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地质工程专业论文)富台油田潜山油藏综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台油田潜山油藏综合研究 摘要 古潜山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在车镇凹陷北带中部发现的富台 古潜山油田,以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先进的研究技术手段在潜山油藏勘探中具有 一定的代裹性。潜山蕴育于湖盆边界大断层的下降盘,埋深在4 0 0 卜5 0 0 0 m 之 间,二台阶断层使沙三段的油源岩直接接触,油源条件优越;潜山地层受多次构 造运动影响潜山表现为受逆断层控制的断块山断裂构造复杂油气的分布受 潜山构造和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 富台油田潜山油藏综舍研究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 对潜山构造麓育和储尼裂缝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鞲细储屠标定技术 研究了潜山内部地震反射特征:运用璺前i 餐度偏移、相干分析、平均速度厦层速 度丹析手段,精确描述了潜山构造形态;运用地震属性分析、吸收系数分析和约 柬反演手段对鳍层裂缝的笈育避学_ 定量预谢为井垃部署和培量计算提供了资 料依据 本论文重点论述了富台油田的勘探历程、地质构造特征、叠前深度偏移、 约束反壤、属 生分昕等技术手段钓应甩和取得鹩畦质效果。阐蛆了如下漏题 下古生界地层地震反射特征。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及层速度分析在潜山构造解释中的重要性。 谙山裂缝的综合分析方法, 言台油田的勘探成果。 关键词:港山裂缝速度分振约束覆演 t h ei n t e g r a t e ds t u d yt ob u r i e d - h i l lr e s e r v o i ro ff u t a io i l f i e l d a b s t r a c t b u r i e d - h i l lo i lr e s e r v i o ri so l l eo fi m p o r t a n tt y p e so fr e s e r v o i r s f u t a ib u r i e d - h i l l o i l f i e l d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e db yu n i q u eg e o l o g i c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b u r i e d 抽1 1d e v e l o p e do n h a n g i n g w a l lo fb a s i ne d g ef a u l tw i t hd e p t hr a n g i n gf r o m4 0 0 0t o 5 0 0 0m e t e r s t h e b u d e d 1 l i 】lc o n t a c t sw i t ht h e3 m e m b e ro fs h a h e j i ef o r m a t i o ns o r r e er o c ka n dt h e s o w c ec o n d i t i o ni se x c e l l e n t t h eb u r i e d h i ui si n f l u e n c e db ym u l t i p l es t r u c t u r a l m o v e m e n t sa n di td i s p l a y sa sf a u l tb l o c kh i l l t h e r ei sc o m p l e xf a u l ts y s t e m ,t h eo i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sc o n t r o l l e db yb u r i e d - h i l ls t r u c t u r ea n df r a c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d e g r e s s t i l i sp a p e ri sb a s e do nr e g i o n a lg e o l o g ya n a l y s e sa n dc o t e so b s e r v a t i o n , w o r k e d o v e rt h es t r u c t u r eg r o w t ha n d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l a wo fr e s e r v o i rf r a c t u r e s t u d i e d s e i s m i cr e f l e c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i n t e r i o rt h eb u r i e d - h i l lb yf i n ec a l i b r a t i o n e x a c t l y d e s c r i b e dt h es t r u c t u r eb yt h eu s eo fp r e s t a c kd e p t hm i g r a t i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 a v e r a g ev e l o c i t ya n di n t e r v a lv e l o c i t ya n a l y s i s q u a n t i f i e dp r e d i c a t e dt h ed e g r e e so f f i a c t u r eg r o w t ht h r o u g hs e i s m i ca t t r i b u t ea n a l y s i s ,a b s o r p t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a l y s i sa n d c o n s t r a i nr e v e r s e 。