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必修二重点知识检测.doc_第1页
历史必修一必修二重点知识检测.doc_第2页
历史必修一必修二重点知识检测.doc_第3页
历史必修一必修二重点知识检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口市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六月月考历史试卷(理科) 命题人:兰青青 审题人:蔺炜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小题,共80分)1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2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3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 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4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和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A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C前者对所有公民开放,后者基于等级选出 D前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后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5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6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7古代罗马人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以下关于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公民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C万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D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8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9“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一些新的法案,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这些新法案的制订,其目的在于A健全法律体系,维护贵族特权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罗马帝国统治C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D取消罗马帝国法律的阶级性10.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他A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 B不需要国王的任命C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 D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11.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 政权发生更替 B. 社会形态转变C. 国力对比变化 D. 文化途径迥异12.根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这就A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B实现了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要求13.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C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 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14.德意志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在于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议会可以监督政府C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D君主“统而不治”15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16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17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18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19北大教授吴宗国提到,秦始皇和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辛苦的皇帝。其“辛苦”的共同原因是A新制初创,尚不完备 B废除丞相,皇帝集权C实行分封,地方权重 D内阁权重,威胁皇权20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 B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C分化事权致行政效率低下 D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21(1921年梁启超语)“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其中第二回革命主要是指察举制的实行 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分封制的建立A B C D22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A B C D23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形成的中枢权力体系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24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25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26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27唐太宗说:“工商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28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29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A穿着棉布的市民 B阅读三国演义的文士C吟唱京剧的艺人 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30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A小农经济是各朝代统治稳固的基础 B皇权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C土地兼并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D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有着共同利益31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为对外贸易服务 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 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3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3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唐三彩凤首壶人面鱼纹盆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B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C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D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34汉初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汉代的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百姓继承了经商的传统B商业活动的积极作用巨大C商品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D商业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35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D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36、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井渠的出现37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38.“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以下是对这句话的概括,其中恰当的是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B.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39.下列关于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40下列各项中能阻碍商业发展的是商人重利轻别离 商业由官府控制 日中为市的规定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20分)4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