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启示毕业论文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启示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言 1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 1 1 选题背景 1 1 1 2 选题意义 1 1 2 文献综述 1 1 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3 第二章 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4 2 1 中国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4 2 1 1 中国主要出口产品 4 2 1 2 出口对象国较为集中 4 2 2 印度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4 2 2 1 印度主要出口的纺织品产品 4 2 2 2 印度纺织品出口分析 4 第三章 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6 3 1 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析 6 3 1 1 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6 3 1 2 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7 3 2 贸易专业化指数比较分析 8 3 2 1 中国对外贸易专业化指数 8 3 2 2 印度对外贸易专业化指数 8 3 3 显示性比较优势比较分析 9 3 3 1 中国显示性比较优势 9 3 3 2 印度显示性比较优势 10 第四章 从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得到的启示 11 目 录 4 1 宏观政府层面的启示 11 4 2 中观行业协会层面的启示 11 4 2 1 形成产业链 11 4 2 2 扩大对外投资 12 4 3 微观纺织企业层面的启示 12 4 3 1 提高技术产能 12 4 3 2 创造品牌意识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第一章 绪言 1 1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纺织业包含的商品繁多 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纺织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我 国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 纺织品的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 它在我国一年的财政收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些年来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增强 其他国家在纺织品出口贸易上的崛起以及在 世界纺织品贸易中所占据的地位也在逐步的增强 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国家纺织品出口业 的崛起虽不至于赶超我国 但也从不同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近些年的贸易壁 垒 反侵销案件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原材料物价的提升等等都给 我国的纺织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以印度的势头为例 印度为世界上第五大服装出口 国 其纺织品服装业的出口也给其国家带来了非同小可的收益 印度在纺织业上发展迅 速 中印两国国情也较为相似 纺织业是两个国家的重点行业 本文就以中印两国的纺 织品贸易竞争力作探讨 从两国的发展现状 显示性比较优势等发面着手一一比较 并 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如何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竞争力 1 1 2 选题意义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 我国纺织业出口已不可避免受到来自印度的竞 争 随着中国比较优势的逐渐显弱 印度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如何提升竞争力已然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 对于中印纺织品贸易的研究 国内的学者分为两派 各自持有各自的不同观点 一 方的学者认为随着国际市场份额的掠夺 中国和印度将会有一场恶战 而另一方的学者 认为随着国际市场的共有化 两国将会迎来合作共赢 双方取得互利的局面 那么 在 我国的纺织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竞争之际 我国纺织品业哪些方面受到威胁 印 度纺织品哪些方面优于我国 如何能缩小他国纺织品优势呢 文章就双方观点以及中印 纺织品贸易现状 中印纺织贸易产品种类 两国纺织业各自存在的利弊空间等进行讨论 与谏言 提出论点与策略 试图给将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1 21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 我国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 随着其他国家纺织业的发展 以印 度等国为主的东南亚国家 从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高巍 第一章 绪言 2 2006 从两国合作的角度出发 分别进行综合比较 产业比较 生产原料比较 生产 成本比较 国际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影响纺织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 得出两国各自的竞争力 肖海霞 2006 则比较客观的分析我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主要 问题 并认为想要发展壮大纺织品市场 我国就必须先从自身下手 变被动为主动 增 强自主品牌的创新意识 加速改变增长方式 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一系列的价格战与贸 易壁垒等问题 史自力 2007 认为在未来 我国的贸易前景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发展 