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doc_第1页
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doc_第2页
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doc_第3页
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doc_第4页
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五年总结铁腕治污调产业生态经济大发展x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五年综述“经市、区环境监测站监测,x区出境水质2006年全年、2007年1-9月全部达标,均为类水以上,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新城区大气质量全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级标准;市区饮用水源黄坛口水库水质保持、类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合格率达100。”一组组监测数据显示,x区环境质量状况自去年来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近年来,x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污染减排有关要求,按照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的总体部署,通过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调整产业结构,使x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五年来,经过四大环境污染整治,我区消灭了8000多个污染源,大大削减了排污总量。x区生态环保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市的前列。经过四年多的创建,2006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通过了环保总局的验收,衢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今年5月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公布:x区在2006年度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在全省参与考核的81个县(市、区)中位列第6名,在衢州市排名第一。一、环境告急,百姓难安。x区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9个乡和2个街道,总人口39.6万。x区的前身是衢县,建县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x区生态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历史文化悠久。但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经无序发展后污染日益加重,先污染后治理,先引进后规范,冒进的发展观一度主导了当地发展理念,加剧了x区局部地区的污染,x区面临着既要整治传统产业,甩掉历史包袱,又要发展现代新兴高新产业的双重压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化工业县、新都市转变,任重而道远。位于钱塘江上游的x经济开发区(原沈家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由于x经济开发区具有紧邻巨化集团的区位优势,经过十余年发展,到2004年,x经济开发区有化工企业49家,化工企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群众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早期规划的欠科学,x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与居民区相联,再加上化工园区处于金衢盆地底部,气象条件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了沈家一带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了下风向的衢州老城区,人称是衢州东大门的一颗“毒瘤”。几年前,沈家开发区内污水横流,化工企业日排放污水超万吨,东迹渡大桥周围臭气熏天,群众怨声不断,在风景如画的乌溪江与x交汇处,有时却是污水泛着白沫使江水混浊不清;化工园区的部分污水进入沈家村的农灌渠,原来有着丰满水草、小鱼嬉戏的沟渠,近年来有时竟成酱色,杂草不生,受灌溉的农作物产量、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沈家村的农民反映强烈,部分村民甚至有过激的言行,群众对化工企业的来信来访投诉相当多,污染纠纷也时有出现,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很高。x南北山区是衢州的“绿色双翼”,植被较好,森林覆盖在90%以上,毛竹资源相当丰富,但隐藏在山谷间,溪流旁的100多家小竹造纸厂、作坊和7000多只竹料腌塘,却使清澈的溪水污浊不堪。早在明清时期,衢县的竹农就有利用嫩毛竹制浆造纸的传统,这也是山区、库区群众利用毛竹资源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的经济。造土纸用的主要原料为青竹料和老竹料,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2002年全区竹造纸企业年产土纸2万吨,使用毛竹腌料近10万吨,竹造纸企年排放废水约1000万吨,全年排放cod在3600吨以上,排放so2200吨以上。全区毛竹腌料塘7千多个,全年排放废水在数千万吨以上。竹料腌塘使用石灰甚至烧碱腌料,带来的污染更为严重,且工艺原始,根本无治理设施,竹造纸企业、竹料腌塘排放污水常常造成鱼虾、水生植物绝迹,下游群众饮水困难,在夏天农灌期及枯水期,还多次发生下游群众围攻小竹造纸厂闹事,由于处理及时才未发生砸机器毁厂的恶性事件。竹造纸、竹料腌塘整治迫在眉睫。共饮一江清水,同戴一方蓝天。美丽的乌溪江水库是钱塘江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x区境内乌溪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衢州市区及下游龙游、金华市七、八十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而且还同时直接影响钱塘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近年来,库区部分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展生猪、水产养殖业,随之而来养殖业的污染问题也日益明显,直接威胁着饮用水安全。根据2005年初调查,乌溪江库区有养殖户384户,生猪存栏数17171头,按1头猪相当于8个人的排污量计算,现存栏的生猪相当于13.57万人的排污量,相当于现有湖南镇人口数的11倍。网箱养殖总面积4133m2,库湾围栏养鱼2万m2。2002-2005年,乌溪江水库部分河面,出现一片片的蓝藻水华,环境监测的结果是氨氮、总磷略超标,直接原因是生猪规模化养殖造成了库区部分流段水体的富营养化,整治养殖业污染已刻不容缓。x区北面千里岗连绵起伏,茫茫群山中却埋藏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探明的储量占全省的2/3,达60亿吨,石灰石氧化钙含量达5255%,品位极高。位于矿区的上方等乡镇,矿产品加工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了我区的支柱产业,2004年上方镇石灰产量40万吨,石灰钙45万吨,石粉15万吨,年产值3亿元左右。有石灰窑、石灰钙棚、重钙、轻钙、机立窑水泥生产企业300多家,个体户600多家,大多为低、散、小、污染重的非环保企业,年排放二氧化硫1.3万多吨,无组织粉尘排放二万多吨,石灰钙产业区域,飞灰遮天蔽日,当地居民生活在“白色污染”之中,特别是企业使用高硫份的石煤等燃料,加剧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衢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酸雨率达100%,由于钙产品加工企业超标排放石灰水,芝溪中的水质呈碱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石灰钙产业污染治理的提、议案年年有,当地群众举报石灰钙加工业的污染从未间断过。几大区域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群众怨声载道,成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不和谐之音。2002年初因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改区,同时x环保分局也建立了,从此x区有了自己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为了整治污染,全局开展了双休日无休日活动及24小时电话举报值班制度,自此局内污染举报电话不断,全局人员应接不暇,环保局处于污染整治的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