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伦贝尔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 设 计 ) 题 目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专 业 2009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 白静 学 号 2009151336 指导教师 李晶 2013 年 5 月 30 日 目录 摘要 . 1 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依据 . 1 1、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差距理论 . 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理论 . 2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 3 1、一般现状分析 . 3 2、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3 3、运用回归模型从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5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 7 1、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 . 7 2、城市化水平滞后 . 7 3、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 . 8 4、经济发展不平衡 . 8 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 8 6、农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 9 四、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 . 9 1、 完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分配体制 . 9 2、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 9 3、改革教育体制,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缩小城乡差距 . 9 4、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 10 5、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0 6、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 . 10 五、结 语 . 10 参考文献 . 10 英文摘要 . 11 第 1 页 共 14 页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作 者:白 静 指导教师:李 晶 摘要 :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随之不断扩大。本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的理论依据;二是详细测量并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三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四是提出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对策。本章旨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上述四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掌握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却在波动中呈不断扩大趋势。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 ,涉及到“公平与效 率”孰轻孰重的问题,在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视野逐渐由“效率”转向“公平”。早在 1955 年,库兹涅茨就提出了著名的“倒 U型”假说: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该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会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愈演愈烈,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期来看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深刻解析收入差距的成因及演变特征并据此探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 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城乡收入差距角度入手研究其现状 、影响因素及缩小差距的对策 ,更能体现 出我国城乡非均衡发展的事实,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差距理论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明: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状况,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高低和相应生产关系的性质。“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这一平等观念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按劳分配与收入差距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按劳分配”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产品不够丰富、劳动尚未成为人们生活第 一需要的社会主义阶段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由于体力、脑力、能力等的差异,人们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第 2 页 共 14 页 也必然存在差异,而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这在事实上就必然会拉开收入上的差距,特别是这一差距还会随着个人努力程度的差别而拉大。这是按劳分配政策本身就包含的不平等性。 我国在分配实践上摒弃平均主义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实践的过程。在建国初期,片面追求公平公正,大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为地扯平人们的收入,无疑抹杀了“按劳分配”原则本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 探索、反思、调整,逐步改正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片面性和教条性,从理论和实践上承认了劳动差距的客观存在,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将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与劳动成果挂钩,充分调动起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2)按劳分配与效率优先 按劳分配实行等量劳动换取等量产品原则,劳动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劳动报酬的唯一尺度是劳动量。正是由于劳动的差别性造成按劳分配的差别性,内在地生成了促进劳动者继续提高劳动效率,以充分实现个人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这是按 劳分配中所体现的效率原则。这种个人的效率追求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整合 ,就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它可以形象地表述为“将蛋糕做大”。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来看,效率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可分配的新产品和服务。因而,提高效率是增进财富最重要的手段,在一定意义上,效率即是财富。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不讲效率,脱离发展经济和增进财富这个目标,社会就要停滞,国家就要落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效率,增进财富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必然要求。 ( 3)按需分配与共同富裕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在经济生活中平等地付出劳动,平等地享用劳动所得。在向这个伟大目标努力的社会主义阶段中,共同富裕是根本原则,是本质要求。因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高效率、增进财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少数人财富的积累。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公平分配就成为避免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就是我国分配政策中“兼顾公平”的原则,解决的是如何“分蛋糕”的问题。因而,“兼顾公平”原则在分配制度中的 具体形式,就是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下,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差距,并提倡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促进整个国家在非均衡中发展,缩短先富与共富的水平差与时间差,最终达到社会公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理论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实际历史问题,所以还不能像马克思公平分配理论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任何阶段去发展,必须找适合中国特有现状的公平分配理论来发展。 