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论文)导电聚苯胺二氧化锡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表征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导电聚苯胺二氧化锡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表征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导电聚苯胺二氧化锡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表征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导电聚苯胺二氧化锡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表征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导电聚苯胺二氧化锡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表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无机盐s n c h 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制备了纳米 s n 0 2 微粒。x r d 、f t - i r 结果表明,产物为四方晶系金红石结构,晶形完整; t e m 显示纳米微粒基本呈球形,粒径约为1 5 - - 3 0 r i m ,局部存在团聚,团聚颗 粒由2 3 个纳米晶组成。利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六方晶相纳米z i l o 微粒,产 物结晶完善,粒径约为7 5 1 5 0 r i m 。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利用溶胶凝胶法 制各了z n o 掺杂改性的s n 0 2 纳米微粒,并利用x r d 、t e m 考察了z n o 对 产物的粒径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随z n o 加入量不同,根据各阶段 s n 0 2 的衍射峰相对强度、位置,以及产物形貌等判断,可将其对s n 0 2 的影 响可分为四个阶段。当掺杂量大于5 0 时,z n o 自母相中脱溶形成单相。 采用经典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盐酸掺杂聚苯胺,经氨水脱掺杂 导到本征态 聚苯胺。结果显示:掺杂态聚苯胺具有一定的结晶性,本征态聚苯胺为无定 形结构;微观形貌表征显示,聚苯胺由粒径为o 5 l p m 的不规则颗粒,0 2 1 a m 宽、l p m 长的棒束等组成;由于质子酸掺杂作用,聚苯胺分子链间作用力大 大加强,团聚成较大颗粒,而本征态聚苯胺结构则较为松散;聚苯胺的热稳 定性较好,自4 5 0 c 才开始分解。 采用原位复合工艺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锡纳米复合材料。t e m 结果显 示复合材料呈“蛋糕巧克力”结构,$ n 0 2 纳米微粒均匀地分散在聚苯胺基质 内;x r d 和f t - i r 结果表明,聚苯胺与纳米二氧化锡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 纳米微粒表面的锡原予5 d 空轨道接受来自聚苯胺分子链上氮原子孤对电子 和苯醌环上耳电子,形成配位键;纳米微粒表面氧原子、羟基与分子链上氢 原子、氮原子形成氢键。这些作用力造成了掺杂态聚苯胺结晶性变差,红外 吸收峰的移动等现象;由于高聚物基质对纳米微粒的“锚固”效应,s n 0 2 纳 米微粒的分散性较纯相纳米s n t h 有较大改善;纳米相的引入未对高聚物的紫 外吸收与热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论文给出复合材料的 合成反应及分子结构、高聚物相与纳米相问相互作用力机理模型。 关键词:导电聚苯胺;二氧化锡;氧化锌;掺杂;纳米复合材料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o l - g c lm e t h o dw a su s e dt op r e p a r es n 0 2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x r da n df t - i r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p r o d u c ti st e t r a g o n a lr u t i l es t n l g t u f e t e mp h o t o g r a p h s s h o w e dt h a tt h ed i a m e t e ro f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w c r eb d h v e e n15 3 0n ns o m ep a r t s a r cr e u n i t e db yt w oo rt h r e ej u n i o rn a n o c r y s t a l s h e x a g o n a lz n o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w e r ep r e p a r e db yd i r e c