趋势看好 文章认为虽然我国存在着欧美国家的许多限制与贸易摩擦 但这并不妨碍我 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我国在新时期仍然拥有许多机遇 如可以进一步扩大比较优 势 提升产业结构 降低劳动成本等 但是作者也不否认 未来的道路也充满着严峻的 考验 随着我国对外销量的进一步加大 市场份额竞争的白热化 许多国家提出一系列 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 加大贸易保护措施 并且由于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低劳动成本 这些欧美大国更愿意从那些更为廉价的国家进口纺织品 我国虽然在纺织品出口贸易上 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从长久的发展来看 适当的调整与转型是不可缺少的 甚至 为了迎合市场与消费者 我国的纺织品企业可以从技术创新方面 品牌影响力方 面加大投入 对于印度纺织业的发展 使得印度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我国如何提升 竞争力已然成为了目前最为关键的问题 王俭 2005 认为 当今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来料加工依然居多 产品的附加值太低 对于未来的发展 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尽快转型 并把着重点由重量变为重质 不能再以传统的以量取胜 以规模取胜为主 而是要在提 高产品附加值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作为纺织业出口企业 要注重人才吸引 不 断研发新型的产品 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从而提升品牌口碑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培 育自己的核心竞争产品 以高质量的产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保持自己的优势的同 时 也应该学习国外好的经验 发展生产技术 进一步保持和扩大纺织品贸易的优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拥有着全世界最为完整的生产线 其当前 纺织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十分的明显 与此同时 我国还配有世界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准 对于来自印度的纺织品业出口贸易竞争 其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 从大背景来看 随着国际之间交往的日益密切 一定的贸易竞争是纺织业贸易不可缺少 的前提 二是把竞争分为两种 如果贸易竞争是建立在恶性竞争下的 那么两国的纺织 品贸易互相压榨 很有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而如果是建立在良性竞争的背景下 两国互相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那么强强联手 一起合作创造共赢也不是不可能的 1 31 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本文共分四章 着重说明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启示 第一章为绪言 分别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并参考相 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 对先前的研究作总结评论 第二章为中印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现状 分别从两国主要出口的产品与国家进行分析 比较出两国现今各自存在的优劣势 第三章为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此章节从国际市场占有率 出口优势 变差指数 贸易专业化指数及显示性比较优势四个角度 分别罗列出两国最近 5 年的近 况 进行指数分析 第四章为从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得到的启示 作为总结章 除了对全文进行 总结之外 结合文中分析数据 就宏观 中观及微观三方面提供发展建议与策略 并提 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本文的主要论述研究方法为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对 将我国的优势充分的挖掘出来 并以印度为主要对象 阐述印度纺织品对外贸易的优劣情况 提出总结归纳 对我国纺 织品贸易提供借鉴 本文除了比较分析法 还利用统计分析法与计量分析法 用数值体 现两国纺织贸易的现状 对于未来的趋势加以分析 以他国优势为我国的纺织业发展作 以参考价值 对于建议与对策 本文将以宏 中 微三观描述方法结合比较分析法 对 于政府层面 行业层面及企业层面做出合理的判断 第二章 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4 第二章 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现今 中国与印度贸易切磋往来频繁 两国既是亲密的合作伙伴 又是激烈的竞争 者 纺织品的出口贸易作为两国国内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支柱 两国对其都极为重视 2 12 1 中国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中国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2 1 1 中国主要出口产品 我国纺织品出口量居于前位的分别为服装类 纤维类及棉花类产品 由中国纺织工 业协会的统计资料可知 服装类 2010 年出口额为 1197 90 亿美元 纤维类出口额为 653 75 亿美元 棉花出口 760 万吨 占全球 30 到了 2011 年 棉花比重恶化 消费增 长放缓 由于棉花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 导致了价格一再的上涨 使得棉花消费情况低 迷 环比下降的 6 68 但除了棉花产业 其余的如服装类 纤维类的都是同比增长 20 2 1 2 出口对象国较为集中 随着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中国纺织品出口最主要集中在亚洲 欧洲和美洲地区 主 要出口至欧盟 美国和日本 2010 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 360 6 亿美元 美国 264 亿美元 日本 213 3 