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大学者、大思想家,在当时中国 政治法律界思想界学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他是中国法治主义的最早的宣传者和进行法治建设的鼓吹者,在对中国传统的法 律文化进行梳理研究的同时也对西方近代的政治法律思想学说进行介绍引进。他 好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 ,思想屡变,但开展法治却是他一生不变的追求。 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梁启超不仅利用报纸杂志来宣传鼓吹法治而且积极投 身到当时的宪政运动中去。他对法治理论的理解加深和在推动中国宪政进程中, 开始了在中国开展法治的探索。他根据中国的实际,指出开展法治具有的重大意 义,只有法治主义才能救中国;开展法治必须与民权相结合,开展法治必须与道 德教育相结合;开展法治必须化合中西法律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秩序 建设良好的国家。在指出法治人治的优缺点和法治应当注意的事项后,他结合中 西法治思想,提出了自己开展法治的构想,指出开展法治的要素:开展法治必然 是要以宪法为后盾,必然要有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政府的国会,必然要有依法行政 的政府,必然要实行三权分立,必然要有保持独立的司法系统。在梁启超的观念 中法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同。 梁启超处于中国政局变革最剧时期,他痴迷于宪政法治,一心想建立一套良 好的机制来治理国家使国家真正富强起来。他为国为民不懈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 学习,而他不囿于成见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政治理念的思想更使他走在时代的前 列。他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法治思想相结合, 开展法治建设的理论探索。他所宣传鼓吹的法治精神对中国近代国民是一次伟大 的启蒙。而他在开展法治建设理论探索中相关的理念和设计的一些制度,对现今 我们建设法治国家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法治;宪政 ii abstract liang chichao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olitical movement leaders, scholars and thinkers of china modern history, who played important role in the area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his thoughts were born from the time he lived in. he propagated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and while researching on chinese law culture, he introduced the western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although he took “what i am today is not what i was yesterday” for granted, but rule of law was his all life pursuit. as a political movement leader, liang chichao did not only use newspaper to give publicity to rule of law and devoted himself to constitutional movements. when he knew more about rule of law and pulled the chinas constitution processes, he began to research on how to lunch rule of law in china. based the reality of china, he pointed out that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lunch rule of law, and only by this way can we save china; and he agreed that lunching rule of law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ivil rights, morality education and china law and western law. after pointed out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rule of man and what rule of law should notice, he united the thoughts both from china and the west, he raised his own proposition of rule of law and the aspects of rule of law: lunching rule of law should be based constitution, parliament, and the government obeying rule of law. in his thoughts, rule of law is a systemic construction which need all parts work together! liang chichao lived in the time when there was great changes took place. he obsessed rule of law, and hope to construct a good mechanism to make the country rich and strong. his spirit of pursuit for the people moved us very much. and he learned from the western made him beyond the time. he combined china law and western law and researched the rule of law theory. his thoughts initiated the people of our country. that he planed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and some system can give a good teach on todays rule of law. key words: liang chichao; rule of law; constitution.