t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m e t h o d s o l - g e lm e t h o dw a su s e dt op r e p a r e t h es n 0 2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d o p e dw i t hz n o x r da n dt e mw e r eu s e dt oi n s p e c t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o fz n oo nt h ed i a m e t e ra n dm o r p h o l o g yo fs n 0 2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t h a ti t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s t a g e s w h e nd o p i n gc o n t c t l tw a sm o r et h a n5 0 。 z n os e p a r a t e df r o mt h es n 0 2c r y s f a l l i t e sa n df o r m e dt w o - p h a s es t r u c t u r e c h e m i c a lo x i d a t i v e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o fa n i l i n ei nt h ep r e s e n c eo fh y d r o c h l o r i c a c i dw a sp e r f o r m e di nt h ep r e s e n tw o r la f t e rb e i n gd e d o p e db ya m m o n i u m , e i g e n s t a t ep o l y a n i l i n ew a so b t a i n e d d ,f t - i p , u v - v i s , s e m ,t e ma n dt g a w e l eu s e dt oc h a r a c t e r i z et h ec o m p e s i t o n , s t r u c t u r e ,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t h e m i c r c - m o r p h o l o g yo fp o l y a n i l i n e t h ef o l l o w i n gr e s u l t s w e l eo b t a i n e d t h e e i g e n s t a t ep o l y a n i l i n ew a st y p i c a l l ya m o r p h o u sw h i l et h ec r y s t a l l i n i t yo fd o p e d p o l y a n i l i n ew a sm u c hb e t t e rt h a nt h ef o r m e r m i c r o - m o r p h o l o g y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s h o w e dt h a tp o l y a n i l i n ew a sc o m p o s e do fi r r e g u l a r l ys h a p e dp a r t i c u l a t e sw i m d i a m e t e rb e t w e e n0 5 l l x ma n dr o ds h a p e dn a n o s t l a l c t u r e sw h i c hi so 2 妒nw i d t h , i v a nl o n g 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p e l y a n i l i n em o l e c u l a rd l a i n sd o p e dw i t h h y d r o c h l o r i ca c i da r em u c hs t r o n g e rt h a nt l l a lo fb e t w e e l le i g e n s t a t ep o l y a n i l i n e m o l e c u l a rc h a i n s ,s ot h ef o r m e ra g g l o m e r a t e dt of o r mb i g g e rp a r t i c u l a t ei nm i c r o n s c a l ew h i l et h el a t t e ri s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l o o s l y a c c o r d i n gt oe x p e r i m e n tr e s u l t s , p o l y a n i l i n e st h e r m a ls t a b i l i t yi sf a i r l yw e l l i t sd c c o m p e s i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i s 4 5 0 p a n i - s n 0 2n a n o c o m p o s i t e m a t e r i a l sw e l e s y n t h e s i z e db y i n - s i r e 