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设备项目年度报告_第1页
新能源设备项目年度报告_第2页
新能源设备项目年度报告_第3页
新能源设备项目年度报告_第4页
新能源设备项目年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MACRO/ 新能源设备项目年度报告新能源设备项目年度报告一、新能源设备宏观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五、重点工作安排六、总结及展望尊敬的xxx公司领导:随着现代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由于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大型化有利于提高风能转化效率以及降低风电机组制造运营成本,使得机组大型化成为当今发展趋势。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我国将于2020年前,实现5MW风电机组的商业化运行,完成5-10MW海上风电机组样机验证,并对10MW以上特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完成概念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23,370MW,全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8,73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16.08%。2017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19,660MW,全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39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11.65%。过去,由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选址难度大,风电开发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风电场工程建设与运维的成本也较高。随着近年来低风速风机技术的进步,低风速地区的年发电小时数提升至2,000小时左右,低风速地区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当前,在“三北”地区优质风资源区基本划分完毕和持续弃风限电的背景下,向中东部和南方低风速区域拓展已逐渐成为未来风电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新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公司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公司致力于止下滑、保运行、蓄势能,着力夯实核心业务发展基础。面对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公司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强力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初步统计,2018年xxx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3.76万元,同比增长24.68%。其中,主营业业务新能源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4806.1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4.91%。一、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分析1、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2、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风电开发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方针。明确风电开发建设地方规划及项目建设应与国家规划相衔接。3、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重点规划建设酒泉、内蒙古西部、内蒙古东部、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哈密、江苏等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以南方和中东部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发展海上风电。4、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统筹考虑风能资源、风电技术进步潜力、风电开发规模和成本下降潜力,结合国家能源和电力需求,以长期战略目标为导向,确定风电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时空布局。5、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2020年目标:形成200300米高空风力发电成套技术;2030年目标:200300米高空风力发电获得实际应用并推广。6、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重点阐述“十三五”时期电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7、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8、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进程,改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9、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统筹规划、集散并举、陆海齐进、有效利用。调整优化风电开发布局,逐步由“三北”地区为主转向中东部地区为主,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建设风电基地,积极开发海上风电。10、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贫困地区能源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高质量和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能源项目建设。结合可再生能源分布和市场消纳情况,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11、国家能源局关于明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贯彻简政放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电力业务许可证在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12、关于印发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的通知列入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项目共44个,涉及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总容量1053万千瓦。列入开发建设方案的项目视同列入核准计划,应在有效期(2年)内核准。13、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及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运行云平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14、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二)电力行业基本情况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对电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我国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从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来看,火电与水电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库显示,2010-2017年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非化石电源发展明显加快。其中,风电规模实现高速增长,发电量占比由2010年的1.17%提高至2017年的4.76%,跃升为我国第三大电力来源。在“十三五”规划提出全方位推进能源结构性改革以及政府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的背景下,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将日益提高,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长期内预计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三)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目前,开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国家出台的多项产业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2、国家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我国将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指出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2%以内,加速化石能源替代,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以上。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在2020年达到9%。国家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决心将有利于风电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3、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风能作为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以及经济效益好等特征。根据国家能源研究所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显示,我国陆上3级及以上风能技术开发量(70米高度)在26亿千瓦以上,现有技术条件下实际可装机容量可以达到20亿千瓦以上。此外,在水深不超过50米的近海海域,风电实际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9亿千瓦,仅占可利用风能6.76%左右。截至2017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亿千瓦,仅占可利用风能7.52%左右,开发潜力巨大。4、风电技术和产业能力显著提高,风电成本降低在市场需求和竞争的推动下,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技术进步,风电机组价格降低,风电成本逐渐降低。同时,风电场选址的优化,风场运营效率的提高,风机质量和维护水平的提升等因素都起到了降低风电成本的作用。