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一章第一章 引引 言言 “梁启超是法治主义的最早宣传者和鼓吹者。 ” 每个时代和每个国家都要产 生自己的代表人物,产生适合于时代和国家需要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们 走在历史的前头影响和带领人民前进,他们的思想、言论、行动,开辟风气、激 扬潮流,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去研究,从中吸取经验,获得知识。 梁启超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突出和重要的这样的杰出人物之一。作为十九世 纪末期维新变法运动的健将和二十世纪初“言论界之骄子”, 梁启超的确是那个时期 的思想导师,他的政治法律思想一时左右着舆论,并且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界思想 界学术界,对现代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1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戊戌变法之前,梁启超就开始关注西方政治法律制度。1895 年他在北京协助 康有为创办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的刊物万国公报 (同年十一月改名为中外纪 闻 ) ,开始走上了政治宣传道路。1896 年任时务报主笔,撰写了著名的变 法通议和西学书目表等文章,在时务报连续发表,影响巨大。1897 年 编辑西政丛书 ,比较集中的向中国思想界引进西方的政治法律学术思想。戊戌 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他的阅读面更加广阔,通过学习日语,从而广泛阅读日人 翻译的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书籍,并且撰写文章介绍西方近代以来的政治学法学思 想,如霍布斯、斯宾诺莎、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边 沁的乐利主义伦理学说,伯伦知理的国家理论学说等等。 梁还通过办理报纸来鼓 吹变法、法治等,如先后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 、 新民丛报 ,尤其以新民丛 报影响最大,黄遵宪称赞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 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 发表了新民说 、 新民议 、 释革 、 宪政 浅说 、 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等文章,并且发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 法 治主义之发生 、 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等著作,大力鼓吹法治。梁启 超不仅在理论上宣传西方法律思想,而且积极践行,他组织、参加各类政治活动, 成立保皇会(后改名为国民宪政会) ,组织政闻社,并在政闻社机关报政论创 刊号上发表政闻社宣言书 ,提出他所持主义有:实行国会制度,建立责任政府; 厘订法律,巩固司法权之独立;确立地方自治,中央地方之权限;慎重外交,保 俞荣根. 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兼论梁氏对传统法文化的转化创新. 孔子研究, 1996(1):61 戴逸序, 宋仁主编. 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研究.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0:1 见饮冰室文集中之霍布斯学案 、 卢梭学案 、 近世欧洲四大政治学说 、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 之学说 、 国家学纲领等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刊登在新民丛报 ,影响极大,梁启超“执舆论之牛耳。” 北京:中华书局,1989 丁文江, 赵丰田. 梁启超年谱长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185 2 持对等权利, 宣传发动群众迫使清政府认真准备立宪。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归国, 先后组建共和党、进步党,以政党领袖身份加入内阁参政推动宪政。1916 年袁世 凯称帝时,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发动了护国战争,维护了共和政体,张勋复辟 时他又与段祺瑞马厂誓师结束了张勋复辟闹剧, “再造共和” 。此后,他淡出政界, 专心于学术研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梁启超参加了很多重要的宪政活动 的草创工作。1913 年,他以进步党名义草拟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在加入熊希 龄内阁任司法总长时,他代表自全体内阁成员起草了政府执政方针宣言书 ,把 实施司法独立建设近代法治国家作为努力的目的;1915 年他作为宪法起草委员会 委员参与制宪工作,期间又自己以个人名义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因为他醉心于 宪政而被人称为“宪政迷”。 通过对梁启超的思想、言论和实际行动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他既有法治研究 的理论根底更有参与推动法治的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对法治的理解 和认识是远远朝超出于他同时代的人的。他处于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中国处于中西文化交锋最烈社会思想变革最剧的时期,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是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法治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一种外来的异质的文 化。梁启超对法治思想的宣传介绍是时代的要求也必然会产生时代的影响。强烈 的爱国精神使他希望通过改革立法、政体,达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从而使国 家走向富强。研究梁启超的法治思想也对于我们今天更好的开展法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1.2 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无可回避的人物,近年来成了海内外 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由于他学问兴趣广泛,加上勤于著述(涵括哲学、政治、 经济、史学、法学、文学、宗教学、社会学、伦理学等)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之 启蒙家” ,留下了一千四百万字的著述。 