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毕业实践任务书-12. 毕业设计论文-2摘要-3第一章 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3第一节 制动系统的分类-3第二节 制动系统的组成-4第三节 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9第二章 汽车制动系的维护与诊断-10 第一节 汽车制动系的日常保养-10 第二节 汽车制动系的故障诊断-11第三节 典型车型案例分析-14第三章 汽车制动系技术的发展趋势-153.结论-164.致谢-175.参考献文-186.附录-19各个章节的题目待定浅谈汽车制动系统摘要: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汽车制动系统种类很多,形式多样。传统的制动系统结构型式主要有机械式、气动式、液压式、气液混合式。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都一样,都是利用制动装置,用工作时产生的摩擦热来逐渐消耗车辆所具有的动能,以达到车辆制动减速,或直至停车的目的。伴随着节能和清洁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汽车动力系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很多新的结构型式和功能形式。新型动力系统的出现也要求制动系统结构型式和功能形式发生相应的改变。文章的内容变了 摘要也要相应的变化关键词:制动系统 制动系 制动器第1章 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制动系统。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对汽车起制动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车上且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而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车上必须装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实现上述功能。第1节 制动系统分类一按功用分:行车制动系驻车制动系辅助制动系(1)行车制动系是由驾驶员用脚来操纵的,故又称脚制动系。它的功用是使正在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2)驻车制动系是由驾驶员用手来操纵的,故又称手制动系。它的功用是使已经停在各种路面上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3)第二制动系在行车制动系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一套装置。在许多国家的制动法规中规定,第二制动系也是汽车必须具备的。(4)辅助制动系经常在山区行驶的汽车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汽车,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减轻行车制动系性能的衰退及制动器的磨损,用以在下坡时稳定车速。 二按制动能量传输分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1)供能装置:包括供给、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动介质状态的各种部件 (2)控制装置:产生制动动作和控制制动效果各种部件,如制动踏板 (3)传动装置:包括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如制动主缸、轮缸 (4)制动器: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部件。 三按回路多少分:单回路制动系双回路制动系 四按能源分:人力制动系动动力制动系伺服制动系 图11- 前轮盘制动器;2-制动总泵;3-真空助力器;4-制动踏板机构;5-后轮鼓式制动;6-制动组合图和说明要组合在一起,放在合适的位置。图的说明在下面;表的表头在上面阀;7-制动警示灯(1)人力制动系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的制动能源的制动系。 (2)动力制动系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制动系。 (3)伺服制动系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 第2节 制动系统的组成下图1给出了一种轿车典型制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制动系统一般由制动操纵机构和制动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制动操作机构图2 1-套;2-密封套;3-第一活塞;4-盖;5-防动圈;6、13-密封圈7-垫片;8-挡片;9-第二活塞;10-弹簧;11-缸体;12-第二工作室14、15-进油孔;16-定位圈;17-第一工作室;18-补偿孔;19-回油孔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如图中的2、3、4、6,以及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1) 制动主缸图3 1-防尘罩;2-活塞;3-皮碗4缸体;5-弹簧;6-顶块制动主缸分单腔和双腔两种,分别用于单回路和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图2所示为一汽奥迪100型轿车双回路液压系统中的串联式双腔制动主缸。