a 1 la b o v em e n t i o n e dt h eb a s i sm a t e r i a l sf o rw e l lo r i e n t a t i o na n d r e s e r v e sc a l c u l a t i o n t 1 1 i sp a p e rg i v e sad e t a i ld e s c r i p t i o n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h i s t o r ya n dg e o l o g yf e a t u r e o ff u t a io i l f i e l d ,t h eg s eo fp r e s t a c kd e p t hm i g r a t i o n ,c o n s 打a i n e dr e v e r s e ,a t t r i b u t e 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g e o l o g ye f f e c tb yu s i n gt h e n l e x p e c tt oi l l u s t r a l et h ef o l l o w i n g : s e i s t o i cr e f l e c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o fe a r l yp a l e o z o i cs t r a t u m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a p p l y i n gp r e s t a c kd e p t hm i g r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u mv e l o c i t ya n a l y s i s s t r u c t u r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b u r i e d h i l l t h ei n t e g r a t e da n a l y s e sm e t h o d so ff r a c t u r e si nb u r i e dh i l l 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r e s u l t sa c h i e v e di no ff u t a io i l f i e l d k e yw o r d sb u r i e d - h i l lo i lr e s e r v i o rf r a c t u r ev e l o c i t ya n a l y s i sc o n s t r a i n e dr e v e r s e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济阳坳陷共发现2 0 个古潜山油气藏,它们存在于沾化、车镇和东营3 个凹 陷之中。多数分布于洼陷边缘、紧靠凸起的部位。从油气藏的特点分析;主要有 褶皱山油藏、断块出油藏和残丘山油藏三类。济阳坳陷的古潜山油气藏均是下第 三系沙四、沙三段的烃类运移至潜山圈闭中聚集成藏。其断块山油气藏是油气经 断层通道运移至断块山圈闭中聚集而成。残丘山油气藏是油气经不整合面通道运 移至凹陷边缘的残丘圈闭中聚集而成。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各凹陷基底岩系 的中生界砂岩、古生界灰岩和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均可形成古潜山油气藏。但成 藏机理、油气藏类型相当复杂,勘探方法各不相同。 富台古潜山油田位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北带中部,发育于单断湖盆边界大断 层的下降盘,埋深在4 0 0 卜5 0 0 0 m 之间,顶部被巨厚砾石层所覆盖,受多次构 造运动的影响,构造块断复杂,储层裂缝横向变化快,潜山顶面平均速度及内部 层速度变化快;油气的富集受潜山构造和裂缝发育的双重控制。精确落实潜山构 造形态,定量预测裂缝的分布是高效井位部署和精确储量计算的关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 古潜山油藏勘探从1 9 0 9 年在美国辛辛纳堤隆起东翼的摩罗县首次发现寒武 系的潜山油藏至今,已经历了9 0 多年的勘探历程。潜山油气藏的发现在过去是 偶然事件,国外最早有目的、有计划勘探潜山并获成功的是委内瑞拉,用了将近 3 0 年的时间勘探马拉开波盆地拉巴斯构造,并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另外, 马拉开波盆地边缘的玻利瓦尔油田,也是古潜山油气藏,其石油储量达2 0 0 亿桶; 阿尔及利亚的哈西鲁迈勒油田在寒武系三叠系间有一区域性地层不整合,其天 然气储量有7 0 万亿立方英尺;美国普拉德霍湾的油气储集层是密西西比系、宾 夕法尼亚系的石灰岩,三叠系和二叠系三角洲砂岩,白垩系页岩为其盖层,石油 储量1 0 0 亿桶,天然气超过2 0 万亿立方英尺;北海的布伦特油田,在不整合面 古地形隆起翼部,形成三叠系砂岩油气储集带,石油储量有2 0 亿桶。