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普及与推广.doc_第1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普及与推广.doc_第2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普及与推广.doc_第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普及与推广.doc_第4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普及与推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概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国军 一、医学实验室的定义 在 IS015190 : 2003(E)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这样定义:是以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此外,还规定医学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标准中的进一步解释:上述的检验还包括用于确定、测量或描述各种物质或微生物存在与否的操作;仅仅采集或准备样品的机构,或作为邮寄分发中心的机构,尽管可以作为大型实验室网络体系的一个部分,却不能称为医学或临床实验室。 二、医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 医学实验室的服务是对患者医疗保健的基础,因而应满足所有患者及负责患者医疗保健的临床人员之需求。 这些服务包括受理申请,患者准备,患者识别,样品采集、运送、保存,临床样品的处理和检验及结果的确认、解释、报告以及提出建议。 此外,还应考虑医学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和伦理学问题。在国家法规许可的前提下,期望医学实验室的服务除进行诊断和患者管理之外,还包括会诊病例中患者的检验和积极参与疾病预防。 所有医学实验室应当为其专业人员提供教育和科研机会。 1.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其最终成果主要体现在检验报告上,所以,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 ( 准确、可靠、及时 ) 的检验报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满足患者和临床的要求,是医学实验室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 2. 为其他医疗机构的患者 ( 例如会诊患者 ) 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3. 为预防疾病提供实验室数据,积极参与大众保健、卫生防疫等公益性活动。 4. 保护所服务对象 ( 包括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 ) 的合法权益,尊重其隐私。 5. 重视人员安全、生物安全和保护环境。 6. 积极开展医学实验室相关的科研活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实验室的专业能力。 7. 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参与所在机构或社会的医学实验室方面的人才教育活动。 8. 为服务对象提供解释和咨询。这就要求医学实验室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对解释和咨询服务进行规定,且这种解释和咨询应该是针对医学实验室服务全过程的,包括检测试验的适用范围、某疾病的诊断及辅助诊断可选择的实验、检测实验的局限性、检验申请单的书写、标本的采集、标本运送、标本保存、标本处理、试验的允许误差及危急值、试验的准确性及精确性、试验的生理及病理干扰因素、试验所采用的仪器试剂及检测程序、实验的质量控制、检验结果报告时限、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实验结果的正常参考范围等等,力求满足临床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需要。对作出解释和咨询的人员应有严格的资格规定,应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三、生物安全 (一)定义 1.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的是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 生物因子 是指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3. 病原体 是指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4. 危害废弃物 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5. 气溶胶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 0.001-100 m 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二)概念产生背景 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1. 生物安全问题引起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 1985 年由 UNEP 、 WHO 、 UNIDO 及 FAO 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 2. 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起特别重视是在 1992 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此次大会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 21 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 3. 从 1994 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CBD )秘书处共组织了 10 轮工作会议和政府间谈判,为制订一个全面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做准备,为了尽快拟定议定书初稿,还召开了 4 次关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 4.1999 年 2 月和 2000 年 1 月先后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特别会议及其“续会”, 130 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会议讨论有关问题,其中欧盟 15 国最为积极,环境部长全部到会,美国副国务卿参加了此次会议。 