缸体11内部装有两个活塞3和9,将主缸内腔分为两个工作腔12和17.第一工作腔17及于有前轮盘式制动器轮缸相通,还经感载比例阀与左后轮鼓式制动器轮缸相通。第二工作腔12也有两条通路,一是通往左前轮盘式制动器轮缸;一是经感载比例阀通往右后轮鼓式制动器轮缸,每套管路的工作腔又分别通过补偿孔18和回油孔19与储油罐相通。第二活塞9两端均承受弹簧力,但左弹簧张力小于右弹簧张力,故主缸不工作时,第二活塞由右端弹簧保持在正确的初始位置,使补偿孔和进油孔与缸内相通。第一活塞3在左端弹簧作用下,压靠在1上,使其处于补偿孔18和回油孔19之间的位置。密封套2用来防止主缸漏油。此外每个活塞上都装有密封套,以便两腔建立油压并保证密封。(2)制动轮缸制动轮缸的功用是将液体压力转变为制动蹄张开的机械推力。制动轮缸有单活塞和双活塞式两种。单活塞式制动轮缸主要用于双领蹄式和双从领蹄式制动器,而双活塞式制动轮缸应用较广,即可用于领从蹄式制动器,又可用于双向领从蹄式制动器及自增力式制动器。图3所示为双活塞式制动轮缸示意图。在缸体4内部装有两个活塞2,两个皮碗3装在两个活塞2的端面以实现油腔的密封,弹簧5保持皮碗、活塞、制动蹄的紧密外,还可以防止水分进入,以免活塞与缸体生锈卡死。制动时,来自制动主缸的制动液经油管接头进入油孔进入两活塞之间的油腔,将活塞向外推开,通过顶块6推动制动蹄。二、制动器 (一)制动器概述 一般制动器都是通过其中的固定元件对旋转元件施加制动力矩,使后者的旋转角速度降低,同时依靠车轮与地面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车轮的制动力以使汽车减速。凡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的制动器都成为摩擦制动器。 旋转元件固装在车轮或半轴上,即制动力矩直接分别作用于两侧车轮上的制动器称为车轮制动器。旋转元件固装在传动系的传动轴上,其制动力矩经过驱动桥再分配到两侧车轮上的制动器称为中央制动器。(二)制动器分类图4领从蹄式制动器受力示意图制动器主要分为两类:鼓式制动和盘式制动。1. 鼓式制动器(1)领从蹄式制动器,如图4所示。下图为示意图,设汽车前进时制动鼓旋转方向(这称为制动鼓正向旋转)如图中箭头所示。沿箭头方向看去,制动蹄1的支承点3在其前端,制动轮缸6所施加的促动力作用于其后端,因而该制动蹄张开时的旋转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同。具有这种属性的制动蹄称为领蹄。与此相反,制动蹄2的支承点4在后端,促动力加于其前端,其张开时的旋转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反。具有这种属性的制动蹄称为从蹄。当汽车倒驶,即制动鼓反向旋转时,蹄1变成从蹄,而蹄2则变成领蹄。这种在制动鼓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都有一个领蹄和一个从蹄的制动器即称为领从蹄式制动器。如图4所示,制动时两活塞施加的促动力是相等的。制动时,领蹄1和从蹄2在促动力FS的作用下,分别绕各自的支承点3和4旋转到紧压在制动鼓5上。旋转着的制动鼓即对两制动蹄分别作用着法向反力N1和N2,以及相应的切向反力T1和T2,两蹄上的这些力分别为各自的支点3和4的支点反力Sl和S2所平衡。可见,领蹄上的切向合力Tl所造成的绕支点3的力矩与促动力FS所造成的绕同一支点的力矩是同向的。所以力T1的作用结果是使领蹄1在制动鼓上压得更紧从而力T1也更大。这表明领蹄具有增势作用。相反,从蹄具有减势作用。故二制动蹄对制动鼓所施加的制动力矩不相等。倒车制动时,虽然蹄2变成领蹄,蹄1变成从蹄,但整个制动器的制动效能还是同前进制动时一样。 在领从式制动器中,两制动蹄对制动鼓作用力N1和N2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因此在制动过程中对制动鼓产生一个附加的径向力。1-制动蹄制2-动轮缸 3-支承销 4-制动鼓凡制动鼓所受来自二蹄的法向力不能互相平衡的制动器称为非平衡式制动器。图5单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受力图(2)单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如图5在制动鼓正向旋转时,两蹄均为领蹄的制动器称为双领蹄式制动器,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双领蹄式制动器与领从蹄式制动器在结构上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双领蹄式制动器的两制动蹄各用一个单活塞式轮缸,而领从蹄式制动器的两蹄共用一个双活塞式轮缸;二是双领蹄式制动器的两套制动蹄、制动轮缸、支承销在制动底板上的布置是中心对称的,而领从蹄式制动器中的制动蹄、制动轮缸、支承销在制动底板上的布置是轴对称布置的。 (3)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如图6。图6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图1.制动轮缸 2.制动蹄 3.活塞 4.制动鼓无论是前进制动还是倒车制动,两制动蹄都是领蹄的制动器称为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下图是其结构示意图器。与领从蹄式制动器相比,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在结构上有三个特点,一是采用两个双活塞式制动轮缸;二是两制动蹄的两端都采用浮式支承,且支点的周向位置也是浮动的;三是制动底板上的所有固定元件,如制动蹄、制动轮缸、回位弹簧等都是成对的,而且既按轴对称、又按中心对称布置。 图7是一种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的具体结构。