由此可见, 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在国外开展的较早,并发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油气田。 在国内,目前已经有很多油田在古潜山中发现了高产油气流。7 0 年代以来, 在陕甘宁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中,揭露了被埋藏的印支期古地形的面貌,并 注意到它明显地制约油气田的分布。对陕甘宁地区侵蚀潜山的研究不仅认识到印 1 支期稳定区构造运动的某些重要性质,而且,通过古地貌研究方法及印支期古水 系的确定技术,编制完成了潜山吉侵蚀面的构造面貌图、古地形剩余异常图、地 层厚度分布图、古地质图等,从而对古潜山的形成、有利储集相带、油气藏控制 因素和分布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取得了勘探上的突破。 早期潜山油藏的地质研究多立足于潜山构造运动分析及顶面构造描述,根 据钻井地质资料进行潜山裂缝、溶洞等储层预测描述,目前,随着三维地震资料 和计算机手段在潜山油藏描述领域的运用,使传统的地质研究方法提升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使构造播述更加精确,达到了定量预测裂缝分布j 的新阶段。本次研究 的基本思路是在传统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和岩心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叠前深度偏 移、速度分析、相干体分析等手段,查清潜山顶面及内幕断层和构造形态:运用 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实现储层裂缝者键量预测,最终达到井位部署和 储量精确计算的目的。 三、研究工作量和成果 项目研究过程中,观察描述了51 日井的岩心资料:解释三维数据体2 块( 车 3 常规三维、车3 叠前深度偏移三维) 共2 6 0 k i n 2 ;完成正演模型一个,合成地震 记录3 口;完成约束反演处理实验测线2 0 条,三维数据体一个9 0l ( i i l 2 ;完成构 造解释及各类分析图件7 2 张:参加国内技术交流会议i 次。 通过上述工作,剖析了潜山构造发育过程,对潜山内幕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 研究,精细刻画了潜山顶面及冶里亮甲山组、馒头组顶面的构,综合运用反演、 地质、构造解释、钻并等多种资科,应用三维反演波阻抗资料体和吸收系数数据 体、岩性资料体,分三个有利层段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平面分布,总结探索了一套 潜山油藏描述方法;该潜山计算上报探明储量1 1 8 0 x 1 0 4 t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 2 第一章富台油田勘探历程 1 1 工区勘探概况 富台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北坡构造上位于车镇凹陷车 西洼陷和大王庄洼陷之旬,地处山东省无棣县境内,地面条件为海陆交互带,地 图l - 1 工区位置图 处套尔河口,部分地区为荒芜的胡间带和极浅海地区,尤其是卤池,虾池分布极 为广泛,河道海沟十分发育,地表以盐场、虾池为主。该区进行过早期的重力普 查,并有少量的“5 l 型”地震资料,1 9 6 9 年部署完钻了车3 井。完钻层位沙三 段,未见油气显示,之后该区的勘探工作一度停止,直到8 0 年代末开始部署 高精度重力及化探勘探9 5 年进行了三维地震采集。9 8 年完钻车古2 0 井,2 0 0 0 年完钻车古2 0 1 井获究破。 1 2 重力勘探及其评价 重力勘探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方法,不仅在油气的区域勘探中能够发挥重大 作用,而且在实施地震勘探困难的局部区块应用高精度重力,以较小的投入,在 较短的时间内,查清局部构造轮廓,为精细勘探提供靶区,减小勘探的盲目性, 节约勘探费用,提高勘探成功率,无疑具有现实意义。车3 地区地表条件极为复 杂,地震成本很高,致使该区一直是地震空白区。为了在节约勘探成本的前提下 查清该区的构造面貌,为直接部署三维地震选好靶区,九一年在该区进行了l : 5 0 0 0 0 的重力测量工作。并且对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工作。 众所周知,实测布格重力异常是地壳上部的密度不均匀性引起的,是由各个 地层之间密度差异、局部构造及地壳厚度变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要用 重力资料进行油气勘探,必须对地下各个地层的密度差异进行研究,以取得更加 可靠的结果。 从图1 - 2 可以看出本区主要密度界面主要有t o ( 馆陶项) 、t 1 ( 东营顶) t 2 。 ; i _ _ _ 一 一 - - - _ - _ 一_ l | l _ - f 。