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第三辑)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新课标Ⅱ第三辑)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新课标Ⅱ第三辑)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新课标Ⅱ第三辑)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新课标Ⅱ第三辑)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新课标3版】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b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c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b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c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d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c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4-7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来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口钱:人口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年岁不登 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恨与 恨:遗憾 c.以宽繇役 宽:放宽。 d税良民以给之 税:赋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 ) 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数虚己问以政事 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 宜免为庶人廪食 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二)古诗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8两首登临诗结构上起承转合,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9两首诗的尾联都提到“使人愁”,但所指不同。请结合作品简析“愁”的内涵。(6分) 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杜牧阿房宫赋)(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饮酒)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三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定风珠魏继新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惟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包包了,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袤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骜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看你杀猪的。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日: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日: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已愈数十年,且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愈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迭,艺不精矣!言罢,大笑而归。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竞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日: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日: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迭,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选自四川文学)(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镇屠夫每日里杀一头肥猪到城去卖,因为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这充分表现了城里人对小镇人人品的信任。b老者看屠夫杀猪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宝珠被毁的悲惨结局。c老者将给屠夫置买一新案桌,隔七日后来取杀猪旧案,且要求屠夫这七日“仍在此桌上杀猪”,这主要是怕屠夫看出破绽,取走定风珠,足见其老谋深算。d小镇屠夫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受小镇淳朴民风的熏染,他为人实诚热情,谦逊爽直,古道热肠,淡薄名利,是小镇人物的优秀代表。e这篇小说语言古雅,状景描物,言简意赅,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注重虚实结合,即在民间传说、掌故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新的阐释和含义,结尾令人回味。(2)小说第一段所写“小镇”有什么特点?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3)小说中的“老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以“定风珠”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进入新世纪,年逾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饶先生通过旷远、窍远、荒远“新三远”的艺术理论,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2011年,饶宗颐被授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向以来,不论在学术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连就是求真求是及求正。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以时间与相关事件为线,记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饶宗颐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的生命历程。 b.文章首尾两处引用饶宗颐先生自已的话,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内心世界。 c.饶宗颐在青年时期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使他为华夏文明做出了贡献。 d.饶宗颐认为,研究夏文化要尽量以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为主要依据,还要深入考察,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 e.对中国传统文化,饶宗颐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却能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这充分表现出他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2)阅读第-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6分) (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饶宗颐能“独步中华,独树一帜”,与他“推陈出新”和“涉猎广泛”两方面有关,请结合第段内容,就对其中一方面的理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8分)第卷 表达题(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等教育在教育模式上有欠缺,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足,加之要偿还基础教育的欠债,因此难免左支右绌。 b.目前,中国排协正紧锣密鼓地选拔中国女排主教练,呼声最高的郎平,对是否参加女排主教练选拔一事讳莫如深。 c.当中产阶级以暴力应对房产跌价、文人以暴力对待观点分歧时,要求小贩和城管相敬如宾,就显得有点儿幼稚了。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古人为楷模,焚琴煮鹤,磨炼坚强的意志。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双重标准”与“傲慢底气”让消费者很受伤。 b.解禁不能只算“环保账”,“经济账”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更严重。 c.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两会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 , , , , , ,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 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 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 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 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 a b. c. d.16.依据下面材料,从“国家”角度,给“收税”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5分) 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它是纳税人遵照国家相关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自己合法、真实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的一种行为。17仿照下面画线句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 ;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999年,马云带领17位年轻人在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9月19日晚,该集团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当晚的庆功宴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不要小看那些今天看来依旧很小的企业和人,因为,小,其实意味着力量,也意味着美好的未来。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参考答案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答案解析】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税:征收赋税。【参考答案】(3分)d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没有直接表明贡禹的耿直。【参考答案】(3分)b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解析】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本题中并不是因为挽留他才升任他为御史大夫。【参考答案】(3分)c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案解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参考答案】(1)(后来贡禹)又被推举为贤良,任河南县令,在任一年多,因公事被府官指责,被迫脱帽谢罪。(“举”、“为所”两处被动,各1分,“谢”1分,译出大意2分) (2)我八十一岁了,耳朵听不清,眼睛也看不准了,不能再(对国家对朝廷)有所贡献了,(我就是)所说的有损朝廷形象的人了!(“有”、“聪明”、“补益”,各1分,译出大意2分)8(5分)两首诗都是因楼名而起兴,紧扣题目;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9(6分)崔诗尾联写诗人于日暮时分,目睹江上烟波笼罩,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感慨,属于触景生情,抒发的是羁旅怀乡之愁;李诗尾联写诗人由浮云蔽日生发联想,感慨“长安不见”,既是写景,也是用典,抒发的是忧国怀君之愁。10【参考答案】(6分)(1)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2)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每空1分)11、(1)【答案】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主要是对屠夫的信任,说“表现了城里人对小镇人人品的信任”,扩大了范围,而且依据不足。b、这两句只是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隐喻屠夫的职业特点,从上下文看不是“渲染了悲凉气氛”,全文也不是一个悲剧,故分析失当。c、让屠夫这七日“仍在此桌上杀猪”,主要是怕蜈蚣断了猪血喂养,定风珠被毁;“老谋深算”的分析也用词过重。)观点二: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突出。定风珠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之物;定风珠使小说人物“屠夫”“老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古朴淡然,后者心有贪欲之念;定风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屠夫的豪爽,使有贪念之人幡然自省,返璞归真;屠夫的淡然,使老者放弃悬壶,追求更高的做人境界。观点三:使小说情节结构巧妙、高明。定风珠有结构全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待定风珠现形,前面老者“起早看杀猪”,又“不看杀猪看案桌”得以揭谜,令读者拍案惊奇;屠夫面对“到手的富贵”(定风珠),淡然无悔,使老者“摘牌罢医”,结构上异峰突起,突然收束全篇。(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12(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答案解析】a项“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程度重;d项“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说法不完全正确;e项“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错误。 【参考答案】(5分) b(3分)、 c(2分)、 a (1分)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传主事迹的概括理解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从原文找到题干涉及的信息区域,然后分析概括出传主的相 关事迹。每点2分。 【参考答案】(6分)18岁完成了父亲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各地方志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29岁写下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提出“三重证据法”,最终扩充为“五重证据法”,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能力。【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行文结构与文段作用两方面入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6分)从绘画等学术角度评价饶宗颐在当代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 为下文对饶宗颐取得成就的叙述作了铺垫。照应题目,表达了对饶宗颐的高度赞扬之情。(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4)【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思想的理解、探究能力。【答案解析】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6分。【参考答案】(8分)观点一:“推陈出新”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饶宗颐针对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指出传统“三远”的不足,并提出了新“三远”的艺术理论;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 只有推陈出新,保持独立精神,才能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成功。 观点二:“涉猎广泛”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饶宗颐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的相关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 只有涉猎广泛,视野广阔,才能在此基础上取得成功。13【参考答案】(3分)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答案解析】a“左支右绌”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b使用范围错误,“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c用错对象,“相敬如宾”比喻夫妻相互尊敬。d不合语境,“焚琴煮鹤”指糟蹋美好的事物。14【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 【答案解析】a成分残缺与搭配不当,后半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司”,“采取”与“傲慢底气”不搭配; b语序不当,“经济账”应提前;d结构混乱,应为“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或者“净化主要有两种办法”。【参考答案】(3分)c17【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写和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答案解析】本题必须完全扣住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