而且他一生思想多变,好“以今日之我非 昨日之我”, 更由于他的思想由于时代鲜明的影响,中西兼俱,新旧杂陈,所以研 究难度较大。目前主要有如下研究材料:由林志钧编的饮冰室合集是研究梁 启超最基本最直接的文献资料;由丁文江、赵丰田编的梁启超年谱长编 ,书中 所收内容含文稿、电文、书信等,十分翔实,是除饮冰室合集外最重要的研 究参考材料;由李国俊编的梁启超著述系年较完备的记录了梁启超著述情况, 为研究检索梁的文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外还有较多的梁启超著作选本,如梁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25-27,以下引自同一书的简称为合集文集 或合集专集 据钟珍维,万发云著,梁启超思想研究统计,收集在饮冰宝合集中的文集有 45 卷,专集 103 卷; 共达一千四百多万字,而据范中信先生统计,梁氏一生的法学著述至少在 300 万字以上,见梁启超法学 文集,梁启超著,范忠信编之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第 2 页。 专集文集之五 ,第 88 页 3 启超文选 、 梁启超选集 、 梁启超演讲集等等。这些选本选取精华,分门别 类,对宣传梁启超的学术思想起到良好的作用。梁启超的传记也出版了多部如孟 祥才的梁启超传 ,李喜所、元青的梁启超传 ,耿云志的梁启超等等, 这些也都是研究梁启超的重要材料。 近年来关于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研究的论著与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种:钟维珍、 万发云的梁启超思想研究 (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 ,宋仁主编的梁启超政 治法律思想研究 (学苑出版社,1990) ,董方奎的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重庆出 版社,1986)和梁启超与立宪政治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陈其泰的 梁启超评价:笔底波澜,石破天惊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蒋广学的梁 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和梁启超评传 (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5) ,陈鹏鸣的梁启超学术思想评价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等,比较系统的研究了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其中必然涉及其政治法律思想,给我 们开展研究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现代的一位极其重要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不仅引起了国 内研究的热潮,也吸引了国外研究者的注意。相对而言港台和海外的研究学者更 加重视梁启超的思想层面的研究。仅就作者所见有台湾张朋园的梁启超与清季 革命和梁启超与民国政治 ;黄克武的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 之研究 ;海外学者的研究专著有:勒文森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刘伟等译) ,张 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liang chi-chao and intellectual transition in china, 1890-1907) (新星出版社,2005,崔志海、葛平夫译) ,黄宗智 的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 (liang chi-chao and modern chinese liberalism) ; 日本的狭间直树编的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 研究报告等,2003 年日本学者狭间直树等人将梁启超年谱长编翻译成日文 并增加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是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最新进展。 这一系列的研 究专著和译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扩大了我们研究的视野。海外将梁 的政治法律思想放到东亚文化圈来研究,对于我们更好认识梁启超的法治思想以 及一个正确的定位是极有启发的。 梁启超作为一名杰出的思想家、启蒙者和宪政法治的权威,他的宪政法治思 想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在当今掀起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热潮语 境下,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成为一座等待开采的富矿。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其法律 思想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性进展,很多学者发表了一大批学术 性论文,主要有:俞荣根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 ( 孔子研究 ,1996 年第 1 期) ; 刘新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 , ( 法学家 ,1997 年第 5 期) ;范忠信认识法学家 梁启超 , ( 政治与法律 ,1998 年第 6 期) ;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载中 张朋园,黄克武:评介日文版梁启超年谱长编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5、6:48 4 国近代法律史论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焦润明论梁启超的法治政府思 想 ,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 2004 年第 6 期) ; 李宜霞 论梁启超的宪政思想 ( 广 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3 期) ;吴爱萍论梁启超的变与不变梁启超宪 政思想再评说 (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7 期)等。此外,各种中国法律思想 史研究专著也对梁启超有不可回避的论述,如张晋藩等合著的中国近代法律思 想史略 ,刘新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等等。 