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51分时间:50分钟)一、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4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殷勤”是“情意恳切、深厚”的意思。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5a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两个“乃”都是副词,意思为“才”;b. “以”,连词,表示目的,“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结果,“以至于”;c.“者”,助词,“的人”/助词,“的地方”。d.“而”,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顺承。【参考译文】朱先生,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大兴人。九岁进入都城,十三岁通览五经,因文章写得好而获得名声。先生年轻时才智超群,异于常人,天赋卓绝的品性超过普通人,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擅长写文章而闻名,被天子赏识。等到父亲去世,服完丧后,他不肯出来做官,想去游览名山大川。适逢文正公朱珪入朝觐见,皇上询问到朱先生,才不敢托病辞官,先生对他的弟弟朱珪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了。”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请求搜集抄录永乐大典中散失的书稿,皇上看了奏折,认为(这)是一件奇异的事,就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皇帝写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在传抄的过程中有错误,先生上奏请求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年间的先例,选择儒臣进行校正,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立在太学里,皇上下旨以后才慢慢办理,于是先生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家里。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福建两地的学士听到他已发而未尽的话和见识广博的言论,才开始懂得修习研究基础的学问,天下爱好学问的学士,都仰慕先生并想跟从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使王念孙等人,在经术训诂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之前都在先生的官署,最终因为编书在当地有了名气,(这)大概是因为先生的启发吧。先生性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庸俗之辈不敢到他的家门,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在都城,拿着酒来向他请教学问的人(很多),车辙阻断了街道;他所到的地方,跟从他游学的有百数十人。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学,表彰婺源已故学士江永、汪绂等人,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鼓励继承汉儒学风而治经考据的学士。在福建,(先生)与弟弟朱珪互相交替为官,一时相传成为美事,闽地学士拉住车辕挽留跑着相送的人,几百里内络绎不绝。后来朱珪主持文化教育,天下名流皆在暗中请求被提拔,大多是先生所赏识的人,所以世人称据经好古的学士为“朱派”。先生毕生考古,兼及爱好金石文字,(他)认为(这些)可以辅证经史。先生写文章仿效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的体裁格调、体制格局。他的家中藏书有上万卷,坐客常常满屋,谈话辩论在当世让人佩服。所到的名山大川,搜集奇观收揽风景名胜,都城的文人传诵吟咏,至今不停。(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朱先生为人坦荡,待人接物坦率真诚。他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爱好结交朋友。他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别人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它。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大多因为凭借这个而得以成名。他家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宾客,他与宾客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记(的能力)不曾衰退。他在闲暇时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人向他请教,他像对待同辈一样亲近(他们),劝勉他们做学问要先识字,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及情味真是恳切深厚,先生离开后人们敬爱思念他。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二、2014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5a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题最直接的方法是代入法,将实词含义代入句子中进行理解。a项,“造”的主语是缙绅大夫,宾语“其庐”是指徐孟祥的房屋,所以“造”应解释为“造访”“拜访”。