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可复制黏贴 优秀毕业论文.pdf_第1页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可复制黏贴 优秀毕业论文.pdf_第2页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可复制黏贴 优秀毕业论文.pdf_第3页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可复制黏贴 优秀毕业论文.pdf_第4页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可复制黏贴 优秀毕业论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 : 毫 二! ? :+ t h e a n a l y s i sa n ds t r a t e g ys t u d y a b o u tc h e m i s t r yc o n c e p tt e a c h i n g e n g a g e m e n t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h i g hs c h o o l 作者:沈益波 a u t h o r s h e n y i b o 指导老师:赵雷洪 s u p e r v i s o r :z h a o l e i h , g u o e r v l s o r e l l l o n r :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教育学) m a j o r :c u r r i c u l u ma n di n s t r u c t i o n ( c h e m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c o l l e g eo fe d u c a t i o n ,z h e ji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2 011 年4 月 a p r i l2 0 11 ! y 1 9498iiiii ii i ii i i i i i i l 5 1 1 9 i i l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 , 摘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历来 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化学教材的 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上的矛盾日益突出。新课改中,浙江省在初中阶段施行 了综合的科学课程,高中阶段则以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分科课程教学, 形成了初高中阶段两种课程结构的并存。新课标中还对化学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卜些化学概念的定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化学概念作为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 :点,对其他化学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化学概念有了完整、正确、 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而高一阶 段化学的学习主要以化学概念为主,这些变化都增加了高一化学概念的教学难度。 调查发现实施新课程的高一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化学成绩明显下 降,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认为高中化学抽象难理解,有的甚至失去了学习化 学的信心,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初高中 化学教与学的差异性。因此,如何衔接初高中化学概念成了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 难题。做好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研究,既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后续学习又 有利于由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与初 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或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教学的 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 基于以上背景,开展了“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本研究 以“最近发展区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作为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 选取高一学生为问卷调查样本,高一教师为访谈对象,结合初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以 及笔者教学实践的探索,从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 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新课改的 一些理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这 i 两节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初高中化学概 念衔接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并且在长 期的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科学;化学概念;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 , f 、 , : , 。 j 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s t r a t e g ys t u d yo nc h e m i s t r y c o n c e p tt e a c h i n ge n g a g e n 住! n t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o f h i g hs c h o o l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s t a n d a r do fh i g i ls c h o o lc h e m i s t r yc u r r i c u l u m ,i ti sp r o p o s e dt h a th i g hs c h o o l c h e m i s t r yc u r r i c u l u mi s ab a s i cc o u r s ew h i c hc o m b i n e sh i g hs c h o o lc h e m i s t r y 、i t l l s c i e n c e o r c h e m i s t r y i nn i n e - y e a rc o m p u l s o r ye d u c a t i o n h o wt oe n g a g ec h e m i s t r y t e a c h i n g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t h a ti nh i g hs c h o o li sa l w a y sac o n c c m e dp r o b l e m w i t h 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d e e p e n i n ga n dt h ec h a n g eo fh i g hs c h o o lm a r t i a l ,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o f c h e m i s t r yt e a c h i n ge n g a g e m e n tb e t w e e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h i g hs c h o o lb e c o m e sm o r e a n dm o r es e r i o u s i n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s c i e n c ei st a u g h