美化添 景,形成了五一大道闹市灯光群 体、高层建筑轮廓灯光群体和道路照明灯光群体。、公路联网成环。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总投资 81.6 亿元,新增等级公路 642 公里,通车里程 5515 公里,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 46.7 公里,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 16.8 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 “ 村村通 ” 目标。新建湘江黑石铺大桥、三叉矶大桥、浏阳河黄兴大桥等桥梁 43 座延米。京珠、长石、长永等高速公路构建了以长沙为中心的 “ 一小时交通圈 ” 的经济格局。、港口通江达海。长沙新港已完成投资 3.5 亿元,建成 8 个千吨级码头泊位,年港口集装霜吞吐量达 10 万标箱,形成了 “ 道 江达源、物流全球 ” 的水上运输枢纽,跨入全国内河现代化一流港口行列。、银雁飞向世界。黄花国际机场每周起降 1200 架次,通向世界各地的 62 条航线辐射48 个城市。 2005 年旅客进出空港 442 万人次,比 “ 九五 ” 末增长了一倍,是全国最繁忙的空港之一。、铁路优质高速。 “ 十五 ” 期间,长沙火车站运送旅客 5 亿人次,日均接发旅客列车 144 列、发送旅客3 万人次,比 “ 九五 ” 增长 20。第二、新形象:创建文明长沙、创建文明城市。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市民素质显著提高。创建全国文明社区 2 个、全国文明窗口单位 10 个、全国文明单位 13 个、全国文明村镇 13 个。长沙两度被评为 “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 。、发展公用事业。供水量居全国城市第 9 位,人均供水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3 位。万人拥有公交车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10 位。 “ 川气入长 ” 工程 2005 年实现送气点火。金霞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完成第一期工程, 2005 年污水处理量比 2000 年增长 147。、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 2005 年城乡各项救助资金比 2001 年翻了 12 番。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区建设成效显著。长沙被评为 “ 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 ” 。 4、提高劳动保障水平。五年累计 新增就业万人, 2005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 3.8,转移农村劳动力 231 万人,长沙被评为 “ 全国再就业先进集体 ” 。、加强城市管理。 2000 年 6 月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和长沙公安城管支队,两支队伍双剑合璧,提升了执法效能。推进科技强管。道路机扫率突破了 30。全国最大垃圾填埋场和大型垃圾中转处理场投入使用。、切实保护环境。创建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长沙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城市建设试点的省会城市。四、和谐长沙 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现在,我们来到了展览的第四部分 和谐长沙。第一、新发展: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1、文化繁荣。秋天的花鼓获全国 “ 五个一工程 ” 奖。雍正王朝是国内唯一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 ” 、飞天奖、金鹰奖三项大奖的电视剧。建设了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简牍博物馆、 “ 一馆 ” (长沙群众艺术馆) “ 三中心 ” (长沙社科活动中心、文艺活动中心、妇儿活动中心)、杜甫江阁等标志性文化工程。改造、修缮了坡子街、开福寺等历史街区,白果园、文庙坪等 11 条历史街巷以及 23 栋历史旧宅。建成乡镇(社区)宣传文化法制站(中心) 478 个。政府买单、农民看戏,打造 “ 牵手芙蓉 ” 、 “ 欢乐星城 ” 、 “ 湘江韵律 ” 等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发展壮大了 媒体传播、出版发行、卡通动漫、文化旅游、文娱休闲、文博会展和文化体育等七大文化主导产业。 2005 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20,占全市 GDP 的 9.7。原创动画片占全国总产量的60。长沙卡通、长沙休闲、长沙演艺、长沙电视全国闻名, “ 蓝猫 ”为中国卡通业唯一的全国驰名商标,田汉大剧院被国家文化部授予“ 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 2、科技不断进步。高新技术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健全。进入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和 “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 行列。有两院院士 44 名, 8 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袁隆 平 “ 超级杂交稻研究 ” 获全国科技大奖,黄伯云 “ 高性能 c/c 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 获全国科技一等奖。长沙列入 “ 第一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 ,连续两届被评为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 。、教育协调发展。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 100和 100。启动高中教育普及工程,高中阶段入学率达 86.4,市直高等学校 13 所, 3 所大学首批进入“211” 工程,长沙学院实现专升本。、医疗卫生健全。卫生资源人均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成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等 45 个公共卫生建设项 目。社区每 3 万人有 1.78 个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 15 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按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生育水平推算,少生人口 13 万,减少 39 亿元社会抚养成本。、竞技体育成绩斐然。2003 年,第五届全国城运会在长沙举行。长沙代表团名列全国第五。近年来夺得奥运会、亚运会金牌和世界冠军的长沙藉运动员有熊倪、李小鹏、刘璇、王晓燕、陆莉、鲍春来。场馆建设跨越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第二、新保障:打造平安长沙 1、维护社会稳定能力显著增强。建立了以刑侦、巡警特警、治安、消防、交警、武警六大专业警种为 主体,多警合成作战的应急和反恐机制。 2、突出整治治安热点问题。不断优化交通管理, 2005 年,长沙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进入全国 “A 类二等管理水平城市 ” 行列,严格落实消防三级管理,连续 5 年未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 3、大力加强治安防控,违法犯罪明显减少。建立健全 “ 以 110 为龙头,以社区警备控面,以巡逻警种架线,以岗亭哨卡为布点 ” 的点线面结合、动静结合的网格化防控格局。 2005 年,长沙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第三、新成就: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政治文明 1、加强党的建设。先进性教育活动增添新动力, “ 人才 强市 ” 战略实现新跨越,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新机制。