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规划与设计creating a meeting room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ioneer cities: taihu lake ecological expo park撰文 王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无锡市规划局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翁林敏 无锡市规划局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无锡市规划局摘 要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作为无锡市实施太湖治理和生态修复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阶段展示成果,是无锡市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项重要生态文化工程。作为无锡市面 向全世界的一个最亮丽的生态文化地标,这一项目将是一个持续不断、与时俱进的动态工程。 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 无锡 生态文明先驱城市 生态文化地标关键词引言1 生态博览园与城市良好的城市规划与完善的生态系统,是作为人居环境 典范的基础。当前无锡正以生态理念治理城市,积极维护 山水体系,恢复自然系统,加强城市生态效能,努力建设 湖畔宜居城市的典范。太湖生态博览园可作为太湖治理与 展示无锡未来生态环境发展的示范基地,构建适宜的、与 城市景观和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生态景观。太湖生态博览园 的生态效能将通过水体廊道、道路廊道和绿地廊道,进一 步辐射到周边的城市组团。同时,作为环湖生态带,能够 与城市绿地和水系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以无锡市各旅游 景点为链接点,由道路廊道、绿地廊道和水系廊道相互贯 通,形成科学的、生态的有机系统。2 总体规划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规划范围沿太湖、马山、梅梁 湖、锡惠、蠡湖四个主要景区,以及周边河网地区,总体 规划面积共33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59平方公里, 水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太湖山丰、水饶、地沃,她包孕吴越,通江达海,养育了富饶的江南农耕文化,催生了中国最早的工业文明, 是无锡城市文明的发祥地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的分会场之一的无锡,除了合作 办好“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更将以开放的姿 态、创新的精神,全方位对接上海世博会。其中,八大博 览园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也是反映无锡打造“博 览之城”,对接世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信心与行 动,梦想与追求 1。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作为无锡市全面 打造的“八大博览园”工程之一 ,日前由无锡市规划局完 成了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美国易道(edaw)设计 公司和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提交了规划方案。在 此基础上,在无锡市规划局的领导下,由无锡市城市规划 编制研究中心完成了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概念规划编 制,由此开启了建设无锡生态文明先驱城市“会客厅”的 序幕。第一期的示范性工程,将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期建成开放,形成“世博在上海、旅游在无锡”的局面。图1 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规划区范围图2 自然生态格局图图3 总体交通规划图图4 水生科技工艺博览体系图5 水体景观全景象博览体系2.1 总体规划目标规划将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建设成为国家湖泊生态建 设标志性工程、国际湖泊生态合作示范性工程和生态保护 建设,尤其是水污染治理的国际交流活动基地,使中国太 湖生态博览园成为无锡面向世界的湖泊生态文化新地标, 最终将成为一个集生态、展示、科研、文化、教育、旅 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博览园。2.2 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博览园总体格局在宏观层面,太湖生态博览园(图1)以太湖一级保护 区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及相 应各项空间管制要求为基础,全面展开生态修复行动,为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优越的绿色基底。在中观层面,太湖生态博览园以“一带+一网”为主体 结构,由太湖向城市空间延伸,构筑一个“蓝绿相依、绿网 交织,绿楔深嵌,绿链相接”的生态网络系统。“一带”指 环湖生态带,沿太湖、梅梁湖的湖滨地带和太湖与太湖新城 的过渡地带的生态系统空间;“一网”指生态河网体系,包 括直湖港、洋溪河、长广溪、尚贤河、梁溪河、梁塘河、骂 蠡港、蠡河、大溪河、京杭大运河等湿地与河道,整合其每 个已编制的专项规划,形成与城市交织共生的生态河网,保 障太湖生态博览园生态景观的完整性,构建具有区域尺度的 太湖生态博览园生态景观综合体。在微观层面,太湖生态博览园倡导绿色规划设计,以 “博览馆与会展集中建设区、专题建设区”为主,构建有 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博览空间。博览馆与会展集中建 设区,包括博览馆群和会展区,博览馆群以展示世界湖泊 生态为主;会展区以世界湖泊生态大会及国际湖泊生态会 议为主,建设区将作为具有生态标志性、生态示范性和生 态景观性的标志建筑,建立永久会址。专题建设区包括湖 泊治理技术演示区、自然水景展示区、水乡文化体验展示 区、生态城市建设展示区。2.3 构建和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系统规划明确了积极构建人与环境之间高效和谐的生态格 局,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营造对人及动植物具有积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规划目标。