眙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 x r d ,f t - i r , s e m ,t e ma n dt g aw e r eu s e d t o c h a r a c t e r i z e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 , s t r u c t u r e ,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m i c r o - m o r p h o l o g yo f t h em a t e r i a l s n 圮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 c o m p o s i t e m a t e r i a l sw e 把 “c a k e - c h o c o l a t e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r ee x i s t sc h e m i c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i lt h e i n o r g a n i cp h a s ea n dp o l y m e rp h a s e :s a t o m s5 do r b i t o nt h es u r f a c eo f n a n o p a r t i c l c sa c c e p t e dt h es o l ep a i ro fe l e c t r o nf r o mn a t o mo nt h ep o l y a n i l i n e m o l e c u l a rc h a i nt of o r mt h ec o o r d i n a t eb o n d s i m i l a r l yt h e r ee x i s t sh - b o n d i n g b e t w e e nt h e0a t o m ( o nt h es n 0 2n a n o p a r t i e l e ) a n dha t o m ( o nt h em o l e c u l a r c h a i n ) ,h y d r o x y l ( o nt h es n 0 2n a n o p a r t i c l e ) a n dna t o m ( o n t h em o l e c u l a rc h a i n ) n 圮i n t e r a c t i o nl e a dt h a tt h ec r y s t a l l i n i t yo fp o l y a n i l i n ed o p e dw i t hh y d r o c h l o r i c d e c r e a s e da n dt h ea b s o r p t i o np e a ko f t h ep o l y a n i l i n es h i f t e d b e c a u s et h ep o l y m e r b a s eh a sf i x a t i o ne f f e c to nt h e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s n 0 2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d i s p e r s e db e t t e r t h a nt h ep u r ei n o r g a n i cp h a s e h o w e v e r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i n o r g a n i cp h a s eh a d t i t t l ee f f e c to nt h eu 1 v 二sa b s o r p t i o np e a ka n dt h e r m a ls t a b i l i t ro f p o l y a n i l i n e o n t h eb a s eo ft h eu p p e ra n a l y s i s ,t h et h e s i sg a v et h em o d e l so fi n t e r a c t i o np r o c e s s a n dm o l e c u l a r k e y w o r d s :c o n d u c t i n gp o l y a n i l i n e ; t i nd i o x i d e ;z i n ko x i d e ;d o p i n g ; n a n o c o m p o s i t em a t e r i a l s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 下,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 献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 注明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 开发表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 签字) :塾左基 日期:矽叮年1 月幻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引言 第1 章绪论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人们都把高聚物看作理想的绝缘材料。