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doc_第1页
广西某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doc_第2页
广西某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doc_第3页
广西某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doc_第4页
广西某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36 页 广西某住宅小区工广西某住宅小区工 程程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专项治理方案专项治理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广西某建设公司 编制日期: 20 年 月 日 第 2 页 共 36 页 目目 录录 一、组织措施一、组织措施 .3 二、管理措施二、管理措施 .4 三、合同管理措施三、合同管理措施.4 四、治理重点技术措施四、治理重点技术措施 .4 1 1、外墙裂缝、渗漏、外墙裂缝、渗漏.4 2 2、外窗渗漏、外窗渗漏.5 3 3、屋面渗漏、屋面渗漏.6 4 4、卫生间渗漏、卫生间渗漏.7 5 5、墙面、顶棚抹灰空鼓、开裂、脱落、墙面、顶棚抹灰空鼓、开裂、脱落.8 6 6、填充墙裂缝、填充墙裂缝.10 7 7、铝合金门窗型材壁厚不足,窗台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铝合金门窗型材壁厚不足,窗台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13 8 8、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偏差过大.14 9 9、排污管道堵塞、排污管道堵塞.17 1010、混凝土表观质量差、混凝土表观质量差.18 10.1、现浇混凝土板开裂.18 10.2 剪刀墙烂根.29 10.3 混凝土夹渣、蜂窝、麻面、缺棱撑角.30 10.4 混凝土胀模.31 10.5 卫生间混凝土翻边不符合要求.32 1111、地下室渗漏、地下室渗漏.33 1212、防雷装置安装不符合要求、防雷装置安装不符合要求.34 第 3 页 共 36 页 广西某住宅小区工程是由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住宅小 区,由广西某建设公司承建,广西 建设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由于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是住宅工程中极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通病的防治 工作又牵涉设计、业主、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及施工阶段,解决 好质量通病的防治成了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北海市关 于“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为保证在施工中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克服 质量通病,我方制订了以下措施及制度。 一、组织措施一、组织措施 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 1、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批准的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利;如没 有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 2、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责任: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 通病。 3、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负责范围;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承 包范围的施工质量通病。 第 4 页 共 36 页 二、管理措施二、管理措施 1、工程开工前,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 技术交底,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2、装饰装修工程做到“方案指路,样板先行” ; 3、建立工序的交接与会签制度; 4、建立成品保护制度。 三、合同管理措施三、合同管理措施 为了做好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工作,本方案经批准后,力争在不 增加造价的基础上,按施工规范及质量保证措施施工,以确保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认真落实。 四、治理重点技术措施四、治理重点技术措施 1 1、外墙裂缝、渗漏、外墙裂缝、渗漏 1.11.1 现象现象 (1)外向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交接处开裂渗漏。 (2)外墙面在分格缝处渗漏。 1.21.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拉结筋设置不当。 (2)外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未进行保湿养护。 (3)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强度低。 第 5 页 共 36 页 (4)砌筑砂浆不饱满。 (5)抹灰不分层抹压,一次成活。 (6)墙体与梁、板交接处抹灰时未挂网。 (7)施工洞眼补砌时马虎。 (8)抹灰层或瓷砖面层空鼓。 1.31.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设计要求。 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砖砌体工程砂浆强 度不低于 M5.0; 外墙抹灰应使用水泥防水砂浆。 (2)施工要求。 砌体灰缝饱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砖砌体水平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 80%;竖向灰缝不得出现瞎 缝、假缝、透明缝。 抹灰前墙面应进行清理,所有孔洞及门窗框边缝隙应使用 M20 以上砂浆认真填塞密实,凸出部分要剔除,凹陷部位要填平。 水泥砂浆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 5%。 防水砂浆抹灰前,墙面应提前 1d 淋水湿润;抹灰完毕后 12h,喷水养护 7d 以上。 为减少水泥砂浆收缩和温度差引起裂缝,抹灰层墙面应设分 格缝,分格缝应设置在楼层梁面标高以下 100mm 处。 2 2、外窗渗漏、外窗渗漏 第 6 页 共 36 页 2.12.1 现象现象 雨水从窗框向室内渗入。 2.22.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预留洞口尺寸与门窗框不匹配,框与墙的间隙太小,无法打注 密封胶,造成雨水渗入;窗台外高内低,雨水倒流,并从缝隙渗入。 2.32.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预留洞方正并应满足门窗框安装对缝隙的要求,门窗框与 墙的间隙控制在 58mm 之间。 (2)在外墙面装修时,用金属或木材按照门窗框外形尺寸加上 间隙尺寸,做一榀框的模型,用它逐一检查预留洞口尺寸,逐一调 整洞口尺寸以符合预留尺寸要求,这样可以做到窗框安装一步到位, 保证打注密封胶应有的间隙。 (3)窗框下沿应高于窗台外侧 5mm ,形成立面胶缝。外侧窗 台面层施工时应做不小于 5%的流水坡,上窗楣应有滴水措施。 3 3、屋面渗漏、屋面渗漏 3.13.1 现象现象 屋面遇雨时渗漏。 3.23.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在屋面变形、结构变形等作用下,防水层开裂导致雨水渗 漏。 (2)防水层质量指标偏低,在长期潮湿环境下腐烂变质。 第 7 页 共 36 页 (3 )防水层在施工时未能妥善保护造成破损。 3.33.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采用较好的防水卷材。 (2)卷材防水宜采用空铺法、条粘法或点粘法,在局部部位如 檐口、屋脊及转角处应进行加强。 (3)屋面防水层必须按规范要求在完成面以上上翻不小于 250mm ,并在上翻处固定防水卷材披水板,确保防水卷材牢固。 (4)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结构无 渗漏。 (5)精心组织施工,确保防水层施工一次合格。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 对于屋面渗漏应及时找出渗漏点,可进行注浆修补,若渗漏面 积较大,必须将屋面防水层返工重做。 4 4、卫生间渗漏、卫生间渗漏 4.14.1 现象现象 卫生间地面渗漏、排污管接头渗漏。 4.24.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通常管道与混凝土结构接触部位都是先安装完管道,后使用添 加微膨胀剂的混凝土进行封堵,由于施工工艺的缺失,该部位经常 会出现渗漏现象。 4.34.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预埋贯穿楼层的管道:企口型一次性预埋套管,在浇注混 第 8 页 共 36 页 凝土结构时,将该套管进行预埋,在立管安装时只需插入预埋套管 中然后打胶封闭即可,不存在后续的填缝工序。由于是在支模阶段 进行预埋,因此在定位上要精确到位,同时必须固定牢固,防止在 浇注混凝土时振动或碰撞使其偏位。 (2)为防止卫生间墙角渗水,卫生间的墙板根部统一浇筑 200mm 高 C20 混凝土导墙;卫生间、阳台等地面在结构施工时,结 构面落低 20mm,从结构上一次形成止水口;地漏外加铸铁防水托盘, 提高地漏的防水质量。 5 5、墙面、顶棚抹灰空鼓、开裂、脱落墙面、顶棚抹灰空鼓、开裂、脱落 5.15.1 现象现象 墙面抹灰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在不同基层墙面交接处,基层平 整度偏差较大的部位,墙裙、踢脚板上口,以及线盒周围、砖混结 构顶层两山墙头、圈梁与砖砌体相交处等出现空鼓或裂缝。 5.25.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抹灰前基层清理不干净,表面存在较多污垢,未能浇水湿 润。 (2)局部抹灰厚度过大,未毛化处理或未分层抹。 (3)面层或中层砂浆强度高于底层或基层,凝结过程中产生较 大收缩应力,破坏基层或底层,产生空鼓。 5.35.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抹灰前必须认真做好基层处理,及时清理基层表面的污垢、 砂浆残渣等。 第 9 页 共 36 页 (2)在施工前应提前浇水,湿润墙面,防止抹灰时墙面过于干 燥吸收砂浆内水分,造成砂浆干燥开裂。 (3)抹灰材料质量必须严格控制,确保抹灰砂浆的强度、和易 性、保水性等指标满足要求。 (4)抹灰前一天应进行毛化处理,控制抹灰厚度,分层抹灰。 (5)抹灰过程中加强检查及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6)不同材质交界处必须挂上金属网片,且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mm。 5.45.4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 (1)检查墙面空鼓部位,画出位置。 (2)用切割机切开空鼓部位墙面,并凿除空鼓的抹灰。 (3)洒水湿润后,涂刷界面剂,然后进行毛化处理,洒水养护, 待底层收水后进行面层抹灰。若抹灰厚度在 30mm 以上,应分层压 抹,底层收水后再抹面层。 5.55.5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 (1)混凝土墙面、顶棚抹灰前将其表面凸出部分铲除,对蜂窝、 麻面、露筋处剔到实处,用 1:2.5 水泥砂浆填平。 (2)毛化处理前一天,将墙面、顶棚喷水湿润。 (3)毛化处理。将聚合物水泥浆(配合比为水泥:108 胶:水 =100:5:26) 用喷浆机或人工用扫帚喷扫两道,使原来光滑的墙 面、顶棚形成粗糙的表面。或者用 1:1 水泥砂浆(内掺含水率为 20% 的白乳胶)喷扫到墙面、顶棚面上,喷扫完毕后 12h ,洒水养 第 10 页 共 36 页 护不应少于 3d。 (4)抹灰。 抹底灰:在抹灰面湿润的情况下,先刷 108 胶素水泥浆一道 内掺含水率为 10% 的 108 胶,水灰比为 1:(0.40.5),随刷 随打底;底灰用 1:3 水泥砂浆(或 1:0.3:3 水泥石灰砂浆) ,厚 5mm,操作时用力压抹,用软刮尺刮抹顺平,用木抹子搓平搓毛。 抹罩面灰:待底灰六七成干时,抹罩面灰。罩面灰用 1:2.5 水泥砂浆或 1:0.3:2.5 水泥石灰砂浆,厚度为 5mm ,用铁抹子压 实、压光。 6 6、填充墙裂缝、填充墙裂缝 6.16.1 现象现象 填充墙体产生的裂缝多数在与柱、梁、板交接处。 6.26.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因填充墙体的自身收缩及砌筑砂浆凝结硬化收缩而产生裂 缝。 (2)温差变化使两种材料的热胀冷缩量出现差别,从而在两种 材料的交接处产生裂缝。 (3)墙柱间拉结钢筋没有按规范设置。 (4)框架梁下填充墙砌筑后施工停歇时间过短就进行墙顶的斜 砌后塞施工,水平灰缝的压缩变形和凝结硬化变形或者后塞施工不 规范,从而出现墙梁间裂缝。 6.36.3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 第 11 页 共 36 页 梁底嵌缝处量大且较宽的裂缝应返工,即将嵌缝砂浆清除,重 新嵌缝后再抹灰;少量细微裂缝,在粉刷中通过裂缝处外覆钢丝网 粉刷解决。 6.46.4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设计要求。 填充墙墙厚不小于 120mm。 充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 M5 。 填充墙按设计要求中间加设混凝土构造柱。 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连接。 a.按照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墙体 中配置钢筋。 b.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 设置钢筋混凝土带,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宜小于 C20 。 c.确保混凝土小型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上墙前龄期不少于 28d,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d.填充墙砌筑与框架柱间的拉结筋位置应满足砌块皮数的模数 要求,并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不得折弯压入灰缝。 e.刚砌筑完的墙体上不能立即支模或进行下一道工序。一般墙 体砌筑好 23d 后方可支模施工,以防止撬动墙体发生裂缝。 f.墙体上禁止开凿线槽,如需开槽应先用切割机割缝,再轻凿 开槽,避免凿打震动墙体。 第 12 页 共 36 页 g.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及构造柱和圈梁。 (2)填充墙的底部及顶部施工。 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多 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 于 200mm。 填充墙砌至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砌筑完下部墙体 间隔至少 14d 后,再用小型砌块补砌挤紧,以确保砌块墙体与梁板 底面紧密结合,后补砌的小型砌块应逐块满浆挤紧,与水平夹角宜 为 60。 (3)框架结构填充墙拉结筋。 框架柱预埋拉结筋预留长度: 6 度、7 度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为通长拉结。 非抗震设防建筑为 700mm,伸出端作 90弯钩。 (4)填充墙的施工程序。 填充墙的施工程序: 底部墙体按第(2)款施工后砌筑墙体,顶部根据斜砌砖块留 置一定斜砌高度。 下部填充墙砌体砌筑完后至少间隔 14d 后再斜砌顶部。 (5)填充墙与柱梁连接处抹灰时挂网的做法。 内墙抹灰前,填充墙与柱、梁、板交接处应采用金属网加强 (网幅宽为 300mm,每边搭接宽 150mm) ,抹水泥砂浆,或用耐 碱玻纤网格布加强。 第 13 页 共 36 页 外墙抹灰前宜全幅挂金属网加强或耐碱玻纤网格布,然后抹 防裂砂浆(内掺抗裂纤维) 。 (6)框架填充墙的抹灰。 在进行框架填充墙抹灰时,如填充墙厚度小于梁、柱厚度,应 先抹墙面再抹梁面和柱面,以便使梁柱与填充墙交接面可能出现的 裂缝隐藏在梁柱抹灰层内部;当填充墙与梁柱同厚时,则可在墙与 梁柱交界处,用专用工具抹出凹槽,并嵌填柔性好的密封膏,使可 能出现的裂缝控制在凹槽内;或在上述部位设置钢丝网,防止交接 处抹灰层开裂。 7 7、铝合金门窗型材壁厚不足,窗台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铝合金门窗型材壁厚不足,窗台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7.17.1 现象现象 铝合金门窗型材壁厚不足,窗台室外高于室内的流水,造成渗 水。 7.27.2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铝合金门窗型材的控制关键是在采购及进场验收,必须选择 符合规范厚度的型材。 窗台做法 a、砖混结构窗台下砌筑砂浆要饱满,立缝灌注砂浆要严密。凡 空心砖类轻质墙体,窗台下必须设钢筋混凝土板带,厚度不得小于 60mm。 b、室内、外窗台要有明显的高低差,尺寸见(图一) ,塑钢、 铝合金窗框四周内、外用密封胶封闭。 c、混凝土外墙窗台施工有明显的内外高差。安装窗框堵抹严密 后用密封胶封闭窗框四周,见(图二) 。 第 14 页 共 36 页 d、楼房的公共部分内窗台作法见(图一、三) 第 15 页 共 36 页 8 8、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偏差过大 8.18.1 现象现象 开间轴线或层高尺寸的偏差超过规范要求。 8.28.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施工过程中各种误差的积累造成。 (2)设计中对楼地面铺装材料所占据空间尺寸考虑不周。 第 16 页 共 36 页 (3)装修中对设备、构件所占据空间尺寸缺少考虑。 8.38.