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音乐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音乐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音乐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音乐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音乐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唐代音乐赋研究唐代音乐赋研究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导师:莫道才教授 研究生:袁虹 年级:2005 级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赋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重要一类。然而,近些年来学术界对辞赋的研究,尤其对唐赋 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唐代音乐赋的专题研究更为薄弱。本文试图对唐代音乐赋进行初步梳 理,确定其篇目并分类。并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唐代音乐赋的内容、特点、艺 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整体研究。 本文分三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对唐代音乐赋进行定义,通过整理、甄别全唐文 、 文 苑英华 、 历代赋汇等文献中的音乐赋,初步统计出唐代音乐赋的篇目,并按其内容分 为乐器赋,乐曲赋,歌赋,乐论赋,乐事赋,舞蹈赋六小类;第三节主要介绍唐代音乐赋 的基本内容,指出其在唐代各个时期各自侧重的不同:初盛唐时注重与君王宴饮相结合; 中唐时期百花齐放;晚唐时抒情色彩开始加重。第四节归纳了唐代音乐赋的几个特点,即 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宫廷化倾向;注重理的阐释。 第二章分六节论述各类音乐赋在唐代不同时期的演变和特点。第一节论述了唐代乐器 赋由初盛唐时对先唐乐器赋的继承,中唐时出现乐器赋的新变,至晚唐时加重抒情色彩的 演变过程,分析其成因及各时期的特点;第二节不仅论述了唐代乐曲赋在初盛唐时侧重对 乐曲之美的描写,中唐时注重与庆典仪式相结合,晚唐感时伤怀作品增多的演变过程,还 介绍了乐曲赋中的特殊一类,即专以乐曲名命名之赋作的出现及其特点;第三节论述了唐 代歌赋的演变及特点;第四节首先介绍了唐代乐事赋的基本模式和内容,之后总结了乐事 赋相对于其他音乐赋类更具文采的特点;第五节首先介绍了唐代乐论赋自中唐始出现的情 况及原因,后对这些乐论赋进行分类,之后介绍了晚唐仅有的一篇乐论赋声赋所表现 出的与中唐乐论赋风格的不同;第六节论述了唐代歌赋的演变及特点。 第三章介绍了唐代音乐赋的艺术特色和音乐美学思想:艺术特色主要从篇章、句式, 及叠字,用典等修辞特色上展开论述。篇章上分别介绍了唐代乐器赋、与庆典相关乐曲赋、 乐事赋、舞蹈赋等赋作的基本模式;句式上总结了唐代音乐赋“赋中系诗”的句式特色; 修辞上介绍了叠音词的大量运用,乐曲名称的一举两用这两种主要方法。音乐美学思想主 要论述了“以和为美”及“雅正之音”两个方面。 结论部分谈及了唐代音乐赋的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 唐代;音乐赋;研究唐代;音乐赋;研究 ii a study on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major:china acient time literature direction:the literature of tang dynasty tutor name:professor mo dao-cai postgraduate name:yuan hong grade:grade2005 abastract fu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but there are little researches on it especially on fu of tang dynasty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recent years, even less on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primary arrangement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and then it will be researched on its content, featur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from both macrocopic and microscopic points of view. this thesis contains three chapters. first of all,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is