但1 9 7 7 年m a c d i a r m i d 、h e c g e r 和s h i r a k a w a 首次报道了经碘掺杂的聚乙炔( p a ) 具有 类似金属的导电性( 1 0 3 1 0 5 s c m ) i ”。此后短短二十年间,人们又陆续发现了 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聚对苯乙烯及它们的衍生物等一系列导电高聚物。 这些高聚物并非通过物理混杂导电物质如石墨、金属粉末等获得导电性,而 是本身结构具有产生和传导载流子的能力,且能够通过掺杂大幅提高导电率, 导电率的变化范围跨越整个绝缘体至导体区域,因而被称为本征导电高聚物 或结构型导电聚合物。除上述特异的导电性外,导电高聚物还具有快速响应 特性、非线性光学性质、优越的光电、热电性质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性 2 1 。 由于导电高聚物具有特异的结构、独特的掺杂机制和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它 们在电极材料,有机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元件,抗静电、电磁屏蔽材料等领 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研究热情。 随着对其结构、性质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一门涉及物理学、化 学、材料科学、电子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学科,m a c d i a r m i d 、h e e g e r 和 s h i r a k a w a 也因在此领域的杰出工作而获得了2 0 0 0 年诺贝尔化学奖。 半导体科学在现代科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 各个领域。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从第一根晶体管的 问世到近代集成电路、高速场效应晶体管巨大成功,无不与半导体材料的深 入研究密切相关。无机氧化物半导体一般属于宽带隙半导体,是半导体家族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独特的能带结构,独特的热敏性、光敏性、杂质 敏感性,在能源、化工、电子、环保等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在诸多应用 领域中,半导体表面性质和比表面积对性能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如传感 材料用s n 0 2 为晶粒表面控制型 3 1 ,催化剂催化活性强烈依赖于表面化学吸附 的选择性和电子转移步骤 4 1 等。随着纳米科技的蓬勃发展,人们将其应用于 半导体领域。研究表明,纳米氧化物半导体由于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特殊 的量子效应,表面效应,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效应和紫外吸收特性,不同于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普通块体材料的介电和压电特性,良好的光电转换性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 和开发此类功能材料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导电高聚物基高聚物无机复合材料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尤以高 聚物无机纳米功能复合材料最为突出。高聚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综合了无 机材料、有机高分子和纳米材料的优良特性,人们希望通过两者之间协同亦 或互补作用,得到适合需要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先进材料,同时这也是深 入研究和开发单相材料结构、性质和功能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 中已合成出导电聚苯胺及其衍生物钡铁氧体纳米复合材料 5 1 。研究表明,复 合材料同时具备可控的导电性和磁性能,无机物与高聚物两相间存在化学键 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好于单相吸波材料。本论文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进行研究,选择氧化物半导体s n 0 2 为无机相,通过原位复合工艺合成了 p a n i s n 0 2 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对高聚物无机界面 结构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目前此类材料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还不 尽完善,合成工艺还不成熟。但可以预期,开发集纳米材料、氧化物半导体 和导电高聚物材料优良光电特性于一身的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其研究和应用 前景是广阔的,课题为开发此类新型材料提供可能的依据。 