5. 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终于在 2000 年 5 月 15 日至 26 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其后从 2000 年 6 月 5 日至 2001 年 6 月 4 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标识 实验室的建筑物入口、实验室入口、实验室操作间,仪器设备等都粘贴相应的警示标识,列明该实验室内各种潜在危险。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陆续出台了若干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与标准。 1.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 2004) 已于 2004 年 5 月 28 日颁布,于 10 月施行。该标准由科技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编,主要参考了 ISO15190 : 2003(E) 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 WHO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第二版 ( 修订版 ) , 2003 。标准不仅适用于医学实验室,而且适用于进行各个级别的生物因子操作的各类实验室。 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4 年 11 月 12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 ( 第 424 号 ) ,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条例分为七章:总则、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感染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 72 条。 3.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建设部 2004 年 8 月 3 日发布公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50346 2004) 自 2004 年 9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该规范的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建筑技术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的局面。 4.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为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防止动物病原微生物扩散,确保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以及畜牧业生物安全,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有关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制定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并于 2003 年 10 月 15 日颁布施行。 5.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2002 年 12 月 3 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233 2002) ,该准则于 2003 年 8 月 1 日开始实施。但鉴于医疗机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状况以及生物安全要求的特殊性,卫生部于 2003 年 8 月 19 日发布通告 ( 卫通 200314 号,宣布医疗机构推迟两年执行该准则。在此期间,卫生部将组织有关专家,针对医疗机构微生物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点对该准则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 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为确保生物安全,防止实验人员感染和污染环境,科技部组织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于 2003 年 5 月 12 日颁布施行。 7. 消毒技术规范 2002 年 11 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分四部分:总则;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方法、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污物的消毒处理等);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 8. 国际标准规范 世界卫生组织一直非常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早在 1983 年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2003 年 4 月第二版 ( 修订版 ) 以电子版形式在 WHO 网页上问世。美国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NIH/CDC 联合出版的微生物学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现已推出了第四版。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生物安全准则时,主要参考上述两个准则。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级特点 (一)一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二)二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三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四)四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一)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 (BSL-1) 1. 