亿美元 上述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 50 2 此外 内地对香港出口 139 4 亿美元 对东盟出口 109 亿美元 二者合计占 20 7 这反映了我 国纺织产品出口市场较集中 对其他新兴市场的开拓还不够 2011 年 欧债危机风波迭 起 美国 日本经济复苏艰难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增速则全部回落 我 国市场份额出现入世以来的首次下降 2 22 2 印度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印度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2 2 1 印度主要出口的纺织品产品 由于受到地域与文化影响 印度的主要擅长生产出口的纺织品大多集中在服装与棉 纺 对于国内的制纱 织布和印染是有相当的发展基础的 特别是丝质类与纱质类的出 口产品 深受世界消费者的喜爱 印度对于服装的设计出口 大多以包含其浓郁的文化 色彩为主 色彩艳丽 并敢于创新各种有冲击感的图案 印度还有一大优势 就是可以 利用其国内的宝莱坞 将自己的服装推入世界观众的眼睛 使其服装业快速的在世界舞 台崛起 如果你去印度旅游 那就更可以感受到他们浓郁的文化背景 在大街小巷随处 可见一部分当地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都穿着莎丽 到了当地的特殊节庆则是街上女性人人 都穿莎丽 2 2 2 印度纺织品出口分析 由于印度的纺织业发展比中国晚 其国内的产业链并不完善 想要像我国一样把所 有需要的原料在规范化的加工产业区内一起解决 印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纺织业 在印度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纺织业占印度工业总产值约 4 工业产出的 14 和出口收 入的 12 是印度就业人数第二大行业 2010 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 230 亿美元 2011 年 达到 269 亿美元 增长 17 随着印度政府已经提高了未来几年的年纺织品出口目标 印 度 2013 年纺织品出口目标最初定为 383 1 亿美元 印度纺织品也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 并积极开拓南美 日本 澳大利亚 新西兰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第三章 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6 第三章 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3 13 1 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析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析 所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某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的大小 这个比值直接 反映了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如果占有率越高 则商品的竞争力越强 反之 如 果占有率偏低 则表明该商品的竞争力低下 3 1 1 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在 2007 2011 年期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呈逐年增长的态 势 并且在 2011 及 2012 年快速增长 超于已往的平均水平 虽然由于欧美市场 特别 是欧盟市场对于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有着诸多的贸易壁垒与限制 但我国的纺织品服 装出口市场仍在全球占据着大部分的份额 其中 亚太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 如 日本 韩国及香港等 而对于未来的纺织品出口也有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形势不容乐 观 当前情势下 我国许多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为了避免风险 纺织品生产方式与出 口国都发生了一定的倾斜 但由于全球市场的一体化 其他国家纺织品业的发展与壮大 使得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受到了不少的损失 市场份额的抢夺也变得日益加剧 表 3 1 2004 2012 年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增长率 年份 年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增长比 37 137 636 536 637 137 237 437 838 1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能连年成为全球第一 离不开积年累月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当前 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的多元化 使得整个纺织业组织实现国际化 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 的优势主要也在价格上 而价格恰恰是欧美国家对我国设立反倾销贸易壁垒的主要依据 那么 我国纺织业出口的着重点就应该从重量变为重质 多多研发各种高科技的纺织品 产品 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整改纺织产业链中的不足点 使我国纺织品整个贸易体 系脱离现今的泥潭 而对于需要进口纺织品的国家 中国纺织品企业也应该把出口战略 目光放宽 着眼于全球 除此之外 我国一些大型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可以主动出击 把 加工厂建立在国外 以投资的方式推动出口 这样既可以避免贸易壁垒 增加出口地的 税收 提供就业机会 也便于打造我国在全球形成供应链 表 3 2 2007 2011 年中国纺织品 MS 指数 年份原料面料服装 20070 140 490 02 20080 130 510 02 20090 130 590 03 20100 170 660 03 20110 170 760 03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计算整理 3 1 2 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从 2007 至 2011 年 五年间无论从纺织品原料 纺织品面料或者是服装方面 