t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w h i l ei n l l i g hs c h o o lc h e m i s t r y , p h y s i c sa sw e l la sb i o l o g ya r et a u g h t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s ot h e r ea r e t w od i f f e r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f o r m s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h i g hs c h 0 0 1 i nn e wc u r r i c u l u m s t a n d a r d so fc h e m i s t r y , s o m ed e f i n i t i o no fc h e m i c a lc o n c e p t sa r ec h a n g e d 、i t l ln e w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c h e m i c a lc o n c e p t sa r er e g a r d sa st h ek e ya n dd i f f i c u l tp a r ti nc h e m i s t r y c o u r s e w h a t sm o r e ,i t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s t u d y i n go t h e rc h e m i c a lk n o w l e d g e s t u d e n t sw i l lm a s t e rc h e m i c a lb a s i ck n o w l e d g eb e t t e ro n l yw h e nt h e yk n o wc h e m i c a l c o n c e p t st h o r o u g h l y t h e nt h e i ra b i l i t yt os o l v ec h e m i c a lp r o b l e mw i l lb ee n h a n c e d b e c a u s ec h e m i c a lc o n c e p ti sam a j o rp a r ti nc h e m i s t r ys t u d y i n g ,a l lo ft h ec h a n g e s i n c r e a s ed i f f i c u l t yi nc h e m i c a lt e a c h i n g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h i g hs c h 0 0 1 t h es u r v e y s h o w e dt h a ta f t e r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n e wh i g hs c h o o lc o u r s e s ,t h e r ea r ea c o n s i d e r a b l en u m b e r o fs t u d e n t sh a v i n gd i f f i c u l t yi ns t u d y i n gh i g hs c h o o lc h e m i s t r y t h e y t h o u g h th i g i l s c h o o lc h e m i s t r yw a sa b s t r a c t s ot h ec h e m i c a ls c o r e sd e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s o m e o n ee v e nl o s tt h ec o n f i d e n c ei nc h e m i c a ls t u d y i n g t h em a j o rc a u s eo f i i i p h e n o m e n o ni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e a c h i n ga n dl e a r n i n gb e t w e e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h i g h s c h 0 0 1 i no r d e rt op r e v e n tt h ep o l a r i z a t i o np h e n o m e n o n , h o wt oe n g a g ec h e m i c a lc o n c e p t 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t h a ti nh i 【g hs c h o o li sa nu r g e n tp r o b l e mi nc h e m i c a lt e a c h i n g i ft h e e n g a g e m e n to fc h e m i s t r y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h i g hs c h o o lh a db e e nw e l lr e s e a r c h e d ,i t w o u l d n to n l yb e n e f i c i a lf o rs t u d e n t s f o l l o w i n gc h e m i s t r ys t u d y , b u ta l s ob ep r o p i t i o u st o t h es m o o t h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e d u c a t i o nt ot h e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i nt h e c h e m i s t r y i nd e c a d e s ,t h e r ea r em a n ys t u d i e sa b o u te n g a g e m e n t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 h i g hs c h o o lc h e m i c a lt e a c h i n go rc h e m i c a lc o n c e p tt e a c h i n g b u t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 e n g a g e m e n to fc o n c e p tt e a c h i n gi n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t h a ti nh i g hs c h o o la 代r e l a t i v e l y d e f i c i e n t b a s e do nb a c k g r o u n d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 ,w ec a r d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s t r a t e g ys t u d y a b o u tc h e m i s t r yc o n c e p t st e a c h i n ge n g a g e m e n t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h i g hs c h 0 0 1 t h e r e s e a r c hr e g a r d sz o n eo fp r o x i m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a n dc o g n i t i v es t r u c t u r em i g r a t i o n t h e o r ya s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n e ws t u d e n t so fh i g hs c h o o la r es e l e c t e da ss u r v e ys a m p l ea n d i l i g h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a r es e l e c t e da si n t e r v i e w e e s b e s i d e s ,t h ea u t h o rc o m b i n e dc h e m i c a l k n o w l e d g eo fm i d d l es c h o o la n dh i g i ls c h o o l 、j i ,i t l le x p l o r a t i o no fp r a c t i c a lt e a c h i n g t h e r e a s o n so fc h e m i s t r yc o n c e p tt e a c h i n ge n g a g