图7 1.制动鼓 2.制动轮缸 3.制动底板 4、8.制动蹄 5.回位弹簧 6.调整螺母 7.可调支座 9.支座前进制动时,所有的轮缸活塞都在液压作用下向外移动,将两制动蹄4和8压靠到制动鼓1上。在制动鼓的摩擦力矩作用下,两蹄都绕车轮中心O朝箭头所示的车轮旋转方向转动,将两轮缸活塞外端的支座9推回,直到顶靠到轮缸端面为止。此时两轮缸的支座9成为制动蹄的支点,制动器的工作情况便同图d-zd-05所示的制动器一样。倒车制动时,摩擦力矩的方向相反,使两制动蹄绕车轮中心O逆箭头方向转过一个角度,将可调支座7连同调整螺母6一起推回原位,于是两个支座7便成为蹄的新支承点。这样,每个制动蹄的支点和促动力作用点的位置都与前进制动时相反,其制动效能同前进制动时完全一样。(4)双从蹄式制动器,如图8。图8 双从蹄式制动器示意图1.支承销 2.制动蹄 3.制动轮缸 4.制动鼓前进制动时两制动蹄均为从蹄的制动器称为双从蹄式制动器,其结构示意图见下图:这种制动器与双领蹄式制动器结构很相似,二者的差异只在于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的相对运动方向不同。虽然双从蹄式制动器的前进制动效能低于双领蹄式和领从蹄式制动器,但其效能对摩擦系数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小,即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稳定性。 双领蹄、双向双领蹄、双从蹄式制动器的固定元件布置都是中心对称的。如果间隙调整正确,则其制动鼓所受两蹄施加的两个法向合力能互相平衡,不会对轮毂轴承造成附加径向载荷。因此,这三种制动器都属于平衡式制动器。 (5)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如图9所示。图9 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的前进制动效能不仅高于领从蹄式制动器,而且高于双领蹄式制动器。倒车时整个制动器的制动效能比双从蹄式制动器的效能还低。(6)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如图10所示。本田-王冠后轮制动器;多用于轿车后轮,兼充当驻车制动器。缺点:自增力制动器的效能对摩擦系数的依赖性大,效能的热稳定性差。制动力矩的增长在某些情况下过于急速。图10 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小结 以上介绍的各种鼓式制动器各有利弊。就制动效能而言,在基本结构参数和轮缸工作压力相同的条件下,自增力式制动器由于对摩擦助势作用利用得最为充分而居首位,以下依次为双领蹄式、领从蹄式、双从蹄式。但蹄鼓之间的摩擦系数本身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随制动鼓和摩擦片的材料、温度和表面状况(如是否沾水、沾油,是否有烧结现象等)的不同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自增力式制动器的效能对摩擦系数的依赖性最大,因而其效能的热稳定性最差。 在制动过程中,自增力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增长在某些情况下显得过于急速。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多用于轿车后轮,原因之一是便于兼充驻车制动器。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只用于中、轻型汽车的前轮,因倒车制动时对前轮制动器效能的要求不高。双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虽然最低,但却具有最良好的效能稳定性,因而还是有少数华贵轿车为保证制动可靠性而采用(例如英国女王牌轿车)。领从蹄制动器发展较早,其效能及效能稳定性均居于中游,且有结构较简单等优点,故目前仍相当广泛地用于各种汽车。 2.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概述: 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被称为制动盘。如图11。图11 盘式制动器结构图其固定元件则有着多种结构型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面积不大的摩擦块与其金属背板组成的制动块,每个制动器中有24个。这些制动块及其促动装置都装在横跨制动盘两侧的夹钳形支架中,总称为制动钳。这种由制动盘和制动钳组成的制动器称为钳盘式制动器。另一类固定元件的金属背板和摩擦片也呈圆盘形,制动盘的全部工作面可同时与摩擦片接触,这种制动器称为全盘式制动器。钳盘式制动器过去只用作中央制动器,但目前则愈来愈多地被各级轿车和货车用作车轮制动器。全盘式制动器只有少数汽车(主要是重型汽车)采用为车轮制动器。这里只介绍钳盘式制动器。钳盘式制动器又可分为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两类。 定钳盘式制动器,如图12。制动时,制动油液由制动总泵(制动主缸)经进油口进入钳体中两个相通的液压腔中,将两侧的制动块压向与车轮固定连接的制动盘,从而产生制动。 这种制动器存在着以下缺点:油缸较多,使制动钳结构复杂;油缸分置于制动盘两侧,必须用跨越制动盘的钳内油道或外部油管来连通,这使得制动钳的尺寸过大;热负荷大时,油缸和跨越制动盘的油管或油道中的制动液容易受热汽化浮钳盘式制动器,如图13。钳体2通过导向销6与车桥7相连,可以相对于制动盘1轴向移动。制动钳体只在制动盘的内侧设置油缸,而外侧的制动块则附装在钳体上。图12 定钳盘式制动器 制动时,液压油通过进油口5进入制动油缸,推动活塞4及其上的摩擦块向右移动,并压到制动盘上,并使得油缸连同制动钳体整体沿销钉向左移动,直到制动盘右侧的摩擦块也压到制动盘上夹住制动盘并使其制动。 