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已知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性最小。 主要从事 枯草杆菌、格氏阿米巴原虫、感染性肝炎病毒等。 2. 无特殊屏障、实验服、实验袍或实验制服,防止便服被污染或弄脏;如果手部皮肤破损或起疹时应戴上手套;要配备可替换的胶乳手套。 3. 需要洗手池。 4. 标准微生物操作。 幻灯 22 显示的是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有 简单的操作台就可以 。 (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BSL-2) 1.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如麻疹病毒、沙门氏菌、弓形体、乙型肝炎病毒。 2. 在一级实验室基础上增加生物安全柜、灭菌锅、洗眼器等。 幻灯 25 、 26 显示的是 是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一级实验室相比,多了生物安全柜。 (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BSL-3) 1. 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2. 在一级和二级实验室基础上增加: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容易产生气溶胶、飞溅以及病原体培养)、实验室自备灭菌锅、呼吸道防护设备。 3.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要求有隔离建筑物或隔离区、双门进入系统、向内定向气流、单一通过气门、独立的送风排气系统、保持一定的负压梯度。 幻灯 28 显示的是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对 气压、气流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四)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 (BSL-4) 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六、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和用途 (一)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 1.I 级生物安全柜 非循环气流流向柜内,再经 HEPA 滤膜过滤后排放到室内。适用于保护操作人员,不需要对实验样品进行保护的情况。 2.II 级生物安全柜 有效保护操作人员、样品及环境,操作区域无菌,气体经 HEPA 滤膜过滤后排放到室内。 3.III 级生物安全柜 完全密闭, 100% 进气、 100 排气,不得使用超净台操作传染性材料。 (二)生物安全柜的设置 生物安全柜一般是做致病菌、霉菌酵母菌来用,操作区域是负压,简单说是往处抽风的,当然致病菌也不是直接抽出排到室外,是过滤在生物安全柜的顶部漏器上,从排风量上可以分为: 50% 外排型、 75% 以及 100% 外排型。 超净台是做一般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的常规细菌的操作实验,正压送风,吹向样品以及实验人员的风是经过过滤器过滤,达到局部百级。超净台就相当于一个缩小了的无菌室(无菌空间)。简单的说,生物安全柜是往里面吸空气,防止生物病菌或试剂溅出安全柜污染实验室和实验员,是保护人的设计。超净台是往外吹风,不考虑实验室和实验员,是保证试验台无菌环境的仪器。 幻灯 35 显示的是离心机,是最常用的实验室设备,同时也是最易导致实验室感染发生的设备。 幻灯 36 显示的是液氮罐、显微镜、 CO 2 孵箱。 幻灯 37 显示的是冰箱内部物品的管理。 幻灯 38 显示的是洗板机、摇床、酶标仪、移液器 。 幻灯 39 显示的是水浴箱、超净台、传递窗。 生物安全柜的洗手池和门把手应为自动开关,仅供洗手用,不可倒入任何实验废弃液,应用自动烘干机干手,定期消毒门把手。 幻灯 41 显示的是最常见的办公室污染源。 七、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检验科来讲,一定要建立一整套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度,包括 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设施 / 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健康监护制度,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 幻灯 45 显示的是发现生物安全或生物恐怖事件报告流程图。 假如说东城 区 公安局总值班出现情况, 总值班接到 相关科室负责人的电话, 要 报告到相应的卫生局。 科室 内如果出现生物危害,科室的第一负责人一定要迅速报告到医院的总值班,报告到保卫处,由医院 、 总值班和保卫处再去报告 给 相应的卫生管理部门。一定要 在最短的时间内 报告。生物安全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国军 一、实验室安全设备的选择 临床医学实验室活动可产生很多的生物危害,为防止这些生物危害对操作者或其他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产生的危害,在临床医学实验室中必须有相应的安全设备。临床医学实验室需要采血、或制备血图片或细菌图片,都可能引起意外的划伤或刺伤,这时需要一种安全设备利器盒,把采血用完的采血针或涂片放到利器盒中。采血管有可能发生泄露或产生气溶胶,这时最好用螺口的带盖瓶子储存或分装。一些样本,尤其是细菌菌种的运输和储存,可能会造成意外泄露。为防止泄漏,运送时一定要采用专用的样本运输箱。凡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最好是在生物安全柜或具有负压柔性的薄膜隔离装置中进行。 如果操作过程中能产生喷溅,需要佩戴个体防护装备,包括面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在进行热操作或接种环灭菌时,也可能产生气溶胶,或经口摄入污染,这时要用生物安全柜或一次性的接种环。操作碱性或酸性等腐蚀性化学物品时,为了防止喷溅可能造成的意外伤害,需要防护装备,如护目镜、口罩、帽子。同时还有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 二、生物危害 (一)分类 1. 相关实验研究人员感染 集中在严重的病毒性感染,如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种类型的肝炎、艾滋病、SARS、TB等。 2. 