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原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1页
陕西三原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2页
陕西三原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3页
陕西三原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4页
陕西三原城市总体规划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三原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5年,编制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研究院,概要:,城市性质定位,省域分析:三原地处关中经济区腹地,且位于省域南北发展轴与关中环线交汇点,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与西安都市圈联系紧密,可直接接受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辐射。未来西咸一体化发展区形成“一核五区十个卫星城”的整体空间结构。三原县为其十个卫星城之一。,西安渭北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分析,三原地理位置:西南距咸阳市区、北距铜川市区均约30km。咸阳市空间格局:(1)咸阳市城镇空间格局为“一带一环二轴”,其中“二轴”是指沿312国道和咸铜铁路形成两条二级轴线。咸铜铁路沿线二级城镇发展轴依托咸铜公路、咸铜铁路,连接咸阳市目前经济实力最强的泾阳、三原两个经济强县。(2)咸阳市域的咸铜铁路沿线二级城镇发展轴区位条件优越,是咸阳市重点扶持发展区域,也是西安咸阳共建的重点区域,渭北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渭北城镇空间发展呈现“一核、二区、三带、四极、多点”的格局。三原为其“四极”中北部发展的一极。,机遇与挑战:三原地处西铜与关中交汇节点城市,交通区位优势相对突出。但处于渭北核心发展区外缘,且有被核心发展区边缘化的倾向。城市性质: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加工制造、旅游及都市休闲产业为特色的西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北部新城。,县域总体规划,预测县域总人口控制为:2015年43万,2020年45万,2025年48万县域城镇化水平确定为:2015年50%,2020年55%,2025年65%;,地形地貌分析图,三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西有孟侯原(天齐原),中有非原(清风原),东有白鹿原(万寿原),南北以北部原坡为界;西部有北南向清峪河东西相隔,自然分隔成三个差异明显的地貌区,即南部平原、北部台原和西北山原。南部平原:该区为渭河冲积平原一部分,系渭河二级阶地,面积约290.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0.33%。区内地势平坦,水利条件良好,是粮棉菜果适宜区。北部台原:该区位于县境北部,为渭河三级台地,面积215.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约37.41%。该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适宜发展粮食、油料生产。西北山原:该区位于县境西北部低山区,面积约70.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约12.26%。包括低山和残原两种地貌类型,可利用山坡均已植树造林。,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城镇主要分布于县域南部平原地区,具体可分为北部台塬区镇分布区和南部平原城镇分布区。北部台塬区城镇有3个,总人口7.5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南部平原区分布的城镇有7个,总人口为32.7万人,占总人口的81.3%。,县域城乡居民点分布现状图,2008年三原县域人口密度为714人/平方公里,城关镇人口密度最大为2236人/平方公里,嵯峨乡人口密度最小为314人/平方公里。全县人口密度大于500人/平方公里的乡镇全部分布在县域南部平原地区,本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72%;人口密度小于500人/平方公里的乡镇全部分布在北部台原地区,本区人口占县域总人口28%。,县域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三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其中古墓葬39处,古遗迹56处,古建筑10处,近现代纪念性建筑及革命遗址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洪水、嵯峨等地的河岸台地上,享有“文化大县,书法之乡”的美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三原县域城镇空间发展结构为“一核、两轴、三片区”。“一核”指三原中心城区,为县域的核心增长极;“两轴”指西铜公路城镇发展轴及关中环线城镇发展轴;“三片区”指中心城区与鲁桥、西阳、安乐三镇共同构成的县域西部城镇发展片区,东部以大程镇为龙头带动陂西、徐木形成的县域东部城镇片区,以及北部台塬区散布的城镇片区。,城乡综合交通规划构想:完善地方公路网络,以“四纵五横”为骨架,提高公路等级,加大公路密度。,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四纵”即三方公路、三新公路、三马公路、安陵公路。“五横”即三陵路、三都路、朱柏公路、张陵路、洪马公路。主要对外交通:西铜高速、包茂高速、咸铜公路、咸铜铁路、西咸铁路,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河流水系、水库、水源涵养区。生态保育区:北部三个台原区、南部平原的农田水塘、已建成的国道、高速公路主干线两侧林带。生态开敞区:南部的冲积平原区,以及北部台原上主要村镇建设用地。