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基础施工阶段:水准基点单独埋设或固定在建筑物上;轴 线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和施工放样的 地方。 (2) 结构施工阶段:工程施工到一层结构时,应及时将水准 点引测到一层结构柱或墙上;房屋标高的竖向传递,应分别从三处 首层标高基准点向上引测到施工楼面。 (3)装饰施工阶段:在装饰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每层楼面标高控 制点,检查、复测 1.0m 标高控制线,并确保每个房间的四面墙、柱 上均有 1.0m 标高控制线。如果混凝土墙、天棚面收缩、胀模或砌体 墙面垂直度、平整度偏差较大,可根据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值进行调 整,确保净空尺寸的准确。 (4)应充分预留出二次装修的楼地面、墙面所需章的构造厚度, 协调好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的关系,确保专窗台距楼地面净高不小 于 900mm,否则应有防护措施。 (5)应按验收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是构和装饰 工程的尺寸误差符合表 10-2 的要求。 标高和几何尺寸偏差 允许偏差项目 结构部位墙、柱、梁 轴线(mm) 层高(标高) (mm) 截面尺寸 (mm) 第 17 页 共 36 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 810 +8,-5 砌体结构工程 1015 混水墙、柱 8 装饰装修工程 444 施工要求 (1)由专入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 (2)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和特点,布 置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控制网的坐标轴,应与工程设计 所采用的主、副轴线一致。 (3)放样前,应对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 核。 (4) 在建筑物外围应建立线板或轴线控制桩,首层放线验收 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的外表面上,并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 竖向技测的基准。 (5)施工层标高的传递,宜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测 量方法进行,传递点的数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每 层标高的传递均应从首层开始。 (6)楼层开间尺寸和上、下层轴线测设应从建筑物的一端大角 作起点量尺,以后每层则从同一端作起点发尺;每层轴线定点后, 其终点和中间点应与上、下层轴线核对无误;每次用同一把钢尺测 量,整尺拉通后计量,分尺寸累加。 (7)严格按照设计墙、柱轴线位置及几何尺寸立模,墙、柱模 板的立模应优先采用焊接钢件的方法限位,即在伸出楼面的墙、柱 第 18 页 共 36 页 纵筋外侧,按弹线位置点焊钢筋头,以控制墙、柱立模的几何尺寸。 (8)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并对 阴、阳角方正和开间不规则的房间进行复核,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 处理。 9 9、排污管道堵塞、排污管道堵塞 9.19.1 现象现象 管道堵塞造成污水泛流,污染生活环境。而由于管道堵塞,管 腔内充满水,使管内承受一定的水压,造成管道漏水。 9.29.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管道甩口封堵不及时或方法不当,造成水泥砂浆等杂物掉入管道 中。 卫生器具安装前没有认真清理掉入管道内的杂物。 管道安装时,没有认真清除管膛杂物。 管道安装坡度不均匀,甚至局部倒坡。 管道接口零件使用不当,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 9.39.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a.及时堵死封严管道的甩口,防止杂物掉进管膛。 b.卫生器具安装前认真检查原甩口,并掏出管内杂物。 c.管道安装时认真疏通管膛,除去杂物。 d.保持管道安装坡度均匀,不得有倒坡。 e.生活排水管道标准坡度应符合规范规定。无设计规定时,管道坡 度应不小于 1%。生活排水管道标准坡度详见下表: 管径(mm) 50 75 100 150 标准坡度 0.035 0.025 0.020 0.010 第 19 页 共 36 页 f.合理使用零件。地下埋设管道应使用 TY 和 Y 形三通,不宜使用 T 形三通;水平横管使用四通;排水出墙管及平面清扫口需用两个 450 弯头连接,以便流水畅通。 g.立管检查口和平面清扫口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操作。 h.施工期间,卫生器具的返水弯丝堵最好缓装,以减少杂物进入管 道内。 (4)、治理方法:查看竣工图,打开地平清扫口或立管检查口盖, 排除管道堵塞。必要时须破坏管道拐弯处,用更换零件方法解决管 道严重堵塞问题。 1010、混凝土表观质量差、混凝土表观质量差 10.1、现浇混凝土板开裂、现浇混凝土板开裂 10.1.110.1.1 现象现象 (1)现浇混凝土板开裂产生在下列部位: 房间的四个角。 梁的上部梁板交接处。 墙根部。 板的跨中。 混凝土施工缝处。 悬挑板根部。 (2)以下四种裂缝经常发生: 施工不当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凝土沉降收缩裂缝。 第 20 页 共 36 页 干缩裂缝。 10.1.210.1.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设计文件未设置抗裂筋。 (2)施工不当,如模板支撑不稳、钢筋被踩沉、混凝土振捣不 密实和养护不当等。 10.1.310.1.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0.1.3.110.1.3.1 模板安装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不能使用单层支撑的模板浇筑梁板混凝土,至于模板 支撑要多少层,应根据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及施工荷载来确定。 