defined at the first chapter. after arranging and distinguishing the music fu of the documents “quan tang wen” “tang wen cui” and “li dai fu hui”, it obtains the catalog of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preliminarily, and according to the substances classifies them in six types as musical instrument poetic essay, musical composition poetic essay, songs poetic essay, music literature poetic essay, music poetic essay and dancing poetic essay. at the third section, it contains the fundamental contents of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and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it emphasizes that relating with royal banquet at the initial stage; flowering metaphase and late stage it makes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ntiment. at the fourth section, it concludes some features of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such as a larg e quantity, numerous varety, tending to royalization and emphasizing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reasons. there are six sect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o discourse the developments and traits of the range of music fu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ang dynasty. at the first section, it exposits the inheritanc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and traits. the second section emphasiz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music fu specialized names from the name of melody. the songs poetic essay is in the third section. the fourth section includes the mod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music poetic essay. and in the fifth section, it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and reasons the music literature poetic essay arised in the metaphase and then classifies them. at the end of the chapter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and features of songs poetic essay of tang dynasty. iii at last, the ar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esthetic attitudes are introduced. the art characteristic contains canto, phrasing, and overlap and so on, which expounds homologously about the basis mode, phra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 and rhetoric. the aesthetic attitudes elaborate two aspects harmony and tone.