目前针对梁启超法律思想的研究,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是纵向研究,即以 梁启超法律思想的前后变化为主线,以他的思想前后变化作对比来研究,如俞荣 根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刘新的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等;二是横向研究, 即将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分成宪政思想、变法思想、法治思想、政党思想等,如宋 仁等主编的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研究 ,焦润明博士的梁启超法律思想综论 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的。 总的说来,目前学术界对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梁启超的 认识也日渐客观准确,为我们研究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开拓了视野和提供了较 好的借鉴。但是从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来看,对梁的法治思想研究还 不够深入,少数几篇相关的硕士论文而言,基本上是出自于几位历史学人之手 , 尽管有的论文有其独到精辟之处,但总的说来,由于受其专业视野所限,研究还 缺乏应有的深度。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思路 基于目前学术界对梁启超法治思想的研究现状,本文拟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 成果基础上力求运用第一手资料,尽量使研究问题更专业、论证更加充分。本文 尽量做到“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将研究结论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对梁启超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法治思想转变有一个公正地认识和评价。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 运用历史文献考察与分析法,就是尽量用客观的态度去解读梁启超留下来的著作 并结合梁启超的政治实践活动潜心体悟他在中国近代历史场景中的法治思想以及 这些法治思想在当时的历史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本文将从分析梁启超所 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理论渊源入手,分析他的法治思想发展历程以及他对法治的 一系列的思考,再分析他对法治建设的基本制度性要素的设想,最后指出他的法 治思想的重要意义和给予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启示。本文希望 也通过对研究梁启超如何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以重建新的 中国政治文明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文约 3.5 万字。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能够检索得到的: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李义发的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 ,吉林大学文学 院的王颖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 ,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花英的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西南政法 大学陶建新的一种文化的选择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 5 第二章第二章 梁启超法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梁启超法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中国近代是剧烈动荡和变革的年代,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三十 多年里尤其如此,而梁启超恰好活跃在中国这个时期的政治舞台上。他作为有影 响的政治法律思想人物,他的建设法治国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成熟一系列的变 化和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了因时代的需要外,也是与他自身的秉赋、才情、努力 勤奋分不开的。当然任何历史人物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孤立的存在, 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里来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和正确的认识,列宁也曾经说过: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 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需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 新的东西。 ” 评价梁启超,我们也就是在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里来分析他 为我们所提供的新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价值的还是糟粕。 2.1 时代背景与社会基础时代背景与社会基础 2.1.1 救亡图存:梁启超时代的最主要任务救亡图存:梁启超时代的最主要任务 近代中国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原始积累逐步向海外殖民扩张时期。 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耕制度严重的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的闭 关锁国的政策,使国家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缺乏世界性的视野,依然以天 朝大国自居。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汹涌而入, 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成为外国列强掠夺的对象。 