10.1.3.210.1.3.2 钢筋绑扎钢筋绑扎 (1)现浇板底层钢筋的绑扎。 绑扎双向板底层钢筋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 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呈“八”字形,以免钢筋歪斜变形。 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 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钢筋撑脚的形式与尺寸每隔 1m 放置一个。其直径的选用:当 板厚 h300mm 时为 8lOmm;当板厚 h=300500mm 时为 1214mm; 当板厚 h500mm 时为 1618mm。 双层钢筋的下层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上层钢筋 弯钩应朝下。 (2)负弯矩钢筋的绑扎。 为了使板的负弯矩钢筋位置准确,应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第 21 页 共 36 页 方法一:方法一:悬挂法施工。 方法二:方法二:条形马凳架立法。 该工法的条形负筋支撑架是采用短的钢筋焊成,既起到支撑负 筋作用又可充当分布筋使用,为了使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条形马凳一般使用 8 或 10 的钢筋,撑铁间距宜控制在 300mm400mm,支撑架分布间距宜为 400mm500mm , 方法三:方法三:U 形筋支撑筋法 用 8 的钢筋弯成 U 形安装在板负筋之下,并扎牢,品字形布 置,间距 1m。 U 形支撑筋 2 个支撑脚之长短,应在施工现场根据混 凝土板厚和负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来决定。 (3)板角附加钢筋。 单向或双向端跨板的阴角处,包括嵌固于承重墙或支承于钢 筋混凝土梁上的板,在 1/4 短向板跨度范围内,应另配置双向的板 面钢筋,其间距不大于 200mm,直径与端角板之负钢筋相同。对于 跨度较大的内跨板,在板角处宜增加双向的板面钢筋,配置要求与 端跨板相同。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 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50mm,直 径不宜小于 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适 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 不大于 200mm 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小于 6mm,且 第 22 页 共 36 页 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的钢筋截面面 积的 1/3。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计 算跨度的 1/4。 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 于板边的直径不小于 8mm ,间距为 200mm 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 不小于跨中相应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3。该钢筋向梁边或墙 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的跨度的 1/4,在双向板中不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 1/5。负筋的锚固长 度 La30d。此项应由设计入员考虑。 嵌固在砌体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 筋直径应不小于 8mm,间距不大于 200mm,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 算起不小于板净跨度的 1/7。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 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小于板 短边跨度的 1/4。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 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3;沿非受力方向配 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配置,但配筋率应不小于 0.1%。锚 固长度 La20d。 现浇混凝土板角 45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最大。根据广西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苏益声等学者的研究,板角裂缝占混凝土板结构 裂缝的 67.7%。现浇混凝土板的板角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沿两个垂直 方向布置,也可按 45方向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 尺寸较大时,板边上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第 23 页 共 36 页 且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 板角斜向筋在板底和板面均双层布置,辐射筋 6100,钢筋 长度为板跨的 1/3,其中斜向筋的底筋布置在楼板底筋上,斜向筋 的面筋布置在楼板面筋之下。斜向筋用铅丝与板面受力筋绑扎牢固。 (4)挑檐附加筋。 挑檐转角处应按下列情况配置附加加强钢筋: 在转角板对角线的平行线配置上部加强钢筋;在转角板的垂 直板角对角线配置下部加强钢筋。配置宽度取悬挑长度 ,其加强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与板内相应的受力钢筋相同。 