盘式制动器小结: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有以下优点:图13 1.制动盘 2.制动钳体 3.摩擦块 4.活塞 5.进油口 6.导向销 7.车桥一般无摩擦助势作用,因而制动器效能受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即效能较稳定;浸水后效能降低较少,而且只须经一两次制动即可恢复正常;在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和质量一般较小;制动盘沿厚度方向的热膨胀量极小,不会象制动鼓的热膨胀那样使制动器间隙明显增加而导致制动踏板行程过大;图13 浮钳盘式制动器较容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其他保养修理作业也较简便。对于钳盘式制动器而言,因为制动盘外露,还有散热良好的优点。盘式制动器不足之处是效能较低,故用于液压制动系统时所需制动促动管路压力较高,一般要用伺服装置。 目前,盘式制动器已广泛应用于轿车,但除了在一些高性能轿车上用于全部车轮以外,大都只用作前轮制动器,而与后轮的鼓式制动器配合,以期汽车有较高的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在货车上,盘式制动器也有采用,但离普及还有相当距离。第3节 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利用与车身(或车架)相连的非旋转元件和与车轮(或传动轴)相连的旋转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来阻止车轮的转动或转动的趋势。 可用图14所示的一种简单的液压制动系统示意图来说明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动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4 1.制动踏板 2.推杆 3.主缸活塞 4.制动主缸 5.油管 6.制动轮缸 7.轮缸活塞 8.制动鼓 9.摩擦片 10.制动蹄 11.制动底板 12.支承销 13.制动蹄回位弹簧 一个以内圆面为工作表面的金属制动鼓固定在车轮轮毂上,随车轮一同旋转。在固定不动的制动底板上,有两个支承销,支承着两个弧形制动蹄的下端。制动蹄的外圆面上装有摩擦片。制动底板上还装有液压制动轮缸,用油管5与装在车架上的液压制动主缸相连通。主缸中的活塞3可由驾驶员通过制动踏板机构来操纵。 当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使活塞压缩制动液时,轮缸活塞在液压的作用下将制动蹄片压向制动鼓,使制动鼓减小转动速度,或保持不动。 第二章 汽车制动系的维护与诊断第1节 汽车制动系的日常保养制动液:通常制动液的维护周期为2年或者4.8万km。关于制动液的推荐维护周期,欧洲制造商笼统地定为几年;而日本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则在其车主手册中一般都有详细的描述。对于具有防抱死ABS功能的制动系,及时地补充制动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其蓄能器中灰尘和湿气的污染会导致价格不菲的阀体发生故障,并由此埋下安全隐患。 当车主发现制动力衰弱时,可以使用制动液湿度测试纸辅助分析故障原因是否因制动液缺损所致。如果该故障的根源为制动液不足,必须及时补充足量的制动液。由制动液储液罐通风口处正常渗入(或当储液罐盖打开时非正常进入)的湿气和灰尘缩短了制动液的维护周期。在对制动液进行维护的同时,切不可疏忽车轮制动部分。刹车垫、制动鼓、旋转体及制动钳:当前驱车辆主领潮流时,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对担当了2/3制动任务的前轮制动系进行科学有效的维护。现在,由于各种后驱车、全驱车、货车和SUV遍地开花,人们“重前轻后”的传统观念已经在逐步改变。逐渐取代石棉衬片的半金属刹车垫将导致旋转体全表面的严重磨损。对车轮制动部件或刹车垫的检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从两边目测一下前轮刹车垫中间点的磨损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制动钳的开口距离恰好能够让您看到两边的刹车垫,也并不等于就可以得心应手、畅通无阻地操作了。此外,由于制动器防护罩的普及应用,使得旋转体与刹车垫的接触面被多重遮挡、难以察看。至于采用盘式制动的后轮,那更是深藏不露,令人难窥其貌。通常,只有系统出现明显泄漏时,我们才会着重检查制动液的密封性。其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传统的静态检查(即原地静态查找泄漏点)和动态检查(即检查制动过程中的密封状况)。无论如何,当车辆制动系维护后续驶里程达到4.8万km时,便需要对车辆的制动系进行一次全面的专业维护。制动旋转体上的轻微划痕并无大碍。不过由于紧固螺母拧紧力不均和制动旋转体厚度不均而导致旋转体的过度磨损将严重影响制动性能。为了减轻重量,许多旋转体采用了非常规结构尺寸,从而难以满足部分机床加工夹持的基本要求。如果您发现某一旋转体已经过加工,那么请按照同一车轴上第二只旋转体的尺寸对其进行更换。理论上,可以仅更换一只旋转体,但是为了获得最佳的制动平衡效果,还是建议同时更换同一车轴上的两只旋转体。该建议同样也适用于后轮制动鼓。在制动过程中,通过感受制动钳活塞的回复运动,便可以完成制动钳关键功能的自动检查工作。如果制动钳活塞回位不顺,请更换一只新的制动钳;如果要泄放或充注制动液,请确认泄放阀可以正常打开;如果泄放阀凝结,请更换为新的制动钳。如果石棉衬片已经磨损了3.175mm,此时即使在轻载负荷下,其安全续驶里程也已经很有限了。另外,如果此时需要进行中高负荷的刹车,该磨损衬片衰弱的制动力必将使行车的安全性大打折扣。一些后轮盘式制动的后驱车采用了帽式旋转体,该帽式旋转体还充当了驻车制动鼓。