中国战败后的命运极大的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些开明的地主士绅在现实政局的强 烈刺激下,为谋求实现富国强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且更进一步提 出对社会进行某些改革的主张,龚自珍、魏源,便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启蒙者 和先驱,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到中国近代新思想之 萌芽,说:“求其来源,不得不远溯龚、魏。”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情势又起了急剧的变化,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国外 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直接危胁着清王朝的存亡。为了挽救 封建统治的崩溃,地主阶级分化出了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希求实现富国强 兵的理想。在洋务派出现的同时也涌现了以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为代表的新 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改变中国的贫弱状态,纷纷著书立说,要求学习 西方,他们希望清政府“总揽政教之权衡,博采泰西之技艺” ,开议院、设学堂、 理商务、练水陆,从而使中国达于文明富强之境。他们要求改革社会的思想和主 张较之龚自珍、魏源更前进了一步。 列宁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04 郑观应: 盛世危言 ,北京,中华书局,1986:113 6 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帝国主义掀起了对中国瓜分的狂潮, 外国列强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而且加大了对思想文化的侵略, 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 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面对国难深重的历史背景和危机四 伏的社会历史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改革思 想进一步系统化并付诸行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变法维新派站到了时代 的前列,指引着中国历史发展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声。康梁面对中国如此局面,首先提出了变法的要求。梁启 超始终抱着变法救国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当时的政治运动中去。当时康、梁通过办 报纸、组织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思想,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确保民族独立;改革封建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为了“富国” 、 “养民” , 必须“务农” 、 “劝工” 、 “惠商”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必须要有近代的文化科学知识。因此,变法就是要废科举,办学校,育人才,向 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治国方略。 从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围绕着建 立君主立宪制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主要议题,开始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 治、法律学说来阐述改革清朝旧政治法律制度,实行资产阶级新的政治法律制度 的思想,表现出比早期资产阶级改革派更为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与法律观。戊戌 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他在日本广泛的吸收经日本转译的西方政治法律 说,通过兴办清议报 、 新民丛报继续宣传西方的政治法律思想,而且他还 组织了宪政学会,领导国内外的宪政组织积极进行宪政运动的宣传、开展。在清 朝统治者迫于形势不得不推行立宪时,梁启超为推行宪政摇旗呐喊,大力宣传、 推动宪政运动进程,提出了“开明专制”是走向君主立宪的必由之路,拥护君主 立宪。1911 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他结束流亡生活回国,积极投身政治,转而拥护 共和立宪。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他依然坚持立宪坚决反对总统独裁。 在袁世凯复辟称帝和张勋拥戴清朝废帝复辟时,梁启超秉持共和立宪,坚决反对 复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虽然淡出了政坛,但是他坚信民国的招牌一经 挂上就是谁也取不下来的。他此后从事高等教育,仍然坚持对如何开展治理国家 进行不懈的探索,写出了先秦政治思想史 ,并在各高校进行讲演,对如何建设 法治国家进行了新的反思。 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承前启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又相互交融的变革时代, 梁启超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热爱国家关注社会发展的先进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也必然 随着时代潮流而转变。只是他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切合中国 的实际。梁的法治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产生发展成熟起来的。 7 2.1.2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在西方的经济侵略下和清王朝的遏制压抑下,民族资产阶级艰难诞生了。作 为一个新兴的阶级,迫切需要在政治方面寻找利益代言人。梁启超作为当时重要 宣传理论家和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广泛的宣传引进,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梁启 超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摇旗呐喊。