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中心及重点语句解读.doc_第1页
六年级下册中心及重点语句解读.doc_第2页
六年级下册中心及重点语句解读.doc_第3页
六年级下册中心及重点语句解读.doc_第4页
六年级下册中心及重点语句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1、文言文两则1、学奕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奕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3、注释: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4、理解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匆匆1、匆匆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2、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3、珍惜时间的语句:(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4、理解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答: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日子显得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答:作者把过去的日子比作 轻烟和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3、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2、树的“不确定”指老天下雨没规律。人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 :“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4、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树木已学会了适应环境,能在“不确定”中生存,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6、北京的春节1、北京的春节 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正月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腊八、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四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4、句子理解:(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答:这是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答: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10、十六年前的回忆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个情景: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1) 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2)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3)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4、理解句子(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得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安定沉着是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6)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答: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12、为人民服务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3、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4、理解句子:(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答: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2)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共同的革命目标指: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3)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答:固,本来。或,有的。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5)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答: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是讲我们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我们都照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14、卖火柴的小女孩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被称作“现代童话之父”,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运遭遇的深切同情。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他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虚实结合,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意思是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2)他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15、凡卡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挨打、挨饿、睡不好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和砍圣诞节。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18、跨越百年的美丽1、本课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2、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3、理解句子:(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2)他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这个句子采用“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4、课文为什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美丽的含义是什么?(1)答:“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2)美丽的含义: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执着追求,献身科学,淡泊名利。5、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答:“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课文主要用洗澡水的漩涡、酸碱试纸的发明、做梦时眼珠转动三个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3、理解句子。(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2)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答: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表达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答:“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答: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答: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4.词语理解: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司空见惯:见的多了,不以为奇。成语故事1.“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2.“竭泽而渔”,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3.“邯郸学步”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4.“舍本逐末”“本”是指庄稼和百姓,“末”指的是君王。“比喻做事不抓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1.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文体:散文 “我”去山中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5詹天佑 课文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赞扬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杰出的才干。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6怀念母亲一课的作者是(季羡林)。学过他的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9.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写的一部短篇小说, 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纯朴、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13只有一个地球 是一篇 说明文课文从三个方面来写:地球是美丽的、渺小的;并且资源非常有限;我们更无法移居。课文告诉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 本文用到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作者:西雅图 文体:演讲稿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的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自己土地的热爱和眷恋的思想感情。17少年闰土选自小说故乡,作者是:鲁迅 。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用“鲁迅”作笔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