第 3 页 共 14 页 二、 我国城乡居民收 入现状分析 1、一般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Corrado Gini, 1884-1965)于 1922 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若低于 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表 1 2003-2012我国基尼系数情况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基尼系数 0.479 0.473 0.485 0.487 0.484 0.491 0.490 0.481 0.477 0.474 由上表可知,近十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攀升,第一,这些数据说明了我们国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第二,说明了从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 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中国的基尼系数从 2008年最高的 0.491逐步地有所回落 ,但均超过了 0.4国际警戒线水平,我国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限度,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1)纵向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是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2011 年 9 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NO.4 聚焦民生显示 ,目前我国城乡 差距为 3.23:1。我国现在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1978 年 2011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过程为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再迅速缩小、再加速扩大(如图 1所示) 第 4 页 共 14 页 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值变化情况看, 1978 年到 198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 2.5 2.6 倍。 20 世纪 80 年代,城乡的收入差距几乎都低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 1.8到 2.3倍间徘徊。但是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几乎都超过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水平,尤其是 2000 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 2009年达到历史最大值的 3.33 倍,然后呈微弱下降的趋势,到 2011年达到 3.13 倍,而国际上最高在 2 倍左右。倘若再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福利和补贴等隐性收入,则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可能超过 5:1,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远远高出大多数国家不到 1.5:1 的水平。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值看,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仅 仅 209.8元; 1992年就突破了千元大关,达到 1242.6 元; 2008 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1020.14元; 2011年达到 14833 元。从增长速度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1年的 6859.6元增长到 2011年的 21810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近 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 2001年的 2366.4元增长到 2011年的 6977 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不到 7%。总之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长期的城乡偏向政策,城乡居民之间历来就存在着差距。 ( 2)横向分析 从上述的纵向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从 1978 年 -2011 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各省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很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有关公布可知,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为 1.5,城乡收入比超过 2就说明城乡收入差距极大,且这种现象是十分少见的。然而,我国的城乡收入比低于 2的情况是很罕见的,这可以从图 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图 2 2011年我国各省的城乡收入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12 据此以观,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我们不能不关注的事实。由上表可知, 2011 年我国各省的城乡收入比最低为 2.07, 是黑龙江地区的城乡 第 5 页 共 14 页 收入比。我国收入城乡比最大的地区是贵州和云南,城乡收入比为 3.98 和 3.93。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比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其城乡收入差距平均为 2.93;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为 3.72;中部地区为 3.0,超过了东部地区。 3、运用回归模型从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是工资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这四项指标。从这个角度运用回归 分析的方法,得出这四项指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贡献率。具体分析如下: ( 1)、建立模型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 年份 城乡居民收入比 Y 城乡工资性收入比 X1 城乡经营性收入比 X2 城乡财产性收入比 X3 城乡转移性收入比 X4 2000 2.79 6.34 0.17 2.84 18.18 2001 2.93 6.21 0.19 2.84 18.42 2002 3.11 6.44 0.21 1.9 19.21 2003 3.23 6.53 0.24 1.92 20.4 2004 3.21 6.66 0.26 1.96 18.69 2005 3.22 6.15 0.34 2.02 16.67 2006 3.33 5.9 0.39 2.24 14.82 2007 3.6 5.93 0.4 2.51 14.08 2008 3.31 6.1 0.6 2.61 12.15 2009 3.33 6.01 0.61 2.58 11.35 2010 3.23 5.64 0.6 2.57 11.24 2011 3.44 5.2 0.69 2.84 10.1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1 2012 运用 excel 办公软件对表 1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98563031 R Square 0.997128126 Adjusted R Square 0.871051173 标准误差 0.212261633 观测值 12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4 125.1465 31.28661 69.44094 3.57697E-09 残差 8 0.36044 0.045055 总计 12 125.5069 第 6 页 共 14 页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 Upper 95% Intercept 0 #N/A #N/A #N/A #N/A #N/A X1 0.185029675 0.278627 0.664077 0.525314 -0.457484606 0.827544 X2 2.433938461 1.007881 2.414906 0.042184 0.109760527 4.758116 X3 0.004654496 0.170613 0.027281 0.978904 -0.388780194 0.398089 X4 0.073366863 0.078068 0.939784 0.374833 -0.106657823 0.253392 RESIDUAL OUTPUT 观测值 预测 Y 残差 标准残差 1 2.933886023 -0.143886023 -0.830219128 2 2.976118981 -0.046118981 -0.266105489 3 3.120939171 -0.010939171 -0.063118772 4 3.298009653 -0.068009653 -0.392414175 5 3.245471123 -0.035471123 -0.204667588 6 3.197899272 0.022100728 0.127520706 7 3.138634068 0.191365932 1.104177141 8 3.115489578 0.484510422 2.795614284 9 3.492599719 -0.182599719 -1.053596287 10 3.441453307 -0.111453307 -0.643083085 11 3.340536043 -0.110536043 -0.637790491 12 3.397996943 0.042003057 0.242356698 从上表的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城乡居民收入比与分项收入来源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 Y=0.212261633+0.185029675X1+2.433938461X2+0.004654496X3+0.073366863X4 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 X1,X2,X3,X4 与 Y 高度相关,说明这四个要素对 Y 有显著影响。