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is the value of the music fu of tang dynasty. key word: tangdynastie, music fu,study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 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 (包 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引 言言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一种很重要的文体,音乐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自汉以来就 成为赋体文学中的一种题材。梁代萧统在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中将音乐赋单列一 类,已表现了对音乐类题材赋作的关注。此后,宋时选编的通录梁陈以降至隋唐五代赋作 的文苑英华 ,清代陈元龙专收赋作的总集历代赋汇 ,都将音乐赋作为单独一类。 对赋体文学进行研究的历代赋论、赋话,多散见在历史哲学著作中,文集,笔记,诗 话,四六话及赋篇、赋集的序、跋、凡例或附录中,比起浩如烟海的诗话,词话,已是微 乎其微。其中对音乐赋的论述,更是零星散见于元祝尧古赋辩体 ,清李调元赋话 , 清浦铣历代赋话 ,清浦铣复小斋赋话 ,清王芑孙读赋卮言等著作中。 时至现代,对于赋体文学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音乐赋的研究也比较少。只在近年 来,随着辞赋研究的升温,音乐赋这一题材才逐步受到关注。国外对音乐赋的研究情况, 由于条件所限,笔者知之甚少,这里重点叙述一下国内的研究情况。近来国内出现了一些 专门研究音乐赋的专著和论文,如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 ,田彩仙汉魏六朝文 学与乐舞关系研究等著作都有专章提到了汉魏六朝乐舞赋,余江汉唐艺术赋研究中 也有一部分专门论述由汉至唐的音乐赋的大体情况;一些硕士论文,如史国良两晋音乐 赋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04 年硕士论文) ,孙鹏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05 年硕士论文)也以音乐赋为研究对象;其他论文如于浴贤六朝乐舞赋评述 ( 漳州师范 学院学报2000 年第 3 期) ,袁家俊两篇不应被冷落的音乐短赋 ( 贵州大学学报2000 年第 4 期) ,余江 七发音乐赋的滥觞 ( 青海社会科学2001 年第 3 期) ,章雯论 文选音乐赋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 ,韩晖师 文选音乐赋类名与 萧统音乐观探析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年 7 月版) ,张巍汉魏六朝音乐赋中的审 美思想 ( 船山学刊2007 年第 2 期)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了对音乐赋的关注。然这些 专著、文章多注重先唐音乐赋,对唐代音乐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清代学者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曾指出: “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 ,音乐赋在 唐代诸赋类中,数量较多。较之于前代音乐赋,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 多样,它表现了唐代丰富的音乐舞蹈艺术,体现了时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时代印记十分明 显,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则想通过对唐代音乐赋的爬梳整理,总结特点,对其进行 初步的研究。 本文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对音乐赋进行定义,并简单说明先唐音乐赋的情况; 第二节通过整理全唐文 、 文苑英华 、 历代赋汇等文献中的音乐赋,统计唐代音乐 赋的篇目,并按内容分为乐器赋,乐曲赋,歌赋,乐论赋,乐事赋,舞蹈赋六小类;第三、 四节主要介绍唐代音乐赋在各个时期的基本内容并归纳其特点。第二章则分述各类音乐赋 在唐代不同时期的演变和特点。第三章介绍了唐代音乐赋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美学思想:艺 2 术特点主要从篇章、句式,及叠字,用典等修辞特点上展开论述;音乐美学思想主要论述 了“以和为美”及“雅正之音”两个方面。余论部分提到了唐代音乐赋的价值。 唐代音乐赋涉及当时的政治、文学、音乐等各个方面。笔者由于知识面不够宽广,能 力有限,很多问题,如唐代音乐赋与科举的关系等没有深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第一章 唐代音乐赋概述第一章 唐代音乐赋概述 第一节 第一节 音乐赋的定义及先唐音乐赋概况音乐赋的定义及先唐音乐赋概况 一一 音乐赋的定义音乐赋的定义 音乐赋,就是与古人观念中“音乐”相关的赋作。这里的“音乐” ,是指广义上的音 乐。韩晖先生曾在 文选音乐赋类名与萧统音乐观探析中阐明了“音乐”概念在广 义和狭义上的不同理解: “狭义的理解认为乐、舞分属” ,而广义的理解,则认为“舞属于 乐,乐可概舞” ,乐是“包括歌唱、演奏、舞蹈在内的综合艺术”1。 