进行水资源、湿地、栖息地、植被、农业五个方面的系统整合和优化。 在水生态系统中,建立以京杭大运河周边九条区域河网系统为基础,以复层结构和综合功能的沿河、沿湖植被缓冲 带为保障,以重要湿地为水质改善节点的水生态系统,并确 定了相应的水域和陆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引导策略。在湿地系统中,恢复原有太湖“生态岸线”,建立 环南太湖生态林带、十八弯生态林带等太湖湿地系统;恢 复梁塘河、尚贤河、长广溪等河网湿地,构建湿地网路体 系;联通山地汇水线,在直湖港、蠡河、长广溪等入湖河 口建立过滤性湿地,构建湿地型生态斑块;加强湿地保护 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引导湿地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 的互动发展。在栖息地系统中,优化青龙山、大浮笔架山、马山等 生态林栖息地,改造和搬迁散落在栖息地的村庄和工厂, 控制和引导在栖息地内的开发建设活动;恢复和引入适应 无锡乡土的多物种,软化滨水驳岸,净化水质,建立湖体- 湖岸湿地-河网生态廊道的各类生境的紧密联系,构建物种 丰富、功能完善的栖息地系统。在植被系统中,继续修复青龙山、大浮笔架山、马山、 惠山四大森林公园的山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修复山、湖衔 接地带植被系统,在生态水岸引入地方特色乔灌木,丰富山 林季节景观,利用植物景观烘托特色景区,构建融合景观、 生态、防护于一体的复合植被系统。而在农业系统中,贯彻 可持续发展思路,倡导发展生态型旅游观光农业,严格控制 农业源污染,建立都市农业生态示范区。2.4 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交通体系规划倡导零排放交通工具使用,构建环保巴士系统、 自行车系统、水上游览三个绿色综合交通系统(图3)。规 划确定了园区道路系统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开 放式原则,积极与城市功能无缝对接;2)多元化体验路径 原则,提供车行、自行车、步行、水上游等多元化游览路 径的选择;3)景观最优化原则,充分体验沿湖景观,优化 山水西路、古竹路等道路环境景观;4)生态建设原则,处82图6 水乡文化全历程博览体系图7 水城印象全方位博览体系图8 核心区总平面图9 核心区主体建筑鸟瞰理好堤岸、高架路两侧景观,强化青龙山、军璋山山体两侧道路交通衔接。3 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博览空间根据太湖生态博览园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设定,构建以 “水”为核心的四大博览空间体系,以展现“水”“城” 和合之景象。同时规划设定以引导为主,在交通、配套设 施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可自由组织个性化多样游览。(1) 水生科技博览体系(图4):以湖泊治理技术演 示为主,规划包括供水设施、取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 蓝藻处理、山体修复、湿地净化、生态多样性保育、湖滨 生态林建设、水生科技展览馆等。(2) 水体景观博览体系(图5):以自然水景展示为 主,包括湖泊景观、水田、水渠、湿地、河塘、湖滨交错 林带和堤岸建设等。(3) 水乡文化博览体系(图6):以水乡文化体验展 示为主,包括吴文化、滨水园林文化、水乡农耕文化、水 上运动文化、水上影视文化等。(4) 水城印象博览体系(图7):以生态城市建设 展示为主,将以传统水乡、现代滨水住区、现代滨水商贸 区、现代滨水产业区、水城规划馆为主。4 核心区概念方案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核心区(图8-9)总用地面积69610平方米,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49 586平方米。该地区 窗口性强、生态条件优越,同时与太湖新城中心区联系紧 密,有利于将生态展示向纵深发展。在建设区东侧建设太 湖生态博物馆群及展示馆,在博览馆与会展建设区西侧建 设具备酒店功能、生态建筑示范区、各种生态论坛及会展 的服务接待等设施;水面规划充分考虑到开展不同类型帆 板和帆船运动的需要,合理分区,保证适宜开敞的湖区面 积,并注重大小水体的组合和水生植物的配置,丰富湖区 景观。结语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的建设将通过规划的引领,把湖 泊治理、生态建设通过景观文化、博览展示的方式、进行 整体归纳提升,这在国内国际都具前瞻性,而在如此面积 广阔的沿湖区域进行的探索更是史无前例。基于区位与自 然的双重优势,无锡拟建“中国太湖生态博览园”的全新 创意已获得联合国环境署的支持,这一生态合作示范性工 程将成为面向世界的生态文化新地标。中国太湖生态博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难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皮肤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中的信息技术运用试题及答案
- 研究生导论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天然石材覆盖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塑料瓶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国电子体温计市场深度调查与竞争格局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国内婴童用品行业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反渗透纯净水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化纤编织品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研究报告
- 2020年度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 期中句型转换练习专项过关卷(试题)-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申报表
- 2023年压疮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安全教育骑车安全》
- 申请判决书纸质版
-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 主题活动12:小班语言活动《狼和七只小羊》
- 眼科护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
- 【气流粉碎机的设计及计算8800字】
- 智能汽车行业产业研究系列(三):智能汽车软硬件产品齐发力CES展示汽车酷炫新亮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