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文档资料]_第1页
谢道韫,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文档资料]_第2页
谢道韫,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文档资料]_第3页
谢道韫,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文档资料]_第4页
谢道韫,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道韫 ,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 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 三字经中提到的这位谢道韫,不仅出口成章,而且不同流俗,更难得的是,她临危不惧,有侠士风范。在风流名士辈出的魏晋时代,她绝对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说她 “ 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风气,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 ,难怪三字经要告诫说,你们那些男子,应当警惕,好好努力啊! 性格来自父亲遗传 曹雪芹在红楼梦 “ 金陵 十二钗正册判词 ” 中说:“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 咏絮才 ” 这个典故其实就是出自谢道韫。 谢道韫生于名门望族 东晋的谢氏家族。他们家的盛状,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一窥踪迹。唐代诗人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说: “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 刘禹锡的乌衣巷更为有名: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谢家的男儿名流辈出,而女孩子中,则以谢道韫最为出类拔萃。 据世说新语记载,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下起了雪,叔父谢安就把家中几个孩子聚在屋里,亲自给他们上 课,讲解文章义理。这时,雪忽然下得大了,谢安望着窗外鹅毛般漫天飞舞的雪花,灵机一动,张口问道: “ 白雪纷纷何所似? ” 二哥谢据的长子谢朗抢先答道: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谢安未置可否,把目光转向了谢道韫,只见她眨了眨眼睛,充满遐想地说: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听到这样的答案,谢安满意地笑了。从此,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 咏絮才 ” 。 虽然是一个女孩子,谢道韫的兴趣并不在针线女红,她胸怀大志,有着非同一般的情致与眼光。有一天,谢安与孩子们一起读诗经,他问大家: “ 你们认为诗经里哪句诗最好? ” 这次谢道韫的弟 弟谢玄第一个站了起来,他回答说: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诗出自小雅 采薇,富于温情,也充满感伤。谢道韫说: “ 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 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 ” 这句诗出自大雅 (音同蒸)民,表达的是周朝老臣忧心国事的咏叹。相比之下,这句诗比谢玄的更深沉、更有境界。谢安非常高兴,称赞谢道韫 “ 雅人深致 ” 。 因为志向高远,谢道韫读起书来分外刻苦,她不仅严格自律,还反过来督促弟弟。谢玄自幼身体不太好,因而得到更多的宠爱,身上透着一股纨绔子弟的习气。有一阵子 ,他喜欢佩戴紫罗香囊,招摇过市。谢道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有一天她严肃地责备谢玄: “ 你为什么这么不上进呢?是因为太沉迷俗务,还是天资有限? ” 谢玄听后,非常惭愧,从此奋发努力,终成一代名将。 谢道韫性格的形成,父亲谢奕的遗传应该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谢奕特别有魏晋名士的风范,以好酒闻名。他曾在安西将军桓温手下任司马,但他总是不重礼节,没有一点下属的样子。有一次,谢奕喝大了,非逼着桓温也跟他共饮,桓温惹不起还躲得起,藏进了夫人南康公主的屋里。谢奕找不着人,便拿着酒壶来到议事厅里,抓住桓温手下的一个兵帅喝 了起来,还开心地说: “ 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 ” 可以想见,有这样一位父亲,绝不可能对子女板起一副老夫子的面孔。无拘无束的家风,没有给谢道韫套上“ 女子无才便是德 ” 的精神枷锁,使她能够和男孩子一样,读书、嬉戏,自由成长。 当然,谢道韫最该感谢的是叔父谢安。父亲谢奕去世后,谢安把她和谢玄都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教育。谢安的教育方式非常开放,除了坐在书堂里研习经史,他还触景生情,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诱导和启发。