在挑檐转角处设置放射形加强钢筋,其间距沿 l/2 处应不大 于 200mm,其直径与悬臂板支座受力钢筋相同,钢筋的锚固长度大 于悬挑长度且不小于 300mm。 在挑檐阴角处设置加强钢筋。 应在垂直于板角对角线的板阴角处配置加强钢筋,钢筋直径不 小于 12mm,间距为 100mm,且不少于 3 根。 (5)温度收缩钢筋。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 150200mm,并应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 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1% ,钢筋直径不小 于 6mm,间距宜为 150200mm。对屋面板等构件,还应适当增加配 筋率。 第 24 页 共 36 页 (6)板内管线加强钢筋。 楼板内穿管线部位的裂缝控制。管线必须布置在楼板底筋上, 管线上下覆盖 4100、宽不小于 600mm 的钢筋网片。管壁至板上 面、下面净距不小于 25mm。管线间距大于 20mm。线管不宜立体交叉 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 (7)悬挑板钢筋。 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 15m。伸缩 缝宽不小于 20mm,缝内用防渗油膏嵌填。 悬臂构件的根部容易产生负弯矩裂缝。由于裂缝开口向上容 易发生渗水、冻融而引起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承载力下降。我国的 阳台、雨篷、檐口等混凝土板曾因裂缝而导致耐久性问题,最后发 生恶性事故(折断、坠落等) 。因此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如处露天条 件第下的悬臂构件不宜设计成板式构件,而宜采用挑梁作主为承重 构件。 悬挑式构件中的雨篷板,为防止板的倾覆,雨篷板罢与雨篷梁 必须一次整体浇筑。雨篷板的上部受拉,下部受压,雨篷板的受力 筋配置在构件断面的上部,并将是受力筋伸进雨篷梁内。 10.1.3.310.1.3.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 (1)楼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 施工中应派专入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2)混凝土应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 (3)混凝土振捣和养护。现浇板浇筑时,用平板振动器两次振 第 25 页 共 36 页 捣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用木批进行两次压抹。在混凝土浇筑完毕 后的 12h 内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7d,屋面板养护不少于 14d。 (4)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至初凝前,用木抹子对表面进行 23 次搓毛和抹压,避免早期失水产生裂缝。 (5)避开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 10.1.3.410.1.3.4 混凝土施工缝施工混凝土施工缝施工 (1)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宜 留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处理,应在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不小于 1.2N/mm时进行。施工中突然停电或搅拌机发生 故障,不得不停止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尤为重要。 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将其表面削去 1mm ,冲洗 干净后,有两种处理方法,在施工缝表面抹一层水泥素浆后及时浇 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8%。 (2)结构后浇带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宜小于 60d。两个混凝 土结合面必须凿毛处理干净,按上述施工处理方法进行。后浇带的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高一等级。后浇带填充封闭混凝土, 应选择气温较低(如 1520C)时施工。 10.1.3.510.1.3.5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水泥的水化作用只有在 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就是 创造一个适当的湿度条件。混凝土初凝后(混凝土浇筑完 11.5h 第 26 页 共 36 页 初凝)应及时洒水保湿养护;重要部位养护宜采用保水性较好的麻 袋、草席或编织物湿润覆盖;对于表面积较大的板类或大体积混凝 土,可采用蓄水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期: 楼面结构不少于 7d; 屋面结构不少于 14d。 10.1.410.1.4 四种裂缝防控措施四种裂缝防控措施 10.1.4.110.1.4.1 施工不当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施工不当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1)原因分析。 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板的厚度和钢 筋保护层的厚度偏离设计尺寸过多;管线交叉叠放过多;现场浇筑 方式方法不正确;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强度尚低时在其上 堆放或倾卸重物。 (2)防控措施。 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 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 拆模。