我国 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印度的 但国际市场占有率只是分析了纺织品产业出口的额度 并没有包括进口额 所以此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 印度的纺织品出口贸易 发展迅速 在中国不幸遭遇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时 印度却侥幸躲过了 使得在我国失 去大片欧美市场的同时 印度迅速抢占实机 占领了欧美的主要消费市场 大量的向这 些国家输出纺织品 这无疑是为印度的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了印度纺织 业的发展壮大 印度在生产成本比中国底下的情况下 生产人员确实普遍具备基础教育 在印度纺织品企业中不乏优秀的技术开发人才与先进的生产设备 再者 印度是以英语 为官方语言 其国民的英语普及率远高于我国 所以 其国内出口的高端纺织品产品相 比中国会更容易融入国际 对于中高端消费者 印度的服装行业中不乏一些品牌和创新 意识很强的知名企业 这些均对我国纺织品业的一大挑战 表 3 3 2007 2011 年印度纺织品 MS 指数 年份原料面料服装 20070 100 090 01 20080 130 090 01 20090 140 090 01 20100 130 100 02 20110 110 130 02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计算整理 第三章 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8 3 23 2 贸易专业化指数比较分析贸易专业化指数比较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C 是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该国该类产品的 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 如果比值为正 则表明该国是该类产品的净出口国 反之 如果 比值为负 则表明该国是该类商品的净进口国 我们将两国近 5 年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分 别从原料 面料和服装三方面罗列 从数据角度来分析专业化程度 以期给文章提供更 直观的看法和说明 3 2 1 中国对外贸易专业化指数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我国自 2007 年至 2011 年 在纺织原料方面 近 5 年的中国平均 TC 指数为 0 605 在纺织面料方面 近 5 年的中国平均 TC 指数为 0 573 在服装方面 近 5 年的中国平均 TC 指数为 0 971 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就纺 织原料而言 中国的 TC0 说明 中国是净出口国 贸易竞争优势较强 不过 中国的 TC 逐年上升 这表示中国纺织面料 贸易竞争优势有所提高 就服装来看 中国的 TC 0 而且非常接近 1 说明是净出口国 怎么样加大本国原料的生产成为了一大问题 对于这一点 我国可以借鉴印度国内的产 业方式 在下文中将会提到 表 3 4 2007 2011 年中国纺织品 TC 指数 年份原料面料服装 2007 0 700 500 97 2008 0 570 540 97 2009 0 550 600 97 2010 0 570 600 96 2011 0 630 630 96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计算整理 3 2 2 印度对外贸易专业化指数 自 2007 年至 2011 年 在纺织原料方面 近 5 年的印度平均 TC 指数为 0 286 在纺 织面料方面 近 5 年的印度平均 TC 指数为 0 644 在服装方面 近 5 年的印度平均 TC 指 数为 0 964 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就纺织原料而言 印度的 TC 0 说明印度是净出 口国 从数据的角度分析 印度的 TC 逐年下降 其贸易竞争优势越来越弱 这表示近年 来 整个印度国内的纺织品出口产业结构与以往不同 印度原料出口比重的减少使得原 料出口差额减少 如此一来 印度减少了原料的出口 提高自身的加工能力 把出口比 重往成品方面靠拢 这正是纺织业结构优化的现象 就纺织面料来说 印度是净出口国 贸易竞争优势较强 就服装来看 印度是净出口国 贸易竞争优势很强 经过比对 可以得出两国在 TC 指数上都是呈现服装的竞争优势大于是面料的竞争优 势 而面料的竞争优势又是优于原料的 这表明两个纺织品贸易大国在其竞争优势上还 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 两个国家主要都是依靠着劳动要素禀赋优势 尤其是在服装方面 表 3 5 2007 2011 年印度纺织品 TC 指数 年份原料面料服装 20070 240 710 98 20080 40 640 96 20090 30 630 97 20100 250 600 97 20110 250 650 96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计算整理 3 33 3 显示性比较优势比较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比较分析 某国中某一种产品的出口量所占整个国家出口产品的比例 除以该产品在全球所占 的出口量 得到的一个比率就是显示比较优势 RCA 大于 1 并且数值越大 则该国的比 较优势越强 反之 如果 RCA 小于 1 并且数值越小 则该国的比较优势就越弱 我们将 近 5 年两国的数据罗列如下 3 3 1 中国显示性比较优势 自 2007 年至 2011 年 在纺织原料方面 近 5 年的中国平均 RCA 指数为 0 674 在纺 织面料方面 近 5 年的中国平均 RCA 指数为 3 064 在服装方面 近 5 年的中国平均 RCA 指数为 3 422 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就纺织原料而言 中国的 RCA2 5 并且 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 这表示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很强 在服装方面 我国的竞 争力要明显强于印度 我国的纺织品产业毕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与积累的 对于国 第三章 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10 际市场的占有率仍占据着优势 但是和其他纺织品产品相比 我国服装贸易有一定的不 稳定性 有可能会呈现下降态势 表 3 6 2007 2011 年中国纺织品 RCA 指数 年份原料面料服装 20070 652 93 6 20080 732 83 5 20090 733 13 5 20100 653 33 3 20110 623 23 2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计算整理 