同时,他又亦师亦友,跟孩子们平等地讨论问题,例如那次与孩子们讨论诗经,在谢玄和谢道韫说完后,他 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自己最喜欢大雅 抑里的诗句, “ 谟(音同需膜)定命,远犹辰告 ” ,意思是把宏伟的规划制定下来,把远大的谋略传达给众人。这种平等、自由的氛围,无疑为谢道韫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良好环境。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间,谢道韫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谢安对侄女的婚事格外用心,当时能够与谢家平起平坐的,唯王家莫属,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好友王羲之家。 王羲之有 7 子 1 女。在这 7 个儿子中,谢安最喜欢老七王献之,可惜那时他只有十四五岁。老五王徽之卓尔不群,令谢安颇为属 意,但这位王公子在为人处世上又有些过于潇洒了。 王徽之当过桓温的参军,任职期间,他经常蓬头散发,衣冠不整,整天胡吃海喝,也不操心工作。桓温这个人容忍度比较高,也不过问。过了几年,王徽之又到车骑将军桓冲(桓温的弟弟)手下担任骑曹参军,负责管理马匹。桓冲看不上王徽之那副放荡样,有天故意问他: “ 你在军中负责什么? ” 王徽之想了想,说: “ 不知道是什么部门,时常见人把马牵进牵出,我想不是骑曹,就是马曹吧。 ” 桓冲问: “ 那你管多少匹马? ” 王徽之回答: “ 这要问我手下饲马的人。我连马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知道有多少呢? ” 桓冲又问: “ 听说最近马匹得病的很多,死掉的马有多少? ”王徽之说: “ 我连活马的数目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死的? ” 气得桓冲差点没昏过去。 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想起了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沿着河水泛舟而下,谁知到了戴逮家门口,他又让掉转船头,打道回府。船家很不解,问王徽之为何不进门就往回赶,他回答说: “ 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 ” 这就是名士作派,率性、恣意,没有理由。谢安虽能理解,但现在终究是在为侄女选丈夫,他担心王徽之不是那种有始有终的人,怕耽误了谢道韫的一生,最终为她选择了王家第二个儿子 王凝之。 王凝之禀性忠厚,但与他的弟兄相比,并不是一个才华高妙的人,并且他笃信道教,性格非常古板。和谢道韫比,两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让谢道韫在婚后不久就心生不满。 有一次,谢道韫回娘家,向家人抱怨道: “ 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 意思说,我们谢家,伯父叔父之中,有阿大谢尚(谢安的堂兄)、中郎谢据这样的人物;兄弟之中,又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这样的人才,没想到天地之间,竟还有王公子这样的人! 不过,尽管谢道韫的眼光比较高,对丈 夫胸无大志不太满意,她也没有使什么小性儿,而是识大体,顾大局,跟叔父私下抱怨一下就完了,回到王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恪尽妇道,做得又得体又大度,是王家公认的好媳妇。 实际上,王家的文化气息还是让谢道韫非常喜欢的。公公王羲之的书法独步天下,与他交往的都是当世名流,叔父谢安就是他的 “ 粉丝 ” ,曾参与了著名的兰亭集会。平时王家也是往来无白丁。魏晋时代,清谈成为一种风气,王家成了这种文化沙龙的聚集地,经常有文人雅士围坐在一起,一杯茶,一壶酒,诗酒唱和,谈玄论辩,颇让世人仰慕。谢道韫也深谙此道,对玄理有很深的造 诣,因此时常倾听这些论战。 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王献之与客人清谈辩论,理屈词穷,渐渐不支,她派一个婢女悄悄给王献之递了个纸条,上面写着: “ 欲为小郎解围。 ” 王献之喜出望外,对客人说了此事,这些人久闻谢道韫的 “ 咏絮才 ” ,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婢女挂上青布幔,谢道韫置身帷帐之中,接着王献之的论点往下说。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客人招架不住,只好甘拜下风。 谢道韫的容貌清丽出众,才华卓著,是公认的美女加才女,然而也有人不服。当时有个名士叫张玄,与谢玄并称“ 南北二玄 ” 。张玄有个 ,才貌俱 佳,嫁给了当时的名门顾家。张玄极力称颂自己的 ,说可以与谢道韫相媲美,谢玄自然不服,于是 “ 张玄的妹妹更出色,还是谢玄的姐姐更卓越 ” ,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争论的话题。有个叫济尼的尼姑,经常出入两家,有人向她问起了这个问题,她回答说: “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济尼的回答很巧妙,顾家媳妇是小清新,属于闺房之秀;谢道韫则蕴含大家风范。两人各具其美,但谁人更胜,自是不言而喻。 转眼很多年过去了,谢道韫与王凝之先后生下了 4 子 1女。