| l _ 一_ i fl j :几n _ q n 暑d 秘l 函掰鼬数c - pd 船 图1 2 地层平均密度直方图及密度差折线图 ( 沙二顶) t g l ( 奥陶项) ,其密度差分别为0 t 4 、0 1 1 、0 1 2 、0 0 8 ,但就整 体而言,在车镇洼陷中心t o 、t i 基本上是平的,起伏变化很小,起伏变化也是 区域性的,因此它所引起的异常也是区域性的,不会造成局部的突然升高或降低, 只有t g l 起伏变化剧烈,并且与其接触的上部地层也各不相同( 中生界地层缺失 的地方,新生界地层直接覆盖在古生界地层之上,密度差将更大) ,这对于研究 4 洼陷内的潜山是比较有利的。 比较该区重力资判的处理结果来看:应用罗森巴赫公式计算的重力垂向二 阶导数精度较高,可分辨垂问选加和水平迭加的复杂异常,突出被区域背景掩盖 的局部异常,在多数隋况下,它比布格重力异常更清晰的反映了基底的起伏和局 部构造的发育情况。通过列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处理在车镇西部发现多个异常。 车3 井区异常位于车西沣陷与大王北洼陷之司,在靠格重力异常图t 是一 个隆起的鞍部,而在垂向二阶导数图及局部异常图上是一个完整的异常异常幅 值5 0 p 帐s ,与三维探区的车古6 0 潜山相对应,其最高点在车3 井西南12 i ( i i l 左 图1 3 车镇凹略匹部布格重力异常垂向二研导数平面圈 右,面积2 0 k m 。从仅有的三条延伸到该区的地震剖面分析,东西向17 02 侧线 反映出该区老地层存在东西倾的背斜构造特征;南北向地震剖面向北延伸长度不 够,依据地震资料无法确定有无北倾。综合分析认为:车3 局部异常是前第三系 地层的反映,垂向二次导数图及局都异常图显示该区发育一大型潜山圈闭。通过 重力勘探,初步明确了潜山的形态,为复杂地表条件下直接部署三维地震勘探提 供了依据。 1 3 化探研究及其评价 九二年西北有色金属地质所在该区完成了点距l l ( 1 i i 的化探详查工作,通过 分析甲烷、乙烷、重烃、c 、f e 及全部微量元素的指标异常发现异常形状或 连续或不连续,但异常趋势大致相同呈一条状异常带,各指标的高含量值均分 布在该带上,彼此也吻合较好。从测量土壤中气汞值看土壤气汞和甲烷比较吻 合有四个气汞异常区,应该是油气富集的标志。 另外,九六年杭州金达石油科技开发公司在车西地区作过热释光油气勘查, 在9 8 肼的面积内作过4 3 2 个测点,并且发现了三个异常( 见图卜4 ) l 、西一卤区东异常 位于工区中部西一卤区的东边是工区内最大的异常,呈不规则状由2 1 个点控制,面积3 7k m 2 ,平均强度3 8 ,村度0 9 2 ,最低值3 l 。该异常处于低 背景下的低异常,边界不清呈过度型,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强,村度较大,被 评为i i 类异常。该异常有进一步勘探的意义。 2 、西一卤区西异常 位于西一卤区的西边,异常规模不 大,由七个异常点控制,面积1 3 8 k i n 2 , 平均强度4 0 ,衬度0 9 7 ,最低值3 9 。 该异常规模较小,强度较低,被评为 类异常。 3 、养虾塘北异常 位于工区的南部养虾塘的北边向 南敞开,工区内仅有四个点控制,面积 0 3 9k m 2 平均强度3 9 5 ,村度0 9 6 , 最低值3 9 ,该异常规模较小,强度也很 低,被评为类异常。 通过以上重力勘探以及热释光荨 油气勘查为车西洼陷和大王北洼陷之间 。 。= ”一。 具有复杂地表条件区块提供了直接部署三维地震的有利靶区。 曩漆:瓣一载纛 14 三维地震勘探 在重力勘探、化探详查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九五年在该医针对重力、化 探提出的有利目标部署了车3 三维地震,资糊面积12 9 1 k m ,通过三维资料解 释应用,发现在埕南断层下降盘发育一二台阶潜山圈闭,与重力异常图上的异常 图1 5 车3 井匹潜构造圉 高点相一致( 图卜5 ) ,潜山发育受埕南大断层和北东向二台阶断层的控制,被 北西向和东西向的断层复杂化,通过t g l 反射层的解释成图,其有利圈闭面积为 68k m 2 ,圈闭资源量1 1 0 0 1 0 1 t 。1 9 9 7 年利用车3 三维资料部署的车古2 0 井在 奥陶系地层中获得73 2 m v d 的工业油流,从而成为整个车西北带第一口获得工业 油流的探井,证实了该区奥陶系潜山具备形成潜山油气赫的条件。但是受地面施 工条件的影响,三维地震的资料效果较差,潜山顶部的包络面形态以及t g l 反射 杂乱,潜山内部次级断层的断点位置不够清晰。受潜l l z 上砂砾岩体( 层速度高 达5 0 0 0 m s ) 影响,利用常规资料难以正确刻画潜山的构造形态;同时由于车古 2 0 井产量低,使该区潜山勘探暂时陷 低潮。 1 9 9 8 年对全区进行了迭前深度偏移处理,落实奥啕系潜山圈闭面积2 0 k m 2 部署的车古2 0 1 井在奥陶系八陡组3 2 6 53 3 3 3 1 45 米井段测试,8 眦油嘴日产 油7 79 吨,气16 10m 1 ,在精罩一亮甲山组3 0 ( 1 57 3 9 6 0 米井段中连测试折算 日产油2 5 51 2 一。在寒武系4 6 16 - 4 6 2 2 米府君山组扶岩中见6 米亍由斑+ 在前 震旦系4 6 3 2 - - 4 6 6 1 米片麻岩中获得l l 米7 3 层油斑。随后相继钻探的车古2 0 2 、 图1 6 车 三维宦北1 2 3 造前深度偏咎剖匣 车古2 0 3 等井均钻遇油层并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了前震旦系、寒武奥陶系、石 炭二选系多套含油层系。住奥陶系潜山上报控制台酒面积1 74 平方千米,石油 地质储量2 1 0 7 万吨,建成了新的油气田富台油田。使车吉2 0 l 潜山进入了勘 探开发阶段。 第二章富台油田基本地质特征 2 1 构造特征 211 、潜山断层活动的构造背景 在印支期华北、扬子、大别地体焊接在一起,特别是秦岭一大别一苏鲁中央造 山带的形成之后,产生了中国大陆板块和 太平洋板块间的左旋错动,开始了燕山运 动。伴随郯庐断裂带的强烈的左旋剪切滑 动,渤海湾盆地此时最大的特点是构造岩 浆活动十分强烈,向西逐渐减弱。