e m e n t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h i g hs c h o o lw e r e a n a l y z e df r o mc o u r o b j e c t i v e s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t e a c h i n g ,s t u d e n tl e a r n i n g ,t e a c h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s o o n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a u t h o rp r o p o s e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c o m b i n e d 晰t l lc o n c e p t so f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 t h ea u t h o rs e l e c t e do x i d a t i o n - r e d u c t i o nr e a c t i o na n di o n i cr e a c t i o nt od e s i g nt e a c h i n g c a s e sa n dc o n d u c t e di np r a c t i c a lt e a c h i n g i ti ss i g n i f i c a n tt or e s e a r c hc h e m i s t r yc o n c e p t t e a c h i n ge n g a g e m e n t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h i g hs c h 0 0 1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i s s u en e e d sm o r e e d u c a t o r st op a r t i c i p a n ta n dt od i s c u s sf u r t h e ri np r a c t i c a lt e a c h i n gi nf u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s c i e n c e ;c h e m i c a lc o n c e p t ;t h ee n g a g e m e n t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h i g h s c h o o l ;t e a c h i n gs t r a t e g y i v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h 目录v 、弓l 言l ( 一) 研究背景l 1 课程体系的差异l 2 学生学习内容的断层。2 3 教师教学的不适应2 ( 二) 问题提出3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4 1 国外相关研究:4 2 国内相关研究5 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一羔:。:7 ( 四)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7 1 研究目的7 2 研究意义7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9 ( 一) 基本概念界定9 1 课程衔接及综合课程衔接= 9 2 概念及化学概念。1 0 ( - - ) 理论基础1 0 1 最近发展区理论1 0 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 2 三、研究设计1 4 ( 一) 研究内容。1 4 ( 二) 研究方法1 4 ( 三) 研究思路l5 四、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问题的现状调查1 6 ( 一) 调查对象1 6 ( - - ) 调查目的1 6 ( 三) 研究工具1 6 ( 四) 研究过程17 v 1 问卷调查。1 7 2 访谈2 2 ( 五) 调查结果及分析2 3 1 高一学生学习情况及课程衔接问题的问卷分析2 3 2 高一化学教师访谈分析2 6 五、初高中化学概念的衔接分析3 0 ( 一) 初高中化学概念内容建构及特征分析3 0 1 教材内容建构分析3 0 2 知识特征分析3l ( 二) 化学概念部分的衔接及断层分析。3 3 六、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中存在的问题3 9 ( 一) 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上存在的差异问题3 9 ( 二) 教材在化学概念衔接上存在的问题4 0 ( 三) 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衔接问题。4 1 ( 四) 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存在的衔接问题4 2 ( 五) 化学概念教学评价衔接上存在的问题4 3 七、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教学的实践探究一4 5 ( 一) 初高中化学概念的衔接教学策略4 5 1 激活已有知识经验,促使原有概念的转变和发展4 5 2 梳理概念,建立概念间的相互联系4 8 3 树立新的教材观,重视知识的灵活应用5 2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5 5 5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5 7 ( 二) 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教学策略的应用案例一5 9 1 氧化还原反应5 9 2 离子反应6 5 八、结论与展望一7 l ( 一) 教学效果总结7 l ( 二) 反思与展望7 l 参考文献7 3 附录l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情况及课程衔接问题调查7 7 致谢一8 2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一错误l 未定义书签。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错误l 未定义书签。 r 一 ( 一) 研究背景 : “ , 一、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浙江省中学阶段已全面使用了新的教材:初中 采用浙教版的科学教材,即整合化学、物 理、生物、地理四门分科课程为一门综合课程,化学部的分知识点被分散在初 中三年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则采用苏教版的化学教材,高一阶段主要学习必修 模块的内容。因此,整个中学阶段形成了综合科学与分科化学并存的课程结构。从 初中科学课程到高中化学课程,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 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都造成了学生化学学习问题的产生。 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认识成果,历来都是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既是化学推理的依据,又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是培养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对化学概念有了完整、正确、清晰的认识,既 有助于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又有助于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而化学概念的学习 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准备状态、学习方式、认知策略、 学习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不少教师开始意识到化 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这除了对初高中衔接的内 容了解不够全面,对能力和方法的衔接不重视,衔接的基点选择不正确外,另一个 重要原因是忽视了衔接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衔接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加以 正确的指导。因此,如何衔接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成为一个亟 需解决的难题。 