3 3 2 印度显示性比较优势 自 2007 年至 2011 年 在纺织原料方面 近 5 年的印度平均 RCA 指数为 4 634 在纺 织面料方面 近 5 年的印度平均 RCA 指数为 3 774 在服装方面 近 5 年的印度平均 RCA 指数为 2 528 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就纺织原料而言 而印度的 RCA 2 5 表明相对 于其他出口产品来说 印度纺织原料的出口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国际竞争力很强 并且 印度在最近两年其纺织原料的 RCA 呈现出下降态势 并且幅度剧烈 这也就是说 印度 的纺织品业进步很明显 对于原料的加工水平正逐步提高 就纺织面料来说 同期 印 度的 RCA 2 5 说明印度纺织品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 其出口竞争力很强 但有下降趋势 虽然在 RCA 数值上我国不及印度 但这并不说明在国际市场上 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小 于印度 只是说明相对于本国其他出口产品来说 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更明显 表 3 7 2007 2011 年印度纺织品 RCA 指数 年份原料面料服装 20074 44 32 9 20086 04 02 5 20095 73 92 5 20104 33 42 6 20112 83 32 2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计算整理 第四章 从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得到的启示 4 14 1 宏观政府层面的启示宏观政府层面的启示 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并提倡积极地推动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同时 也要采取相应 的措施鼓励并支持我国自有企业改进原本的实力 提高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 适当的开 放一些纺织生产领域 引进外来资金与技术 积极的参与并争取与国际一流的纺织品企 业合作 通过外资的技术与设备 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 我国除了原先的价格优势 也可从其他方面来提高自身的非价格优势 努力提高各个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如我国从 1994 年开始将杜邦公司的莱卡弹性纤维引入国内市场 之后 我国利用新型的莱卡纤维 大面积的发展此项纺织品服装生产 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其实 引进国外优秀的公司进 入我国 除了在经济上可以带动我国的 GDP 之外 也给我国带来了高科技的技术型人才 有利于我国提升服装的档次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纺织品有力地 提高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于此同时 资本引进还给我国提供了 更多的就业机遇 带动了内需 4 24 2 中观行业协会层面的启示中观行业协会层面的启示 我国在行业协会层面要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养 毕竟 人才是决定是产品好坏的根 本 也是推进优化生产的基础 人才作为提高纺织业整体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是出口产品生产的主要基础资源 经统计 组成我国纺织业的从业人员 大部分是学历 较低的工人 在这些人中 许多还是没有接受基础教育的农民 对于这些工人来说 他 们只能从事一些重复性强的简单劳动 接受新技能的速度很慢 也不具备创新和开发能 力 所以 我国纺织行业想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 扩大品牌效应 进行产业升 级 必须先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 集中培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拉长教育线 除此之外 还可以多吸收文化水平与技能水平高的技术型劳动力 花成本做长期投资 例如在一些对于纺织品业发展规模庞大的省市 建造科研发展流水线基地 建立对口的 人才培养 如此做长线发展考量 虽然人工成本费增加了 但却是实打实的提升了中国 的纺织品出口产品的总体水准 4 2 1 形成产业链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从原有的传统纺织业粗放型产业模式向集约化 专业化模式转型 集约式的产业模式是较为成功的一个模式 我国应把转型作为一个当前最为主要的方向 如印度等东南沿海一线的国家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串起了一 第四章 从中印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得到的启示 12 条黄金连线 使其纺织品业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般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发展产业集群的 转型外 还要对国内与纺织品相关的企业进行整合 使之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一条 完整的产业链犹如人体内的血液 把各个器官串联运作起来 如展览业 出版业 纺织 机械制造业 面料辅料业 设计业等缺一不可 另外 各省市的纺织企业应当优势互补 互联 从而形成牢固的企业联盟 形成一条更为优化的产业链 4 2 2 扩大对外投资 早在 十五 期间 我国就提出了 走出去 的目标 并把 走出去 目标定为我 国的经济和外贸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之一 所谓 走出去 战略 其核心的经济含义是指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集成 如今 我国纺织类企业的商品输出量已经达到世界一流 占全球同类产品出口 13 的份额 但是资本输出却仍是刚刚起步 远远不及商品输出 在 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一定量规模的资本输出 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 是产业在资源配 置方面形成控制力的强大动力 如果达不到直接对外投资的条件 我国企业还可以走合 资的方法 与国外企业形成产业联盟 共同发展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不乏许多企 