在东部, 最大的构造变形之一是郯庐断裂带的形 成和发展。济阳坳陷受兰聊断裂和郯庐断 裂的作用最大( 图2 1 ) 。 囝2 川嗌慨e b * 精 州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随着环太平洋西带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郯庐断裂带表 现为左旋张裂,在此应力场的作用下坳陷中产生了多组北西向断裂,控制了中 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 图22 ) 。在此应力场太背景之下,车古2 0 1 潜山发育北西 向的断层应是可能的。 9 0 - 6 0 m ,三,互玉,z 亚 c 删啪t e 一0 f 删b 删e 图2 2 济阳坳陷晚侏罗世( 燕山二幕) 构造模式图 喜山运动时期,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导致向北嵌入作用明 显超过太平洋板块的北行加速度。根据印度洋脊海底扩展磁条带宽度,印度板块 至少自4 2 m a ( 古新世) 以来,已经北漂嵌入欧亚板块超过2 0 0 0 k m 如果复原其原 来的位置,现今的印度板块北 缘应位于印度次大陆的南端。 在此北行加速度的作用下,产 生了中国东中部地区的滑移 蠕教,从而大大活化了渤海湾 盆地西侧的太行山东缘断裂、 兰聊断裂和邦庐大断裂,从而 在华北中生代裂陷盆地的基 础上,产生新的右旋剪切一拉 田2 3 济阳坳陷古新世始新世浙新世构墙横式朗 张应力场,从而在济阳坳陷发 育了多组北东向、东西向的断裂( 图2 3 ) 。对车古2 0 1 潜山来说应该发育北东向 和东西向的断裂。 从以上的区域构造发育史分析,认为本区n w 向断层发育最早,n e 、删向断层 发育较晚。 从利用叠前偏资料( 时间域) 落实的车古2 0 1 奥陶系潜山顶面构造分析,潜 山发育了多组北西向的断层。被 后期北东向断层切割,断层切割 关系比较合理,也说明局部应力 特征符合济阳坳陷大应力场特征 的一种自然规律。 2l2 、奥陶系潜山构造特征 从图i - i 0 分析车古2 0 1 潜山 背斜轴向北北西,北东向断层是 车古2 0 潜山的成山断层。在潜山 主体部位发育了4 组n w 向断层,顺 背斜轴向将潜山切割成多个断 块。在潜山断块上发育的多条n e 向或近e w 向断层成雁行式排列,其中潜山主体部 位的2 条n e 向断层贯穿整个断块潜山,切割瑚向断层,整个潜山形成多个断块 1 0 目前完钻的车古2 0 、2 0 1 、2 0 2 、2 。3 等井分别处于不同的断块,车古2 0 断块是最 高,车吉2 0 l 断块次之。从过潜山顶部南北向地震坝| j 线圈l 一6 可以看出,控制潜山 发育的二台阶断晨具有逆断层特征。 21 3 、潜山形成过程分忻 车吉2 0 i 潜山区域构造上处于车西、大王两洼陷之间山粱上,其形成过程 分析的关建是对成山断层活动的分析a 通过项目研究提出了控制潜山发育的二 台阶断层为早期正断层被改造后所形成的似逆断层欺压逆断层的新观点。 ( 1 ) 、车古2 0 l 区块潜山形成过程 a 寒武纪二叠纪为区域性的升 降运动形成单斜地层 b 中生代至沙四段裂陷期发育 平面状断层f 1 、= 2 ,断层面原始倾角约 为7 6 度7 垦25 ) 。 c 涉四一沙一对期,边界断裂强 烈拉张,近南:t 向、东西| 甸断裂复合成 少 1 2 :! j 2 0 1 三袅目遗要目 犁式蕾屠f 3 ,趸;成滚动背斜f l 被f 3 切成两段:= 2 上升盘断面随地层倾斜而 断面反转形成相似逆断层( 图2 - 6 ) , d 东啻组时新,边界断裂继续活 动馏皱加剧并形成“欺压逆断层” ( 召:一? ) 2 ) 、车古2 0 1 区块逆断层形成机理 当犁式主断层顷f 司几乎与拉张主应力方向垂直时,地层重力下滑方向拉张主 应力就几乎为零右侧向斜可作为平衡剖面的钉线,囡此r 左翼地层的下滑重力 除使地层褶盐外,还将产生一个向右传递的局部挤压应力a 此时,如果断层落差 小于一个硬| 生层( 下妻掏系 寒武系灰岩) 单元厚崖时,上 升盘硬性层与下降盘硬【生屡相 棱,这种指由下滑重力派生指 l l 目:1 # j t g i 目 向右下方弱挤压应力突破硬性地层抵挡推动右翼地层向右推移。当断层落差大于 或等于一个硬性层( 下奥陶系一寒武系灰岩) 单元厚度时,上升盘硬性层与下降 软地层( c - p 泥岩) 相接,由于软地层的抵挡作用弱,容易压缩,从而下滑重力 将推动硬性地层滑移楔进,由于这种滑移是硬地层向软地层下压所致,即硬地层 对软地层产生欺压,形成欺压逆断层和软地层的揉皱( 图2 7 ) 。 车古2 0 1 成山断层是一种特殊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类型的断层,具有一定的理 论意义,可以指导相同构造的地震解释直至油藏描述。但其正确性有待进一步分 析。 1 2 2 2 地层特征 目前钻遇前第三系的探井有车古2 0 、车古2 0 1 、车古2 0 2 、车古2 0 3 井,潜 山地层自上而下为:上古生界石炭一二叠系,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及太古界 前震旦系( 详见表2 一1 ) 。 