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编写人 王洪光 单位 平邑兴蒙学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读资料、看录像、分析问题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爱党爱国。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情境引入1、复习提问第2课内容。2、阅读“导入框”图文,思考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方案一:复习提问,由小结学生回答导入。(导入语: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中国,这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党和政府为巩固新中国而采取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方案二: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图文,思考讨论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导学提纲: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何时颁布?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土地改革开始与基本完成的时间分别是?3、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1、教师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作读书标记,并完成同步探究中的“探究过程”部分。2、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并及时解决学生自主探究中所遇到的疑难。3、学生完成自学后,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统一“探究过程”答案,鼓励学生相互间质疑释疑。4、指导学生做同步探究中的单选题,考查学生自主探究情况,巩固自主探究成果。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问题:(1)解放前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如何?(2)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3)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2、教材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3)新的土地改革法里规定,在农民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归谁所有?(4)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结合第13页“动脑筋”)(5)在土改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这是为什么呢?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历史资料: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它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问题:(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指导学生阅读第12页的第1段教材内容并依次思考回答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和回答后,教师小结,让学生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组织学生集体朗读“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然后指导学生再次阅读第12页第二段教材内容,思考并小组内讨论后逐一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回答,释疑解惑。指导学生读教材小字内容。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三则材料及第13页最后一段教材内容,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学生回答,帮助归纳问题答案: (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2)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教师出示或指导学生识读第1213页四幅插图,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教师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和课后“练一练”强调说明: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经过土地改革才彻底被废除。土地归农民所有,这叫农民土地所有制,它与封建土地所有制都属于土地私有制,当时的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拓展延伸教师出示识图题,组织学生识图并回答:仔细观察下图,请你为图片写出简要说明。教师出示图片并指导学生读图。小组合作,写出简要说明,学生展示提高,培养能力。 反思完善1、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疑问。2、教师指导学生编制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土地高度集中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农民无地 土地改革法 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基本内容 废除、巩固、解放、准备3、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历史歌谣记忆本课主要内容。歌谣记忆法示例:1950年变化大,颁布“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旧制度,翻身农民当了家,农业恢复和发展,准备建设工业化。达标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2、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3、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O407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4、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人民政权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二: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2)阅读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