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我国的风力发电成本将与煤电相当。5、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一直以来,特高压输电工程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备受中国乃至全球能源领域关注。自2009年我国第一条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至今,特高压线路输送容量不断突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特高压输电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得到全面验证,而智能电网则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六大特点,能显著提升风电并网运行控制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将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纳入重大项目,体现国家对其建设的重视。未来,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开发建设,风电的接纳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四)发展目标总量目标: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消纳利用目标:到2020年,有效解决弃风问题,“三北”地区全面达到最低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的要求。产业发展目标: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五)建设布局根据我国风电开发建设的资源特点和并网运行现状,“十三五”时期风电主要布局原则如下:1.加快开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按照“就近接入、本地消纳”的原则,发挥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和应用灵活的特点,在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的基础上,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结合电网布局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考虑资源、土地、交通运输以及施工安装等建设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风电与其它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到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为确保完成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相关省(区、市)制定本地区风电发展规划不应低于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见专栏1)。在确保消纳的基础上,鼓励各省(区、市)进一步扩大风电发展规模,鼓励风电占比较低、运行情况良好的地区积极接受外来风电。2.有序推进“三北”地区风电就地消纳利用弃风问题严重的省(区),“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存量风电项目的消纳问题。风电占比较低、运行情况良好的省(区、市),有序新增风电开发和就地消纳规模。到2020年,“三北”地区在基本解决弃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促进就地消纳和利用现有通道外送,新增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500万千瓦左右,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5亿千瓦左右。3.利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借助“三北”地区已开工建设和已规划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统筹优化风、光、火等各类电源配置方案,有效扩大“三北”地区风电开发规模和消纳市场。“十三五”期间,有序推进“三北”地区风电跨省区消纳4000万千瓦(含存量项目)。利用通道送出的风电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需落实消纳市场并明确线路的调度运行方案。4、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建设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四省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均达到百万千瓦以上。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等省(市)的海上风电建设。探索性推进辽宁、山东、广西等省(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六) “十三五”行业发展效果1、投资估算“十三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容量400万千瓦以上。按照陆上风电投资7800元/千瓦、海上风电投资16000元/千瓦测算,“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2、环境社会效益2020年,全国风电年发电量将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按2020年风电发电量测算,相当于每年节约1.5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8亿吨,二氧化硫130万吨,氮氧化物110万吨,对减轻大气污染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起到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风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就业规模不断增加,新增就业人数30万人左右。到2020年,风电产业从业人数达到80万人左右。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具体包括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电机学、变流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控制检测技术和海洋工程等,对制造商的基础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要求其可以经受长期温差、风沙、雨水等各种复杂严酷环境的考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质量保证。我国将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指出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2%以内,加速化石能源替代,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以上。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在2020年达到9%。国家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决心将有利于风电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对电力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2018年xxx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3.76万元,同比增长24.68%(1002.28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新能源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4806.1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4.91%。201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1063.391417.851316.581265.945063.762主营业务收入1009.291345.711249.591201.534806.122.1新能源设备(A)333.06444.09412.37396.501586.022.2新能源设备(B)232.14309.51287.41276.351105.412.3新能源设备(C)171.58228.77212.43204.26817.042.4新能源设备(D)121.11161.49149.95144.18576.732.5新能源设备(E)80.74107.6699.9796.12384.492.6新能源设备(F)50.4667.2962.4860.08240.312.7新能源设备(.)20.1926.9124.9924.0396.123其他业务收入54.1072.1466.9964.41257.64根据初步统计测算,2018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019.0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3.20万元,增长率21.92%;实现净利润764.3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66万元,增长率20.05%。201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5063.7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4806.12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4.91%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4.68%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1002.28利润总额万元1019.07利润总额增长率21.92%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183.20净利润万元764.30净利润增长率20.05%净利润增长量万元127.66投资利润率26.71%投资回报率20.04%财务内部收益率22.20%企业总资产万元6533.60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29.45%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924.06资产负债率23.07%三、区域内行业及市场分析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新能源设备企业674家,规模以上企业41家,从业人员33700人。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新能源设备产值175492.01万元,较2017年159147.56万元增长10.27%。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3013.60万元,较去年69906.19万元同比增长18.75%。2018年区域内新能源设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1271.51万元,同比2018年51488.66万元增长19.00%;行业净利润15073.37万元,同比2017年13669.51万元增长10.27%;行业纳税总额25717.00万元,同比2017年22586.51万元增长13.86%;新能源设备行业完成投资41297.91万元,同比2017年35851.99万元增长15.19%。