对以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拟合优度 R2=0.99,调整后 R2=0.87,城乡收入差距总变量中有 87%可以由这四个要素解释,方程拟合度较好。 t, F 统计量均通过检验,可见,整个方程都通过了检验。 (2)、评价模型 根据上面模型可得出,四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为正,这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工资收入比、城乡居民经营收入比、城乡居民转移和财产收入比四项指标都呈同方向变 动,四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达到了 87%。其中,城乡居民经营收入比对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是乡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因为乡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相对优势的逐步丧失 ; 其次为工资收入比,乡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过慢也是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即原有弱势收入来源 工资性收入,相对劣势的扩大 ; 第三是转移收入比,即中国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绝对、相对量的扩大 ; 而城乡居民财产收入比对城乡居民 第 7 页 共 14 页 收入差距 的影响较小。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民收入水平低。由此,我们应该把缩小城乡差距的重点放在增加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以及转移收入上,同时政府应该注意合理的制度安排,防止城乡居民财产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1、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和农村被人为分割为两部门,农村部门的经济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部门,以促进城市发展。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户籍、待遇 、权利等方面的人为分割,使户口在农村的农民成为事实上的“二等公民”。这种经济体制改革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 1)再分配制度上的二元性 所谓再分配就是国家为实现公平、公正,收入主体在实现初次分配后将现金或者实物通过各种渠道再次分配,其实再分配也是政府对各种要素收入的一个再次调节。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我国的再分配制度明显是偏向城市居民,这就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 ( 2)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性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中的大多数居民能够享受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指失业、养 老以及医疗保险,而一部分居民还可以享受到最低生活和国有企业下岗生活保障制度。但在农村,基本上没有像城市居民那样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即使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只是面对农村极少数的“五保”对象。 ( 3)二元的价格体制 我国的二元价格体制的制度设计明显偏向于城市,即工农业价格存在的“剪刀差”。在长期的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农产品往往被贱卖,而工业品的价格却往往超出其价值,因此剪刀状的差距就形成了。因为这种长期的剪刀差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不符合价值规律,对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 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都不能客观地反映生产成本以及供求关系,城乡收入的差距又一次被拉大就是因为这些生产要素的城乡差别。 2、城市化水平滞后 城市化的过程,表面看是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但实质上是产业和就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稳步上升。 2011年 ,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5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蓝皮书指出 ,2011 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虽然城市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也要看到,工作和居住在城市中的农业 户籍者大多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即成为城市中的非农就业人口或常住人口,但难以像本地的非农户口居民那样分享到城市化带来的城镇居民的社会待遇,半城市化人口 第 8 页 共 14 页 面临着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覆盖不足等困境。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仍然滞后。 3、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其投资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还能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投资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一般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 ;反之亦然。在我国国家对城市的教育资源投资远高于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在农村教育的投资数量有所增多,但质量上并不能得到保证。我国农民占总人口的 80%,但教育投资方面却只占 55%左右。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 18586.70 亿元,比上年的 14670.07 亿元增长 26.70%。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居民在教育方面享受到的权益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因而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更少,所以这也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对人均收入水平高低的影响毋庸置疑。只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才能使该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 此,健康、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长远措施和根本途径。由于发展环境特殊,中国经济走了一条农村支持城市、工业优先于农业的道路,这种经济发展战略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生变化。国家总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倾向城市,使得城市公共事业健全、完善程度远远高于农村。因此,城市一般都具有双重优势 制度优势与基础优势。 2008年四季度到 2010 年底 4万亿元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如下: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改造等保障行住房约 4000 亿元;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约 3700 亿元;铁路、公路、机场、水 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约 15000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约 1500 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约 2100 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3700 亿元;灾后重建约 10000 亿元。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四万亿的投资在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的建设高达 45%,其中这 45%中的大部分资金是用在了城市,农村的道路建设所占资金寥寥无几。使得只占四万亿中 9%的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相形见绌。据相关资料显示,四万亿中救市资金真正投入到农村的仅仅 51.5 亿,仅仅只占 13%,其中农村沼气建设投入 30 亿,推广 农作物优良品种 8个亿,动物防疫检疫 7个亿,农产品检验检疫 5个亿等。尽管国家逐年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但是,与国家的工业投入和城市投入相比,农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所占比例依然很小。我国农村是个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农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所占比例依然很小。而农村需要投入更多,因为中国 80%的国土在农村,只有把四万亿刺激需求的资金以合理比例投入农村,支持农村发展,才能更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就问题,农村金融政策进行了不断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农村巨大的金融需求。但是,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它是一个政府参与和主导的强制性制 第 9 页 共 14 页 度变迁过程。