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1月)试题.doc_第1页
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1月)试题.doc_第2页
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1月)试题.doc_第3页
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1月)试题.doc_第4页
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1月)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1月)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在八年级的课文中,我感受到了“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y 了自己的情操:鲁迅先生在文字中q 愿仁厚黑暗的地母永安阿长的魂灵,朱自清先生在文字中回忆su 屑往事怀念父亲的背影,杨绛先生在文字中表达对老王的愧zu 之情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林空鹿饮溪。归园田居中 , 。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 。请写出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古诗文名句: , 。3.名著阅读。(从3小题中任选2题作答)(4分)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上的人物形象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语段选自小说 ,“他”是作者 真实生活的写照。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谁呢,有那么冷?语段中的“他”是 (名字)。作者写此文表达对“他” 的感情。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语段中描写的“他”是 ,“他”的最大的梦想是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或王命急宣(有时) 寻(寻找)病终b仅(只)如银线 未复有能与(欣赏)其奇者c仍怜(可怜)故乡水 湖中焉得更(还)有此人 d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寻向所志(做标记)二、现代文阅读(20分)(一)爬树的男孩(11分)尼古拉斯保罗(英国)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5.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拉瓦利用 。安德烈利用 。 6.品读划线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7.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8.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3分)(二)植物不失眠(9分) 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9.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3分)10.现代科学家与达尔文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2分)11第段中划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 c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 眠而造成的。 d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三、古诗文阅读(22分)(一)过山农家(4分)【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嗔(chn):嫌怨。13.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2分)14.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二)记承天寺夜游(9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闲人”一词?(2分)(三) 祁黄羊去私(9分)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18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其谁可而为之 解狐非子之仇邪 居有间 祁黄羊可谓公矣。20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2分)四、作文(4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科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语文答题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 古诗文默写(8分) , 。 , 。 , 。3名著导读。(从3小题中任选2题作答)(4分) 4.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一)(11分)5.(2分) 6.(4分) 7.(2分) 8.(3分) (二)(9分)9. (3分) 10.(2分) 11.(2分) 12.(2分) 三、古诗文阅读(22分)(一)(4分)13(2分) 14. (2分) (二)(9分)15.(4分)16(3分) 17(2分) (三)(9分)18. (3分)(限断三处)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19.(4分) 20.(2分) 四、写作(4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科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100200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 300400500600700800语文试题答案5.(2分)示例:拉瓦利用夜色作掩护,偷偷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示例:安德烈利用拉瓦搜集情报。(每小题1分,理解合理即可)6.(4分)甲句“也没吐出”表现了安德烈宁死不屈。乙句“才吐出”写出了安德烈此时感慨很多,心情复杂。(每处1分,意思符合即可)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安德烈)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每处1分,答对两处即可)7.(2分)示例:安德烈伤得这么重,他会死吗?打吊针真的能救活他吗?他被打成这样,都是我害的。我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他,陪着他。(根据揣摩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8.(3分)分三个层级赋分:第一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1分。示例:猴面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第二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2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安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往未来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德烈的方法救活它。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3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