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 雨篷等悬挑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问距不大于 500mm 的钢筋 定位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同时,楼板、屋 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确保钢筋位 置符合要求。 第 27 页 共 36 页 楼板内敷设电线管应避免交叉,布线必须交叉时宜采用接线 盒形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采取在管线 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措施。 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振捣或插入不当手漏振、欠振、过振或 振捣棒抽撤过快,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 产生,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两次抹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 12h 以 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内 外温差过大及早期脱水而产生裂缝。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得进行后 续施工。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 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 响。 10.1.4.210.1.4.2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主要表现为裂缝在新浇混凝土表面出现,形状不 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 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遇外界风速大、气温高、 烈日暴晒、空气干燥、寒露风天气的情况下出现。 (1)原因分析。 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表面未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 水分蒸发过快脱水、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开裂。 模板、基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在重力作用下具有向下流动的 第 28 页 共 36 页 倾向,亦会出现此类裂缝。 (2)纠正措施。 终凝前混凝土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 养护;亦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遇寒露 风或烈日暴晒天气,应在初凝时抹压后即浇水覆盖。 (3)防控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混凝土应振捣密 实,以减少收缩量;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混凝 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认真养护;在高温、寒露风天气时,要 及早喷水养护。 10.1.4.310.1.4.3 混凝土沉降收缩裂缝混凝土沉降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 或在预埋件的附近出现,裂缝宽度不等,深度不一,一般到钢筋表 面为止。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结硬后即停止。 (1)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下沉,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 泌水,体积缩小而形成竖向沉降,这种沉降受到钢筋、预埋件、模 板或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 本身各部分之间沉降量相差过大,从而造成裂缝。 (2)纠正措施。 等沉降稳定后将裂缝四周松散的混凝土凿除,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填密实,如裂缝出现在外墙板,应清除松 第 29 页 共 36 页 散部分,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将表面封闭后进行注浆处理。 (3)防控措施。 加强施工操作控制,根据天气情况选定合适的塌落度,振捣要 充分,但也要避免过度;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 浇筑较深部位,停歇 12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 土同时浇筑,以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 10.1.4.410.1.4.4 干缩裂缝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一般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 律性,裂缝宽度不均,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多 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较为多见,侧面也 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 (1)原因分析。