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文学概论一、何谓“先秦” 广义“先秦”:即“秦先”,泛指秦统一六国(前221年)以前直至远古时代。 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文学,主要即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文学形式的演变 口头文学:原始歌谣、神话传说 书面文学:诗歌、散文 诗歌:诗三百、楚辞 散文:甲骨卜辞、钟鼎彝器铭文-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史传散文)总体趋势:由口头而书面、由简而繁、由原始朴素而文采斐然。三、先秦文学的时代背景1、社会制度层面:王纲解纽,礼崩乐坏2、思想文化层面: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四、先秦文学的总体特征1、发愤著书,有为而作(创作动机)2、放言无惮,无所忌讳(创造氛围)3、深于取象,深于比兴(创作手法)4、紧贴现实人生,体现理性精神(思想内容)5、多非一人一时所著,作者难以确指(作者)6、文、史、哲合一、诗、乐、舞结合、文学尚未独立。(学科特征)神 话一、神话的产生和价值 1、 什么是神话 是远古时期的人类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 是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 是初民对世界的原始理解和阐释方式。2、神话的产生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人类童年时代,带有鲜明的原始思维特征。原始思维的几大特点:a.以形象思维为主;b.以类比、模拟的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c.以崇拜为主要倾向。3、神话的价值*认识价值 以特殊方式为后人探索远古历史及人类精神世界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是后世人类的精神“原型”。*审美价值 作为人类历史上永不复返的阶段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是文学艺术的“武库”和“土壤”。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神话我国的神话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现存的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先秦典籍中。我国古代神话类别主要有: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三、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主要特色: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社会性(古希腊神话将神人化,重视命运的主宰和人的自然性)演变的方式和结果:历史化、文学化(神话改造成寓言)、宗教化(神话演变为仙话)诗经概说一、性质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先秦即为列为儒家“六经”之一,汉以后,崇诗为“经”,称诗经。 说文:“经,织纵丝也。”引申为基本经典之意。二、篇目存目311篇,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最初皆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 “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三、诗的来源及结集 来源: 1、采诗说 汉书食货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偱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2、献诗说 国语召公谏弭谤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史献书,瞍赋、曚诵。”四、分类诗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是按音乐特点划分的。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商颂、周颂、鲁颂。风、雅、颂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诗大序) 五、创作时代和地域确切年代难以确考。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产生地域甚广,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及江汉流域,延及当时中国大部。六、诗在先秦时期的应用 诗三百皆可入乐演唱,可藉诗言志、美刺、观俗,广泛运用于诸侯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的祭祀、朝聘、婚礼、宴饮等个各种典礼仪式。“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概括了诗的感染、认识、教育和讽刺作用。七、诗的流传 春秋时贵族社会普遍习诗,春秋末孔子私家讲学,教习“六艺”,诗即其一;战国时儒家“诵经”,诗亦其一。秦始皇焚书之后,诗因便于讽诵,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兴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立于学官,合称“三家诗”,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为晚出,东汉后,经郑玄作毛诗笺,毛诗遂盛行天下。三家诗先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八、诗经的思想内容特点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书艺文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题材上可分五类: 一、周民族史诗 二、颂歌和怨刺诗 三、婚恋诗 四、农事诗 五、征役诗九、诗经的艺术特色1.直抒胸臆的特色;2.赋、比、兴的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辞。3.语言的声律节奏及章法结构:多用叠字、重言、叠韵词及虚词;四言二拍为主的句型结构;4.联章复沓、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使诗极具自然优美的韵律美。十、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源头,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2.其关怀现实人生的立足点、直抒胸臆、真实叙事的艺术风格、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成为文学史的典范,为后世诗歌创作所取法。十一、常见注本 毛诗传笺东汉 郑玄毛诗正义唐 孔颖达诗集传宋 朱熹诗经原始清 方玉润诗经通论清 姚际恒诗经今译今 余冠英诗经直解陈子展先秦历史散文一、重史传统记史时间早。 商代已设立专司史职之官。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记史之文绵绵不绝,蔚为大观。说文:“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英语“history”与“story”一词同源出于希腊文“historia”,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二、重史原因以史为鉴:鉴古知今,鉴往知来,为当政者提供可资参考的历史经验教训。 “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尚书酒诰) “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不可不鉴于有殷。”(尚书召诰)三、先秦历史散文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到战国末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由记言记事发展到写人;叙事铺张扬厉,更富气势和文采。左传的散文艺术长于叙事:以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宏观把握,结构谨严,构思工巧.善于描写战争:注重描写战争来龙去脉、胜败之因,充分体现史家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的理性思维特点。善于写人:描写刻画人物众多,其中不乏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者。工于记言:“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申左)首创史家之文的论赞体例,于叙事寓褒贬之外,借“君子曰”专发议论,更重史家之文的评判功能。国语的散文艺术 记言为主,言多教诲、训诫之意,充分体现史家以史为鉴的写作目的。叙事简练又不失表现力。语言准确自然,朴素简劲。春秋对中国古代史学的贡献在史书记事功能之外,加入价值评判功能 。 “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史记太史公自序)创“春秋笔法”:属辞比事,微言大义,一字褒贬。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战国策成书过程未经辑录前,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事语等不同名号。西汉成帝时,刘向将其所见同类书籍整理汇编,按国别分列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刘向所编版本后散佚,至北宋,曾巩重加校理,使之“复完”。战国策或“史”或“子”之争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春秋”类,历代史志及四库全书也将其归入史部。宋晁公武指出“其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学纵横者所著”,将其改为“子部”之“纵横家”。元马端临等赞同此说.战国策思想倾向“畔经离道”政治观:崇尚计谋权变的“长短之术”人生观:崇尚争名逐利的“进取之道”战国策的语言风格一、生动形象1、巧于比喻,比喻多以日常生活中习见事物为喻体。2、善用寓言,寓言情节精彩,故事生动,寓意显豁。3、博引史事。二、敷张扬厉1、气势充沛,词锋犀利。