有很多车主常常忽略取消驻车制动便直接驱动汽车,其旋转体和制动蹄进行直接的金属-金属摩擦,结果必将导致旋转体、刹车垫和制动蹄发生严重磨损。第2节 汽车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一、制动效能不良 现象:汽车行驶中制动时,制动减速度小,制动距离长。 原因: 1.总泵有故障。 2.分泵有故障。 3.制动器有故障。 4.制动管路中渗入空气。 诊断: 液压制动系统产生制动效能不良的原因,一般可根据制动踏板行程(俗称高、低)、踏制动踏板时的软硬感觉、踏下制动踏板后的稳定性以及边疆多脚制动时踏板增高度来判断。 1.一般制动时踏板高度太低、制动效能不良。如连续两脚或几脚制动,踏板高度随这增高且制动效能好转,说明制动鼓与磨擦片或总泵活塞与推杆的间隙过大。 2.维持制动时,踏板的高度若缓慢或迅速下降,说明制动管路某处破裂、接头密闭不良或分泵皮碗密封不良,其回位弹簧过软或折断,或总泵皮碗、皮圈密封不良,回油阀及出油阀不良。可首先踏下制动踏板,观察有无制动液渗漏部位。若外部正常,则应检查分泵或总泵故障。 3.连续几脚制动时,踏板高度仍过低,且在第二脚制动后,感到总泵活塞未回位,踏下制动踏板即有总泵推杆与活塞碰击响声,是总泵皮碗破裂或其连续几脚,回位弹簧太软。 4.连续几脚制动时踏板高度稍有增高,并有弹性感,说明制动管路中渗入了空气。 5.连续几脚,踏板均被踏到底,并感到踏板毫无反力,说明总泵储液室内制动液严重亏损。 6.连续几脚制动时,踏板高度低而软,是总进油孔中储液室螺塞通气孔堵塞。 7.一脚或两脚制动时,踏板高度适当,但太硬制动效能不良。应检查各轮磨擦片与鼓的间隙是否太小中高速不当。若间隙正常,则检查鼓壁与磨擦片表面状况。如正常,再检查制动蹄弹簧是否过硬,总泵或分泵皮碗是否发胀,活塞与缸壁配合是否松旷。如均正常,则应进而检查制动软管是否老化不畅通。 二、制动突然失灵 现象:汽车在行驶中,一脚或连续几脚制动,制动踏板均被踏到底,制动突然失灵。 原因: 1.总泵内无制动液。 2.总泵皮碗破损或踏翻。 3.分泵皮碗破损或踏翻。 4.制动管路严重破裂或接头脱节。 诊断: 发生制动失灵的故障,应立即停车检查。首先观察有无泄漏制动液处。如制动总泵推杆防尘套处制动液处。如制动总泵推杆防尘套处制动液漏流严重,多属总泵皮碗踏翻或严惩损坏。如某车轮制动鼓边缘有大量制动液,说明该轮分泵皮碗压翻或严重损坏。管路渗漏制动液一般明显可见。若无渗漏制动液现象,则应检查总泵储液室内制动液是否充足。 三、制动发咬 现象:踏下制动踏板时感到既高又硬或没有自由行程,汽车起步困难或行驶费力。 原因: 1.制动踏板没有自由行程或其回位弹簧脱落、折断或过软。 2.踏板轴锈滞加位困难。 3.总泵皮碗、皮圈发胀或活塞变形或被污物卡住。 4.总泵活塞回位弹簧过软、折断,皮碗发胀堵住回油孔或回油孔被污物堵塞。 5.制动蹄磨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小。 6.制动蹄回位弹簧过软、折断。 7.制动蹄在支承销上下能自由转动。 8.分泵皮碗胀大、活塞变形或有污物粘住。 9.制动管凹瘪、堵塞,使回油不畅。 10.制动液太脏,粘度太大,使回油困难。 诊断: 放松制动踏板后,全部或个别车轮仍有制动作用,即表明制动发咬。行车中出现制动发咬,若各轮制动鼓均过热,表明总泵有故障。若个别制动鼓过热,则属于该轮制动器工作不良。 若故障在总泵时,应先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若无自由行程,一般为总泵推杆与活塞的间隙过小或没有间隙。若自由行程正常,可拆下总泵储液室螺塞,踏抬制动踏板,观察回油情况。如不回油,为回油孔堵塞。如回油缓慢,可检查制动液是否太脏、粘度太大。如制动液清纯,则总泵皮碗、皮圈可能发胀或其回位弹簧过软,应分解总泵检查。 若故障在个别车轮制动器发咬,可架起该车轮,旋松分泵放气螺钉,如制动液随之急速喷出且车轮即刻转动自如,说明该轮制动管路堵塞,分泵未能回油。如转动该轮仍发咬,可检查制动蹄磨擦片与制动鼓间隙是否太小。若上述均正常,则应检查分泵活蹇以碗及制动蹭回位弹簧的情况。 四、制动跑偏(单边) 现象:汽车制动时,向一边偏斜。 原因: 1.两前轮制动鼓与磨擦片的间隙不一,两前轮磨擦片的接触面积相差太大,两前轮磨片的质量不同,两前轮制动鼓内径相差过多,两前轮制动蹄回位弹簧弹力不等。 2.前轮某侧分泵活塞与缸筒摩擦过甚,某侧前轮分泵有空气,软管老化或分泵皮碗不良或前轮某侧制动鼓失圆,两前轮胎气压不一致,某侧前轮磨擦片油污、水湿、硬化、铆钉外露。 3.两前轮制动蹄支承销偏心套磨损程度不一。 4.两后轮有上述前三条故障的。 5.车架变形、前轴移位、前束不合要求、转向机构松旷及两前钢板弹簧弹力不等。 诊断: 检查时先通过路试制动,根据轮胎拖印查明制动效能不良的车轮予以检修。拖印短或没有拖印的车轮即为制动效能不良。可先检视该轮制动管路是否漏油,轮胎气压是否充足。若正常,可高速磨擦片与制动鼓间隙。如仍无效,可查分泵是否渗入空气。若无空气渗入,即拆下制动鼓,按原因逐一检查制动器各部件。如也正常,说明故障不在制动系 应检查车架或前轴的技术状况及转向机构情况。如有制动试验台检查更为方便,看哪个车轮制动力小,即为不良的车轮。 关于桑塔纳这类车辆的制动系统,也是液压制动。但都是钳式制动机构,如若出现故障,则应检查踏板自由行程、制动贮液罐的制动液面高度、制动片的厚度,检查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制动压力等是否合乎要求。第3节 典型车型案例分析故障实例 1 :奥迪 100 轿车重载制动不灵 故障现象:一辆奥迪 100 轿车低速行驶时制动正常,但重载、高速行驶时,制动力显得不足,表现为制动失灵。 故障诊断与排除:奥迪 100 轿车装有感载比例阀,其作用是使制动力随汽车实际载荷的增减而成比例的增减。从故障现象分析,制动力不能随载荷增加而增加,极有可能为感载比例阀失效。经检查,感载比例阀活塞缸密封良好;用手起杠杆末端,有发涩、卡滞感;进一步检查发现下导向柱赃污严重,上导向柱花键轴有锈迹;用弹簧测力计检查,发现杠杆末端架上的拉力弹簧弹力不足。对此,拆下感载比例阀导向柱进行清洗、除锈,并换上一根新的拉力弹簧。