1 2 聚苯胺研究进展 在导电高聚物家族中,聚苯胺具有独特的可逆质子酸掺杂机制,优越的 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是人们 研发的热点之一。此外,聚苯胺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方法简便,被认为是最 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导电高聚物。因此本课题选择聚苯胺为复合材料导 电高聚物相。聚苯胺的性质和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结构,而聚苯胺的结构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合成方法和掺杂条件,本节首先概述导电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 机理,继而对聚苯胺的合成与掺杂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1 2 1 聚苯胺的结构及导电机理 1 2 1 1 聚苯胺的结构 人们对导电聚苯胺分子链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 9 8 6 年, m a e d i a r m i d 等人根据元素分析的结果,首先提出聚苯胺本征态和掺杂态的分 2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结构模型。其后,由于此模型的掺杂态结构式与磁场测量呈现极化子的实 验结果相矛盾,m a e d i a n n i d 又提出半醌自由基以修正上述模型。王佛松等 6 1 于1 9 8 7 年首先提出聚苯胺分子链中苯单元与醌单元之比为3 :1 的分子模型, 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了此结论( 7 , s l 。目前,聚苯胺分子结构式一般表示如 图1 1 【9 】。其中,x 表示聚苯胺的掺杂程度,y 表示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程度。 制型垃殳耐心料 a b ( 呱s 1 ,0 9 s 1 ) 图i i 聚苯胺的分子链结构 由图1 1 可见,聚苯胺分子链是由还原单元a 和氧化单元b 两部分构成, 掺杂发生在分子链上的醌二亚胺的氮原子上。根据其掺杂程度不同,可分为 本征态( x = 1 ) ,完全掺杂态( x = o ) ,部分掺杂态( o x 1 ) ;根据其氧化还原程 度( o y 1 ) 不同,可分为全还原态( y = 1 ) ,全氧化态o = o ) ,以及中间氧化态 y 1 ) 。x 、y 的取值即掺杂程度和氧化还原程度共同决定了聚苯胺结构的多 样性,这是聚苯胺不同于其它导电高聚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一般的导电 高聚物结构和性能仅由掺杂度决定。目前,有关聚苯胺性质的研究一般都集 中在中间氧化态,因为此状态性质稳定,能实现整条分子链的兀电子共轭, 电导率最大,且能通过质子酸掺杂实现由本征态到完全掺杂态的转变,电导 率由绝缘体量级( 1 0 d o s c l n ) 升至导体量级( 1 0 2 s c m ) 。 1 2 1 2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根据量子力学能带理论,本征导电高聚物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 ) 分 子轨道能强烈离域;( 2 ) 分子轨道能够重叠。针对聚苯胺的导电机理,科学家 们提出了定态间电子跃迁质子交换助于导电模型【l 川、颗粒金属岛模型【l l l 、极 子和双极子相互转化【1 2 】等多个模型。当前最有影响力的是j a v a d i 和 l a v e r s a n n e 于1 9 8 8 年提出的颗粒金属岛模型。 颗粒金属岛导电机理的提出基于以下事实:掺杂态聚苯胺电导率与温度 符合o = 0 0 e x p ( t o 门d 。1 尼关系;中等掺杂度( 掺杂率 ;址山 乎。芦兮一 ,、尺尺厂、 仁。毋“ ;姥一 y u v j v _ u “ 图1 6 聚苯胺掺杂过程 由图1 6 可见,质子掺杂反应首先发生在醌二亚胺的氮原子上,生成聚 半醌自由基阳离子;而后发生分子内的电荷转移,醌亚胺环得电子而部分还 原,苯二胺失去电子而部分氧化,使整个高聚物分子链上的电荷分布状态发 生改变,质子酸所带正电荷转移和分散到整条分子链上,同时为维持电中性, 对阴离子也进入分子链。从这个角度讲,聚苯胺的质子掺杂本质上属于分子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但这并未使整条分子链完全平均化,依然部分的保留着 掺杂前的结构“记忆”,即醌环和苯环仍能根据红外区别开来。 1 2 3 2 掺杂方法 目前最常用和研究最多的是半氧化半还原型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它具 有工艺、设备简单,可选酸的种类多,掺杂较均匀,效果好等优势。质子酸 种类、掺杂度、掺杂手段是影响掺杂效果和聚苯胺性能的关键因素。近年来 人们又发展了多种新型掺杂技术,使聚苯胺获得了许多新性能,如磁场强化 掺杂剀,光诱导掺杂【2 5 1 ,微波掺杂1 2 6 等。本论文利用盐酸对聚苯胺进行掺杂。 根据掺杂过程和步骤的不同,质子酸掺杂可分为以下几种。 l 一次掺杂q r i m a r yd o p i n g ) 一次掺杂是指单体聚合和掺杂反应在同一过程中完成。质子酸掺杂各种 方式均以该工艺为基础进行,它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 的掺杂工艺。