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的组织管理及建设实践》【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_第1页
《国家精品课程的组织管理及建设实践》【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_第2页
《国家精品课程的组织管理及建设实践》【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_第3页
《国家精品课程的组织管理及建设实践》【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_第4页
《国家精品课程的组织管理及建设实践》【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课程的组织管理及建设实践 第一部分 组织与管理 第二部分 建设与实践 第一部分 组织与管理 一、学院简介 二、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一、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1979年,建校; 1984年,隶属解放军总后勤部; 1991年,承担原国家教委高职教育试点任务 ,探索出了以“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为主要内涵的“ 邢台模式 ”; 1997年,国内第一所以“ 职业技术学院 ”命名; 2002年,划归河北省教育厅管理; 2006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首批 28所“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2009年, 12门国家级 、 20门省级、 30余门校级精品课程 2009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 项目验收。 一、学院简介 一、学院简介 课程建设历程: 第一阶段 课程体系改革 ( 19911994) 第二阶段 课程改革探索( 19941997) 第三阶段 系统规划课程建设( 2002今) 2002年起系统规划课程建设: 统筹规划、专人负责、明确目标、项目管理 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师资建设、条件支撑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随着河北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展,配合专业建设逐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 制定了 关于全面启动我院精品课程建设的暂行规定 、 课程评估实施细则 ,以及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等课程建设相关文件,把课程建设工作引入更加系统、规范的新阶段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1 统筹规划 明确教务处人员专门负责课程建设 其职责为:制定计划 解读文件 指导建设 组织申报 目的: 领导重视 老师积极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2 专人负责 原则:量力而行、适度超前 目标:五年、三年、一年 分系(部)、分专业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3 明确目标 教研立项:落实建设任务 师资培训:完成建设任务 项目验收:保证建设质量 1994年初,出台 关于我校实施课程建设的暂行规定 ,对课程建设的内容、要求、范围、申报程序、检查、验收、经费、奖惩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以 教学研究立项 的方式启动了高职课程建设工作。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4 项目管理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5 政策支持 三个优先: 课程建设项目立项优先 重点课程对应的理实一体教室建设优先 重点课程组教师进修、培训优先 两种激励 : 评优(名师)、晋职(教授) 奖金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6 资金保障 学院提供重点课程建设经费,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时,对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程给予 10万元( 2)建设经费,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7 师资建设 专职 +兼职(至少有一名企业人员) 教学能力 +实践能力 (国外国内学校三级培训) 职教思想观念、 双师结构 团队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8 条件支撑 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教学做一体) 讲授 模拟 讨论 实际操作 技术支撑 网站、录像 精品课程建设体会之一: 艰难 起步 (不理解、不认可、不动作) 困难 发展 (行政命令、鼓励自愿) 顺利 推进 (积极主动、你争我赶)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起步阶段: 怎么做 想做 学习职教理念、转变课改观念 发展阶段: 做起来 能做 给政策压任务、宽条件给自愿 推进阶段: 做好 做精品 建硬件搭平台、聚全力出精品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体会之二: 校内师资培训是建设课程重要途径 (转变观念、落实任务、遴选重点、建设精品) (三年,四期, 180人) 全面推动课程建设 全校课改成效显著 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二部分 建设与实践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整体设计 四、课程教学实施 五、保障条件建设 六、课程申报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 工学结合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育部教高 200616号文件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 1000门 工学结合 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教高 200616号文件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 如何工作 并为其 职业发展 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胜任工作的 综合职业能力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 2006年 6月我们对装潢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组织了岗位见习,实习后学生结合个人的感受写了见习报告, 35位学生在见习报告中谈了初次工作的感受,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60%以上的学生都提到了 “ 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要想将理论付诸实践还需要在社会上进行磨砺。 ” 公司对新员工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主要是 “ 不要怕吃苦,不要怕被批评,不要推卸责任,要善于与他人沟通 ” 。 缺少对一些与工作对象、设备、材料、加工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缺少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 2006年 6月我们对装潢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组织了岗位见习,实习后学生结合个人的感受写了见习报告, 35位学生在见习报告中谈了初次工作的感受,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60%以上的学生都提到了 “ 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要想将理论付诸实践还需要在社会上进行磨砺。 ” 公司对新员工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主要是 “ 不要怕吃苦,不要怕被批评,不要推卸责任,要善于与他人沟通 ” 。 缺少对一些与工作对象、设备、材料、加工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缺少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 关键能力培养缺失 完整行动模式(完整工作过程) 明确任务 /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检查控制 评定反馈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 明确任务 /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检查控制 评定反馈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 完整行动模式中某些 环节缺失 完整行动模式(完整工作过程) 工学结合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要素 完整行动模式 学习性工作任务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教学团队 教学条件 机制制度 工学结合课程的要求: 能体现 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 ,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生亲自经历 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 学生能够借此获得“ 工作过程知识 ”, 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 胜任某项典型工作任务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为什么开这门课? 