文选 、 文苑英华 、 历代赋汇中“音乐”赋的分类都采用了广义的音乐。因此,本文所说的“音乐” ,涵 括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文所指的“音乐赋” ,也是指唐及唐前与广义“音乐” 相关的赋作。 二二 先唐音乐赋概况先唐音乐赋概况 关于音乐赋的起源,可以上追至枚乘的七发 。 先唐音乐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等阶段。 两汉时期是音乐赋的初创和稳步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 比较著名的音乐赋有王褒的 洞 箫赋 、马融的长笛赋与傅毅的舞赋 。它们的产生,为后世音乐赋的篇章结构奠定 了一定基础。汉代音乐赋中所描写的题材已有笙、洞箫、琴、簧、舞、长笛、筝以及舞等, 这也成为后来各音乐赋的题材的源头。 魏晋时期,赋作家嵇康、成公绥、傅玄等在继承两汉音乐赋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 胆创新,音乐赋创作走向了繁荣阶段。这时音乐赋的吟咏对象既有琴、筝、笳、箜篌、琵 琶等丝竹管弦乐,也有歌、舞、啸、鼓吹等声乐或声器相和的音乐类型。音乐赋呈现出欣 欣向荣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比较著名的音乐赋有简文帝萧纲的筝赋 、 舞赋 、 金錞赋等。这一 阶段音乐赋的主要吟咏对象为:箜篌、横吹、金錞、筝、笙、笛、琴、舞等。受时代和当 时文风的影响,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赋在为文方面发生了衍变,音乐赋出现了诗化与骈化的 倾向。 先唐音乐赋以乐器赋和舞蹈赋居多,且在篇章结构方面多有固定模式。乐器赋基本模 式表现为文章开篇铺陈乐器的制作材料,之后描摹音乐的技巧。舞蹈赋基本模式则是先描 写舞蹈的场合,然后再描写舞女的舞姿。在艺术手法上,以铺陈、比喻、夸饰、用典等较 为突出。在音乐美学思想上则追求以和为美、以悲为美、以自然为美。 先唐音乐赋的发展为唐代音乐赋的发展和繁盛奠定了基础。2 4 第二节第二节 唐代音乐赋的分类唐代音乐赋的分类 唐代音乐赋数量较多,本文主要根据全唐文 ,并参考文苑英华 、 历代赋汇 、 渊鉴类函 、 登科记考等文献,粗略统计出唐代音乐赋共有 119 篇。 为了更好地研究唐代音乐赋的流变及特点,本文根据赋中所述题材的不同,并参考余 江先生的汉唐艺术赋研究 ,将唐代音乐赋分为了乐器赋,乐曲赋,乐论赋,乐事赋, 歌赋,舞蹈赋六类。3 (一)乐器赋(一)乐器赋 乐器赋主要是与乐器相关的赋作。这里的乐器既包括先唐音乐赋中传统的笛、笙、箫、 琴、琵琶等,也包括唐赋中新出现的钟、鼓、磬、瓯、匏、埙、箎等。4先唐乐器赋多以 乐器本身命名,如王褒洞箫赋 ,马融笛赋等等,而唐代的乐器赋由于内容多样, 命名方式也不仅限于以乐器自身命名, 如 笛声似龙吟赋 , 泗滨浮磬赋 , 鼓钟于宫赋 , 夜闻山寺钟赋 , 风过箫赋等等,因均以笛、磬、钟及其声为叙述对象,且在文中有 一定篇幅表述,故均将其列入乐器赋范畴中。其中,虽然两篇风过箫赋在文苑英华 、 历代赋汇中被录在“天象”5类,余江先生也没有将其归入唐代音乐赋,但笔者因其 文对风声、箫声,风箫和鸣之声的描写占了全篇的绝大部分,故在本文中将其归入乐器赋。 另有值得注意的是, 文苑英华将“钟鼓”从“乐”类中分离,特设一类,其中包 括乔潭霜钟赋 ,李子卿夜闻山寺钟赋 ,翟楚贤观铸钟赋 ,谢良辅洪钟赋 ,李 程鼓钟于宫赋 ,郑锡长乐钟赋 ,白居易敢谏鼓赋 ,王起谏鼓赋 ,柳宗元数 里鼓赋 ,王履贞六街鼓赋6;而在历代赋汇中,上述赋则包涵于“音乐”类中7; 而在渊鉴类函中,乔潭霜钟赋 、郑锡长乐钟赋 、白居易敢谏鼓赋 ,王起谏 鼓赋 ,柳宗元数里鼓赋 ,王履贞六街鼓赋均被列入“乐”类8;乔潭霜钟赋 还被列入古俪府 “乐”类9。笔者根据各篇赋的具体内容,并参考上述文献和余江先生 汉唐艺术赋研究10中对唐代音乐赋的统计,认为乔潭霜钟赋 ,李子卿夜闻山寺 钟赋 ,谢良辅洪钟赋 ,李程鼓钟于宫赋 ,郑锡长乐钟赋对钟之形、声的叙述 有一定篇幅,可以算入音乐赋的乐器类,而翟楚贤观铸钟赋虽被古俪府归入“乐” 类,但其主要描写钟的铸造过程,并没有讲述钟和乐的关系,故在此文中不列入音乐赋范 畴;白居易敢谏鼓赋 ,王起谏鼓赋 ,柳宗元数里鼓赋 ,王履贞六街鼓赋虽 以“鼓”命名,且在历代赋汇 、 渊鉴类函及余江先生的汉唐艺术赋研究中均有 录入,但看其内容,却与音乐关联不大,故而也不列在本文乐器赋的范畴之内。 (详见第 二章第一节) 5 (二)乐曲赋(二)乐曲赋 乐曲赋是对乐曲表演盛况进行呈现和描绘的作品。唐代乐曲赋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仅 专指以乐曲名命名的赋作,如邵轸云韶乐赋 ;李观、裴度、陆复礼的同题作钧天乐 赋 ;裴度箫韶九成赋 ;陈庶闻韶赋 ;沈朗、陈嘏霓裳羽衣曲赋 。更多是描写某 乐曲演奏场景的赋作,如李瓘乐九成赋 ,钱起、石镇、蒋至的同题作洞庭张乐赋 , 刘公舆太常观四夷乐赋 ,潘炎君臣相遇乐赋 、元稹奉制试乐为御赋 ,高郢献 凯乐赋 ,李程太常释奠观古乐赋 , 大合乐赋 ,王起、许康佐的同题宣尼宅闻金石 丝竹之声赋 ,陆贽冬至日陪位听太和乐赋 ,周存太常新复乐悬冬至日荐之圜丘赋 等等,本文都归入乐曲赋一类。 另有李德裕鼓吹赋 ,李赋在文苑英华 、 历代赋汇 、 渊鉴类函等文献中均 未被收入。而晋代陆机也有鼓吹赋 ,其在历代赋汇中被列入“音乐”类11;在初 学记中被收在“乐”部“鼓”类之下12;在艺文类聚中都被归为“仪饰”部“鼓吹” 13类,在渊鉴类函中“仪饰”部“鼓吹”类14, “乐”部“鼓”类15都有收入,可见 其所属不一。