研究初期人们普遍应用无机酸作为掺杂剂,随着研究深入,人 们逐渐将有机酸、杂多酸等用于聚苯胺的掺杂,它们赋予了聚苯胺及其衍生 物新的不同于传统体系的功能,提高了其加工性能。c a oy o n g 等人 2 7 1 利用樟 脑磺酸( c s a ) 掺杂的聚苯胺可溶于普通有机溶剂间甲酚,电导高达3 0 0 s c m 1 。 2 掺杂脱掺杂再掺杂( d o p i n g - d e d o p i n g - r e d o p i n g ) 顾名思义,该掺杂方式是首先在某种酸掺杂作用下合成聚苯胺,经脱掺 杂后再利用其它种类的酸进行掺杂。如上所述,利用樟脑磺酸酸掺杂的聚苯 胺膜性能优异,但用量很大,且该酸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应用。w e n g u a n gl i 等人瞄】采用该工艺制备了利用常用无机质子酸如h c l ,h c l 0 4 掺杂的,具有 与c s a 酸可比拟的电导率的聚苯胺膜,具体过程如图1 7 所示: l j c x a t h l m c a , d l = _ j l j ic o n c a v i t yi 图1 7 掺杂脱掺杂再掺杂流程 该工艺的特点在于当c s a 脱掺杂后,c s a 可继续循环利用,聚苯胺则 仍能保持掺杂状态下的熔融孔状微观形貌;再掺杂完成后,聚苯胺的热稳定 性、在空气中的稳定性等均得到改善。 3 二次掺杂( s e c o n d a r yd o p i n g ) 二次掺杂是指利用有机溶剂如间甲苯酚、氯仿为掺杂剂,使聚苯胺分子 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链排列和构象发生由“缠绕”至“扩展”的变化,促进分子链问相互作用,以进 一步改善经功能质子酸掺杂后聚苯胺的结晶性与电导率。m a c d i a r m i d 等人首 先提出“二次掺杂”的概念以区别于一次掺杂并进行了深入的原创性研究。我 国的马永梅等人 2 9 , 3 0 l 对聚苯胺复合导电聚合物的二次掺杂也进行了一定的研 究,结果显示,二次掺杂使聚苯胺与( 苯乙烯丁二烯) 或氯磺化聚乙烯复合物 经间苯酚二次掺杂后导电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根据力学性能测试及断面 s e m 分析结果判断,可能是由于分子链展开与分子链间弱相互作用而组成导 电通道造成的,但二次掺杂对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影响不大。与一次掺杂相比, 二次掺杂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用脱掺杂工艺除去二次掺杂剂后,仍能保持二次 掺杂带来的分子链排列与构象改变。 4 共掺杂( c o - d o p i n g ) 所谓共掺杂是指掺杂剂同时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质子酸。这样就增加 了对分子进行设计的自由度,如一种掺杂剂用以改善聚苯胺的加工、溶解性 能,另外一种酸用以提高聚苯胺电导率。曲济方等人【3 l l 在醇水溶液中制备了 硫酸、油酸共掺杂的聚苯胺,利用取、u v 二s 、d s c 和s e m 对产物进行表征, 并考察了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产物呈鱼鳞状,导电率较高为2 s c m , 且电化学活性和热稳定性均好于单一掺杂剂。此外还有学者利用多金属氧酸 盐、过渡金属离子和质子酸对聚苯胺进行共掺杂。 1 3s n 0 2 研究进展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一般具有宽禁带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广泛地应用 在传感器、压电、催化、透明电极等领域。根据能带理论,绝缘体禁带宽度 a e g - - 3 6 e v ,半导体a e g = 0 1 - 2 e v 。纯净的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禁带宽度一般较 宽( a f g z 3 e v ) ,本应属于绝缘体范畴,但通过掺杂或造成晶格缺陷可以在氧化 物材料的禁带中形成附加能级,改变了材料的能级结构,该过程称作金属氧 化物的半导化 3 2 1 。经半导化的金属氧化物即具有了半导体性能。本课题选择 s n 0 2 为复合材料无机相。本节主要介绍s n 0 2 的结构,理学性质及其应用。 1 3 1s n 0 2 基本性质及结构 s n 0 2 密度约6 9 5 9 e r a 3 ,熔点1 1 2 7 ,在温度高于1 8 0 0 时升华而无熔 1 0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点,不溶于水,溶于热强酸强碱。s n 0 2 晶体有四方晶系和正交晶系两种变种。 四方晶系的晶格常数a o = 4 7 3 7 a ,c o = 3 1 8 5 a ,空间群为p 4 m n m 。s n 4 + 占据 晶格体心与顶角,处于半数的稍有变形的0 2 八面体空隙中,配位数为6 ;0 p 配位数为3 ,位于s n 4 + 为角顶组成的平面三角形的中心;每个晶胞内有2 个 s n 4 + ,4 个矿,o :o = o 5 1 。【3 3 1 1 3 2s n 0 2 理化性能及应用 l 光电性能及应用 理论上讲,纯相s n 0 2 由于禁带较宽,属于绝缘体,但由于晶格中的氧在 加热等处理条件下会形成氧空位,导致化学计量不平衡,产生极少量的s n o 或s n 2 + : s n 4 + + 2 0 “一s n o + 0 2 ( 1 1 ) 2 s n “+ 2 0 2 。专2 s n 2 + + 0 2 ( i - 2 ) s n o 和s n 2 + 可分别看作s n 4 + 束缚四个和两个自由电子,它们状态不稳定, 易给出自由电子,向导带提供了1 0 ”1 0 1 s c m 3 的电子,在禁带内形成e d = o 1 5 e v 的施主能级。