试车,故障排除。 故障实例 2 :丰田皇冠制动效能不良 故障现象:一辆丰田皇冠 SM112 轿车双管路真空助力系统,先是助力制动不明显,后发展至踩下制动踏板后,踏板突然向上反弹,踩踏板时感觉踏板变重,且制动力不大。 故障分析:真空助力制动系统踏板反弹、制动效能差的主要原因为:液压系统进入大量空气或制动主缸内高压制动液窜回低压油路。 故障排除:首先进行排气,制动效果不明显。于是分解制动主缸,其内壁无过量磨损、沟槽、刮痕现象,但前后活塞皮碗磨损严重,整圈脱落,这样,制动时高压制动液窜回低压油腔,将已经前移的主缸后活塞推回,导致制动踏板反弹。还发现主缸内活塞回位弹簧过软,这样在制动油压增大时,会使活塞歪斜,加剧了窜油现象。更换前后活塞皮碗基活塞回位弹簧,故障排除。故障实例 3 :切诺基吉普车在进行制动时,发动机会熄火。故障现象:一辆北京切诺基吉普车行驶到 90000km 后,踩制动踏板时,发动机会熄火。故障分析与排除:北京 213 切诺基制动时出现发动机熄火现象,应检查制动系统与发动机相关联的部件,即真空助力器。拆卸检查真空助力器,发现单向阀损坏,这样,踩制动踏板时,单向阀关闭不严,外界空气进入进气歧管,使混合气变稀,造成发动机熄火。更换单向阀,故障排除。第3章 汽车制动系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个发展趋势放在前面绪论中更好。图片?BBW是未来制动控制系统的L发展方向。全电制动不同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因为其传递的是电,而不是液压油或压缩空气,可以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全电制动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a)电制动器。其结构和液压制动器基本类似,有盘式和鼓式两种,作动器是电动机; b)电制动控制单元(ECU)。接收制动踏板发出的信号,控制制动器制动;接收驻车制动信号,控制驻车制动;接收车轮传感器信号,识别车轮是否抱死、打滑等,控制车轮制动力,实现防抱死和驱动防滑。由于各种控制系统如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自动变速系统,无级转向系统,悬架系统等的控制系统与制动控制系统高度集成,所以ECU还得兼顾这些系统的控制; c)轮速传感器。准确、可*、及时地获得车轮的速度; d)线束。给系统传递能源和电控制信号; e)电源。为整个电制动系统提供能源。与其他系统共用。可以是各种电源,也包括再生能源。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这种全电路制动系统具有其他传统制动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优点: a)整个制动系统结构简单,省去了传统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油箱、制动主缸、助力装置。液压阀、复杂的管路系统等部件,使整车质量降低; b)制动响应时间短,提高制动性能; c)无制动液,维护简单; d)系统总成制造、装配、测试简单快捷,制动分总成为模块化结构; e)采用电线连接,系统耐久性能良好; f)易于改进,稍加改进就可以增加各种电控制功能。 全电制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给制动控制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将来的车辆智能控制提供条件。但是,要想全面推广,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驱动能源问题。采用全电路制动控制系统,需要较多的能源,一个盘式制动器大约需要1kW的驱动能量。目前车辆12V电力系统提供不了这么大的能量,因此,将来车辆动力系统采用高压电,加大能源供应,可以满足制动能量要求,同时需要解决高电压带来的安全问题。 其次是控制系统失效处理。全电制动控制系统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制动失效的处理。因为不存在独立的主动备用制动系统,因此需要一个备用系统保证制动安全,不论是ECU元件失效,传感器失效还是制动器本身、线束失效,都能保证制动的基本性能。实现全电制动控制的一个关键技术是系统失效时的信息交流协议,如TTP/C。 系统一旦出现故障,立即发出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符合法规最适合的方法是多重通道分时区(TDMA),它可以保证不出现不可预测的信息滞后。TTP/C协议是根据TDMA制定的。第三是抗干扰处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各种干扰信号,如何消除这些干扰信号造成的影响,存在多种抗干扰控制系统,基本上分为两种:即对称式和非对称式抗干扰控制系统。 对称式抗干扰控制系统是用两个相同的CPU和同样的计算程序处理制动信号。非对称式抗干扰控制系统是用两个不同的CPU和不一样的计算程序处理制动信号。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另外,电制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如何实现模块化,以适应不同种类的车型需要;如何实现底盘的模块化,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只有将制动、悬架、导航等系统综合考虑进来,从算法上模块化,建立数据总线系统,才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控制系统。 电制动控制系统首先用在混合动力制动系统车辆上,采用液压制动和电制动两种制动系统。这种混合制动系统是全电制动系统的过渡方案。由于两套制动系统共存,使结构复杂,成本偏高。 