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b则为所 c以乎之 d且于所6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今年的文言虚词考查一改往年辨析虚词意义与用法的异同的考查形式,而是使用选择虚词填空的形式,题型新颖,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前后文语境的理解。第一空选“以”更好,因为“为屋”与“居”之间应该是目的关系,选“而”也可以;第二空选“乎”和“于”均可,句意是“免于两种祸患”;第三空应选“之”,“二者”是指“木处而颠,土处而病”,“木处”“土处”都有忧虑,因此原文应是“二者之患”。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7d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断句题既要关注标志语和对称句式,更要注重语境,从意义角度判断。本题关键处有两处:一是“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断句,不能在“冰雪”后断,因为“穷而在下”不是像冰雪,而是像冬天;二是“有成物之心”不能断开,“成物”意为“使外物有所成就”。【参考译文】吴地有儒生徐孟祥,读书写文章,志向品行高洁,家住在光福山中。跟从他求学问的人很多,他的名声慢慢地在各郡著称。缙绅大夫在西山游玩,一定会造访他家。徐孟祥曾经在这里建造了几间房子,上面覆盖着白茅,没有做华丽的装饰,只在里面涂饰白垩,好像是雪屋。(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范阳卢舍人用古隶书(将“雪屋”二字)题写在匾额上,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玄冥(冬神)掌管着时令,草木凋零,天地闭塞,正是冬天到来之时。天地积聚阴冷的空气,潮湿就变成雨水,寒冷就变成了雪,缓缓飘下,使千里之地变成白茫茫的一片,(白雪)完全覆盖了山林大地。万物被埋没(在雪中)而没有显现出来,它们的生机不是几乎消失了吗?谁知那生机反而蕴藏在体内了。所以冬至时节,在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缕阳气已在重重阴气之下萌生了。因此腊月有雪,那么来年春天就有好收成,人也就不会患疾病了。这大雪,难道只是因为它的颜色洁白值得推崇吗?大概是因为它保护了(万物的)生机而消弭了灾难的功劳吧!远古的人,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居住,有的人在洞穴中居住。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圣人建造房屋居住,是希望免除这两种忧虑罢了,最初不曾有后代奢侈豪华的装饰。徐孟祥读书向古人学习,覆盖白茅修建房子,不进行奢侈豪华的装饰,他难道不具有古人的风范吗?现在又加上下了大雪,难道不也表明他有着高洁的志向和品行吗?难道只是这样吗?徐孟祥躲藏在深山中而不被当世所任用,处境困厄,身居下层,就像冰雪中极为寒冷的冬天;等到他将自己的善行施与他人,有着使外物有所成就的内心,难道不会结出果实吗?这又像大雪有使万物存活而消弭灾难的功劳啊!将屋用“雪”来命名,难道不正确吗?至于打开这屋来观赏大雪的姿态,已经在各位作者的笔下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就不必多写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乞人张氏传刘大櫆楚之南,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鸿雁;近世以来,天地之气,不钟于士大夫,而钟于穷饿行乞之人。 合肥张美之,家在城北八十里之元潭。有女年十五,而同邑马彦章来赘。张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其舅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三子彦章为长,彦章年四十余又死。彦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赖张氏以养;其二女赖张氏以嫁。其后,合肥岁连不登。张民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张氏复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庑下,乞食、挑野菜以养。当是时,桐之民有欲娶张氏者,而张氏以其舅老穷无归,相依至死,不忍去。青芝死,而张氏年早已六十余,犹间至余家行乞也。古者妇事舅姑,鸡初鸣而盥漱,其礼旷千载不行矣。然吾以为民秉之彝,不尽绝于人心,缙绅大夫之家必有隆礼守义善事其舅姑,与孝子之事父母无异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夫缙绅者,衣食奉养之物备具也;然勃谿诟谇,禁之而不止。穷饿至于行乞,苟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适也;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惜乎,其为女子且穷而行乞也!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夫天地之气不能无所钟也。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闻之而赴水以死。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贵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选自明清八大家文选,有删改)注:钟:集聚。舅:丈夫的父亲。勃谿诟谇:争吵、辱骂。改适:改嫁。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肥岁连不登 登:丰收b张氏复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 奉:侍候c. 然吾以为民秉之彝 秉:坚持d. 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 过:错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过:超过。答案:d【参考译文】楚地的南面,天地没有把自然界的灵秀之气集聚于人而集聚于山石;流沙的西面,天地没有把自然界的灵秀之气集聚于人而集聚于鸿雁;近代以来,天地没有把浩然正气集聚于士大夫之流,而集聚于困窘饥饿的乞讨之人。合肥有个叫张美之的人,家住在城北八十里的元潭。