当掺杂量超过一定阙值时,载流子密度为1 0 1 k 1 0 2 0 c i n 3 , 电阻率为lo 1 1 0 气2 c m ,达到半导体量级,具有n 型半导体材料性质例。除 通过生成氧空位外,s n 0 2 还可以通过掺杂高价阳离子( 如s b 、p 元素) 或f 元 素形成浅施主能级而转交为半导体。加入高价离子如s b ”后,由于一个s b 5 + 取代一个s n 4 + 多余一个正电荷,引入一个距离导带很近的施主能级,电导率 随掺杂量增加而上升,直至饱和【3 5 】。氟元素掺杂可以获得更高的电导率,但 其导电机理尚不清晰闭。 s n 0 2 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纯相s n 0 2 的可见光透过率一般在8 0 以上; 掺锑s n 0 2 ( s n 0 2 :s b ) - i 与掺氟s n 0 2 ( s n 0 2 :f ) 可见光透过率8 0 田0 【3 7 】。因此经 半导体化的s n 0 2 是透明导电膜的理想材料,在太阳能电极材料、发光二极管、 平面显示器和其它光电设备上应用非常广泛3 8 1 。s n 0 2 对红外光线具有高反射 率( 8 0 - 9 0 ) ,可用于节能材料。例如涂有s n 0 2 的建筑物玻璃既允许可见光 的透过,同时又能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使热量保持或隔离在建筑物内外。 2 化学性质及应用 s n 0 2 属于两性偏酸氧化物,但不溶于酸和碱,既可以做为催化剂载体,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又可做为催化剂活性组分。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一般认为s n 0 2 催化反应符 合m a r s - v a nk r e v e l e n 机理:分子被催化剂晶格中的氧氧化,继而催化剂表面 的低价锡离子重新被气相氧化【3 9 】。s n 0 2 能通过添加其它金属元素如贵金属等 大大提升。a t s u s h is a t s u m a 等人【帅】的研究发现,n 型半导体由于能提供具有 反应活性的氧,是氮氧化物催化分解反应高活性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良好 载体。s n 0 2 对c o c 0 2 和c o n o 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王淑荣等【4 l 】用沉 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金含量的a u s n 0 2 催化剂,考查了制备条件、预处理和 负载量对催化剂低温c o 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 h = 9 1 0 时, 所制备的金属粒径最小;负载量增大,粒径增大,活性降低;前驱体在空气 气氛下4 7 3 k 焙烧4 h ,催化剂活性最高;氢气气氛下3 7 3 k 焙烧2 h ,催化剂 活性最高。 3 气敏性能及应用 目前最常用的半导体气敏材料为v - v e 2 0 3 ,z n o 和s n 0 2 ,它们具有操作 简便,坚固耐用、价格低廉等优点。s n 0 2 作为气敏材料的优越性已经被广泛 认可,被广泛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的检测。s n 0 2 作为气敏材料其 结构和性能具有以下特点。 ( 1 ) s n 0 2 气敏材料属于表面控制型,即通过气体在材料表面的吸附或反应 改变导电特性来检测气体浓度 4 2 1 。由于气体灵敏度的高低与材料比表面积成 正比关系,纳米s n 0 2 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已成为提高其性能的重要途径之 一。f e n gl i 等人 4 3 1 等人以s n c l 4 、k o h 为原料,利用一步固态反应法制备了 3 1 5 n m 的s n 0 2 微粒。气敏性能测试表明,纳米微粒对还原性气体h 2 、 c h 3 c h e o h 、c o 、天然气等均有较之常规尺寸s n 0 2 微粒更高的气敏性。 ( 2 ) 纯s n 0 2 为基体材料制备的气敏元件选择性较差,热稳定性能不高, 为此人们通过掺杂金属、金属氧化物等手段改善其性能。k o r o t c e n k o v 等人m 系统的研究了利用c u 、f e 、c o 、m n 四种氧化物纳米簇表面修饰3 0 - - 5 0 r i m 厚 的s n 0 2 薄膜气敏性能。结果表明,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修饰是控制s n 0 2 基 气敏元件的有效途径:钴氧化物提高了气敏的动力学性能;铁氧化物提高了 对还原性气体的气敏特性;c e 和m n 氧化物降低了原件对臭氧的气敏性。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3 纳米s n 0 2 合成研究进展 根据材料的形态不同,s n 0 2 纳米材料可分为粉末,薄膜,准一维纳米 s n 0 2 ( 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带1 。根据合成方法原理不同,纳米s n 0 2 的合成 主要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本节主要介绍化学法合成纳米s n 0 2 粉体 主要制备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