2、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段,极尽铺张夸饰之能事。三、明畅通俗1、话语体系、言说方式有别于正统史家2、情节及人物有较多虚构性及戏剧性3、大量使用口语、俗语先秦诸子散文诸子“九流十家”、“百家”由来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将诸子首先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刘歆七略增纵横、杂家、农家、小说家为十家;汉书艺文志沿袭七略,但认为十家中“可观者九家”,去小说家,剩下九家又称“九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各家著作,总和超过百家,故又称“诸子百家”。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语录体,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阶段:对话体,以孟子、庄子为代表;第三阶段:专论体,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论语写作特点 通俗浅显,平易近人 言简意赅,不乏文采 即兴对话,自然成文 雍容和顺,大气从容论语的思想:“仁”和“礼”“仁”的内涵向善的价值取向一、最根本的道德基础,所有美德的综合 “仁者,人也。” “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二、一切人伦的基础 “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泛爱众,而亲仁。”三、最高道德的体现 “志士仁人,无求身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为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四、社会理想 “天下归仁”为仁的动力源自内心,不假外求 “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的方式忠恕而已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能近取譬,可谓为仁之方也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吾道以一贯之,忠恕而已。”“礼”说文:“礼者,履也。”即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履行的责任。论语里“礼”包括两层含义: 它既是外在的礼仪制度(即仪礼),又是内在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礼”与“仁”的关系: 仁是礼的基础和出发点,礼是仁的手段和具体表现。“礼”与“仁”的关系: 仁是礼的基础和出发点,礼是仁的手段和具体表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克己复礼以为仁”推荐书目十三经注疏之论语注疏,何晏注,邢昺疏朱熹四书集注之论语集注杨伯峻论语译注王熙元(台)论语通释南怀瑾(台)论语别裁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墨子思想简介墨子生平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鲁国(一说宋国)人。约生于孔子后,活动于战国之初。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淮南子 要略:“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其书非一人一时所作,系墨子及墨家各派学说的著作,由墨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整理、汇编而成。汉书 艺文志著录墨子71篇,今存53篇。墨家特征组织严密,有宗教色彩不务空谈,以自苦为极 淮南子 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还踵。”“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庄子 天下:“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孟子:“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学派思想墨家“十诫”: 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 非乐、非命; 尊天、事鬼; 兼爱、非攻。墨子文章特点尚实尚质,唯恐“以文害用”,不重文采。讲究逻辑,明辨是非,极善辩驳。文体呈现出对话体到专论体的过渡趋势墨子注本毕沅墨子注孙诒让墨子间诂吴毓江墨子校注钱穆墨子传略老 子一、老子哲学思想简介 1、 “道”的含义:从“首”,词源意:开始、初始之意;哲学意:万物之母,世界起源。从“辵”,词源意:行走,道路;哲学意:规律。相关论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万物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2、辩证思想所有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 ;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中,矛盾的双方会相互转化 。 相关论述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天下柔弱者莫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第五十八章)二、老子的人生哲学心理虚静,抱朴守拙;生理安详,恬淡平和;生活方式朴素宁和,减少物质欲望,勿沉湎感官享受 相关论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三、老子的社会哲学治天下者,无为而无不为。理想社会:返本复初,小国寡民 相关论述,参见教材所选第八十章推荐书目河上公 老子章句(四部丛刊)本 王 弼 老子道德经注(诸子集成本) 张松如 老子校读任继愈 老子今译 徐复观 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庄 子一、庄子其人其书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据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所记,庄子曾为蒙漆园吏,大约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等同时,但其生平事迹难以详考。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二庄子的主要思想道自然无为 庄子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认为“道”是“先天地而生”,无始无终,实有而无形,自然而永恒。由此观念出发,庄子认为,自然的、原生的状态,就是事物最好的状态,如果人们要刻意去加以改造,哪怕怀着良好的初衷去改造,也会带来不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道无所不在 .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齐物论)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意出尘外的构思 思想的深刻与独到,是其构思新颖的内核。恢诡谲怪的形象 大量并自觉地运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说理,善于夸张、想象、虚构,多用神话素材。汪洋恣肆的文风 行文自由,不拘一格,挥洒自如。说理、抒情、描写,意到笔随。庄子创作手法的自觉“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 庄子寓言“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庄子天下推荐书目(晋)郭象庄子注(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清)王先谦庄子集解(清)王夫之庄子解孟子性善说性善是人们对人性的一种看法,其来源甚早,先秦竹简性自命出“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已有了初步性善论思想,孟子对性善作出的具体解释和说明,是孟子独特的理论创造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四端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应对工作计划中的突发事件
- 改变租赁合同范本
- 品牌营销战略计划
- 业务包干合同范本
- 多元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计划
- 窗帘安装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12月鸡西市部分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1
- 生态圈理念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眼科护理带教计划
- 临沧18米钢板桩施工方案
- 教学课件-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王晶)
- GB/T 26189.2-2024工作场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业场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全部课件(共7课时)
- 盐城江苏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直属事业单位市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中心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黑龙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商直播》 课件 项目一 走入电商直播
- 《中国宫腔镜诊断与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中药学电子版教材
- GB/T 9535-1998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 建筑公司项目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