结论在车辆模块化、集成化、电子化、车供能源的高压化的趋势驱动下,车辆制动系统也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很多汽车和零部件厂商都进行了电制动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博世、西门子、特维斯等公司已经研制出一些试验成果,电制动系统必将取代传统制动系统,汽车底盘进一步一体化、集成化,制动系统性能也会发生质的飞跃。此次毕业设计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尝试,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汽车制动系统资料后,使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制动系统的相关知识,这对我设计的课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此次设计并不能称得上是最完美的作品,但至少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或克服汽车制动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我大学三年学习情况的一次检验,使我受益匪浅。致 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非常感谢王桂荣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王遂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检修.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 石湘龙,张力军,汽车维修故障诊断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北京汽车,2004,06期 3 朱为国,汽车制动过程时间的分析J.北京汽车,2006年02期4 胡光辉,汽车故障诊断技术.2009年02期 5 葛郢汉,汽车驱动轮的防滑转控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6 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 粟利萍,汽车实用英语,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 麻友良主编.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武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参考文献是自己参考的论文 不是照搬别人的)附 录外文翻译Automobile Brake System The braking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 in cars. If the brakes fail, the result can be disastrous. Brakes are actually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which convert the kinetic energy (momentum) of the vehicle into thermal energy (heat).When stepping on the brakes, the driver commands a stopping force ten times as powerful as the force that puts the car in motion. The braking system can exert thousands of pounds of pressure on each of the four brakes.Two complete independent braking systems are used on the car. They are the service brake and the parking brake.The service brake acts to slow, stop, or hold the vehicle during normal driving. They are foot-operated by the driver depressing and releasing the brake pedal.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brake is to hold the vehicle stationary while it is unattended. The parking brake is mechanically operated by when a separate parking brake foot pedal or hand lever is set. The brake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basic components: the “master cylinder” which is located under the hood, and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brake pedal, converts driver foots mechanical pressure into hydraulic pressure. Steel “brake lines” and flexible “brake hoses” connect the master cylinder to the “slave