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文档资料]_第1页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文档资料]_第2页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文档资料]_第3页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文档资料]_第4页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职毕业生从大学校园环境直接进入社会环境,能否顺利完成从 “ 学生角色 ” 向 “ 职业角色 ” 的过渡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及“ 社会适应能力 ” 的问题。为充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笔者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500 份,回收 438 份;其中男生 296 人,女生 142 人,回收率达 87.6%。结果显示,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是要想跟上产业升级步伐,须进一步提升自身办学水平。 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社会交往能力 在 “ 工作(学习)之外经常参加的社会活动 ” 调查结果显示: 10.62%的调查对象选择社会公益活动, 21.29%的调查对象选择民间健身活动及组织, 6.39%的调查对象选择文学艺术类活动,高达 53.32%的调查对象选择基本不参加社会活动,选择其他的占 8.38%。由此看来,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基本不参加社会社交活动,在社会成员广泛联系的当今社会, 这些人容易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从被调查者与同事(同学)关系的调查情况来看,毕业后的多数被调查者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人际交往的外延比较窄,相比较而言缺少与陌生人交往的主动性;而在校生接触紧密的是同宿舍同学,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宿舍的同学接触得比较少。 社会实践能力 调查中, 78.68%的在校学生认为实践能力对自己的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日常学习中非常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有机会就会展示自己。比如当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打工等不断地提高适 应社会的能力。而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认为实践能力是职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社会学习能力 这一项主要针对毕业生进行。对于 “ 工作的同时是否有继续学习的打算 ” ,选择有并且做了详细计划的占 25.53%,选择有但还没有开始实际行动的占 46.80%,选择短时间内没有打算的占 23.41%,选择完全没有想过的占4.26%。在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有了详细学习计划的被调查者中,仍有部分人没有找到科学的或者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途径,相当一部分人承认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造成进一步提高困难。 社会创新能力 调查发现, 72.16%的人认为如果具有创新能力,在工作中会很快地得到提升,并认为自己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23.84%的人认为具有创新意识,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只有 4%的人认为只要按部就班地工作,没有创新能力,一样会工作得很好。 环境适应能力 高职毕业生基本上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社会,并较好完成工作任务。对适应工作时间的调查显示,73.15%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内就能适应工作,男女毕业生对适应工作的评价基本一致。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对从校园环境一下子过渡到社会环境适应很慢,有 6%的毕业生甚至在 两年以后还觉得难以融入社会。 团队协作能力 由于 “80 后 ”“90 后 ” 学生自傲和自负等特点,导致这些学生走出校园后不能很好地和别人相处。有 74.16%的人认为自己能和别人和平共处,但有 11%的人觉得自己很难与别人相处。在访谈过程中,有 90%的人都认为良好的协调能力大大促进了自己工作的效率和成绩。 由以上调查可知,当前职业教育的宏观环境及氛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社会行业及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不利于高职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除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投资主体外, 社会的直接或者间接投入相对较少,企事业单位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奖励助学基金缺乏积极性,对高职层次学生的包容态度和用人导向还不够,对接纳高职学生实践、实习还不主动,等等。凡此种种,限制了高职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的机会,弱化了他们的信心。 增强高职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的对策 学校角度:构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机制 在 “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 ” 的大社会背景下,高职专业必须打造职业氛围浓厚、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校园素质教育平台,使学生接受视野更广泛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首先 ,加强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增强高职学生对前程发展的信心。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确实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高考发挥失常,或是志愿填报不当,又或是在中学成绩较差。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对前途发展缺乏信心,尤其是在入学之初表现更为明显。针对此类现象,职业教育要从学生入校之始就引起高度重视,除了开展必要的军事训练之外,还要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成功教育、创业和就业教育等,积极组织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寻找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 其次,广泛开辟学生第二课堂,实行灵活教育模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内部潜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比如校园大合唱、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辩论赛、舞蹈大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及覆盖所有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增强了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当然,现在我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从点的角度讲还不多,从面的角度讲还不够广,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必须加大这种灵活的教育模式。 再次,创新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为工学交替、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服务的 “ 三大平台 ” :课程体系平台,比如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 三结合、四对准 ” 的课程体系,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 “ 三通三融双证 ” 的课程体系等等。校企合作平台,比如职业教育集团;实习实训平台,比如建立在铁路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建立在校内的各实训室、实训车间、实训演练场等。从而更加注重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增强适应性,缩短学校教学场所与职场的适应期,有效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目标。 教师角度:创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学方法 建立以交往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要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从根本上 转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的师生之间平等的、自由的、合作式的交往使学生能够从被动的受教育状态中解脱出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的能力。通过交往使学生学会合作,消除个人中心,逐步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等社会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性素质,如语言能力、责任心、同情心、社会适应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同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抓好产学结合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走进人才市场,与市场接轨的重要环 节,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毕业时已成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准职工,而零适应期则备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同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从课程内容和结构双方面着手,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丰富、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起主体式、主动式、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将知识内化并转化为能力。 学生角度:全面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社会化的起点, 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本领。对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高职毕业生,从相对单纯的校园踏入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会产生种种的惶惑和不适。这段时间,尤其需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培养良好的学习认知能力。学习认知能力是个体运用自身的技能与智力,有效地获取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使自身获得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