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ppt_第1页
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ppt_第2页
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ppt_第3页
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ppt_第4页
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 2 主要内容 一开展优质护理新动态 二发挥中医护理优势 一 全国开展情况 二 优质护理新动态 三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一 全国开展情况 为深化 以病人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 夯实基础护理 提高护理质量 卫生部于2010年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 活动 做为政府为民办实事服务于医改重要举措 目前 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均得到了开展 2010年3月卫生部 优质护理及优质护理新的诠释 二 优质护理新动态 优质护理的核心是改革临床护理模式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 落脚点 履行护士职责 切入点 改革护理模式 责任制护理关键点 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科学管理 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优质护理 我们该做什么 优化护理模式 深化整体护理 落实护理职责 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专业发展 一 优化护理模式 必须经历思想观念大变革必须经历改革的痛苦过程必须挑战自己必须战胜自己的常规工作模式和思维 二 深化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什么 生理 病人今天吃什么 谁送来的 吃了多少 病人喜欢吃什么 病人昨晚睡得如何 有没陪护 病人大小便正常吗 病人能下床吗 下床有危险吗 病理 生命体征如何 病人哪儿不舒服 可能什么原因引起 会发展吗 以前有何病 心理 病人情绪如何 性格外向 内向 社会 做什么工作 社会地位如何 家庭 亲属有哪些 关系如何 谁在陪伴 文化 文化程度 对患病的态度 宗教信仰 有和爱好 三 落实护理职责 护理职责是什么 专业照顾协助诊疗健康指导沟通协调 最终解决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生理 心理 社会 家庭 文化等方面出现的一切问题 整体护理 四 提高管理效率 病房管理层面 改革分工方式实行责任护士或者护士小组全程负责若干病人的责任制护理 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 病情观察 治疗 康复 健康指导等全部工作 改变排班方式兼顾患者需要和护士的意愿 选择护士的最佳排班方式 基于工作量配置护士在实行责任包干制的基础上 量化护士负责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数量 决定所需的护士数量 护士分层管理依据护士的经验 能力 分配不同护理难度的病人 切忌对护士分等 量化绩效考核根据护士负责病人的数量 护理难度 病人的满意度和转归 对护士进行业绩考核 五 促进专业发展 提升专业价值 丰富护理内涵 拓展护理领域 实现个人发展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提升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升社会对护理的肯定和支持提升政府对护理的投入和促进 专业目标 提高待遇倾斜一线绩效考核 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 价值认同专业发展职业前景 终极目标 社会满意 政府满意 护士满意 患者满意 优质护理新动态 通过加强护理专业化建设 培养和发展专科护士 是目前优质护理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体系是专科护理持续 高水平发展的先决条件 专业化护理队伍建设和专科护理发展是检阅医院护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护理专科化 发挥中医护理优势 1 2 3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建立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思维 中医护理特色在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优势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 2015年 指出的大力发展中医护理 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 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 慢性病治疗护理中的优势 注重中医药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特色 采用 四诊合参 进行入院评估 确定症型实施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体质辨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健康宣传处方图文并茂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特色 生活起居护理 遵循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的中医传统理论 指导患者进行四时节气养生调节 饮食护理 普通膳食 治疗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 用药护理 采用子午流注给药法等措施 并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出中药汤剂的最佳服用时间 提高药物疗效 情志护理 采用移情易性情志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运动调养 拍打操 颈椎操 321经络保健操 健身操 如太极拳 八段锦 传统养生十六宜 艾灸 