cylinders” located at each wheel. Brake fluid, specially designed to work in extreme conditions, fills the system. “Shoes” and “pads” are pushed by the slave cylinders to contact the “drums” and “rotors” thus causing drag, which (hopefully) slows the car.The typical brake system consists of disk brakes in front and either disk or drum brakes in the rear connected by a system of tubes and hoses that link the brake at each wheel to the master cylinder (Figure).Basically, all car brakes are friction brakes. When the driver applies the brake, the control device forces brake shoes, or pads, against the rotating brake drum or disks at wheel. Friction between the shoes or pads and the drums or disks then slows or stops the wheel so that the car is braked. In most modern brake systems (see Figure 15.1), there is a fluid-filled cylinder, called master cylinder, which contains two separate sections, there is a piston in each section and both pistons are connected to a brake pedal in the drivers compartment. When the brake is pushed down, brake fluid is sent from the master cylinder to the wheels. At the wheels, the fluid pushes shoes, or pads, against revolving drums or disks.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stationary shoes, or pads, and the revolving drums or disks slows and stops them. This slows or stops the revolving wheels, which, in turn, slow or stop the car.The brake fluid reservoir is on top of the master cylinder. Most cars today have a transparent r reservoir so that you can see the level without opening the cover. The brake fluid level will drop slightly as the brak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活动1 用计算机学习和娱乐(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闽教版
-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获奖教案
-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1.1相交与平行教学设计
-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 文化节安全工作协调计划
-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交流会方案
- 农业生产噪音控制与生态保护技术措施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家长指导计划
- 防突知识培训
- 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实施方案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2025-2030中国煤焦油杂酚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新版食品安全法培训课件
- 2025年高考物理专项复习:电磁感应综合题
-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件(共26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2020-2025年中国辽宁省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安全车辆测试题及答案
- (二模)咸阳市2025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高校教资《高等教育法规》核心备考题库(含典型题、重点题)
- 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七年级数学试题(含答案)
- 劳务派遣劳务外包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