虽然政府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机构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而言,农村金融供给还不能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日益膨胀的金融需求。 6、农业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农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国广大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但在我国,农业财政的支出比重远远不够。尽管 2012 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90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60亿元,增长 26.09%。但是 相对于农 业国内生产总值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其1/2,这样的比例与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相称。 四、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 目前,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已接近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这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结果。如果对此不加约束,就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分拉大,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最终导致两极分化,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是相悖的,与我们追求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 1、 完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分 配体制 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城市政府应制定能够提高农民进城积极性的政策,以工促农,以城促乡,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继续完善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障力度;发展小城镇建设,加速吸收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的“二元结构归一”, 政府要消除限制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具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就业; 政府还应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人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在收入分配方面,“坚 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只有改革影响城乡差距的无序因素、非自然因素,特别是改革那些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政策及体制,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做好统筹规划,引导城乡有序发展,提高城乡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设集居住、娱乐、休闲、购物、医疗等一体化的智能小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实施“农业示范区”建设; 强化工业和城镇反哺农业和农村,借助“村企共建”、“园区带动 ”等模式,以形成城乡产业良性互动局面。 3、改革教育体制,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缩小城乡差距 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要关注城乡差异,促进城乡教育整体发展,尤其是对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给予倾斜性支持 ; 在教育师资队伍方面,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地区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首先,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明确 第 10 页 共 14 页 各级政府对农村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比例和法律责任,使政府真正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其次,加 强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再次,完善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改进其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 4、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国内需求、消除过剩生产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当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政策。近几年来,国家财政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虽然不少,但是其中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很少。因此国家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 业生产条件重点投资,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5、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率水平低,因此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具体来说,鼓励农户开展非种植业的多种经营 ; 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使得农村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转移,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 根据各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科技,同时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流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实现科教兴农。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改 革必须以效率为目标,因地制宜地推动制度变迁,以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转变的需要,从而真正建立有利于提 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缓解农村贫困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6、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 首先,明晰农地产权,明确产权主体,确定产权主体应该享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限度。国家具有终极的土地所用权,运用宏观调控权,通过监督等职能来规范土地的使用情况,确保农民土地的私权。在坚持农村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产权直接赋 予农民,实现集体独体与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在占有、处置等各方面的权利让农民真正拥有。其次,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上政府不仅要给予支持,更要提供一些相关服务和大力的为此创造条件。 五、结 语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增长。 参考文献 一 、 著作 1景天魁 .收入差距与利益协调 M.哈尔滨 :黑龙江人 W 出版社 ,2005. 第 11 页 共 14 页 2杨宜勇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 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3孙居涛 .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 M北京人民出 版社 ,2007. 4何建华 .分配正义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5杨强 .中国个人收入的公平分配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6于国安 ,曲永义 .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7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第二次转型 :国家制度建设(增订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七个 怎么看 理论热点面对面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 K 版社 ,2010.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10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理论热点面对面 ,M.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版社 ,2011. 二、期刊文章 1邓超红 .我国居 K 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和对策分析 J.经济师 ,2006 (4). 2陈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