中医护理操作 穴位按摩 拔火罐 刮痧法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中药热敷 穴位贴敷 耳穴压豆 中药熏洗 建立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思维 1 训练运用中医护理操作的综合能力 3 建立辨证施护的护理理念 2 营造自觉及灵活运用中医护理操作的氛围 在健康教育突出中医特色 1 体质辨识调养 2 饮食调养 3 情志调摄 4 运动调养 5 四时养生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1 体质辨识调养 体质指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 体质不仅表现为个体差异性 而且具有群类趋同性 研究体质分类及其疾病的相关性 对于改善体质偏颇 防病治病 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阳虚质 阴虚质 痰湿质 湿热质 瘀血质 气郁质 特禀质 气虚质 平和质 体质 2 饮食调养 膳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是人体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合理膳食在提高治疗效果上与医疗 药物起着同样重要作用 病食相宜 药食相辅 寒温相适 以促进疾病康复 防止病食相违 药食相忤 寒温失当 气味过偏 3 情志调摄 人的心理活动 中医学统称为情志 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中医实践中 应根据患者性格特征观察其情绪的变化 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综合应用移情 疏导 相制的矫正方法 改变患者的感受 认识 情绪 态度和行为 使患者保持舒畅 宁静的心理环境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运动调养 运动调养是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 增强体质 延长寿命 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特色是 以中医的阴阳 脏腑 气血 经络等理论为基础 以养精 练气 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 强调意念 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 预备动作 按揉太阳 按摩百会 按揉风池 摩头清脑 擦颈降压 揉曲降压 揉关宽胸 导血下行 扩胸调气 312经络锻炼法 按摩三个穴位 合谷 内关 足三里 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共5分钟 一个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基本气功锻炼 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共5分钟 做两条腿的运动锻炼 每天一次 每次共5分钟 5 四时养生 四时养生法是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 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其思想基础来源于老庄哲学 自然界春温 夏热 秋凉 冬寒对应着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人必须顺应生 长 收 藏的特点 春 生活起居 饮食 可以晚睡早起 起床后适当活动 选择散步 气功 太极拳或八段锦等运动方式 帮助人体活动筋骨 畅通气血 升发阳气 运动量不宜太大 宜微汗即止 不必大汗淋漓 气喘吁吁 以免运动后汗出当风 感受风邪而发病 让自己的心情放松 舒畅 选择清温平淡的食物 可以适当进食如葱 蒜 韭菜等辛温之品 以助体内阳气升发 春季肝火旺 肝克脾 宜多食用甘性食物 甘健脾 少食酸性食物 夏 起居饮食 养生 起居方面 宜晚睡早起 起床后适当运动 保持精力旺盛 心情舒畅 气血通畅 饮食方面 多食苦味食物苦瓜 丝瓜 黄瓜 冬瓜 篙笋 西红柿 西瓜还有绿豆汤 喝汤以补充出汗而流失的体液 少食冷饮 不吃过夜饭 应多饮水 保证体内体液平衡 防止肾功能受损 秋 起居饮食 养生 起居方面 早睡早起 早起先做养生操 气血通畅后起床 排便 喝水 7点左右吃早餐 饮食方面 以白色食物为主 少食辛辣食物 适量食酸味 以润肺为主 多食莲子 百合 银耳 梨 糯米 藕等 避免剧烈活动 过量出汗 伤及津液 秋天气候忽冷忽热 老年人的应急和适应能力下降 应及时加减衣服 燥热时多饮水 冬 起居饮食 养生 起居方面 注意闭藏 早睡晚起 太阳升起时起床 在床上做10分钟保健养生操 防止出现体位性缺血 缺氧 脑中风 饮食方面 多食黑色食物 如木耳 蘑菇 核桃 阿胶 大枣 羊肉 鱼 鳖 以养肾 滋阴壮阳食物 冬天气候寒冷多变 容易诱发许多慢性疾病 如 心脑血管疾病 呼吸道疾病等 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防寒保暖 保护关节骨骼减少疾病的发生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用木梳每日梳头3 5遍 每遍60次左右 可以疏通头部经络 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 每次1 2分钟 每日2 3次 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 擦面可疏通经络 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1发宜常梳 2面宜常擦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即眼球转动 速度要均匀 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 4个节拍 限睛疲劳适当休息 运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视力衰退 明目清神 用两掌心掩耳 用食指放在中指上 向下弹响十次 然后突然张口 弹耳可预防耳聋 增强记忆 3目宜常运 4耳宜常弹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舌轻抵上腭又称搭鹊桥 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 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叩齿即上 下排牙轻轻咬合 每次轻叩牙齿36次 先叩大牙 再叩门齿 可达到固齿清热疗牙疾之效 5舌宜抵腭 