致病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 病原从实验室或通过实验动物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3. 生物制品的污染 生物制品被病毒病原污染在许多国家均有发生,主要是一些血源性疾病和输血性肝炎、艾滋病等。 (二)传播途径 1. 经呼吸道 经呼吸道传播主要是气溶胶,气溶胶为粒径0.001-100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2. 经口腔-肠道 细菌或病毒通过口腔进入到肠道,如果黏膜存在破溃,可能造成感染。 3. 经皮肤破损处 4. 经黏膜接触 例如操作时,细菌、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质溅到眼睛中,经眼睛的黏膜造成相应的感染。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临床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临床实验室主要是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如麻疹病毒、沙门氏菌、弓形体、乙型肝炎病毒等。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防护措施是生物安全柜,可以产生负压和特定的气流流向,从而保护操作者。适用于容易产生气溶胶、飞溅以及病原体培养。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中还需要配备灭菌锅、洗眼器等。 PPT6显示的是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模式图,操作时要有生物安全柜,同时要有生物安全标识,要有相应的防护装置。气流形成较一致的流向。 PPT7显示的是生物安全柜中的操作,包括细菌培养接种。 四、安全操作规范 生物安全要有安全操作规范,任何一个临床实验室都必须建立安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生物安全的管理委员会(一般由院长作为整个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同时有临床及管理部门的人员参加,科室也要建立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应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生物安全培训,包括对生物安全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讲解,包括生物安全规范制度的讲解,同时要进行生物安全演练。 五、实验室感染的控制 (一)指定专门机构承载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医院一般由院感办公室来统筹安排。 (二)经常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培训 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定期调查了解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菌(毒)种的保存、使用、安全操作情况,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的处理。 (三)预防实验室感染 包括生物安全柜的安全参数验证、排风过滤安全验证、废水废物的高压灭菌的验证。 (四)预防注射 (五)预防治疗 (六)实验室感染发生时积极隔离治疗 六、检验科细菌室生物安全管理 检验科最有可能造成生物安全的地方是细菌室,因此细菌室要有较严格的管理规定。首先要有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另外要有门禁系统,对于新入科的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大力度进行管理。 菌种和样本的储存最好放在专门的冰箱或储藏柜中,同时要进行双人双锁管理,有条件者,最好能安装电子监控。 七、生物安全管理培训 实验室负责人要进行相应的生物安全讲解,参加培训的人员要进行签名,同时要对培训人员进行现场考核。生物安全培训,一年至少进行 1-2 次。 清洁工也是生物安全培训很重要的对象,有些实验室可能会忽略这一点。作为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管理者,一定要对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 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一定要按照医疗卫生机构相应的规定去做。 临床实验室中还存在化学品、火箭、辐射等安全问题,同样对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带来危害,也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八、危险的化学品分类 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设备及使用要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国军 一、生物安全柜(一)概况生物安全柜(BSCs)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当操作液体或半流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均有可能产生气溶胶。在对琼脂板划线接种、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采用多道加样器将感染性试剂的混悬液转移到微量培养板中、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匀浆及涡旋振荡、对感染性液体进行离心以及进行动物操作时,这些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由于肉眼无法看到直径小于5m的气溶胶以及直径为5100m的微小液滴,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通常意识不到有这样大小的颗粒在生成,并可能吸入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已经表明,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气溶胶暴露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污染。生物安全柜同时也能保护环境。生物安全柜一般用于做致病菌、霉菌酵母菌,操作区域是负压,简单说是往处抽风的,当然致病菌也不是直接抽出排到室外,是过滤在生物安全柜的顶部漏器上,从排风量上可以分为50%外排型/75%以及100%外排型。