他有个女儿十五岁,同镇的一个叫马彦章的人来入赘。张氏二十八岁时,她的父母都死了,所生的两个女儿也死了。张氏的公公马青芝的妻子早死,马青芝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老三马彦章是男孩中的老大,马彦章四十多岁的时候也死了。马彦章死的时候马青芝的另外两个儿子还很年幼,都依靠张氏养活;马青芝的两个女儿也要依靠张氏才能出嫁。这以后,合肥连年歉收。张氏侍奉着公公马青芝,带着两个弟弟向南到池州行乞。不久,两个弟弟又死去。张氏又侍奉着公公从池州到桐城,住在左家的屋檐下,靠乞讨、挖野菜来养活公公。当时,桐城有个人想娶张氏,但张氏因为公公年老、困窘没有归宿,她要与公公相依为命直到公公老死,不忍心离开。等到马青芝去世时,张氏已经六十多岁了,还不时到有钱的人家乞讨。古代,儿媳妇侍奉公公婆婆,是鸡开始鸣叫就洗漱,(然后去侍奉公婆,)但这种礼仪已经有一千年不能实行了。但我认为,人坚持道理,不应该在心中完全忘掉,缙绅士大夫的家庭一定有尊崇礼仪、坚守道义,很好地侍奉公婆,和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没有区别的儿媳妇,但这样的人往往是找不到的。所谓缙绅,衣服、食物等奉养的东西十分充足的人家;但家庭的争吵、辱骂,却禁止不了。穷困、饥饿到行乞的状态,如果可以依靠别人得到食物,谁也不能禁止张氏改嫁;但是张氏就是到公公死也没有离开,给公公养老送终,难道不是她的天性的真诚超过了别人吗?可惜啊,她作为女子十分贫穷还要行乞!假如这个人能够为男子并且登上朝堂,那么她对待天子、人伦关系时,因为她高尚的品格,一定会有非常的建树。天地之间的正气不能没有集聚的地方。明朝灭亡时,金陵的乞讨者听说后就投水自尽。大丈夫不能做到的但一个弱女子能够做到,富贵的人不能做到的但乞讨的人能够做到,这不使人十分感慨吗!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钧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信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修前郤,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c属信钩考 属:隶属d论者韪之 韪:认为正确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属:通“嘱”,委托,交付。答案:c【参考译文】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程信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门。都督孙镗攻打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于是也先退却。景泰元年,(程信)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的学官(的官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皇上都批复可行。第二年二月,(程信)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程信立即打碎它,说:“为什么置人于死地?”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天顺元年,(程信)被提拔为太仆卿。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程信说:“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太仆。第二年,(程信)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东。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门达说程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追究其罪,)程信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因母丧归家。成化元年,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等九个县。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他们。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路进军。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十多座。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人,俘获无数。记功,程信被提拔兼任大理寺卿,与白圭共同管理兵部。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 (程信)改任南京兵部,参议军务。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毅。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都)不曾擅自奖赏杀戮一人。他说:“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疭,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宋史钱乙传,有删改)注:瘈疭(ch zn):病症名。手足痉挛、口眼歪斜,即抽风。(zh):挖。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辩证施治。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哀其孤,收养为子 哀:同情b逮士庶之家 逮:及c阅月而尽 阅:察看d末年挛痹浸剧 浸:渐渐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阅:历经。答案:c【参考译文】钱乙,字仲阳。父亲钱颖,擅长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了海上,没再回来。