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6亿元,年均增长8.51%。预计区域内新能源设备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65233.90万元,利润总额91098.93万元,净利润33137.22万元,纳税23655.38万元,工业增加值85809.85万元,产业贡献率18.06%。区域内新能源设备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205397.13233405.83265233.902利润总额70547.0180167.0691098.933净利润25661.4629160.7533137.224纳税总额18318.7220816.7323655.385工业增加值66451.1575512.6785809.856产业贡献率13.00%16.00%18.06%7企业数量8099871263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205397.13233405.83265233.902利润总额70547.0180167.0691098.933净利润25661.4629160.7533137.224纳税总额18318.7220816.7323655.385工业增加值66451.1575512.6785809.856产业贡献率13.00%16.00%18.06%7企业数量8099871263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实现高速增长相对容易,而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过渡中,发展的难度明显增大,只有少数经济体能成功跨越这一关口。我国经过长期努力,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我国跨越关口、攻坚克难、应对挑战的一剂“对症良药”。(二)进一步促进节能清洁发展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面对国家战略任务和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以及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十三五”期间工业节能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求更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工业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工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进入21世纪,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导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凸显,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文明陷入困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资源消耗和需求拉动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工业部门在财富形成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旨在以创新激发制造业活力,重振实体经济。同时,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实施“绿色新政”,意图通过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发掘新的绿色增长点,将全球工业带入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径,为重塑全球产业链、推动消费者行为变革提供持续动力,进而在实体经济领域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推进工业节能,优化工业结构是根本,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关键。“十二五”期间,结构节能对工业节能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期间的1.6%提高到17.5%,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预计“十三五”时期结构节能的贡献率将达到28.9%。因此,“十三五”时期,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将是实现工业节能目标的主要途径。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将围绕上述领域推动结构节能。首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严控新增产能,积极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加快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业发展。其次,推进产品结构优化,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能源消耗、低排放的产品。最后,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一方面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推动工业企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2015年,我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十三五”时期,我部将继续深入推进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重点用煤领域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及装备基本普及,钢铁、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显下降,高风险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三)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4.6%,信息消费额、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幅分别在15%和25%以上。2015年,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万亿元,是“十二五”初期的1.4倍,分别有5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和软件百强,建成两化融合评测中心和省级云计算中心。截至2015年,全省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7.08,同比提高2.6个点;信息化综合集成水平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38.1%,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研发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42.1%和74.1%,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4.6和16.5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6%,比“十一五”末提高13.9个百分点。推广海尔、红领等“互联网+制造”经验,广泛开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争取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8个,占全国的17.4%。五、2019主要经营目标2019年xxx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012.7520000000001万元,同比增长20%。六、重点工作安排2019年xxx公司将重点推进新能源设备项目实施。(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由xxx实业发展公司承办的“新能源设备项目”主要从事新能源设备项目开发投资,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新能源设备项目选址于xxx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xxx产业示范基地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新能源设备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三)项目选址xxx产业示范基地(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3766.88平方米(折合约20.64亩)。(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4.42%,建筑容积率1.2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0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7.74万元/亩。(六)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13766.8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0245.3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657.9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1913.74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842.42平方米。(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410328.74千瓦时,折合50.43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3228.33立方米,折合0.28吨标准煤。3、“新能源设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410328.74千瓦时,年总用水量3228.33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0.71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0.71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0.40%,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x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符合xxx产业示范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4129.0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462.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85%;流动资金666.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15%。