1 课程体系的差异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体系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两者属于对立的课程设置方式。 分科化学课程注重自然科学各学科间自身的逻辑体系,强调各学科间的区别, l 一、引言 着重对概念及原理的阐述;而相比分科课程,综合科学课程更加突出“整合” 与“探究 这两个特点,它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按照知识体系在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及联系,整合了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较充分地体现出了自 然界同一性的统一,并且注重科学的社会相关性,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迁移以及学 习能力的发展,因此两者在内容结构上有着本质性的差异。此外,不同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理念、内容、目标、能力要求等诸多方面也都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的 存在使学生在初中进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诸多不适。 2 学生学习内容的断层 中学化学的学习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整个课程内容是螺旋上升的。高中 阶段化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初中化学基础之上的,是初中化学内容的延伸和提高。初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包括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元素化合物、 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五大版块,初中阶段以化学概念( 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的学习为主。推广综合课程后,初中科学教材难度降低,对知识点规律性总结、 定量分析减少,实验比重增加,趣味性较强,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方面优势明显,而 对化学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够扎实。高中阶段,一方面受到高考的影响,教材难度没 有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分科教材重视对知识系统的研究,定 量研究较多,理论性强,学生初中阶段已有的知识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存在着一 定差距。因此,在从初中综合科学到高中分科化学的较长过渡期,大部分学生在短 时间内很难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和主动构建,导致学习障碍的产生,甚至逃避对于 化学学科的学习。 3 教师教学的不适应 目前教师存在的情况:一方面,由于中考及大纲的要求,初中教师的教学中存 在着对某些知识点作不恰当的拔高或删除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所教知识对 学生未来高中阶段学习的影响;另一方面,初、高中教师交流较少,高中教师对初 中新课标中删去的内容了解甚少,不了解新生的学业水平,导致高一阶段的教学并 未建立在初中阶段已有的学习基础之上,由此产生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 不衔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有些学生甚至在高一上半学期就对化 学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除此之外,初高中教师 2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减小 初高中不良过渡造成的学习分化,实现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平稳过渡,成 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二) 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l 】,。同时还明确指出“高中化学 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 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 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 】,。因此,可以说整个初高中化学的教学是一个衔接教学, 具有可持续性和整体性,学生能够在衔接教学中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新的化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 。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当了整 个化学知识网络中的“节点。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既有利于化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化 学知识的系统化,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进而使学生形 成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2 1 。中学化学概念知识的编排采用了“三段式 的设计,即 通过初中科学( 入门阶段)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 发展阶段) 、高中 化学 选修模块( 个性发展阶段) 依次呈现,每个阶段对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 初中科学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启蒙性,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着 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高中化学的教学以初中化学知识为起点,在内容的 深度、难度以及理论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 培养,两者在培养目标层次的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新课程改革后对化学概念 知识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差异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因 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更好地实施化学概念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对初高中化 学概念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鉴于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概念知识的新特点,以及初中综合科学课程与高中 3 磊一 基 一、一 髋硼 一、引言 化学分科课程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化学学科为载体,通过对初高中课 程标准、教材中有关化学概念知识点的对比分析,结合笔者的调查、以及一线教学 实践,选取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化学概念部分的内容进行研究,期望通 过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能引起化学教育领域对衔接教学这类问题的普遍关注和充分 重视,并为初中化学启蒙性教育向高中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顺利过渡提出切实可行 的解决办法。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国外相关研究 2 0 世纪中期以前,国外初中理科课程均以课程体系为中心进行讲授,即实行分 科教学。到2 0 世纪6 0 年代,分科教学由于存在诸多弊端开始受到指责。