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同情钱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渐渐地又过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叹不已,感慨激动,为此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钱乙寻父的事迹。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供奉吕君,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官服。第二年,皇帝的儿子仪国公得了抽风,太医院里的医生没能治愈。长公主朝见,趁机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皇子得以病愈。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钱乙回答说:“用土去抑制水,这样木才能平复,那么风自然就被控制住了。况且前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了太医丞的官职,又赐给他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钱乙谈论医道,那些有名望的老医家没有人能够问倒难住他的。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免官。哲宗皇帝又召钱乙在宫中值夜。过了不久,钱乙又以生病为由请求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于是不再起用。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坦率和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于是就自己配方制药,日夜饮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这下可以了!”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茯苓大得像斗,钱乙就按法服用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有患病的人。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不拘泥某一师门,他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精通,而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读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地死守古法,唯独他治病经常灵活辩证施治,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他特别精通本草,广泛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分辨改正本草中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材,或者拿奇异的事去问他,他定能给他们说出其产地、生长环境状态,以及形貌特点等,问的人回去拿书考证他的话,都符合。钱乙临终那年,挛痹症逐渐加重,他嗜酒,喜吃寒食,这些嗜好都不肯戒掉。他给自己诊断后知道病不可治,便召来亲友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终,享年八十二岁,死于家中。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讨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有删改)注:蠕蠕(r):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 摄:代管b又敕简精兵为战备 简:精减c叔孙建等寻河趣洛 趣:奔赴d亦愈于破一小国 愈:胜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简:挑选。答案:b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缘河北岸 缘:沿着b. 比及秋月 比:等到c. 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 责:指责d. 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加:增加解析:d项,加:加封。答案:d【参考译文】长孙嵩,代人,太祖赐名焉。父亲长孙仁,昭成年间为南部大人。长孙嵩宽厚文雅有气量,十四岁的时候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昭成末年,诸部起兵作乱,苻坚派刘库仁代理国事,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附他。晋将刘裕攻打姚泓,太宗授予长孙嵩符节,让他督管山东的各项军务,传旨让他们到平原,沿着河的北岸,排列军队驻扎在畔城。北魏军队多次失利。(太宗)传诏借道路给刘裕让晋军通过,刘裕在船上看到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赠送给他酃酒和长江以南的食物,长孙嵩将其全部送到了京师。太宗下诏让长孙嵩用厚礼回赠刘裕。又传令选拔精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从西面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果没有按时通过,就只率领军队跟随他。刘裕到了崤陕之间,一定会与姚泓对峙,必定会一死一伤,士兵都非常疲惫。等到了秋天,慢慢地找机会攻打他,那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刘裕的性命了。于是叔孙建等沿着黄河到洛。就进入了关中。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河,晋各处屯戍的军队看见北魏的军队都奔逃溃败。刘裕攻克了长安,长孙嵩才率领军队回朝。太宗病重卧床,问长孙嵩后事安排,长孙嵩说:“立长子顺理成章,以德行来选拔储君使人臣服。现在长皇子(不仅)贤能且是嫡子,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请求立为储君。”于是在宫中定下大计。