(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4620.00万元,总成本费用3617.23万元,税金及附加71.66万元,利润总额1002.77万元,利税总额1212.74万元,税后净利润752.0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60.6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4.29%,投资利税率29.37%,投资回报率18.21%,全部投资回收期6.99年,提供就业职位85个。(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三)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平方米13766.8820.64亩1.1容积率1.211.2建筑系数74.42%1.3投资强度万元/亩167.741.4基底面积平方米10245.31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6657.921.6绿化面积平方米842.42绿化率5.06%2总投资万元4129.07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462.15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1187.90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28.77%2.1.2设备投资万元1307.522.1.2.1设备投资占比31.67%2.1.3其它投资万元966.732.1.3.1其它投资占比23.41%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83.85%2.2流动资金万元666.922.2.1流动资金占比16.15%3收入万元4620.004总成本万元3617.235利润总额万元1002.776净利润万元752.087所得税万元1.218增值税万元138.319税金及附加万元71.6610纳税总额万元460.6611利税总额万元1212.7412投资利润率24.29%13投资利税率29.37%14投资回报率18.21%15回收期年6.9916设备数量台(套)6117年用电量千瓦时410328.7418年用水量立方米3228.3319总能耗吨标准煤50.7120节能率20.40%21节能量吨标准煤20.7122员工数量人85七、总结及展望1、中小企业发展,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量大面广、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了条件。中小企业贴近市场,活跃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与市场有着本质的联系,是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它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发展好的地区,往往也是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的地区,也是率先实现小康的地区。发展中小企业,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之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提供就业岗位多,吸纳就业人员多,这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目前,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80%以上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大量农民工主要在中小企业务工。近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也把中小企业作为就业的重要选择,相当数量军队退役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就业。大企业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作用突出,但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却逐渐减小。所以,缓解就业压力,仅指望大企业是不行的,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得好,人们的收入就能提高,社会就更加和谐稳定。2、项目拟建设在项目建设地内,工程选址符合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项目用地要求,而且项目建设区域交通运输便利,可利用现有公用工程设施,水、电、气等能源供应有保障。项目承办单位该项目建设条件成熟,通过经济、技术、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预测分析,投资项目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不仅项目的盈利范围大,而且抗风险能力强,同时,对于各种废弃污染物均有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在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目前,项目承办单位实施投资项目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因此,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3、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要由要素投入数量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变,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是调档换速的关键所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包括三个方面:要素再组合、技术进步和时空监测动态调整。一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工业领域,引导脱虚向实;二是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如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三是审时度势主动调整,如加强全要素生产率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积累增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结构调整正处于攻关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积极应对外部挑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引导稳定社会预期,科学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4、建议项目承办单位提前做好产品销售渠道及销售策略的策划设计工作,积极引进营销人才,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有利于项目后期的经营运作。附: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风电技术比较成熟,成本不断下降,是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方式。发展风电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一)国际形势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发展风电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主要表现在:风电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风电作为应用最广泛和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大规模开发应用。到2015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32亿千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时期,全球风电装机新增2.38亿千瓦,年均增长17%,是装机容量增幅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技术。风电已成为部分国家新增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风电占欧洲新增装机的30%,2007年以来风电占美国新增装机的33%。2015年,风电在丹麦、西班牙和德国用电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2%、19%和13%。随着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共识不断增强,风电在未来能源电力系统中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美国提出到2030年20%的用电量由风电供应,丹麦、德国等国把开发风电作为实现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核心措施。风电开发利用的经济性显著提升。随着全球范围内风电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及应用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开发利用成本在过去五年下降了约30%。巴西、南非、埃及等国家的风电招标电价已低于当地传统化石能源上网电价,美国风电长期协议价格已下降到化石能源电价同等水平,风电开始逐步显现出较强的经济性。(二)国内形势1.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国风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开发布局不断优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风电已经从补充能源进入到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风电成为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五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9800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18%,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风电开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15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29亿千瓦,年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风电全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多家企业跻身全球前10名。风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风电机组高海拔、低温、冰冻等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并网友好性显著提升,低风速风电开发的技术经济性明显增强,全国风电技术可开发资源量大幅增加。