而观李德裕鼓吹赋 ,赋中用了近二分之一的篇幅,两次详细描写了鼓吹 演奏时的场景,且主要是对演奏所发乐音进行形象描摹,故据其内容将其归入乐曲赋。 (三)乐论赋(三)乐论赋 乐论赋主要是阐述音乐理论的赋作。本文将唐代的乐论赋大体上分了两类,一类表现 传统的儒家乐教思想,如作乐崇德赋 ,李子卿功成作乐赋 ,张阶、独孤申叔的同题 作审乐知政赋 、罗让、刘积中、徐至、郑方、杜周士、李彦芳的同题作乐德教胄子 赋和张阶无声乐赋 ,这些赋作,主要是借音乐来陈述统治阶级的“为政”之道;另 一类则从音乐艺术角度进行纯理论问题的探讨16,如高郢无声乐赋 ,吕温、独孤申叔 同题作乐理心赋 ,吕温乐出虚赋 ,杨发大音希声赋等。 (四)乐事赋(四)乐事赋 唐代乐事赋主要参考了余江先生的汉唐艺术赋研究 。余江先生在文中说到: “中国 古代音乐史上,曾有过许多广为流传的奇闻逸事、传说佳话,唐代音乐赋中就有一类作品 是专为铺叙、傅会这类事或借题发挥而作的,我们可称之为乐事赋 ” 。本文同意并引用 了其观点。在这些作品之中,蒋防舜琴歌南风赋 、杨迺舜歌南风赋在文苑英华 、 历代赋汇中均被收入“治道”17类,但观其内容,两篇作品主要是通过舜歌南风来赞 6 美圣君,且对音乐有大篇幅描写,其中蒋赋中还有舜歌之内容“南风之薰,以阜吾之民” , 因此将其归入音乐赋中的乐事赋类。此外,何蠲渔父歌沧浪赋出于全唐文补编18, 文章通过逐臣与渔父的问答表达隐逸思想。其中因有渔父两段“歌” : “遂鼓浪以长歌,歌 曰: 微风动兮百花坞,扣舷歌兮满江雨,挂云帆兮何足数,来濯缨兮沧浪浦。 又曰: 泛 蓬艇兮戏凫鹥,澄水暗兮照虹霓,指尘路兮何足迷,来濯缨兮沧浪溪。 ”故也将其归入音 乐赋中的乐事赋。 (五)歌赋(五)歌赋 唐前歌赋仅有晋代袁崧一篇,且只剩残篇。唐代歌舞兴盛,专门写歌的赋作也多了起 来,共有 9 篇,且流变清晰,文学性较强,故单列为一类。 (六)舞蹈赋(六)舞蹈赋 舞蹈赋是音乐赋中的传统赋类, 先唐音乐赋中数量最多的是乐器赋, 其次就是舞蹈赋, 唐代也不例外。唐代舞蹈赋共 18 篇。在这 18 篇赋中, 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在文 苑英华中归入“杂伎”类19,在历代赋汇中归入“典礼”类20,在渊鉴类函中 归入“舞”类21,所属不一。再看两篇阙名舞马赋 ,其在文苑英华 、 历代赋汇 中均被收入“鸟兽”类22,又有南朝宋谢庄舞马赋 ,在初学记中归为“兽部”23, 梁张率舞马赋 ,在古俪府中归入“物类部”24,在渊鉴类函中均归入“兽部” 25,可见,对于舞马赋 ,各文献所属不一。 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因主要描写舞 蹈场景,故采用渊鉴类函之说,将其列入舞蹈赋中。唐代舞蹈赋在数量上仅次于乐器 赋和乐曲赋,且文学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第三节第三节 唐代音乐赋的基本内容唐代音乐赋的基本内容 据笔者粗略统计,唐代音乐赋共 119 篇。其中乐器赋 31 篇,乐曲赋 24 篇,歌赋 9 篇, 乐论赋 18 篇,乐事赋 16 篇,舞赋 18 篇,其他音乐赋(王太真,庾承宣同题朱丝绳赋 , 仲子陵五色琴弦赋 )3 篇。详如下表: 7 时期 赋类篇目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待定 总计 乐器赋 4 3 13 3 8 31 乐曲赋 1 4 13 3 3 24 歌赋 1 1 2 3 2 9 乐论赋 0 0 15 1 2 18 乐事赋 0 0 7 8 1 16 舞蹈赋 1 4 9 2 2 18 其他赋 3 3 在唐代,不同时期的音乐赋有着鲜明的特点,下面逐一进行介绍。 一一 初盛唐:音乐赋与君王宴饮的结合初盛唐:音乐赋与君王宴饮的结合 本文中暂可确定的初盛唐音乐赋主要有乐器赋(7 篇) 、乐曲赋(5 篇) 、歌赋(2 篇) 、 舞赋(5 篇)四类,数量相对中晚唐较少,且在选材,写法上基本沿袭了六朝音乐赋的路 子。 与先唐音乐赋相比,初盛唐音乐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创作与君王之事、宴饮之乐相 结合。 先唐歌赋仅晋袁崧一篇,且为残篇,故初唐谢偃听歌赋 ,虽提及“君王以政隙务 闲,披玩馀日登龙阁而骋目,临曲池而游眄。於是征赵女,命齐倡。动琼珮,出兰房” , 不足说明其是否与先唐歌赋不同,暂不论。 先唐舞赋共 4 篇,分别是汉傅毅舞赋 ,汉张衡舞赋 ,晋杨泓拂舞赋 ,梁萧 纲舞赋 。杨泓拂舞赋有序无辞,暂不论;傅毅舞赋借“楚襄王既游云梦,使 宋玉赋高唐之事”的典故作赋;26张衡舞赋开篇云“昔客有观舞于淮南者,美而赋之 曰:音乐陈兮旨酒施,击鼉鼓兮吹参差于是饮者皆醉”27,虽涉及宴饮,但显见为私 宴;萧纲身为简文帝,其舞赋也不过以“酌蒲桃,坐柘观,命妙舞,徵清弹”四句起 始,并未涉及宴饮之事。28既为舞赋,则多涉及宴饮。与唐前舞赋或不提宴饮之事,或述 私宴情形不同,唐代舞赋多与宫廷大型宴饮相关。如谢偃观舞赋 ,首先说明了“列通 籍之渥惠,承置醴之殊恩”观舞之由,继而点明“晨曳裾於东阁,夕侍宴於西园” ,对观 舞之环境“於时霜气敛霭,夜景澄廓。云撤层台,烟销连阁。流月华以昭耀,间星文而灼 烁。岩桂偃而未彫,宫梧纷而就落。於是罗荐周设,黼帐高舒。露凝珠网,风清玉除。烟 浮辉於缇幕,烛笼光於绮疏” 进行铺排描述,文章结束时还写了君臣观舞的感受。 开元 字舞赋 “尽善尽美,待吾君其具焉,望之如云,圣人为君,横御楼於北极,张古乐於南 薰。 ”都点明了舞蹈表演时的庞大场景。 乐器赋也是如此。