表2 一l 车古2 0 1 潜山分层表 车吉2 0车古2 0 1车古2 0 2 车古2 0 3 底深厚度底深 厚度 底深 厚度 蓖深 厚度 第四系平原组2 9 52 9 52 9 9 52 9 9 ,5 7 _ 5 0 2 5 0 2 0 2 2 0 2 上第三系明化镇组9 l o6 1 59 2 36 2 3 5 8 8 7 6 3 7 9 0 1 6 9 9 馆陶组 1 4 3 75 2 5 51 4 4 6 55 2 3 ,54 4 45 5 71 4 3 2 5 3 1 下第三系东营组 9 7 65 3 9 52 0 2 3 55 7 72 0 5 36 0 99 3 04 9 8 沙一段 2 1 6 81 9 22 2 4 32 1 9 52 2 7 7 52 2 4 52 1 2 1 51 9 1 5 沙二段2 4 5 32 8 4 52 5 2 32 8 02 6 4 53 6 7 52 3 6 3 52 4 2 沙三段2 9 0 i4 4 8 5 3 0 2 5 5 0 2 3 0 2 4 3 7 9 沙四段 2 9 5 86 73 0 7 0 54 5 53 1 8 0 61 5 6 62 9 3 4 5 7 0 5 二叠系石盒子组 3 2 0 22 3 43 3 3 0 51 4 9 93 1 7 72 4 3 山西组3 3 7 74 5 ,53 2 5 98 2 石炭系 太原组3 2 2 6 31 5 5 83 5 6 5 51 8 8 53 4 4 61 8 7 本溪组3 2 6 43 7 7 3 6 1 9 5 3 5 3 5 1 7 7 l 奥陶系八陡组 3 4 6 32 6 】3 3 7 01 0 63 7 0 7 88 8 ,83 5 4 】1 2 4 上马家沟组 3 6 5 62 8 63 9 0 4t 9 6 23 9 5 93 1 8 下马家沟组3 8 7 42 1 84 0 6 71 6 34 0 1 55 6 冶里一亮甲山组 3 9 5 98 54 1 7 51 0 84 0 3 4 1 9 寒武系 风山组4 1 1 2 51 5 3 ,54 2 5 07 5 长山组4 1 6 5 55 34 2 7 42 4 崮山组4 2 0 2 53 74 3 3 1 55 7 5 张夏组4 3 6 71 6 4 ,54 4 3 09 8 5 徐庄组4 3 9 62 94 4 6 3 53 3 5 毛庄组4 4 5 6 56 0 ,54 4 6 95 5 馒头组4 铊6 5i 7 04 5 7 0 。3z o z ,3 前震旦系 4 6 9 7 7 0 54 6 6 59 4 7 1 3 2 2 1 、上古生界 区域上地层对比发现,潜山高部位的二叠系受到剥蚀,地层保留不全,仅 保留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车古2 0 1 井钻遇石炭系地层厚度最薄为1 9 3 米。潜 山低部位石炭一二叠系地层保留较全,接近于济阳坳陷正常地层厚度,车古2 0 3 井钻遏地层厚度最厚为5 8 3 米, 2 2 2 、下古生界 由于石炭一二叠系地层覆盖于奥陶系项,所以奥陶系地层保留较全。仅有 车古2 0 1 、2 0 2 两口井钻穿下古生界,车古2 0 1 井钻遇下古生界地层厚度为1 3 6 3 米,车古2 0 2 井受断层影响,下古生界地层厚度为9 5 1 3 米。为本区的主要储层, 岩性主要为灰岩及白云岩。 2 2 3 、太古界 岩性主要为一套肉红色片麻岩。车古2 0 1 、2 0 2 两口井钻遇7 0 5 米、9 4 7 米。 1 4 23 储层特征 从车古2 0 1 潜山已完钻井统计分析( 表2 2 ) 来看,f 古生界储层纵向可分 为三套:奥陶系八硅组一上马家沟组、舆陶系冶里亮甲山组一寒武系风山组、寒 武系馒头组府君山灰岩一前震旦系顶( 图2 8 ) 。 表2 2 车古2 0 1 潜山油气显示层段统计表 车古2 0 1车古2 0 2车古2 0 3平均厚度 八陡组 3 56 5 15 3 00 7 51 94 5 14 94 4 m 上马家淘组 5 27 1 7 9 74 3 2 0 19 l 下马家沟组 3 78 1 04 07 7 1 36 63 1 1 冶里亮甲山 1 76 4 2 95 72 17 1 5 组 6 7 3 m 凤山组 4 27 55 28 6 65 92 7 馒头组 9o 127 5 3 3 孤 太古界 1 25 3 4 58 4 i 藕l 漱 瓣燕翟需 懒煮 图2 8 车古2 0 1 下古生界潜山储层纵向可分为三套 231 、奥陶系八陡组一上马家淘组 岩性为油斑荻岩、自云岩及其过渡岩性,碳酸岩占地层总厚度的9 帆以上 2il!蓑蘸墓 储集层主要集中在八一段、八三段及上马家沟的叶l 段,储集空问以裂缝、溶孔 晶间缝洞为主。裂缝较发育,以高导缝 为主,缝洞部分丌启,缝洞呈串球状分 布,储层非均质强。裂缝的宽度一般在 o5 m r a 一5r a mz 间,最大的宽度达1 4 m m ,裂 缝多被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方解 石不同程度的充填,少数被石膏充填。 车古2 0 1 井裂缝密度一般2 0 一3 0 条m , 开启程度1 5 - 2 0 。另外还不同程度地 发育微细裂缝。车古2 0 2 井裂缝密度一 般j 1 8 条m ,开启程度0 一6 。车古2 0 1 井裂缝发育程度比车古2 0 2 井好,这也 是车古2 0 l 井高产的一个原因。局部见 少量溶洞,溶洞大小混杂,密集处约9 个m ,直径多为2 - 5 m m ,最大可达2 0 n m l 图2 9 奥陶系几一上段 车古2 0 1 井还发育缝中洞、缝连洞。车吉2 0 2 井洞与洞不连通,少量缝与漏瞎连。 两口井的溶洞都不同程度地被方解石自形晶一半自形晶允填一半充填。从4 口井 资料分析,孔隙度18 1 02 ,渗透率0o l 96 1 x 1 0 “m ,是套良好的舍油层 系。油气显示层段平均为1 5 0 m ( 图29 ) 。 2 32 、奥陶系冶里一亮甲山组一寒武系风山组 岩性主要为油斑、荧光中细晶白云岩、油斑燧石白云岩。储集空目为微裂 缝、溶孔。裂缝主要为高导缝,裂缝密度3 8 0 条向,宽度一般00 5 m m l 唧,最 大3 m ,开启度1 0 一6 0 ,裂缝被自形晶、半自形品、它形品万解石不同程度的 充填。溶捅局部较发育,直径多为2 3 唧,裂缝发育处空隙亦发育,与裂缝连通, 连通程度2 0 5 0 ,局部被自形晶方解石充填,缝洞部分丌启。测井孔酿度 2o 1 37 ,渗透率00 9 36 1 x o3 邮f ,也是一套良好的含油层系,油气丑示层 段平均为6 73 m 。 233 、寒武系馒头组府君山灰岩,前震旦系顶 岩性为灰色油斑含燧石显微晶灰岩及肉红、灰白色油斑,荧光片麻岩。储集 空间为孔隙、裂缝。