下诏世祖临朝监国,长孙嵩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进爵长孙嵩为北平王,司州中正。世祖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一个?长孙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赫连居偏远的地方,未能成为我们的祸患,蠕蠕世代扰乱边境,应该先讨伐大檀。赶上他们就没收他们的牛羊等产业,足够来使国库充实;追赶不上就在阴山打猎,多杀禽兽获取皮肉筋角,来充实军粮军备,亦胜过攻破一个小小赫连的收获。”太常崔浩说:“大檀迁徙起来像鸟儿飞逝一样,(派小部队)快速追赶则我们的力量不能够持久,派大批军队去追赶却又(因辎重过多)不可能追得上。赫连屈丐,土地方圆不过千里罢了,其刑罚残暴,已经被人神所弃,应该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定冯跋。世祖默然不发表意见,随后西去巡狩。后听说屈丐死,关中大乱,商议想要征讨它。长孙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前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世祖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这件事(的吉凶之兆),谦之劝世祖出兵攻伐。杜超之也赞成这件事,崔浩又进言西伐的益处。(而长孙)嵩等人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指责长孙嵩在官任上贪赃。不久(长孙嵩被)调任太尉。又过了很长时间,加封柱国大将军。从此以后,对外征伐的时候,长孙嵩都以元老的身份留在京城镇守,在朝堂之上,掌管刑罚判案之事。死时八十岁。谥号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窦炽传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魏孝武即位,蠕蠕等诸蕃并遣使朝贡,帝临轩宴之。有鸱飞鸣于殿前,帝素知炽善射,因欲矜示远人,乃给炽御箭两只,命射之,鸱乃应弦而落,诸蕃人咸叹异焉。帝大悦。时帝与齐神武构隙,以炽有威重,堪处爪牙任,拜阁内大都督,迁朱衣直阁,遂从帝西迁。仍与其兄善至城下,与武卫将军高金龙战于千秋门,败之。因入宫城,取御马四十匹并鞍勒,进之行所。大统元年,别封真定县公。从周文帝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河桥之战,诸将退走,炽时独从两骑,为敌人追至芒山。炽乃下马,背山抗之。俄而敌众渐多,矢下如雨,炽骑士所执弓,并为敌人所射破。炽乃总收其箭以射之,所中人马,应弦而倒。敌乃相谓曰:“得此三人,未足为功。”乃稍引退。炽因其怠,遂突围得出。又从太保李弼讨白额稽胡,破之。 高仲密以北豫州来赴,炽从周文援之。至洛阳,会东魏人据芒山为阵,周文命留辎重于曲,率轻骑奋击,中军与右军大破之,悉虏其步卒。炽独追至石济而还。魏废帝元年,除原州刺史。炽抑挫豪右,申理幽滞,在州十载,甚有政绩。州城北有泉水,炽屡经游践,尝与僚吏宴于泉侧,因酌水自饮,曰:“吾在此州,唯当饮水而已。”及去职后,人吏感其遗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怀之。恭帝元年,进爵广武郡公。属蠕蠕寇广武,炽与柱国赵贵分路讨之。蠕蠕引退,炽度河至麴伏川追及,大破之。武成二年,拜柱国大将军。周明帝以炽前朝旧臣,勋望兼重,欲独为造第。炽辞以天下未平,干戈未偃,不宜辄发徒役,周明不许。寻而帝崩,事方得寝。炽既朝之元老,名望素隆,至于军国大谋,常与参议。尝有疾,周武帝幸其第问之,因赐金石之药。其见礼如此。属文帝初为相国,百僚皆劝进,自以累世受恩,遂不肯署,时人皆高其节。及帝践极,拜太傅,加殊礼,赞拜不名。开皇四年八月薨,时年七十八。(选自北史,有删改)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之行所 进:进献b会东魏人据芒山为阵 据:占据c属蠕蠕寇广武 寇:强盗d事方得寝 寝:停止解析:寇:侵犯。答案:c7. 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河桥之战,诸将退走 走:离开b. 魏废帝元年,除原州刺史 除:任命c. 每至此泉者,莫不怀之 怀:想念d. 时人皆高其节 高:认为高尚解析:a项,走:逃跑。答案:a【参考译文】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魏孝武帝即位后,蠕蠕等番邦都派使者来京朝拜并奉献礼物,魏孝武帝在前殿设宴招待他们。这时,有鸱鸟鸣叫着在殿前飞来飞去。魏孝武帝平素知道窦炽善于射箭,因而想向远方的客人炫耀,便给了窦炽两支御箭,命他将鸱鸟射下,鸱鸟随着弓弦的响声落了下来,各番邦的客人都惊异得连连赞叹。魏孝武帝十分高兴。当时,魏孝武帝与齐神武帝结怨,孝武帝认为窦炽威严庄重,可以担任自己的亲信,就任命他为阁内大都督,又升他为朱衣直阁,后来窦炽随孝武帝西迁。窦炽与兄长窦善来到洛阳城下,与武卫将军高金龙在千秋门交战,将高金龙打败。于是进入宫城,取出四十匹御马和鞍鞯笼头,进献到孝武帝的住所。大统元年,朝廷另外封他为真定县公。他跟随周文帝擒获窦泰,收复弘农,攻破沙苑,都立有功劳。河桥之战,各将领都败退,窦炽当时身边只有两名骑兵跟随,被敌人追到芒山。他于是跳下战马,背靠芒山抗击敌人。不大一会儿,敌兵越来越多,射来的箭就像下雨一样。他的两名骑兵的弓弦都被敌人射断。窦炽于是把两个随从的箭一并收集起来射敌人,被射中的人和马,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敌人于是互相说:“抓住这三个人,也算不上什么功劳。”便慢慢退却。窦炽趁着他们有所懈怠,于是突围出去。他又跟随太保李弼讨伐白额稽胡,将敌兵打败。高仲密献出北豫州归降,窦炽跟随周文帝前去救援接应。到达洛阳,适逢东魏人占据芒山,在芒山摆下阵势。周文帝命令把军需物资留在河的拐弯处,率领轻装骑兵奋力进攻敌人,中军与右军将敌兵打败,将他们的步兵全部抓获。窦炽单独追赶敌兵到石济才回来。魏废帝元年,窦炽被封为原州刺史。在任上窦炽抑制打击豪门大族,依法处理积压的案件,任原州刺史十年,政绩突出。原州城北有一处泉水,他经常到这里游览,曾与属吏在泉水旁边宴饮,便斟了泉水一饮而尽,说:“我在这个州,只当饮泉水,其他一无所求。”他离职以后,官吏和百姓感念他留下的恩惠,每到这处泉水旁,无不想念他。恭帝元年,他晋爵为广武郡公。恰好蠕蠕部落进犯广武,窦炽与柱国赵贵兵分两路讨伐。蠕蠕撤退,窦炽率军渡过黄河到麴伏川追上敌兵。大败敌兵,武成二年,窦炽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周明帝因为窦炽是前朝旧臣,功勋和名望都很大,想单独为他建造府第。