刘志伟在以王褒洞箫赋为例总结文选音乐赋较为固定的创 8 作程式时指出其程式为: “首重乐器产地;注重天 、 人 、 乐三级关系;描述乐器 的具体制作过程和发音机制;对听曲之审美感受的描述;以乱作结。 ”29可见唐前乐 器赋多从乐器本身写起,与宴饮关联不大。初盛唐乐器赋在对乐器发声之美妙及给人的感 受方面基本承袭了六朝作法,但产地、材料的介绍却已不作为重点,乐器的演凑多与宴饮 相关。如虞世南琵琶赋 : “惟皇御极,书轨大同镛管咸奏,丝桐毕陈谧四座以 倾耳,叹和声之入神。爰诏百辟,备序厥因。於是大司乐进而称曰”李百药笙赋 : “客有遇於郢都者,闻结风之妙曲,预高堂之欢宴既而重门半掩,高宴将终。飘馀音 於霄汉,遏娇韵於房栊尔乃绮帐垂,妓行散。巫云敛,楚妃叹”杨师道听歌管 赋 : “伊小臣之庸琐,预恩私之嘉宴。闻仙管於帝台,听钧天於兰殿。 ”都可看出宴饮之 迹象。 二二 中唐:音乐赋百花齐放中唐:音乐赋百花齐放 中唐是音乐赋的大盛时期,各类赋作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暂可确定的中唐 乐器赋有 13 篇,占唐代乐器赋的近 50%;乐曲赋 13 篇,几乎占唐代乐曲赋的 55%;乐论 赋 15 篇,除晚唐声赋和两篇作者待定的赋作,几乎唐代乐论赋都集中在中唐时期; 乐事赋 7 篇,占唐代乐事赋的近 50%;舞蹈赋 10 篇,占唐代舞赋的 55%。通过这组数字, 中唐时音乐赋的繁盛可见一斑。 与唐赋发展规律相符,中唐时绝大部分音乐赋为律赋。本文现可确定的 2 篇中唐歌赋 均为律赋;乐曲赋中除元稹奉制试乐为御赋 ,其余皆为律赋;15 篇乐论赋中,律赋 12 篇,占到 80%;7 篇乐事赋中,律赋占了 5 篇,约为 70%;9 篇舞蹈赋中,律赋为 6 篇,近 70%;15 篇乐器赋中,律赋占了 8 篇,50%还要多。 (可参看附录 2)这些数据表明了律赋 在中唐音乐赋中的盛行。 中唐时乐器赋种类增加,钟、磬、匏、篪都是先唐音乐赋中不曾涉及的乐器,关于这 些乐器的赋作占了中唐乐器赋的 80%。其内容也不再沿袭六朝从乐器本身出发进行详细介 绍,通过对乐器的描写表达作者感慨思想的赋作多了起来。如长乐钟赋写不同的人听 长乐钟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的羁旅愁怀; 霜钟赋通过对南阳九钟,霜降而鸣,其声 远畅,闻者怅惘来表达士为知音知己者而广; 玉磬赋通过对玉磬秀外慧中的赞美,抒 发只要能奏正雅之音,不在乎乐器之资的感慨; 埙篪相须赋 ,通过埙篪同方助化、相因 成事来比附君臣之道等等,不再是单纯对乐器的描写。 中唐乐曲赋很少再用大量笔墨描绘声音美妙及表演盛况,它们更多的是与某种仪式或 庆典联系起来,铺写仪式、庆典的场面,多歌功颂德之声,对乐曲本身的描写并不作为文 章的重点。高郢献凯乐赋 ,李程太常释奠观古乐赋 ,王起、许康佐的同题宣尼宅 闻金石丝竹之声赋 ,陆贽冬至日陪位听太和乐赋 ,周存太常新复乐悬冬至日荐之圜 丘赋都是如此,占去中唐乐曲赋的一半。 9 中唐时开始出现新的赋作种类:乐论赋和乐事赋。乐论赋大体上可分为两类,随着中 唐时期儒家思想重树, 作乐崇德赋 ,李子卿功成作乐赋 ,张階、独孤申叔的同题作 审乐知政赋 、罗让、刘积中、徐至、郑方、杜周士、李彦芳的同题作乐德教胄子赋 和张阶无声乐赋等表现传统儒家乐教思想的作品多了起来,这些赋作在文中多阐释儒 家思想中“乐与政” , “乐与德”的关系,文学性并不很强;此外,随着音乐的繁盛和音乐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另一类乐论赋则从音乐艺术角度进行纯理论问题的探讨30,高郢无 声乐赋 ,吕温、独孤申叔同题作乐理心赋 ,吕温乐出虚赋 ,杨发大音希声赋 都属此类。乐事赋则多表达作者对音乐史典故的感慨,因事而发,情感相对更加真切,文 学色彩比较浓厚。 三三 晚唐:音乐赋抒情色彩的加强晚唐:音乐赋抒情色彩的加强 晚唐音乐赋的内容已经开始从之前的侧重庙堂之声转向侧重江湖之音。 如乐器赋中的击瓯赋 ,即是在作者政治失意,“窜身巴南,避许溃师”的背景下, “一日登郡东楼,下临巴江,馔酒簇乐,以相为娱”时而做;乐曲赋中的鼓吹赋 ,也 是李德裕“再至江南悲流年之倏忽,忆前欢而凄怆,乃为此赋” ;歌赋中的秋夜七 里滩闻渔歌赋则以清新雅致的辞句,描绘了一幅秋夜渔歌互答的画卷;舞蹈赋中的湖 南观双柘枝舞赋 ,描写“潇湘二姬”的优美舞姿,也是作者在湖南观后而作。这与之前 多为庙堂之作,宴饮之作有所不同。 另外,晚唐音乐赋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如击瓯赋中“江风起兮江楼春,千里万 里兮愁杀人。楼前芳草兮关山道,江上孤帆兮杨柳津回首而渔翁鼓枻,凝眸而思妇沾 巾夫当筵一曲,人生一世。何纷糅乎是非,顾何慕乎隆替。飘缨宜入醉乡来,自识天 人之际。 ”流露出了明显的感时伤己情绪和享乐思想;李德裕鼓吹赋序中“悲流年之 倏忽,忆前欢而凄怆,乃为此赋” ,即奠定了此文抚今追昔的伤感基调;马积高在赋史 中说: “晚唐律赋中题材、主题出现了变化” ,出现了“一些表现某种特定的生活经历的抒 情之作” ,这是“过去律赋中所无的” ,是“律赋与科举功令脱节的表现” ,31在他所提到 的赋中, 秋夜七里滩闻渔歌赋就是其中一篇;不仅是以上赋类,晚唐唯一的乐论赋声 赋 ,也不是直接描述,而是通过对不同声音形象的描述来阐释抽象的音乐理论,其中“思 妇伤离,芳年屡换,织素寒早,调砧夜半。垤鸣鹳而初合,砌吟蛩而正乱。何此声之可悲 , 使空闺之浩叹?况复金徽远奏,玉律穷秋,阴风烈烈,边树修修。听胡笳之互动,看陇水 之分流,何此声之可怨 ,使征客之含愁?亦有遁世无闷,闲居栖找,坐啸竹林,忘形菌阁。 怜宿鸟之喧薮,爱飞泉而喷壑。何此声之独殊 ,使幽人之为乐?”几句,具有很强的抒情 色彩。 