超净台是做一般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的常规细菌的操作实验,正压送风,吹向样品以及实验人员的风是经过过滤器过滤,达到局部百级。超净台就相当于一个缩小了的无菌室(无菌空间)。简单的说就是生物安全柜是往里面吸空气,防止生物病菌或试剂溅出安全柜污染实验室和实验员,是保护人的设计。超净台是往外吹风,不考虑实验室和实验员,是保证试验台无菌环境的仪器。(二)生物安全柜的分级1.I级生物安全柜排出的气体经HEPA过滤,使柜内保持负压状态。非循环气流流向柜内,再经HEPA滤膜过滤后排放到室内,适用于保护操作人员,不需要对实验样品进行保护的情况。2.II级生物安全柜(1)A1、A2型:排气到室内(表面风速不同)。(2)Bl型:70排气到室外。(3)B2型:100排气到室外。II级生物安全柜可有效保护操作人员、样品及环境,整个操作区域无菌,气体经HEPA滤膜过滤后排放到室内。经过过滤后,进入到样品区域的空气必须是洁净的空气。3.III级生物安全柜完全密闭,100%进气、100排气。幻灯10显示的是生物安全柜比较。I级生物安全柜没有涡流单向流空气,不能保护实验对象不受污染,不需要手套箱式操作口;II级生物安全柜有涡流单向流空气,可以实验对象不受污染,不需要手套箱式操作口;III级生物安全柜有涡流单向流空气,可以实验对象不受污染,需要手套箱式操作口。(三)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1.I级生物安全柜非循环气流流向柜内,再经HEPA滤膜过滤后排放到室内,适用于保护操作人员,不需要对实验样品进行保护的情况。2.II级生物安全柜有效保护操作人员、样品及环境,操作区域无菌,气体经HEPA滤膜过滤后排放到室内。3.III级生物安全柜完全密闭,100%进气、100排气,不得使用超净台操作传染性材料。(四)生物安全柜的使用1.柜内物品摆放原则(1)按照洁净区到污染区的方向摆放。(2)所有物品尽可能放在工作台后部。(3)可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靠近安全柜的后部。(4)废弃物袋、盛废气吸管的盘子,以及吸滤瓶等体积较大的物品,放在柜内的某一侧。(5)前进气格栅不能被纸、仪器设备或者其他物品阻挡。幻灯14的图片上可以看到生物安全柜分为洁净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幻灯15显示的是日常工作中物品的摆放。2.对紫外灯的要求(1)每周都要进行清洁,除去可能影响杀菌效果的灰尘和污垢。(2)每次生物安全柜的认证,要检查紫外线的强度,确保有消毒、灭菌能力。(3)房中有人时,一定要关闭紫外灯,以保护眼睛和皮肤。3.对明火的要求(1)在生物安全柜中,最好不要用明火,因为明火可以造成生物安全柜内的气流紊乱,干扰正常的气流流动模式,同时还可能损坏我HEPA过滤器。(2)处理挥发性的物品和易燃物品时,容易造成危险。(五)工作前准备首先要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关掉紫外灯后,打开安全柜的日光灯和风机,用消毒剂对生物安全柜内的内表面进行消毒擦试。将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物品集中用消毒剂擦试后,放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上,不能挡在挡风口上。等待5分钟后,净化工作区的空气污染物。幻灯19显示的是生物安全柜物品的摆放。(六)操作规范1.双臂垂直缓慢进入前面的开口,在生物安全柜中等待约1分钟,使安全柜调整完毕后,才可对样品进行处理。2.所有操作都应在离前窗10cm以外的工作区进行。3.废弃物应丢弃在生物安全柜内的处理容器中。(七)操作时注意事项1.避免胳膊在前开口处快速地移动和频繁进出。2.尽量避免污染物进入洁净区。3.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4.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八)工作结束后的要求1.将安全柜继续运行至少3分钟来完成净化的过程。2.将柜内物品移出前,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擦试。3.每天实验结束后,对生物安全柜内的内壁和台面进行擦试。4.等待5分钟后,关闭前窗,关灯,关风机,然后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九)生物安全柜的维护1.用70%的酒精或合适的消毒剂擦试内壁的工作台。2.如果使用漂白剂等腐蚀性的消毒剂,需要用无菌的水再次擦试,以除去残余的消毒剂,防止对生物安全柜内壁的腐蚀。3.定期抬起工作台面,对其下面的区域进行清洁。4.消毒后,用玻璃清洁器对前窗玻璃和紫外灯进行清洁。(十)紫外灯管的清洁1.用纱布蘸75%乙醇,擦试灯管。2.不能直接用手接触灯管的表面。3.用玻璃清洁剂对灯管进行表面清洁,清洁时,一定要等灯管的温度降到室温。(十一)定期保养用湿布擦试内壁和工作台面;每年按需要更换紫外灯和日光灯。同时,每年至少认证1次。(十二)清除污染可以使用甲醛或过氧化氢熏蒸等方法,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来进行。以下情况下需要进行熏蒸:检查和维修之前,更换HEPA滤器之前,在移动安全柜之前,安全柜被严重污染,使用目的发生改变,长时间没有使用。二、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除了能保护实验材料免受污染外,还可保护操作人员及环境,而超净台只能保护实验材料,不能保护操作人员及环境。三、通风柜可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防止实验中的污染物质向实验室扩散。四、消毒设施及用品消毒方式有以下3种:(一)化学消毒许多消毒剂对人或环境有害,明确有效消毒浓度及配制日期及有效期,确保相关人员知晓,配制及使用均应有记录。(二)高压消毒(三)焚烧理想的是一级焚烧室的温度至少应达到800摄氏度,而二级焚烧室的温度至少应达到1000摄氏度,焚烧炉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五、安全防护用具幻灯31显示的是安全操作的设备,包括安全柜、消毒筒、紫外消毒灯、洗眼器、淋浴器、带螺口的试管、高压消毒设备、离心机、个人的防护设备灯。(一)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要求1.BSL1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离开实验室,必须脱下工作服,留在实验区,不得穿着进入办公区。工作服应定期消毒。2.BSL2实验室除符合BSL1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1)在实验室中应穿专用工作服或防护服。(2)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3)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3.BSL3实验室除符合BSL2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1)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进行正确的个人防护,包括2层专用防护服(外层应是背开式)、2层手套、生物安全专业防护口罩(不得使用医用外科口罩等)、2层鞋罩。