他以天下还未平定,战争还未停息,不应该轻易征发服劳役的人为理由拒绝,周明帝没有答应。不久明帝去世,这件事情才停止。窦炽为朝中元老,名望素来很高,对于军国大事,皇帝常与他商议。他曾经患病,周武帝亲自到他家中去探视他,并赐给他金石之药。他蒙受礼遇的情况就像这样。 隋文帝刚任相国时,朝中百官联名上表劝隋文帝称帝,窦炽认为自己世代受朝廷恩惠,于是不肯在表上署名,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的节操高。隋文帝即位后,封他为太傅,给他特殊的礼遇,他上朝参拜天子时可以不报自己的姓名。开皇四年八月,窦炽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八、2014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截冠雄鸡志李翱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也。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由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秉精气,义而介者焉。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选自李文公集卷五)【注】 零口:地名。营群:寻其群体。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命:指挥。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10a解析 “命”是“召唤,招呼”的意思。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11a解析 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b项,与“也”字连用,表判断;在句中,表提顿。c项,代词,代截冠雄鸡;动词,表示“到”。d项,介词,相当于“于”;助词,放在形容词后做词尾,表示“的样子”。【参考译文】我来到零口的北面,看到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在饮水,有的在啄食,又与人很亲近。我觉得这很有趣,便捧出粟米扔到地上叫群鸡(来吃)。有一只公鸡,人截去了它的鸡冠,(它)看起来好像是寻找这群鸡的,看见我就最先跑过来,看到粟米就发出长长的啼叫,好像在招呼其他的鸡。群鸡听到(叫声)就一起向粟米跑过来。来了以后,(它们)却都讨厌(那只)被截去鸡冠的公鸡,向它发动攻击,(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色已晚,有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厅堂前的梁上。被截去鸡冠的公鸡又来了,好像依恋着伴侣一般,想要飞上梁(和群鸡)一起栖息。(它)抬起头看了看,回转身望了望,低声叫了叫,又高声叫了叫,然后伸长脖子发出“喔咿”的叫声,它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悲伤,然后就离开了我觉得这件事非常奇怪,问道:“鸡,是养于家中的一种禽鸟,具有五种德性。其中一种(德性)是:看见食物就呼唤同伴(来吃),这就是义。被截去鸡冠的公鸡就是这样。其他的鸡不都是幸亏听到它的呼唤才来的吗?(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难道不是得到它的好处却背叛它的恩惠吗?难道不是丧失了见到食物就呼唤同伴的这一德性吗?而且为什么其他鸡(在一起)栖息却又不让它一起做伴呢?”有个人告诉(我)说:“那只被截去鸡冠的公鸡是一只外来的鸡,是我们东边一个姓陈的村夫(家里养)的鸡。与它在一起的母鸡死了,姓陈的人就将它寄养在我养的这一群鸡中。(它)很勇猛而且很会打架,我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和它)单独较量的。因此(这一群鸡)都讨厌它不愿与它同吃同睡。(它)虽然勇敢善斗,(但)也斗不过那么多只鸡,因而常常独来独往。但是(它)发现食物后从来不会先吃而不长鸣呼唤其他的鸡来。那一群鸡虽然依靠它的呼唤,(但)来了之后,反而将它赶走,以前也是这样的。这只被截去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回报(被报答),但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我听了这番话,心中感到很迷惘,于是又很感伤地说:“禽鸟,是微小的动物,其中也有单独领受天地精气,重义而与众不同的。这只外来的鸡义气和勇气超过其他的鸡,群鸡都嫉妒(它),尚且不愿与它做伴,何况人呢?何况朋友呢?何况亲戚呢?何况同乡呢?何况朝廷中的同僚呢?由此看来,天地之间鬼神、禽兽以及万物变化的状况,难道可以躲避(这种遭遇)吗?”我对这件事感到悲哀,于是记下这件事。将用(它)来警醒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九、2014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公司考核管理制度
- 门诊轮椅消毒管理制度
- 超市水果员工管理制度
- 酒店用具清洗管理制度
- 公司管理制度要合法
- 血液样本保存管理制度
- 装修公司整装管理制度
- 规章管理制度培训心得
- 谁来制定公司管理制度
- 财务差旅报销管理制度
- 2024年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露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生产车间5S管理制度
- 装修公司设计经理述职报告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一套
- 【珍藏版】鲁教版初中英语全部单词表(带音标、按单元顺序)
- 2023学年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9《小水滴的诉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2025年安徽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道路交通安全法》课件完整版
-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