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市。民主协商日趋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全面加强。工会工作有新起色。共青团工作有新进步。妇联工作有新进展。 3、加强政府机构改革,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五、未来长沙:展望 “ 十一五 ” 从 “ 十五 ” 的辉煌中走来,我们为长沙的巨变自豪,向 “ 十一五 ” 奋进,我们对明天满怀憧憬。下面,让我们走进展览的第五部分 未来长沙,一起来展望 “ 十一五 ” 的宏伟蓝图。、主要目标( 1)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 左右, 2010 年经济总量达 2800 亿 元,人均 40000 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5,2010 年达 261 亿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4,五年累计直接利用外资 56 亿美元。)(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548.546.0 ,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 34.525.540 ; 2010 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20。)( 3)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0 左右;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 35 左右。)( 4)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黄花机场扩建成为具有区域性枢纽地位和现代化标准的国际航空港;建成我国 重要的内河港口和内陆物流保税区;武广高速铁路长沙段和新火车客站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面构建城市骨干路网;建成中部地区首个城市引水工程项目;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 “ 一江两岸 ” 开发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建成安全可靠的城市防洪圈和高标准的城市生态圈;基本建成 “ 数字长沙 ” 信息平台和 “ 电子政府 ” 。)( 5)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全面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2010 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65 以上,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本、土地、人才、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的 基础性作用。基本建成社会信用体系。)( 6)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8 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 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保持 80 万人以上。 2010 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 78、 70、 7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 以内, 2010 年全市总人口 650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1。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 2,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 48 万人。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50。)( 7)人民生活持续快速改善。(城市居民和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 9 和 8, 2010 年分别达到 18500 元和 6560 元。民生设施不断改善,基本解决城乡水利防洪问题,基本建成从市到乡、村的公路网络,基本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实现农村丘陵山区沼气化,基本解决城乡无房户问题。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和城乡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学杂费,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体系。)( 8)城乡人居环境日趋优美。(城市空气环境污染指数年均值保持在 94 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8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0,绿地率 达 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9.5 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55。大面积推进村庄整治,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空间布局( 1)工业空间布局:聚焦 “ 两区 ” 、提升 “ 六园 ” 。突出打造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 “ 双核 ” ,抓好望城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宁乡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浏阳生物医药园、环保产业园、长沙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形成沿 319 国道长沙段现代工业带。( 2)农业空间布局:按照近郊、中郊、远郊三个农业环带进行布局。近郊都市农业环带重点发展对接都市需求的高技术、高效益农业。中郊优势农业环带重点加快 优势农产品产业布局。远郊传统生态农业环带立足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重点培植用材林和山地养殖业等。( 3)服务业空间布局:总体形成 “ 三圈四极 ” 框架。内圈为中心城区,逐步建设中央商务区。中圈为二环线周边区域,大力发展中高档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工业园区综合服务业。外圈为三环线周边区域,发展大型物流园区及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以金霞物流园、黎托新火车客站、天心生态新城和地铁线网为依托的服务业四大新的增长极。、市域城镇体系布局( 1)都市区:到 2010 年,都市区城市人口达 2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230 平方公里。( 2)卫星城:加快建设浏阳、宁乡两个卫星城市。 “ 十一五 ” 末期浏阳城区人口达 26 万人,宁乡城区达 20 万人。( 3)中心镇:集中支持建设 20 个左右的重点中心镇,每个镇建成区面积达到 3-5 平方公里,聚集 3-5 万城镇人口。、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1)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长沙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地位的新型工业基地。 2010 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 2800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 870亿元。)( 2)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发展生产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