让学生学什么? 让学生怎么学? 专业培养什么人 在其职业成长历程中会面对哪些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对应其中哪个典型工作任务 这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任务 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课程定位 如何进行课程定位: 二、课程定位 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 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 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 二、课程定位 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 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二、课程定位 1.交、直流电动机的检修 2.低压电气设备的检修与安装 3.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4.传感器和检测仪表的安装、检修 5.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 6.电气传动装置的检修与调试 7.高压输、配电系统的检修、安装与运行 8.自动化生产设备电气检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 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 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与企业实践专家进行深度访谈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 二、课程定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 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 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序号 课程名称 1 专业核心课程 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 2 电机检修 3 常用电气设备控制与检修 4 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 5 工业信号检测与控制 6 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7 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8 电气传动系统分析与应用 9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检修 10 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 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 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序号 课程名称 14 专业理论课 电路基础 15 机械制图与 CAD 16 模拟电子技术 17 数字电子技术 18 电机拖动及检修 19 半导体变流技术 20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21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 22 自控系统及应用 23 工厂供配电 24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 25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维护 2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7 实践课 常用仪器仪表 28 单片机技术与实训 29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30 变频器应用实训 序号 课程名称 1 专业核心课程 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 2 电机检修 3 常用电气设备控制与检修 4 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 5 工业信号检测与控制 6 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7 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8 电气传动系统分析与应用 9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检修 10 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 能够把任务分解为具体相应的专业技术要求 , 设计制定任务实施方案 , 明确任务实施中的关键要素 , 自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信息与技术资料 , 在任务实施中对所遇到问题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 , 能够对结果和解决方法进行正确总结 、 对比和评价 。 在使用工具 、 设备和电料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 要严格按照电气安装规范 、 安全生产制度操作实施 , 注意团结协作 , 并且自觉保持工作环境卫生 。 学习完本课程后 , 能够正确使用 PLC和解决 PLC一些常见故障问题 。 学生应当能够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设计流程 , 并且能够借助 PLC设计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涉及的工作任务 , 包括: 1 了解相应的 PLC安装规范和工艺要求; 2 掌握小型 PLC控制系统设计或改造的工作方法和步骤; 3 掌握收集 、 查阅 PLC及相关产品资料的渠道和方法; 4 能够使用 PLC设计典型的电机控制电路; 5 会排除解决 PLC输入 、 输出节点故障; 6 会正确设计 PLC输入 、 输出隔离电路; 7 掌握 PLC对传感器信号采集的方法; 8 能够正确实施小型 PLC控制系统的电气安装; 9. 正确填写设备使用 、 故障 、 维修记录 。 二、课程定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 学习目标: 工作分析主要针对 7个要点进行,它们是: 工作过程 工作岗位 工作对象 工具与器材 工作方法 劳动组织 对工作及工作对象的要求 三、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三、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三、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三、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1. PLC 概述 2. PLC 基本组成 3. PLC 工作原理 4. PLC 编程软元件 5. PLC 基本指令系统 6. PLC 顺控指令系统 7. PLC 功能指令系统 8. PLC 外围接口电路 9. PLC 控制系统设计 10. PLC 应用举例 1.楼梯灯 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2.异步电动机启动停止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3.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4.异步电动机星角启动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5.自动往返可逆运行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6.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7.自动生产线 LED数码显示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8.自动生产线声光报警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9.自动装车上料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0.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1.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2.物料自动分拣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3.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4.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三、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 工学结合课程 学科体系课程 知识 a 知识 b 知识 c 知识 d 知识 知识 e 任务 a 任务 任务 e 任务 d 任务 b 任务 c 章节 学习情境 三、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课业学习包: 三、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 任务 a 任务 b 任务 c 任务 d 任务 e 任务 f 任务 知识 a 知识 c 知识 知识 f 知识 e 知识 d 任务引领式教学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 目标 任务主线 学生主体 课业文本 +校本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