他的言行无一不是 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是当然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宪政目的 很明确“今日举国上下,蹙蹙然患贫。扣其所以救贫者,则皆曰振兴实业”。 而 振兴实业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企业,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就必须依靠法治,依赖 宪政政体。只有在这种政体下,公共观念与责任心才能日益增长,才能有利于资 本主义企业发展。因此他得出结论“是故新式企业,非立宪国则不能滋长” 。另外 从爱国的角度来讲,搞宪政法治可以振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发展, “然后始 可以抵御外国之经济势力” 。所以可以说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也是为新兴阶级争 取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而代言的产物。这是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梳理了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的各种政治法律思想形成的 时代背景与社会基础,从而对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有一个更清 楚地认识和理解。为了救亡图存进而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他进行了艰苦卓绝 的探索,他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努力是一以贯终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 国历史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政治法律建设的进程。由于他的思想在当时是最 先进也是最权威的思想之一,所以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2 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 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的渊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是西方政治法律理论。 在他的中西方面的理论渊源中,主要是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法律学说。他自己曾 在总结时谈到: “启超自三十以后,已绝口不谈伪经 ,亦不甚谈改制 ,而其 师康有为大倡设孔教会,定国教,祀天配孔诸议,国中附和者不乏,启超不谓然, 屡起而驳之。 ” 可见,梁启超后期的理论渊源越来越侧重于西方的社会政治法律 学说,他积极向西方寻求先进知识理念,从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中求取变法、建设 法治国家的理论根据。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和他那个时代所有的孩童那样,梁启超在幼年就接受儒家学说和封建的教育, 学习“四书” “五经” ,他在三十自述中说: “四五岁就王父及父母膝下授四 合集文集之五 ,第 113 页。 合集专集之三十四 ,第 63 页 8 子书 、 诗经 ,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日治帖括十三岁始知有段、 王训诂之学” 梁启超的二弟梁启勋说梁启超在广东学海堂读书,买回家的书 主要有正续皇清经解 、 四库提要 、 四史 、 二十二子 、 百子全书 、 粤 雅堂丛书 、 知不足斋丛书等,十六岁入学海堂为正班生,同时又为菊坡、粤 秀、粤华之院外生。 在这些学校,他所接受的当然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 作为康有为最杰出的弟子,梁启超受康有为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尤其是在 梁启超早期思想形成时期。 他 18 岁时认识康有为, 19 岁入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学习。 他在三十自述中说: “先生为讲中国数千年来学习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 取万国以比例推断之, 余与诸同学日札记其讲义。 一生学问之得力, 皆在此年。 先生著新学伪经考 ,从事校勘。著孔子改制考 ,从事分纂,日课则宋元 明儒学案 、 二十四史 、 文献通考等,而草堂颇有藏书,得恣涉猎,学稍进 矣。 ” 康有为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思想对梁启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康有为所著 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梁启超参与了部分 编篡工作。康有为的这两部著作试图用“托古改制”的类比说教来比附现实的变 法维新之宣传,他利用封建社会所推崇的“至圣先师”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 的“托古改制”的理论。康有为这种做法也深深的影响了梁启超。梁启超在后来 写的大量文章中,虽然议论的是近代的现实问题,却总爱从古代的儒家经典中去 寻找某种理论依据。如他主张用君主立宪去代替君主专制,就是从公羊传之 “三世”说中寻找根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古已有之,是权威的。他一生都对儒 家的经典特别推崇,尤其是论语和孟子 。他说“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 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外的生活之支 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 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 除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外,梁启超还受先秦诸子百家较深的影响。在先秦诸 子中,他很赞赏墨子的“兼爱” “非攻” 。他对法家的法治思想也进行大力的肯定。 他认为法治主义将国家之治奠基于法律之上,他说: “夫专制国,则治乱续于贤愚 者也,而立宪国,则遭贤与遭愚均者也,必遭贤与遭愚均,然后可以厝国于不敝。 若此者非法治无以得之。 ” 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使国家治乱不因人而变,梁启超 强调: “法治主义为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 ” 这是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所在。 