其中馒头组府君山毅岩为较好的孔洞型储屡,储集性自& 相对 1 6 较好,测井孔隙度1 8 9 7 3 4 ,渗透率0 1 0 8 3 1 0 - 3 i t m 2 ,具备一定的储集性能。 前震旦系为孔洞裂缝型储层,测井孔隙度1 7 9 6 3 4 ,渗透率o 1 0 4 9 1 0 3 l a m 2 , 岩心录井见发育有裂缝空间,缝宽0 0 5 - 4 3 0 8 m m ,细如毛发,最宽l m m ,裂缝 密度7 2 5 条m ,开启程度3 0 5 0 。总体上物性较差,但风化壳以下可能是由 于遭受风化剥蚀利于储层的后期改造,储集性能较好。油气显示层段平均为3 5 m 。 2 3 4 、储层裂缝发育控制因素 据车古 2 0 1 潜山形成机理分析,车古2 0 1 潜山受到多期应力场的作用,产生 了复杂的裂缝系统。潜山背斜核部( 拉张缝) 及靠近成山断层的部位( 构造缝为 主) 应为裂缝发育区。 a 、裂缝发育与构造部位的关系 根据前人对其他区块的研究和车古2 0 1 潜山的钻探结果,认为褶皱轴部断 裂和裂缝发育,背斜顶部发育横向张断裂和裂缝,同强度岩层中的高应力区裂缝 密度大。车古2 0 1 潜山为一轴向北西的背斜断块潜山,在背斜轴部的车古2 0 1 、 车吉2 0 2 井裂缝发育,岩心观察车古2 0 2 井裂缝密度达8 0 条米,而偏离背斜轴 部的车古9 0 3 井裂缝发育较差。 b 、裂缝发育与断层的关系 断裂活动控制了断层的形成,而断层又影响了裂缝带的发育: 、距断层近,裂缝发育 断层两侧有平行和斜交裂缝构成的裂缝带,发育程度随距断裂距离增大而减 弱;断裂越大,越成带,错距越大,裂缝带越宽而密。如车古2 0 1 井距成山断层 近,奥陶系裂缝密度为2 0 一3 0 条米,而车古9 0 2 井距成山断层远奥陶系裂缝密 度为5 - 1 8 条米。 、断距大,裂缝发育 断层多、长、断距大,两侧裂缝越发育,裂缝带越宽,一般可达5 卜1 0 0 米, 小断层为几一十几米。如车古2 0 9 井下古生界钻遇5 条断层,奥陶系内部有2 条 落差较小的断层,奥陶系裂缝密度为5 - 1 8 条米;寒武系内部有3 条落差较大的 断层,裂缝密度则为3 8 0 条米。 、断层交会处,裂缝发育 车古2 0 1 潜山北北西向断层与北东东向断层交会处,地层受两个方向的断层 影响,裂缝更发育。 一 1 7 性 断层、裂缝连通孔洞、间隙是主要的岩溶通道,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的渗透 图2 - 1 0 奥陶系裂缝预测图 ( 小渡多尺度边缘检测) b 、裂缝发育与岩性的关系不明显 从车古2 0 、2 0 1 、2 0 2 几口井的统计结果分析,白云岩与灰岩的孔隙度、渗透 率差别不大,说明在车古2 0 1 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发育程度与岩性的关系不明显。 以上分析认为,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构造部位、断层的控制而与岩性的 关系不大北北西向断层与北东东向断层交会处应为裂缝发育区。裂缝受后期风 化作用的影响,可形成多个裂缝系统。根据对奥陶系八陡组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 裂缝预测分析,靠近断层附近、断层交会处为裂缝发育区,裂缝带的宽度和断层 的大小关系较明显,即断距大,裂缝带宽。车古2 0 1 、2 0 2 井位于断层附近,裂 缝较发育( 圈2 - 1 0 ) 。 第三章富台油田潜山地震研究 31 潜山地震反射特征 3ii 、剖面极性分析 常规地震资料极性鉴定方法有以1 i 几种 田3 - 1 车3 三绝育北向地震吝 匿 ( 1 ) 区域性的相对孤立的强反射地层界面波形分析 ( 2 ) 利用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地震剖瓶的极肚 ( 3 ) 利用v s p 资料确定地震剖面的极性 ( 4 ) 与已知极性的相交地震剖面进行闭台确定极性 通过以上方法,利用车古2 0 l 、车古2 0 2 井台成地震已录及牟古2 0 2 井v s p 资料分析,车3 三维和车3 叠 前偏移( 时间域) 两套资料均 为负极性资料( 图3 一1 ) 。 31 、2 、反射系数特征 从车古2 0 1 、2 0 2 、2 0 3 井 分析,下古生界内部反射系数 一般小于00 8 。只有寒武系毛 叩尹”。 。o 。 叩:訾巴。0 一善- :。“警。 麓善 1 。专 :肇:_ 庄组顶为0 1 7 ,因此古生界内部地震反射能量弱,t 9 2 为反射能盘强应该是古生 界地层的正常反映。这为潜山内幕油藏的描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利用地震资料 进行潜山油藏预测的准确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 1 _ 3 、地震地层层位标定 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对车古2 0 1 井下古生界几个重要地层界面在不同频率段 负极性削面上的反射特征也进行了认真分析( 图3 - 3 、图3 - 4 ) : a 、t g l 波组 当频率为1 0h z 时,奥陶系的顶对应波谷反射:下古生界出现的第一个波峰 对应上马家沟组中部地层为单一相位; 频率为1 5 - 2 0 h z 时,t g l 波组表现为双峰弱反射: 频率大于2 5 1 1 z 时,t g l 渡组表现为多相位强反射组合,上部三个强反射波 :。哥s 。= 一 “。: 瑚5 蹿古2 m , 卷m 地j ,;k 鲋犄t :析式“懈 峰为石荸 一二叠内部的反射,最后一个强反射波峰为) l - - - 段上都的反射。 b 、t 9 2 波组 当频率为1 0 h z 时,表现为双反射波峰。