必要时佩戴眼罩、呼吸保护装置等。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2.必须戴手套(两付)。在操作传染性物质或已被污染的仪器后,需脱去、换戴外层手套。当手移出生物安全柜时,准备进行生物安全柜外的操作,如使用离心机、温箱、开冰箱、使用电话等,必须换戴外层手套。3.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配备应急药品。4.有可能溅出或喷出传染性物质、危险试剂、或进行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需使用面部和眼部防护器具。当不能安全有效地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5.当有的程序不能在生物安全柜内处理时,要组合使用适当的操作人员防护设备(如面罩、呼吸器)和物理容器设备。6.实验结束后,清理、消毒操作台和实验室时,应保持戴手套。谨记不能带着实验内的手套离开BSL-3实验室。所有离开BSL-3实验室的物品必须正确消除污染,并放在干净的容器或袋子中。需要继续进行实验室外的操作时,应重新带干净的手套。(二)移液器和移液管的使用使用移液器等辅助器材时,严禁用口吸。所有移液管都应带有棉塞,以减少污染。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污染的移液管,应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的容器中。盛放废气移液管的容器,不能放到外面,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三)样本运输箱必须能防止微生物泄露。有3个特征:坚固,高空落下不易碎;能盛放感染物质的防水性一级和二级容器;用于吸收溢出物的材料。国际民航组织的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中将感染性物质分为A、B两类。1.A类感染性物质指在运输过程中与之接触能对健康人或动物造成永久性残疾或致命疾病的感染性物质。此处“接触”系指感染性物质离开保护性包装与人或动物的身体接触或经呼吸道吸入的情况。A类感染性物质使人染病或使人和动物都染病者,联合国编号为UN2814,其运输专用名称为危害人的感染性物质;仅使动物染病者联合国编号为UN2900,其运输专用名称为仅危害动物的感染性物质。幻灯41显示的是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2.B类感染性物质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其联合国编号为UN3373。运输专用名称为诊断标本或临床标本或生命物质B类。幻灯43显示的是B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幻灯44显示的是托运人资质。幻灯45的表格是A类包装和B类包装的汇总。A类包装是对人和动物致死或者永久致残的生物物质。B类包装是不符合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A类物质必须有UN的专用标记,B类可以没有。A类包装,一定是防水、防穿刺、防泄露;而B类包装,要防破损,防泄漏。一定要有危险品申报单。幻灯46显示的是常规的转运标本容器、转运箱,以及防振动和泄露的物质。在设施内的运送:为了避免意外的泄漏或溢出,应当使用盒子等二级容器,并将它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二级容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的制品,应该具有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密封口最好有一个垫圈,要定期进行清除污染。(四)手套的使用规范1.在佩戴前,应检查是否有漏损。2.戴好后,完全遮住手腕部,可以覆盖实验室长罩服或外衣袖子。3.如果撕破或者怀疑内部有污染,要及时更换。4.在工作时,需要接触参考资料、电话或键盘前,要摘掉污染的手套。5.在出实验室之前,一定要把手套摘下。戴手套注意要点:在实验室工作中要一直保持戴手套状态并选择正确类型和尺寸的手套;将手插入手套后将手套口遮盖实验服袖;手套的手要远离面部。脱手套过程及注意要点:用一手捏起另一近手腕部处的手套外缘,将手套从手上脱下并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用戴着手套的手拿住该手套;用脱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处内面;脱下该手套使其内面向外并形成一个由两个手套组成的袋状;丢弃在高温消毒袋中并进行消毒处理。幻灯51显示的是戴手套和脱手套的过程。(五)护目镜护目镜应该戴在常规视力矫正眼睛或隐形眼镜的外面,防止飞溅和撞击,对生物学危害没有保护作用,主要是防止液体的飞溅。(六)安全眼镜即使侧面带有护罩镜也不能对喷溅提供充分的保护,可起到防止碰撞的作用。(七)防护面罩采用防碎塑料制成,形状与脸形是比较相配,通过头带或帽子佩戴,可防止碰撞和喷溅,在发生意外时,很容易把它取下。1.对整个脸部进行防护必须使用一种标准的防护面罩以罩住整个脸部,或使用口罩加护目镜(或口罩加安全镜)。2.保护部分面部配戴安全眼镜或护目镜,但必须戴口罩以保护部分面部或配戴标准防护面罩。3.注意事项在使用防护面罩时常常同时佩带安全镜或护目镜或口罩。实验完毕后必须先摘下手套,然后用手卸下防护面罩。(八)口罩只适用于生物安全一级和二级的实验室中使用。只能保护部分面部免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的污染。(九)鞋临床实验室中,所穿的鞋应舒适、防滑。露趾便鞋不适合坐位实验室用鞋。推荐使用皮质或合成材料的不渗液体的鞋类。(十)洗眼装置如发生腐蚀性液体或生物危害液体喷溅至工作人员的眼睛时,应该(或在同事的帮助下)在就近的洗眼台(洗眼装置)用大量缓流清水冲洗眼睛表面至少15-30分钟。(十一)淋浴装置和应急消毒喷淋装置可降低苛性碱和腐蚀性化学品对身体的危害。1.规定BSL-2实验室在必要时应设置应急喷淋装置;BSL-3实验室应设置淋浴装置(清洁区),必要时在半污染区设置应急消毒喷淋装置。2.要求保持管道的通畅、必须告知工作人员应急消毒喷淋、装置的摆放位置、培训其操作方法。3.应急消毒喷淋装置在使用中可用大量冷水淋洗污染的部位,淋洗时间至少需要20分钟。如果为化学物品溅出污染,用大量急水冲洗。六、安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考虑要点一般情况下的脱卸顺序:外层手套面罩/或护目镜隔离衣口罩、防护面具、防护帽鞋套内层手套。主要特别强调的是所有个人防护装备不得带离实验室。临床实验室常见感染性物质处理原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国军 一、医疗废物的定义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实验室中的废弃物主要为感染性废弃物,包括:实验室培养物、可能为污染源的送检标本如血液,各种体液,排泄物;在标本采集时与感染病人有接触的组织(棉签)等物品;沾有人的组织或液体的锐器,如针头、输液器、解剖刀、小刀子、刀片、剪刀和碎玻璃等废弃物,在医疗废物中占的比重较大,是最为主要的医疗废物之一。 