10 第四节 唐代音乐赋的特点 第四节 唐代音乐赋的特点 从以上唐代乐器赋初、盛、中、晚四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可以总结出唐代音乐赋的几 个特点: 一一 数量众多,种类多样数量众多,种类多样 据统计,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音乐赋共 52 篇(包括 39 篇残篇)32, 而据笔者粗略统计,唐代音乐赋为 119 篇,比之前数朝篇数总和的两倍还要多,其数量之 多由此可见。详见下表: 朝代 汉 三国 晋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唐 音乐赋篇目 12 4 27 1 0 3 6 0 119 33 此外,唐代音乐赋的种类也与较先唐时丰富起来。 因先唐音乐赋以乐器赋为大宗,本文首先以乐器赋为例进行说明。乐器赋种类的多样 化一则表现在乐器赋中乐器的种类增多,许多原来不曾被关注的乐器引入进来。关于这一 点,余江先生在汉唐艺术赋研究中谈得很详细: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为赋家所关注 的乐器惟有笙、箜篌、琵琶、笛、洞箫等仍见于唐代乐器赋中,且作品数量不多而与 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新引入的乐器及其他作品情况则如下:钟赋六篇,鼓赋五篇,磬赋五篇, 埙赋二篇,箎赋一篇,匏赋一篇,管赋一篇,竹赋一篇” 。34二则表现在先唐乐器赋以通篇 描述一种乐器的作品为主,据孙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音乐赋篇目的统计, 52 篇作品中,琴赋 9 篇,筝赋 8 篇,笙赋 4 篇,箜篌赋 4 篇,笳赋 4 篇,笛赋 3 篇,琵琶 赋 3 篇,箫赋 1 篇,金錞赋 1 篇,角赋 1 篇(均包括残篇) ,占了近五分之四的比例。35 而到了唐代,虽然这种通篇描述一种乐器的赋作也为数不少,但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类型的 乐器赋。如观乐器赋,李程太常释奠观古乐赋 、刘公舆太常观四夷乐赋 、吕指南太 常观乐器赋 ,都是铺陈描写了各式乐器,让我们对太常乐器情况有了些了解。孙晓辉在 两唐书乐志研究 “太常八署四院的礼乐职能”一节,就称从“达奚珣撰太常观乐器 赋和敬括撰观乐器赋可见太常乐器之盛况” ;36另外还有描述两种乐器相和或乐器 与其他乐声相和的乐器赋,如夏方庆、范传正的同题作风过箫赋 ,许尧佐埙篪相须 赋 ,班肃笙磬同音赋 ,谢观琴瑟合奏赋 ,还有作者待考的刻桐为鱼扣石鼓赋 。 这些都说明了唐代乐器赋的丰富性。 不仅是乐器赋,唐代其他音乐赋类也较唐前有了很大发展。如唐代的乐曲赋,唐前音 乐赋中虽常有关于乐曲演奏的记载,但在文中多是只提及某些乐曲的名称。而唐代的乐曲 11 赋不仅出现了专门描写某乐曲演奏场景的赋作,更出现了专门以乐曲名命名的赋作,这种 现象在先唐赋中是不存在的。 唐前的歌赋仅有晋袁崧歌赋一篇,舞赋仅 4 篇,而唐代歌舞兴盛,出现了歌赋 9 篇,舞赋 18 篇。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专为铺叙、傅会音乐史典故或借题发挥以表达作者感慨的乐事赋 等等。 由上可见,唐代的音乐赋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其繁盛程度远超出前代。 二 宫廷化倾向 二 宫廷化倾向 唐代音乐赋与前代音乐赋相比表现出较强的宫廷化倾向。所谓宫廷化倾向,主要是指 唐代音乐赋多为宫廷宴饮、节庆或科场、备考之作,内容不脱宴饮之乐及封建的政治和道 德要求,且在文中多有歌功颂德之声。 初盛唐乐器赋多与宴饮相关,前文已经论述,这里不在赘述。 唐代音乐赋中科场之作共有 20 篇,涉及到乐器赋、乐曲赋、乐论赋、舞赋、其他音 乐赋等几个赋类。这 20 篇作品分别为范传正、夏方庆的同题作风过箫赋 ,李观、裴度、 陆复礼的同题作钧天乐赋 ,沈朗、陈嘏的同题作霓裳羽衣曲赋 ,罗让、刘積中、徐 至、郑方、杜周士、李彦方的同题作乐德教胄子赋 ,张复元、李绛的同题作太清宫 观紫极舞赋 ,张存则、白行简、钱衆仲的同题作舞中成八卦赋和庾承宣、王太真的 同题作朱丝绳赋 。 37这些科举之作中,大部分作品如六篇乐德教胄子赋 、三篇钧 天乐赋 、三篇舞中成八卦赋等,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乐与政、乐与德的关系,表现 了封建道德要求。这一方面与科举作品本身的性质、要求有关,另一方面,与作品产生的 社会背景也有某些联系。上述几篇作品大多作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有朝臣将“科举的 弊病与政治上的动乱联系起来,如贾至说:之所以有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乃非一朝 一夕之故,其原因在于忠信之陵颓,耻尚之失所,末学之驰骋,儒道之不举 ”,“安史 的大动乱对于唐代社会的震动至深,不少人在大乱初定时不得不思考动乱究竟是怎么起来 的。杨绾说: 方今圣德御天,再宁寰宇,四海之内,颙颙向化,皆延颈举踵,思圣朝之 理也。 贾至说: 近代趋仕,靡然向风,致使禄山一呼而四海震荡,思明再乱而十年不复。 向使礼让之道弘, 仁义之道著, 则忠臣孝子比屋可封, 逆节不得而萌也, 人心不得而摇也。 ” 38以上说法虽是对科举的弊病提出批评,但也从一个侧面表达出了对科举作品应表现礼 让、仁义之道,表现封建道德的要求。 由此可见,无论是宫廷宴饮、节庆之作,还是科举之作,文章都难免出现崇道颂圣的 内容。