2.2.2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研究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研究 梁启超的国学底子非常深厚,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典章制度尤为熟悉。他在 合集文集之十一 ,第 16 页 丁文江,赵本田: 梁启超年谱长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9 合集文集之十一 ,第 16 页 合集文集之七十一 ,第 1 页 合集专集之五十 ,第 12 页 合集文集之十五 ,第 46 页 9 戊戌变法时期为了给变法找到合理依据,他专门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进行了研 究,撰写了变法通议 、 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来宣传变法之理。此后他还 撰写了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 , 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 中国成文法编制的 沿革得失 、 先秦政治思想史等一系列关于中国法律制度沿革得失和进行法理 批判的文章和专著。他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刻梳理表明了梁启超的良好的传统国 学根底,也说明了受传统文化影响之深。 中国传统文化是梁启超的理论的一个重要渊源,这一点在他早期的著作表现 得非常明显,但是越到后期,他引用的传统经典典籍的次数和数量都大为减少, 这是因为他在流亡日本后更多的接受了西方的政治法律学说的影响。此后他自觉 地运用西方的治学研究方法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介绍引进西方先进学说,来改造 国民性,为中国以后开展法治打下群众基础。 2.2.3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学说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学说 梁启超的政治与法律思想渊源,除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外,更多的是近代西 方的社会政治法律学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政治学、法 律学说最重要的人物,在这些方面的著述也最多。他自己曾说:“末学肤受如鄙人 者偶有论述,不过演师友之口说,拾西哲余唾、寄他人之脑之舌于我笔端而已。” 这段自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的政治、法律观点的思想渊源。 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倡导变法维新的过程中,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 天赋人权论、分权论以及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自由的思想,更具体地提出了 建立君主立宪制与采用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变法要求,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和实行 法治的思想,基本上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学说为 依据的。 一是以进化论为武器论证变法的必要性和实行法治的要求。梁启超深受达尔 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进化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宇宙万物、人类历史都是不断发 展变化的,他把生物界“生存竞争” 、 “适者生存”的规律直接用于观察人类社会 的共同规律。他还特别强调“变” 、 “新” 、 “动” ,其核心是“变” ,梁启超以西方 的进化论为武器,反对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派,论证变法的必要性。 他说: “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 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权。 ” 因此,他指 责顽固派反对变法的主张是“误人家国之言” ,就象那些一食求永饱,一劳永逸的 蠢人一样,非死亡不可。梁启超还用进化论来论证变革旧法律制度的必然性,既 然新陈代谢,变易进化是天下古今万物的“公理” ,法律制度自然也不能例外。他 合集文集之一 ,第 1 页 合集文集之一 ,第 8 页 10 强调“治旧国必用新法” 。 劝告清朝统治者要想继续维持其统治,就应该主动地 革故更新。梁启超在阐述西方法律思想的同时,还强调建立新的法律制度实行法 治的重要性。他所强调的新法,也包含着新的法律制度,要建立一个符合当时世 界潮流的法治国家的意思。 二是以社会契约来说明建立新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合理性。梁启超非常推崇卢 梭的社会契约论,在 1901 年专门写了一篇卢梭学案 。他宣称:在“西哲”的 治国方案中,卢梭的契约论“最适于今日之中国” 。 他在介绍卢梭的观点时认为 卢梭关于国家是人民与政府签约来实现建立邦国目标的手段的说法, “深切著明 矣” 。他说“一国中人人相交之际,无论欲为何事,皆当由契约之手段亦明矣, 既不可不由契约,则邦国之设立,其必由契约、又岂待知者而决乎。 ” 这段论述, 表明他是赞同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的学说,也说明他已经意识的国权与民权的关 系。 在以后的法治国家的设想中, 他也特别的强调了法治应该与民权相结合。 “凡 一国所布之令,必以真出于公议者,然后可谓之法律。若夫发于一人或数人之意 志,不能成法律” 。梁启超在当时的中国宣传介绍社会契约论,宣传国家法律起源 于社会契约的学说,对批判封建主义的“君权神授” 、 “乾纲独断” ,具有反封建、 反专制的启蒙意义。另外也正是对社会契约说的宣传,使民众更清楚地认识到国 权与民权之关系,为以后的宣传建设法治国家做了理论上的基础工作。 三是以西方的分权论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他赞扬孟德斯鸠的三权 分立论 “实能得立政之本原” , 认为实行三权鼎立之制是西方各国 “制治最要之原” 。 因此,中国要臻于治强,也应实行以分权制为基础的君主立宪下的法治国家。他 说: “立宪政体,应名为有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之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 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 ” 要实行这种“有限权”的君主立宪 制,则需要制定宪法,梁启超强调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法律体系中 的重要地位。他还受孟德斯鸠的影响,将有无法律和法律是否发达看成是区别人 类和禽兽、文明和野蛮的重要标志。