二、废物处理相关的法规制度 巴塞尔公约已将部分医疗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的首位。国际上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总体原则是从医疗废物的产生;分类收集;警示标记;密闭包装与运输、贮存、无害化处置的整个流程实行全过程严格控制。 据卫生部 2001 年对全国 20 个省、市、区 96 家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存在严重的问题。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专门法规,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流入社会的现象普遍。 1992 年生效的巴塞尔公约已有 100 多个国家签约,中国政府 1990 年签署了公约。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在 2003 年先后颁布的以下几个重要文件,标志着我国对医疗废物管理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包括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颁布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一)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 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7.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 隔离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0.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11. 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12.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或者容器的 3/4 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13.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14. 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泄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15.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16.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2 天。 (二)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 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 有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2. 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 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4. 防止泄漏和雨水冲刷。 5. 易于清洁和消毒。 6. 避免阳光直射。 7. 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三)医疗废物的登记制度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 3 年。 (四)禁止转让、买卖 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五)医疗废物的自行处置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型处理。 2. 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3. 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六)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 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 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3. 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 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 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6. 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7.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七)发生意外伤害的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具体实际施行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参照办法第二、三章。 ( 1 )明确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 2 )成立医疗废物管理机构:总务后勤为主,护理部门协助,院感办监督。 ( 3 ) 建立 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 ( 4 ) 建立 临床科室、医技部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 5 ) 建立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制度。 ( 6 ) 建立 医疗废物回收、运送、贮存管理制度。 ( 7 ) 建立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 ( 8 ) 建立 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制度。 ( 9 ) 建立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确定、报告、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