因此,唐代的音乐赋中,尤其是篇首或文末,多有歌功颂德之声。 为了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本文将试举几例。为了便于与前代进行比较,本文先以乐 器赋为例。刘志伟在以王褒洞箫赋为例总结文选音乐赋较为固定的创作程式时指 12 出其程式为: “首重乐器产地;注重天 、 人 、 乐三级关系;描述乐器的具体制作 过程和发音机制;对听曲之审美感受的描述;以乱作结。 ”39由此可见,先唐乐器赋 更注重乐器本身的审美,较少润色鸿业之辞。而唐代通篇只写一种乐器的乐器赋中,歌功 颂德的句子却时有出现。如虞世南琵琶赋在叙述乐器久而不传之后说道: “惟皇御极, 书轨大同。铄矣文教,康哉武功。既象舞之载设,亦夷歌之远通。乃定八音,论六乐” , 在谈过琵琶的历史,材料,形状,声音之后,结句又说“故以畅皇风之威武,悦大雅之神 心者也” ,这与汉魏六朝的几篇琵琶赋是不同的。汉魏六朝时琵琶赋共有 3 篇, 均为残篇,但从此残篇中,亦可见其基本构架,孙该琵琶赋主要讲了琵琶制作材料的 生长环境及琵琶音色之美,傅玄琵琶赋和成公绥琵琶赋则都是介绍琵琶的形状及 弹奏发声之美,文章仅就琵琶本身而论,均无歌颂之意。再如李程匏赋结句, “矧国 家大乐既备,万邦允怀。惟异域钦和而内向,君子勤礼而外谐。至哉听斯匏之音也,可以 知太平之阶”无疑也是颂德之声。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乐曲赋中。如在专以曲名命名的乐曲赋中,邵轸云韶乐赋 : “群 臣献华封之祝,天子御薰弦之琴;照寰光於合璧,式王度其如金。乾道兮下济,湛恩兮汪 濊;四三皇兮六五帝,于胥乐兮千万岁。 ”沈朗霓裳羽衣曲赋 : “今皇帝奕叶继代,明 德是资,开元之圣运复启,羽衣之馀响宁遗。观两阶之舞干,既柔殊俗;睹三清之仙乐, 复播明时。下臣就列以贡赋,喜闻韶而在兹。 ”邵轸在云韶乐赋中“太宗载櫜而象舞, 闻於破阵 ;我后垂拱而作乐,嗣曰云韶 ”提到了唐代三大乐舞之一的破阵乐 。 破 阵乐为“李世民还没有做皇帝时,民间和军队中就已流传的歌谣,李世民很喜爱听。 ” 此乐表现了“李世民执政初年的兴盛气象,不让于周代的大武 。 ”体现了李世民“以武 功定天下而以以文德绥海内的思想。 ”40将云韶乐与破阵乐相提并论,可 见云韶乐也是统治者宣扬其文治武功之作,因此有些颂美之声不足为怪。 霓裳羽衣 曲赋为科场之作,且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大曲,是唐代乐舞作品的巅峰之作, 且人多将此曲与玄宗进行联系,故文中有些颂圣之词在所难免。 在与仪式、庆典相关的乐曲赋中,这种现象也常常出现。如献凯乐赋 : “彼周伐玁 狁,汉征单于,皆穷欲而黩武,故人残而力无。未若我配盛德,永维图掩轩后之咸 池 ,陋周王之大武 。播丕绩於宫徵,献盛乐於宗祖。客有击拊而歌圣功,愿比身於率 舞。 ”李程太常释奠观古乐赋 : “尊儒训兮国风之始,阐乐正兮王政不乖。夫如是,所 谓光扬盛礼,和乐孔偕。 ”陆贽冬至日陪位听太和乐赋 : “岂比我照一仪,形九有,舒 太和之至德,居盛阳之元首。咸有典而有则,固可大而可久。明明我后,於斯万寿。 ”周 存太常新复乐悬冬至日荐之圜丘赋 : “今五典丕用,百度载光。海外怀仁以有截,天下 好乐而无荒。 ”李程大合乐赋 : “诚夫天祚我皇,恩历遐昌。掩邃古之嘉乐,轶三代之 圣王。窃贺声明之巨丽,敢联雅颂之遗章。 ”因这些仪式、庆典,或庆祝军队之凯旋,或 表明皇家之尊圣、崇祭,或表现天子敬事顺时,作为臣子,自然要在与这些仪式相关的赋 中对皇室的种种举动进行歌颂。 13 不仅表现在乐器、乐曲赋中,在文学性相对更强的舞蹈赋中,歌功颂德的句子也时常 出现。 舞蹈赋的创作有其固有模式, 一般在文章的开篇和结尾会加一两句歌颂之辞。 如 观 舞赋开篇: “惟钦明之昌运,应灵图而嗣籙。纽三代之离术,正千龄之差朔。可以治定 制礼,可以功成变乐。 ” 两阶舞干羽赋开篇: “寰海之内,长沙大野,妖星既落兮,天 履其下。皇帝将欲罢铸兵,归 马,舞比干羽,文化区夏。在昔则格虞氏之远人,於今则 彰我朝之风雅客有窥万舞,美柏皇,然後赋两阶之事,知五乐之方。 ” 开元字舞赋 文末: “礼以训俗,乐以移风,粤我皇兮是崇一人有作,万物咸亨,臣固迷於日用, 愿颂美兮载厥声。 ”钱起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 : “惟大唐之握乾符,声谐六律,化 广三无;能使乘黄服皂,龙马负图。 ”郑锡正月一日含元殿观百兽率舞赋 : “皇上端拱 穆清,法春秋五始之要,酌礼乐三代之英。赫帝典,含元正,衡纪允叶,摄提为贞。 疏龙首以抗殿,靡鱼须而建旌。 ”张复元太清宫观紫极舞赋 : “洪惟我后,遵祖为大。 道其乐使万物无不宣,饰其容使兆人无不赖。客有观而作颂,愿播之于九域之外。 ”舞蹈 赋多为宴饮时所作,这些赋作多描写皇室之宴中的舞蹈情景,固多有颂德之声。 三三 注重理的阐释注重理的阐释 唐代音乐赋不再像先唐音乐赋那样对乐器、声音、舞蹈本身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唐 代音乐赋更注重理的阐释。所谓的理的阐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赋作的主要内容 是述说道理,君臣之道、处世之道或其他生活中的道理。而对音乐的描写,不再如先唐音 乐赋中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细致描摹,而是引经据典,多以抽象之语叙述,主要是为述 说道理服务,并不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