第一波峰为长山组第一套页岩顶的 反射;第二波峰为张夏组地层底的反射,t 9 1 一t 9 2 之间的时差为3 0 0 m s : 频率为1 5 2 0 h z 时,t 9 2 波组表现为三波峰反射,其中上面两个较强,下面 一个较弱:第一波峰为长山组第一套页岩顶的反射第二波峰为徐庄页岩项的反 射,第三渡峰为馒头组第一套页岩顶的反射; 当频率大于2 5 h z 时,t 9 2 波组表现为五个相位的反射组合:第一波峰为长 山组第一套页岩顶的反射,第二波峰为张夏上部反射( 距张夏顶4 0 米) ,第三波 2 0 峰为张夏底部反射,第叫波峰为毛庄组第一套页岩项的反射,第五波峰为馒头组 第一套页岩顶的反射。 c 、马家沟组内部地层的反射 在频率为1 0h z 时,出现一个中强振幅对应地层为距l 马家沟顶6 0 米处的 反射: 当频率在l ;一2 jh z 时,马家沟组内部出现两个中弱振幅反射:第一个反射 波峰对应地层为距上马家沟顶6 0 米的反射,第二反射波峰对应地层为距下马家 沟组底3 5 米处的反射: 频率大于2 5 h z 时,上述两个被的反射随频率的增大振幅逐渐减小: 频率大于3 0 h z 时,在下马家沟组地层内部出现两个弱反射。 d 、冶罩亮甲山组的地震响应 由于马家沟组与冶里亮甲山组地层之臼】界面的反射系数为负值,因此该界面 在负极性剖面上为波谷,在马家沟组底部出现波峰该相位在频率为2 0h z 以下 时为中振幅反射:频率大于2 5 h z 时为弱反射。 3 4 ;= 互:wt ioo f i * 】:7 、c 1 m 。g t n i i * ,n ,? 。l l e 、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问的反射 频率小于2 5h z 时,无反射: 频率在2 5h z 以上刚,地震响应为一弱反射。 f 、寒武系与前震旦系之间的反射 在小于2 0h z 的低频段,该界面对应t 9 2 波组下的一个中弱振幅的反射 当频率在2 0h z 与3 5h z 之间时,该界面对应t 9 2 波组下的一个弱振幅的 反射; 当频率大于4 0h z 时,该界面的反射振幅更弱。 从层位标定结果来看,下古生界对应地震剖面上共有9 个反射同相轴,搞 清了车古2 0 1 潜山内幕地震反射特征的准确地质意义,为该区潜_ 山构造及储层研 究打下了基础,同时对车镇凹陷乃至整个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内幕反射特征的 识别与描述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表3 - 1 车古2 0 1 井不同极性下古生界内部遗震反射层遗质意义对应表 反射轴负极性剖面地质意义( 建议层位名)反射正极性界面地质意义 序号强弱 9 八二段泥岩顶( t 9 1 )强八陡顶 ( t 9 1 ) 8 上马家沟膏岩顶( t g s m l )弱上马家沟顶 7 上马家沟下部膏岩顶( t g s m 2 ) 弱上马家沟下部青岩底 6 下马家沟上部膏岩项( t g x m l ) 弱下马家沟上部青岩底 5 下马家沟下部泥质灰岩顶( t g x m 2 )弱冶里亮甲山组项 4 风山中上部泥质白云岩顶( t g f l ) 弱凤山中上部泥质白云岩底 3 长山页岩顶( t g c )强张夏顶 2 徐庄页岩顶( t g x ) 强张夏底上6 0 米 l 馒头组页岩顶 ( t 9 2 ) 强馒头组顶 3 2 迭前深度偏移处理资料效果 9 7 年利用车3 三维资料部署的车古2 0 井在奥陶系地层中获得73 2 m s d 的 工业油流。从而成为整个车西北带第一口获得工业油流的探井。但是在埕南大断 层的下降盘潜山的北部发育了大量的砂砾岩体,砂砾岩体的层速度高达5 0 0 0 m s , 形成速度陷阱,另外由于受施工条件的限制,常规资料的品质较差。利用常规资 料难以正确刻画潜山的构造形态,准确评价其储量规模。因此对全区进行了迭前 深度偏移处理从资料的处理及应用两方面来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信噪比明显提高,反射能量增强,从常规三维资料与迭前偏移处理资科 的对比可以看到,迭前偏移处理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声乐(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在施工项目转让合同
- 《智能设备性能检测系统》课件
- 2025建筑工程合同范本7
-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 2025至2031年中国发动机链条调整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丙烯酸重防腐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马来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门型角钢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酥皮花样饼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膜系设计结构及调试
- 35kv配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设计(共33页)
- 中国收藏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申请表
- 文件模板(平行文)
- 漱口水公司绩效计划(范文)
- Theme and Rheme 主位与述位(课堂PPT)
- 压力容器设计计算书
- 尿毒症脑病ppt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单元解读-共64张PPT)
- 医院处方笺模板
- 公司部门职能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