业走合资路线或者直接到境外投资并得到成功的例子 4 34 3 微观纺织企业层面的启示微观纺织企业层面的启示 4 3 1 提高技术产能 从技术层面上看 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非常不足的 差距可以说是非常的明显 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另一项重要资源 在许多产业中正发挥着比资本 劳动力等更为重要 的作用 而从纺织科技的研发资金投入方面比较 发现其规模上也很难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最大的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速度 国家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的技术人员 同 时 加快科技创新的研发速度 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 一些优 秀的纺织品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 都要归功于自身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吸收 例如 一些国外大品牌的纺织服装品都有自己核心的科研机构与开发基地 他们对于当今服饰 界极其敏感 着力于研究发现核心 前沿的服饰 使品牌不断的得以提升 永远走在世 界的前面 往往这些品牌都有着众多固定的消费群体 这些消费群体所提供的收益又可 以使他们不断的补充新鲜的资讯与原料 继续开发更为精美的服饰 这样一来 产生了 一个庞大的良性循环模式 我国应该学习这些优秀的产业模式 吸收国内外现有的技术 型人才 鼓励一些研发机构主动地与生产企业建立紧密合作 使开发 设计 试验 制 造和营销几个阶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 3 2 创造品牌意识 作为一个纺织品商品出口大国 没有自己的一流品牌是很吃亏的 特别是在当今竞 争如此激烈 品牌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所以 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 我国要 创立自己的国际品牌 当今世界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主 要建立在品牌价值和提供服务上 品牌能提供消费者产生购买的联想 品牌的认知度可 转化为无形资产 目前 毫不避讳的说 我国出口的大部分纺织品产品给国际消费者的 印象就是便宜 质量一般 没有什么国际一线品牌 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要从跑量上 转变为重质 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信誉 首先要提高产品质量 使普通的产品 品牌价值不断积累成为名牌 其次在创名牌的过程中要注重促销宣传 提高企业知名度 促进产品的名牌化进程 如近日我国的第一夫人首次出访亮相的服饰品牌大多均以国货 例外 为主 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对于中国一线服饰品牌的探究 她的这一举动无疑是 对我国纺织品业贸易的一次强有力的支持 在提高了我国国内自有一线品牌的国际知名 度的同时 利用名人效应促进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追逐心理 在拥有以上条件的情况下 以完美的售后服务 优质的购物环境与服务等标准打进顾客的内心 使顾客产生强烈的 品牌忠诚心理 从而在点点滴滴的品牌价值中树立自己的名牌形象 如此一来 我国的 纺织品业在未来的贸易发展道路上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1 丁昌胜 李珍凤 中印纺织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J 时代金融 2011 9 113 2 王玉娟 我国纺织品出口比较优势再造研究 J 财会研究 2009 9 59 60 3 李慧敏 张洁 马月红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与应对措施 J 企业经济 2008 7 169 171 4 王晓 纺织服装业传统优势渐失 中国制造以何为继 N 国际商报 2012 7 24 5 高巍 中国和印度纺织品业竞争力比较与合作建议 J 国际贸易 2006 8 13 17 6 冯继选 浅谈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5 132 133 7 姜延书 中印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 J 商业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软件培训
-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癫痫病人的护理
- 人教新目标 (Go for it) 版九年级全册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B一等奖第3课时教学设计
-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写作专题】写景人文化:融情寓理妙笔生花》教学设计
- 2024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校园招聘(158个岗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非转基因认证培训
- 初中英语冀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Families Celebrate TogetherLesson 15 A Present for Li Ming!第3课时教案设计
- 九年级化学上册 专题5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单元2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财务会计知识培训
- 工业园区66kv变电所毕业设计
- 2022-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配电箱巡视检查记录表
- 作文讲座:创意写作与作文教学课件(共35张PPT)
- GB/T 18404-2001铠装热电偶电缆及铠装热电偶
- HMC中终端打不开
-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课件
- 苯为原料生产8万吨年环己酮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
- 眩晕-前庭神经炎课件
- 中国风黄山城市旅游介绍PPT模板
- 小学生安全教育优质完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