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曾出任 过江州刺史、左将军,后来又成为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生活还算如意。然而世事弄人,一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盛衰息息相关,谢道韫也难例外。 当时,东晋王朝气数将尽,叛乱频起。晋安帝隆安三年( 399 年),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孙恩发动叛乱,率领五斗米教的信众从海上登陆,进兵会稽。形势相当紧张,属下看到王凝之无动于衷,忍不住提醒他说: “ 孙恩的叛军即将到来,需要提前有所防备。 ” 王凝之一笑,淡定地回答说:“ 我已请求过祖师爷,不久会有天兵天将相助,尔等不必担心。 ” 原来王凝之是个虔诚的五斗米教信 徒,而孙恩恰恰是五斗米教的教主,面对教主锋利的刀剑,作为教徒的王凝之既不调兵,也不加强守卫,只在衙署大厅中添了一个天师神位,每天在神位前焚香诵经,殷勤礼拜。 看到丈夫的这些荒唐举动,谢道韫心急如焚,苦苦劝他早做御敌准备,无奈王凝之鬼迷心窍,任凭你磨破嘴皮,他一概油盐不进。谢道韫无奈,只得学叔父谢安 “ 但尽人事,各凭天命 ” ,悄悄召集府上的家丁、丫环,预备刀枪,加以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果然,由于会稽城毫不设防,孙恩率领叛军长驱直入,逢人就杀,见人就砍,城里一片混乱。王凝之见他苦苦祈祷的天兵天 将还不见踪影,这才着急起来,连妻子谢道韫都顾不上,仓皇出逃,刚刚跑到城门口,就被贼兵抓住,糊里糊涂地被砍了脑袋, 4 个儿子也跟他一同遇难。 谢道韫身为大家闺秀,终日与诗书为伴,优雅得如同芝兰,但危难之际却刚烈不逊男儿。听闻丈夫和儿子惨死,谢道韫心如刀绞,但她还是十分镇定地命令婢仆各自拿起武器,她也横刀在手,怀里抱着年仅几岁的外孙,坐上肩舆(早期的轿子,无轿厢),趁乱向城外突围。很快,乱兵就追了上来,谢道韫亲手杀死了几名贼兵,但终因气力有限,最后和婢仆都被抓了起来。 谢道韫被带到了孙恩面前, 心狠手辣的孙恩看到她怀里的孩子,立刻下令杀掉。贼兵上前刚要动手,谢道韫毫无畏惧地厉声喝道: “ 事在王门,何关他族?你们如果要杀这个孩子,就先杀了我吧! ” 有时你得相信一个人的气场,谢道韫大义凛然的神态、义正辞严的气势,竟把杀人不眨眼的孙恩震慑住了。他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却想不到她是如此的勇敢决绝,于是变色改容,以礼相待,不但没有加害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善加保护,送谢道韫返回家乡。 孙恩之乱平息后,谢道韫又从家乡回到会稽,收拾历经战火的残破家园。转眼间物是人非,纵然有宁静淡 泊的修为,也难免黯然泪下,更不要说谢道韫是一个妻子和母亲。她内心的那份伤痛可想而知。然而她终究是个心胸开阔之人,一边把府内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一边也调理自己的心境,渐渐走出痛苦,开始坦然面对人生。 谢道韫老了,但迷恋她的 “ 粉丝 ” 并没有减少。会稽文风鼎盛,读书、问学的氛围非常浓厚,那些莘莘学子时常登门向她请教。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虽然寡居,但并不保守,她于堂上设一素色帘帷,端坐其中,与那些求教者款款而谈。她没有公开授徒,却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学子不计其数。 新任会稽太守刘柳是 个名士,酷爱读书。刘柳在京城当官时,尚书右丞(相当于丞相)傅迪读书很多但不求甚解,而刘柳只读老子这一本书。傅迪每每瞧不起他,刘柳回答说: “ 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 ” 意思是,你读书虽多,却不求甚解,不过是个书箱子而已。 等到了会稽,刘柳久闻谢道韫清谈之名,为证其实,想与她会一会。谢道韫也听说过刘柳的才气,欣然接受了挑战。那一天,刘柳备好了礼物,穿上整齐的礼服,端坐在特意为他设置的榻上。谢道韫则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坐在帷帐之内。两个人交起锋来,谢道韫 “ 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 滞 ” ,谈及自己的身世,哀而不伤;回答刘柳的提问,义理通达。刘柳见她如此年纪,又遭遇这样大的不幸,却气质高迈,丝毫不失内心的高贵,不由得十分敬佩。告辞出门后,他对身边的人感慨道: “ 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 ” 意思是,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出色的人物,光是看她的语言气度,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谢道韫对刘柳也有知音之感,她说: “ 自从亲人离世,孤独嫠(音同离)居,深感人情凉薄。刘太守嘘寒问暖,体恤物情,真不枉见面一场。 ” 谢道韫的作品,大多是晚年所写。隋书 经籍志录有谢道韫集 2 卷,可惜大都 散佚。现在传下来的,主要有两首诗,从中我们还可以体味她的文学造诣。 其一,是登山(又名泰山吟),其中写道:“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 其二,是拟嵇中散咏松诗: “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