6齿宜常叩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光鼓腮干漱口 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 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 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 有清理浊气 补益脏腑的作用 7津宜数咽 8浊气常呵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背主一身之阳气 是督脉所在处 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 起防病治病作用 可采用按摩 晒太阳等方法 胸为心 肺所在 需特别保护 以防外邪侵袭 9背宜常暖 10胸宜常护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 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 谷道指肛门 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 可防治痔疮 肛裂等疾病 11腹宜常摩 12谷道宜常撮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四肢经常活动 不仅锻炼四肢肌肉 筋骨 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 增强体质 以右手心 劳宫穴 擦左足心 涌泉穴 可以交通心肾 使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能防治失眠 多梦 13肢体宜常摇 14足心宜常擦 6 传统养生十六宜 用手掌 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 即全身按摩 能疏通经络 活跃气血 抗衰老防疾病 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 即不宜开口呼吸 同时轻轻咬住牙齿 可保住气血 有利于浊气糟粕的排泄 15皮肤宜常干 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1 耳穴埋豆法 原理 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 给予适度的揉 按 捏 压 使其产生酸 麻 胀 痛等刺激感应 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 炎性疾病及部分传染病 功能紊乱性疾病 过敏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各种慢性疾病等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2 穴位按摩 原理 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 其手法渗透力强 可以放松肌肉 解除疲劳 调节人体机能 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疏通经络 平衡阴阳 适应症 适应于各科疾病 如頚椎病 落枕 腰椎间盘突出 软组织损伤 肩周炎 术后肠粘连 下肢静脉曲张 乳痈 胃脘痛 失眠 头痛 感冒 久泄 中风后遗症 尿潴留 月经不调 慢性盆腔炎 小儿厌食 腹泻哮喘 遗尿 鼻炎 耳聋 耳鸣 近视等等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3 中药熏洗法 原理 使用药物的蒸气 在体表的某个特定部位熏洗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 关节肿胀 疼痛和活动受限 腰酸背痛症 肩周炎 颈椎病 落枕 骨关节炎 肌腱炎 筋膜炎 促进痔术后伤口愈合 熏眼部治疗角膜炎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4 艾灸法 原理 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 深入脏腑 温通经络 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 调整生理功能 适应症 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 如眩晕 贫血 风湿疼痛 肢体麻木 腹痛 呕吐 泄泻 脱肛 阳痿 遗尿 寒厥等疾病 50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5 三黄散外敷 原理 黄芩 黄柏 黄连研粉 调蜜水成糊状 外敷蛇伤肿胀部位 起到清热凉血 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应症 各种毒蛇咬伤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6 紫草油 原理 由紫草 茶油制成 起到凉血 活血 解毒 清热止痛 祛腐生肌的作用 适应症 用于湿疹 烧伤 长期卧床病人褥疮等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7 穴位贴敷 原理 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 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 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 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 适应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 顽固性肺系疾病 1 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2 变应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慢性咽喉炎 3 小儿体虚易感冒者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4 骨关节炎等疾病 5 虚寒性便秘 高血压 53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8 大黄粉外敷神阙穴 原理 大黄粉上可暖脾胃 下可温肾阳 外敷神阙 可疏通五脏六腑 从而促进胃肠蠕动 减轻腹胀腹痛等功效 蜂蜜有清热 解毒 润躁 止痛之功效 适应症 腹胀 腹痛 也适用于任何长期卧床 胃肠蠕动减弱的患者 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