1 9 6 8 年,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 i s u c )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保加利亚瓦尔纳( v a m a ) 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届综合科学教学国际研讨会【3 】,会上首次给综合课程下 了定义:“把几门学科整合成一门学科,并且科学概念和理论是按照统一的方式呈现 出来t 4 j 。进入到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国外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不同类型的综合科 学课程,即把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综合成为一门 学科。综合课程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分科体制单一的学习面貌,更有利于学生对 自然科学领域的整体认识。之后的一段时期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课程成为了初中阶 段的两种主流课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到2 0 世纪8 0 年代,教育界对科学 课程的认识开始进一步深化,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高中开设综合课程,课程体系逐 渐完善。这些研究资料表明,国外对综合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早,对单独的综合课程 教学的研究也很丰富,一些国家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开设了综合课程,使综合课程本 身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衔接的问题不突出:也有一些国家在各个学习阶段开设 了不同的课程体系,但分科课程的学习内容本身已经关注了衔接的问题,不存在由 于课程体系不同造成衔接的问题,因此,国外对单独的综合课程或分科课程教学的 研究很多,但关于两者交叉的研究却很少涉及。 而对于化学概念的教学,国外研究者较多的是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讨的,并根 据具体化学概念的特点来研究概念学习的有效方法。1 9 8 3 年,j o h nf r a n c i s 在奥苏贝 4 一、引言 尔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了概念结构对学生科学( 化 学) 概念学习的影响【引。1 9 9 3 年,c a r o lm d o n n e l l y 和m a r ka m c d a n n i e l 通过对比 实验研究类比在科学( 化学) 概念学习中的作用1 6 1 。2 0 0 1 年,a l t h u rl o d o m 和p a u l v k e l l y 就通过实验探究了概念图( c m ) 策略、学习周期( l c ) 策略、解释性教学 ( e x ) 策略及结合概念图与学习周期( c m l c ) 的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对不同概念 理解的差别,并说明了概念图在学生科学( 化学) 概念学习中的重要作用【7 1 。近几 年来,国外有关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又相继提出了相异构想理论、前概念理论、 类比模型理论以及概念构图理论等,研究主要侧重于化学概念学习的心理学机制, 重点分析阻碍化学概念学习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引。 总的来说,国外有关化学概念的研究主要是从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个方面 来探讨的,对化学概念有效性学习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得也较为精细,但对于不同学 习阶段化学概念衔接教学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2 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于1 9 9 9 年正式启动,教育部在2 0 0 1 年6 月颁布了 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 进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并对初高中课程结构做了明确的规定:“初中 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其中包括科学( 或物理、化学、生物) ,并积极倡 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9 1 一。根据纲要精神,教育部又在2 0 0 1 年7 月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 9 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科学课程 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并相继推出了浙教版、武汉版、华师版等几套科学 实验教材,在实验区进行试用。初中综合科学课程与高中分科化学课程,这两种课 程体系差异的存在使衔接成为实验区高中教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2 0 0 3 年教育 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以高 中化学新课标为指导编写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也开始相继推出,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 组织以及具体呈现方式上也体现出了多样性,赋予了高中化学教科书全新的面貌。 但也为初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的衔接带来了新的矛盾。 ( 1 ) 关于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关于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但由于只有 5 一、引言 少数进行课程的改革地区实行了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 初高中分科化学教学的衔接。同时,由于各个地区的高中课改情况的不同,能同时 涉及到科学课程与高中化学新课程衔接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通过对我国化学教育 方面具有广泛影响的三家权威性刊物化学教育、 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 考及国内近十年的学术论文进行查阅分析,发现国内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程改革之初的一段时间内,有关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研究主要在集中对教 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上,重点解决高中化学的起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 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等领域与初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f l 叫3 j ;第二,对初、高中化学 课程标准的研究,主要是对比分析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区别及联系【1 4 】;第三,对 衔接过渡期学生情况的研究,从化学知识的准备、学习方法的调试、人际关系的重 建以及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等多方面入手,对衔接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 1 1 5 q 7 1 ;第四,对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衔接的研究,从课程目标、知识点的编排等方 面对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内容断层的原因以及初高中课程衔接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并结合发展教师思维、提高教学能力、做好知识衔接、抓好学法衔接、提高科学探 究能力等方面对有效衔接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1 8 。2 0 l 。 ( 2 ) 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对于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国内许多研究者都对其做过有意义的探讨,主要侧 重于对基于各种学习理论的化学概念教学实践提出的建议。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解 释了化学概念教与学的规律,也为化学概念教学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主要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奥苏贝尔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的研究,在化学概念的教 学中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三种联系,即上位、下位、并列的组合关系,从而充 实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田l :第二,对初中化学概念的研究,将概念结构、概念形 成的细化分析,探讨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概念能力的途径【冽;第三,对布卢姆与奥 苏贝尔的学习理论的的研究,将两者综合应用于化学概念的教学中【2 4 l ;第四,对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构建适应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的 基本模式【2 5 l 。 尽管对于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国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大多研究仅仅局 限于单独化学概念的教学,涉及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教学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 6 一、引亩 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j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与衔接教学有关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现有研究主要存在 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对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 理解和对化学概念教学的重新认识之上。第二,以往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多以零散的化学知识衔接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为主,系统的对化学概念知识 的教学衔接的研究较少。第三,大多数研究重视对高中教材的分析强调高中该如何 去做,轻视了初中已有知识经验对高中化学概念转变知识所起的影响,忽视了化学 概念知识的阶段性、层次性、整体性。 ( 四)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文意在通过有计划、有策略的衔接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调查新课程背景 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特别是化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 探索初中综合科学课程与高中分科 化学中化学概念知识的高效衔接教学策 略,促进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实现初中到高中的无障碍过渡,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 产生。 一 2 研究意义 ( 1 ) 重要性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又一直是新高一 教师所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的变化,初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做好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 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高效衔接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 2 ) 必要性 从初中科学到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是一个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推向更 高层次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观念,强化衔接意识,对 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7 一、引言 ( 3 ) 可操作性 本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师以及高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安排的教学实践、 问卷调查及一对一的访谈,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使本研究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 性。 ( 4 ) 指导性 本研究为高中 化学必修模块化学概念知识教学的实施提供借鉴与指导,整 体创新程度较高,实用性强,能够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实现初 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平稳过渡。并且对提高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探索性。 8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课程衔接及综合课程衔接 “衔接 是指事物的首尾连接,这种相互连接,既包括外部的整体相接,也包 括内部细节的衔接。在教育理论界,许多的学者和专家都从各自认同的角度出发对 课程衔接有着不同的理解,o l i v a ( 1 9 9 2 ) 提及了垂直衔接( 继续性) 和水平衔接( 相 关性) 两种,他认为衔接性是指课程的不同层级之间的连续性,如初高中课程的连 续性,其连续的方向是直线的,也就是说,衔接性是一种有顺序的组织,其重要之 处在于减少不同学习阶层之间的隙缝,从而使学习者能够顺利地从一个学习阶段过 渡到另一个学习阶段。o m s t e i n & h u n k i n s ( 1 9 9 8 ) 认为衔接性是指课程的不同部分之 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既可以是垂直的组织,也可以是水平的组织,如化学中的化 学概念部分既可以作顺序性的组织,同时也能和化学其他部分如化学计算作相关的 衔接。虽然两者对课程衔接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总结概括,我们可以对课程衔接 做这样理解:课程衔接主要是指课程结构与其他相邻学科课程结构及科学技术、社 会生活等的相互衔接、整合,即横向衔接性;和不同层次的课程结构的连续性和顺 序性,即纵向衔接性【2 6 1 。 综合课程衔接又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衔接。横向衔接指综合课程内部各个 学科之间、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之间以及不同类型综合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化 学课程的设置与其相邻学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相融合;纵向衔接指综合课 程在各年级、各学段之间以及新、旧综合课程之间的纵向沟通,如初高中学段之间 的相互沟通。这里所指横向衔接并不代表无机的“拼凑”或外部的简单拼合,而是 通过“整合 形成的有机整体;纵向衔接也并不等于简单首尾的相接,而是彼此之 间存在各个部分的重叠与挂钩。无论是综合课程的横向衔接还是纵向衔接都是以知 9 1 最近发展区理论 接是指综 中化学概 或符号代 式,它反 映事物本 而从心理 类事物的 在此基础 文中所提 的一些基 学知识的 组织,运 是对化学 体系中既 对其本质 为具体的 同本质特 个概念下 “最近发展区 概念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 0 世纪3 0 年代初提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