他说: “法律愈繁备而愈公者,则愈文明,愈 简陋而愈私者,则愈野番而已。” 四是以西方宪政学说作为其建构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梁启超曾对西方各国 的宪法进行了专门的研究,1899 年发表了各国宪法异同论 ,指出“宪法者,其 义盖谓可为国家一切法律根本之大典也” ,对宪法下了非常准确的定义。这说明他 对宪法的性质作用有了很清楚地认识, 后来他再三大声疾呼 “无宪法不足以为国” , 把有没有宪法作为一个国家是否成其为国家的高度。他指出,在法治国中, “当求 法以范人,不可对人制法” ,这是对宪法的要求,即宪法作为最高权力的法,要具 合集文集之一 ,第 8 页 合集文集之六 ,第 100 页 合集文集之六 ,第 100 页 合集文集之五 ,第 2 页。 合集文集之五 ,第 59 页。 11 有最高权威和最大的公平。他说: “今世立宪之国家,学者称之为法治国,法治国 者,谓以法为治之国也” 。这是他对宪政国家的理解,所以后来他总是把宪政国和 法治国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宪政学说也就是他的所设想的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 和他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样,我们要看到梁启超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 对于西方的东西,不是照搬照套,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加以 引进介绍,并予以借鉴。他认为培根和笛卡尔的最大功劳就在于破除学界之奴性。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第一,勿为中国旧学之奴隶。第二,勿为西人新学 之奴隶。我有耳目,我物我格,我有心思,我理我穷。 ” 这表明他对于西方的学 说既重视借鉴,更重视独立思考,这也是他能够把中国传统的东西与西方近代的 政治法律思想结合起来,开出医治中国专制、贫弱的药方的原因所在。这种以我 为主借鉴学习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仍然对于今天我们开展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4 梁启超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介绍引进梁启超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介绍引进 梁启超被认为是近代对西方政治法律文化宣传引进最力的人物。在自己所创 办的报纸中他发表了大量的宣传西方政治法律学说的文章,如上面所提到的达尔 文、孟德斯鸠、卢梭、边沁外,他还写了一系列的学案,如霍布斯学案,斯宾诺 莎学案,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的学说,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政治大家伯伦知 理之学说等。大量的西方政治学说的引进宣传说明梁启超对西学的理解不断的加 深,也为国人打开了一扇新的了解世界的窗口。他对霍布斯、斯宾诺莎、卢梭的 社会契约学说的介绍引进和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边沁的乐利主义学说的 宣传,对于中国近代政治格局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他对西方政治学说的 选择取向受到他自己的兴趣和论证需要的影响,在当时救亡图存的大环境背景下, 他选择了西方的法治思想来振兴民族精神。他的新民学说和反对专制独裁等很多 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的共和制国家打下了较好的群众思想理论基础。这也是梁 启超作为宣传家和法治思想启蒙家的所做的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梁启超建设法治国家中西两方面的理论渊源中, 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法律学说是他的理论的主要渊源。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梁启 超作为一个思想家、启蒙者,而且作为一个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的认识也 随着他的政治活动的实践而不断的发展变化。这就是他自己说的“好以今日之我 非昨日之我” ,所以他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如从主张开明专制推行 君主立宪而到辛亥革命胜利后又力主共和宪政。这些说明了梁启超勇于顺应历史 潮流,勇于吸取先进知识理念,不断进取,从而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影响历史发 展方向。 合集文集之十三 ,第 12 页。 12 第三章第三章 梁启超法治实践和思考梁启超法治实践和思考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较早接触西方法治理论并积极宣传的重要人物,他对中 国法制发展、沿革及法学历程作过广泛而系统的梳理研究,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 沿革变迁和近代西方法律思想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并结合实际作出价值评判。 3.1 梁启超对法治的认识理解梁启超对法治的认识理解 要考察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先得从他对法治的理解说起。当然,对于历史人 物,我们不能以今天的认识来要求他,而是要抱着“同情之理解”根据他在不同 时期的言行来梳理分析的出他对法治的认识理解。 法治是一个难以明确定义的概念,近代西方法学思想家也没有形成统一明确 的定义。梁启超对于什么是法治也没有下过集中明确的界说,我们只能从他的著 述里集中搜寻对相关的问题的论述来寻找答案。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 法治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3.1.1 法律约束权力法律约束权力 法治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对君主、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实行法治必须要有制 定良好的宪法,并且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对君主和权力进行约束。这与中国以前 君主的“口含天宪” 、 “言出法随”是不相容的。他批评法家的“人主而可以自由 废法立法”的主张后说: “欲法治主义言之成理,最少亦须有如现代所谓宪政体者 以盾其后。 ” 他论证说: “立法者,国家之意志也。 ”过去把国家视为君主之私产, 故“君主之意志即为国家之意志” , “立法权专属于君主” , “今则政学大明,知国 家为一国人之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