生态恢复区:南北部交界处、河流中下游地带、西北山区地带。,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县域空间管制分区规划图,四个分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三原中心城区、重点镇中心区优化开发区:县域南部平原地区限制开发区:县域北部台原地区禁止开发区:河流水域保护地区,三大产业发展引导及控制区域:西北生态旅游发展区、北塬农林旅游发展区、南部综合经济区。西北生态旅游发展区:西北山区不适宜传统产业发展,需控制人口增长,产业由种植业向林业转化,,积极发展旅游业,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本区的特色产业。北塬农林旅游发展区:生态环境脆弱,水滋养缺乏。未来产业应限制工业发展,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并积极利用文物古迹遗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南部综合经济区:适宜发展第二产业,但应集中布局平原区的城镇区以外应大力发展节水型都市生态农业。,县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2019/12/16,17,可编辑,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图,规划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两带三区四心”的整体规划结构“两带”即东部结合唐帝陵以及陪葬墓形成帝陵保护带、西部结合遗址及历史人文景点形成历史人文保护带。“三区”即名城保护区、遗址保护区、唐帝陵保护区。“四心”即保护区内的核心保护区域。,结合县域内现有道路将各景区串联起来,形成展示三原形象风貌、提升三原知名度、彰显三原特色的旅游空间结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将三原县划分六个片区为古城文化旅游区、郊野生态休闲区、唐陵怀古观光区、渭北民俗体验区、墓葬遗址科考区及深林旅游体验区。,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图,规划区范围,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控制区范围图,控制范围:东至安陵路西至县域边界南至县域边界北至规划中东里路,东里花园规划控制区面积为115平方公里,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图,规划区土地使用功能分区图,农业生态区分区范围:城区北部的生态科技示范园、老城区西北部生态用地及规划建设用地之外的其它农用地。分区要求:对规划区内的农用地进行特殊保护。城镇建设用地区分区范围:中心城区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分区要求:规划区范围内用于城市开发的土地。远景发展备用区分区范围:城市东部、南部和北部用地区域。分区要求:预留作为城市远景开发的可建设用地,必要时可进行临时或永久性使用。村镇建设用地区分区范围: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包括村镇居民住宅及公共设施用地。分区要求:规划范围内用于村镇建设开发的土地。其他用地区分区范围:城市西部池阳水库和规划区内军事特殊用地。分区要求:严格保护规划区内的饮用水源。,规划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图,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15万中期:2020年17万远期:2025年23万用地规模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为120,建设用地控制为18k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为115.18,建设用地控制在26.49k。,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现状主要问题:1.中心职能弱,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2.产业发展不尽合理。二产布局分散,三产发展缓慢。3.整体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绿化用地不足,环境由于工业影响较差。4.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5.城与乡的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发展。,现状分析,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综合评定图,1.评价因子的选取与分级评价因子筛选:根据三原县具体情况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为道路通达性、环境舒适性、发展积聚性。确定五个评价因子:西铜高速、关中环线、咸铜铁路、清峪河、建成区。2.分析结果三原地势平坦,地质、水文条件相识。该分区结果与交通设施关联度较大。,规划以外部交通环线为边界、清河与西铜高速为景观生态廊道、各片区中心为节点、以联系各节点主干道为功能发展轴,形成“一环两廊三轴三心四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环”依托关中环线和城市边缘对外交通干线构成的城市交通环线。“两廊”一廊指贯穿三原城区东西的清河景观生态带,另一廊指西铜高速一线,城市向东发展形成的城市景象与绿化环境相协调的城市风景线。“三轴”依托城市南北与东西方向的裕原路人行大街、东部新区南北主干路和池阳大街三条城市交通、景观、商业服务综合功能轴。“三心”一是指清河以南地区的城市主中心;一是伴随北部工业园区和城区发展而增加的北部副中心,另一是随城市东部新区开发新形成的新区公共服务中心。“四区”指老城区、南城区、北城区和东城区。其中,老城区为保证历史古城的完整性而独立划出加以特别保护。,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图,规划结合地形,依据高速路、一级路、现有道路、铁路、高压走廊、河沟走向确定城市道路走向,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