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师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1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师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2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师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3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师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4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师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师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课文中“师”、“道”等文言实词和“于”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2反复诵读,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激情投入,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教学重点:较深刻地理解韩愈的“师道”思想,尤其是“师道”思想在当时社会里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较透彻地理解对比论证对于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对照注释研读课文,并借助“教村助读”基本理解文章大意,能准确诵读和断句。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二、了解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得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文体知识“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说”这类文体。“师说”,即“说师”,即谈谈关于从师的道理。四、整体感知1根据下列步骤理解文章大意。(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人为什么要从师?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本段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句读()或不焉()官盛则近谀()郯子()苌弘()老聃()愚()六艺经传()蟠()巫()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吾从而师之()(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犹且从师而问焉()(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士大夫之族()(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0)而耻学于师()(11)师不必贤于弟子()(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3)余嘉其能行古道()()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4)吾从而师之()(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6)师不必贤于弟子()5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不拘于时()(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而耻学于师()(5)师不必贤于弟子()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探究案:探究点1:句子翻译并赏析请翻译下面句子,并思考后面问题。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提示:这两句在全文中有什么地位?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提示: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提示:这两句和中心论点的关系如何?探究点2:文本理解1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得出怎样的结论?2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尚,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先是“今之众人”,接着是“爱其子”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判对象空间是谁?请说明理由。探究点3:综合探究1有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2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文本拓展【阅读提示:犹太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善于读书、善于学习,让犹太人在世界名人中点拨众多席位;尊师重教,给犹太人的发展插上了有力的双翼。阅读本文,你会充分感受到犹太人的智慧所在。】尊师重教,学以致用以色列初等教育一瞥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犹太人尊师重教,有“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的古训。犹太人以教育传承民族苦难和文化,进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千年流而不散,最终在故土立国。以色列注重基础教育,鼓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突出犹太传统和宽容精神。以色列的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此为教育预算额的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来自社会,企业和海外的资助。拥有130年历史的犹太人学院是全球最庞大的非盈利教育机构,在60多个国家设有800多所分院,从事职业培训和大学预科教育。全国200万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4000美元,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以色列人年均读书64本,为世界之冠。以全社会办学,教育立法完善细致,从幼儿园至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此外,还对中学生进行各种后续培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犹太人尊师重教还体现在教员工资上。以色列中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为1800美元。在全球经济危机浪潮的冲击下,以教育部正实施一项投资6500万美元的师资培训计划,招聘高学历失业者,经过半年的职业教育培训,选拔其中的佼佼者出任全职中小学教师,以缓解中小学师资短缺现象。以教育部还严禁在校任课老师开补习班,以保证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记者日前走访了海滨古城凯撒利亚的一所学校,结识了喜尔和丽阿娜这对刚满12岁的双胞胎姐妹。她们就读的是一所6年制公立小学。全校400名学生,每年级3个班,每班20人左右。学生们每周上5天课。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但校服、班车、课外活动以及各类兴趣班的费用加在一起,每年每人也要花500多美元。学校对家庭贫困生也不歧视,贫困生可以申请补助,还能免费上各类课外班。这种国家给予的“暗补”以人为本,充分照顾到学生自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立学校学生使用的所有科目的教材是从上一年级学生手中“继承”过来的旧课本。如果被损坏或丢失,学生在学年结束时须买新课本留给后面的使用。两姐妹还告诉记者,她们放学后没有家庭作业,功课都是上课做完,从来不感到有学习压力。即使上课外班也没有作业。学校外出郊游、参观等课外活动很多,每周至少有一两次,去参观各类博物馆、展览或到郊外、海滨游玩,寓教于乐。按照中国人的喜好来看,喜尔和丽阿娜都算不上“好孩子”,因为她们公开宣称“不喜欢上学”,更喜爱上课外班。丽阿娜迷上了舞蹈,而喜尔爱上了美术时装设计,那才是她们兴趣所在。对此,她们的父母西德曼说,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自由地发展孩子的个性死对头重要。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以便孩子长大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犹太人把民族兴盛归功于人人做喜欢的事。这恐怕是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自以色列的原因之一。当堂检测1下列加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2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老师的职能是什么?(2)择师的标准是什么?(3)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有错必改【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答案:整体感知:1、(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圣益圣,愚益愚。或“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古之学者必有师。预习自测:1、dufuytnchngdnyzhunpnw2、(1)老师。(2)得知真理。(3)以之为师(4)从师求学的道理(5)尚且,还(6)更加,越发(7)类(8)竟然、赶得上(9)对于、从师学习(10)向(11)比(12)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普遍(13)赞赏;从师之道3、(1)通“授”,教授(2)通“否”,表示否定4、(1)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的关系连词。(3)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4)古义:跟从而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5)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6)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探究案:探究点1:1、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赏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句是论述老师的作用,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2、译:从师求学的道理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也难啊。赏析:这两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3、译: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赏析:这两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习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习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探究点2: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与于其身也”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结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不仅表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劳动群众聪明,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这类人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门第观念跟以“道”为师的正确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探究点3:1、这一段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