行业管理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和政策体系,出台了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并网、运行管理及信息监管等各关键环节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简化了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流程,完善了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开展了风电设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型式认证,建立了风电产业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基本形成了规范、公平、完善的风电行业政策环境,保障了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促进能源转型,我国必须加快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但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发展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突出表现为:现有电力运行管理机制不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需要。我国大量煤电机组发电计划和开机方式的核定不科学,辅助服务激励政策不到位,省间联络线计划制定和考核机制不合理,跨省区补偿调节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需求侧响应能力受到刚性电价政策的制约,多种因素导致系统消纳风电等新能源的能力未有效挖掘,局部地区风电消纳受限问题突出。经济性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电力相比,风电的发电成本仍比较高,补贴需求和政策依赖性较强,行业发展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同时,反映化石能源环境成本的价格和税收机制尚未建立,风电等清洁能源的环境效益无法得到体现。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风电开发地方保护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对风电“重建设、轻利用”,对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产业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建立,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低水平设备仍占较大市场份额。二、风力发电行业基本情况(一)全球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情况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全球风力发电行业高速发展。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WindEnergyCouncil)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为52,492MW,过去16年复合增长率为13.95%;截至2017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39,123MW,过去16年复合增长率为21.50%。从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分布看,2017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19,660M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37.45%,位居世界第一;美国新增装机容量7,017MW,占全球新增容量的13.37%,位居世界第二。从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分布看,截至2017年底,全球风电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德国、印度和西班牙。其中,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392MW,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累计装机容量89,077MW,居世界第二位。风电作为现阶段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全球电力生产结构中的占比正在逐年上升,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数据,未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仍将以每年9.5%左右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并将在2022年达到840.90GW;另外,未来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能达到50GW以上。海上风电具有发电量高、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点,成为全球电场建设的新趋势。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InnovationOutlookOffshoreWind2016预测,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在2030年达到100GW。(二)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情况1986年,我国第一座风电场马兰风力发电厂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是我国风电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风电行业的开端。总体来看,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经历了早期示范、产业化探索、产业化发展以及大规模发展四个阶段。1、早期示范阶段(1986-1993年):主要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风电场,政府的扶持主要在资金方面,如投资风电场项目及支持风电机组研制;2、产业化探索阶段(1994-2003年):首次建立了强制性收购、还本付息电价和成本分摊制度,由于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贷款建设风电场逐渐增多;3、产业化发展阶段(2003-2007年):主要通过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来确定风电场投资商、开发商和上网电价,通过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细则,建立了稳定的费用分摊制度,迅速提高了风电开发规模和本土设备制造能力;4、大规模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在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基础上,颁布了陆地风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根据规模化发展需要,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23,370MW,全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8,73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16.08%。2017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19,660MW,全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39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11.65%。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54台,新增装机容量590M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3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58.25%。2017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19台,新增装机容量1,160M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79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71.17%。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10GW,确保建成5GW。以2020年建成5GW保守估计,2018年至2020年复合增速为21.47%。三、行业进入的主要壁垒(一)技术壁垒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具体包括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电机学、变流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控制检测技术和海洋工程等,对制造商的基础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要求其可以经受长期温差、风沙、雨水等各种复杂严酷环境的考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质量保证。(二)品牌壁垒风机整机制造行业的客户多为已取得风电场投资建设资格的国家及地方大型国有发电集团,该类企业一般会采取招标的方式选取风机制造商。在招投标活动中,发电集团在发放招标文件前,会进行资格审查,即对报名参加投标的申请人的承包能力、业绩、资格和资质、历史产品质量情况、财务状况和信誉等进行审查,并确定合格的投标人名单。具体来说,由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需要长时间在野外复杂的气候环境下运行,对产品运行期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客户招投标时对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的产品认证、高效的运作系统、丰富的行业经验、成功的实战案例、高水平的服务团队以及系统的服务支持等综合实力均有严格要求。其中,良好的品牌声誉是对产品质量、履约能力最好的证明,也是客户选取风机供应商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一些新进入行业、尚未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一般在资格审查时即遭淘汰,而具有良好品牌声誉、综合实力强的制造企业在招投标资格审查中相对优势明显。因此,公司的品牌与声誉构成了市场新进入企业的主要壁垒之一。(三)产品检测认证壁垒风电设备质量是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产品检测认证制度是保障设备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立风电设备检测认证制度,凡是接入公共电网(含分布式项目)的新建风力发电项目所采用的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风轮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控制器和轴承等关键零部件,须按照GB/Z25458-2010风力发电机组合格认证规则及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