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水分散失 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 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或者平卧薄型构件水 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但受到地基垫层或台座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 缝。 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表面湿度黯发生剧烈 变化。 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大的砂浆层,收缩量 加大。 (2)纠正措施。 第 30 页 共 36 页 可将表面干缩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加贴 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深进的或贯穿的裂缝,用环氧胶泥灌缝 或在表面加刷环氧胶泥封闭。 (3)防控措施。 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应振捣密实, 并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抗拉强度和减少收缩量;加强混凝 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 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10.210.2 剪刀墙烂根剪刀墙烂根 10.2.110.2.1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由于浇筑楼面混凝土时不能有效控制剪力墙根部的平整度, 造成墙侧模板与楼面之间有宽度不等的缝隙,或缝隙堵塞不严,混 凝土在浇筑振捣时,部分浆液通过该缝隙流失,造成墙体在有缝隙 的一侧烂根。 (2)墙侧模板的底部定位固定不牢,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时,模板向外凸胀变形(跑模) ,这种情况通常在较厚的墙体使用木 模时出现较多。变形较大者,造成墙根部混凝土呈喇叭状,同时出 现烂根现象。 (3)住宅工程的剪力墙模板通常是一次支模到顶,混凝土入模 高度基本都在 2.70m 以上,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与墙内钢筋网反复 碰撞,最终石子首先坠底,振捣时由于底部缺少浆液,石子不能上 第 31 页 共 36 页 浮、浆液不能完全充满墙根部位,从而造成烂根。 (4)由于浇筑现浇板时不能有效控制墙体钢筋的位置,造成局 部墙体外侧水平钢筋或暗柱箍筋紧贴模板,往往在最下一层水平钢 筋或暗柱箍筋距地 20mm 时,混凝土浆液不能到达根部,不但造成烂 根,而且还露筋。常发生于竖向钢筋和箍筋较密的暗柱根部。 10.2.210.2.2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 处理时将烂根处松散混凝土颗粒凿除,洗刷干净后,支模,用 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捣实。 10.2.310.2.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在浇筑楼层混凝土时,严格按标高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平 整度,用 2m 以上长度的刮杠将墙边外侧 250mm 宽度范围内按标高 刮平。在支模前沿墙外边线革粘贴单面胶海绵条。杜绝模内混凝土 浆液漏出,避免因漏浆而造成烂根。 (2)在制订模板施工方案时要准确计算墙体根部的模板侧压力, 要有可靠的固定措施,通常可在现浇板内预埋钢筋或钢管,约束墙 侧模板向外变形。在墙体混凝土浇筑前,要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支 模质量合格。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木工要有专人看模,发现异常要 立即暂停浇筑,校正加固后方可继续浇筑。 (3)设法降低混凝土入模的高度,可采用串筒入模法;宜先在 底部铺 50100mm 厚的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砂浆;混凝土入模相 对固定的部位,用振动棒边振动边将混凝土向前推引,自然向前流 淌的混凝土则可避免浆石分离。 第 32 页 共 36 页 (4)在浇筑现浇混凝土板前,认真放出上层墙身边线,用钢筋 定位卡具准确固定现浇板面的上层墙身钢筋位置。墙柱单侧或两侧 为吊模时,在阴角根部的位置增加钢丝网可有效防治烂根现象。 10.310.3 混凝土夹渣、蜂窝、麻面、缺棱撑角混凝土夹渣、蜂窝、麻面、缺棱撑角 10.3.110.3.1 现象现象 混凝土外观出现夹渣、蜂窝、麻面、缺棱掉角。 10.3.210.3.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夹渣:混凝土中有杂物。 蜂窝:混凝土表面砂浆少,石子多。 麻面: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 缺棱掉角:模板没有湿润,拆模时未采取措施保护 柱、梁、墙及洞口直角边。 10.3.310.3.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认真清除混凝土粗细骨料中的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清理模板,并浇水湿润。 (3)浇筑混凝土时,如果混凝土底层层面距浇筑入口高差超过 2m 及以上,应采用串筒或溜槽浇筑。 (4)分层分段振捣密实,不能漏振、过振。 10.410.4 混凝土胀模混凝土胀模 10.4.110.4.1 现象现象 第 33 页 共 36 页 现浇的混凝土柱、梁、墙、板等结构构件模板胀模,混凝土鼓 出。 10.4.210.4.2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1)模板及其支架未进行设计,模板对拉螺栓不足或应使用对 拉螺栓时却用铁线固定。不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不能安全、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2) 浇筑混凝土时未安排木工护理模板。 10.4.310.4.3 防控措施防控措施 (1)模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